在學院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學校就業部門的統一安排下,在全院師生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本人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畢業生就業政策,經過不斷努力,配合畢業班輔導員順利完成了2018-2019學年我院畢業生就業工作,學院總體就業率達94.03%,比預定指標超2.14個百分點,較好地完成了畢業生就業工作。
1、以“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導”為著手點,重塑積極就業心態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形勢較為嚴峻。作為學院團委書記,帶領學院團委在畢業生群體當中開展就業觀和擇業觀教育,幫助畢業生牢固樹立“先就業、后擇業”的觀念。配合學院通過開展“就業指導課”、“就業指導專題講座”、“就業指導咨詢”等多種形式的活動,積極引導畢業生既要克服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的思想,又要克服灰心喪氣、萎靡不振等消極的思想,鼓勵畢業生以積極健康的心態面對就業,面對現實,主動出擊。
2、以“校園文化”和“市場需求”為橋梁,打造畢業生理想就業夢想
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壓力,為了給廣大學生開辟一條高質量的就業渠道,構架起通向市場英才的橋梁,實現“讓每一個畢業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學院堅持以市場人才標準為指向,學生興趣為出發點,提高學生學知識、長才干、善交際、明道理的行為水平,并以此為中心開展社會調查及校園文化建設活動。學院團委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原則,把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作為的根本任務。一是幫助學生樹立自我負責的意識和崇高的職業理想,強化就業危機感;二是幫助學生了解自我、了解社會、立足現實、放眼未來;三是幫助學生適應大學階段的學習和生活,安排好大學階段的寶貴時間,為將來成功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學院團委組織開展了系列以“就業理想”為主題的主題班會和校園文化活動。并把“市場英才”引進校園,使同學們在校園中就可以及時地了解和掌握社會就業動態和市場需求信息。
3、以“注重創新”和“強化實踐”為意識,提高畢業生的崗位競爭力
作為學院團委書記,我充分利用對畢業生團支部管理的條件,抓住畢業生的特點,從實際出發,為畢業生開拓新的就業渠道。具體途徑包括:一是指導、鼓勵、動員畢業生通過寒、暑假的社會實踐和學校安排的畢業實習,縮短就業的適應期。二是引導和鼓勵學習刻苦且成績優異的同學參加研究生、公務員考試,在以后繼續學習的過程中,進一步提升專業素質。三是引導和鼓勵思想品德優秀、綜合素質較高的學生通過相關考試選聘到基層工作,或者自主創業,為畢業生的就業開辟新的途徑。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會繼續秉承著“為同學服務”的理念,深入開展就業指導工作,認真開拓進取,積極創新,對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進行全方位的探索和研究,總結經驗,克服不足,實現優質就業、對口就業、靈活就業。
學院關于畢業生就業工作總結
一、 畢業生就業現狀
學院2020屆畢業生共93名,全部為體育教育專業。截止5月18日就業率為21.5%,由于受疫情影響各區縣無法進行線下招聘考試,加之體育教育專業對口就業渠道多為各區縣中小學體育教育,導致與往年同期相比,就業率大幅度下降。通過對目前未就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其中準備公招考試為49人,占比67.1%,創業2人,占比2.7%,準備第二次考研4人,占比5.5%,西部計劃、三支一扶3人,占比4.1%,參軍1人,1.4%,其他渠道求職19.2%.通過多方面了解,有就業意愿但還未正式就業的學生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1、由于疫情影響無法參加線下面試;2、從2020年1月中旬開始,截止目前各區縣沒有開展公招考試;3.部分學生持猶豫觀望態度。
二、 學院領導重視情況
2020年新年伊始,新型冠狀病毒席卷全國,為促進畢業生積極就業,提升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在堅決貫徹落實關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的同時,根據體育教育專業的師范學科特點,學院聯合對2020屆93名畢業生開展教師資格證及公招考試網絡培訓課。同時根據市教委和學校有關疫情防控期間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部署,為切實保障畢業生身體健康和就業權益,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對畢業生就業的影響,對疫情防控期間2020屆畢業生就業幫扶工作。具體如下:
(一)成立學院2020年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疫情期間畢業生研究生復試、教師公招、多渠道就業等工作。
組長為學院就業工作第一責任人,負責學院就業總體工作;副組長、小組成員負責具體措施的落實。
領導小組下設五個小組,五位處級領導分別擔任組長,負責本小組指導老師的工作推進。
(二)任務分工
1、各組長每周舉行一次例會(網絡或現場會議皆可,因疫情情況而定),督促本小組成員為畢業生提供就業崗位并指導就業;
2、每兩周召開一次組長會議,了解各小組就業推進情況并就下一階段工作開展及存在的困難做部署安排;
3、凡是學生簽訂協議等相關事宜,組長督促學生完成后續工作。
(三)時間安排
1、五月份 50%
2、六月份 70%
3、年終 96%
(四)工作要求
1、加強指導,轉變觀念。讓學生及家長改變固有的就業觀念,鼓勵學生積極參加企業等其他渠道就業。
2、精準施策,分類指導。針對不同學生的就業能力及就業意愿,做到一人一方案。
3、統籌兼顧,共同推進。如遇本小組成員提供就業崗位不適合指導小組學生就業意愿,可將用人單位信息推薦給其他學生,實現資源共享。
三、 促進就業工作的措施
(一)積極開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加大師范生技能培養力度。
(二)加強創業教育,開展創業培訓。在畢業生中廣泛開展創業培訓,著力培養畢業生的創業意識,充分利用國家出臺的關于支持大學生創業的各項優惠政策,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畢業生自主創業。
(三)積極開展就業指導,不斷提高服務水平。開展就業講座,組織職業“規劃大賽”、“模擬招聘”活動。由于疫情影響,各類線下招聘無法順利開展,開展網絡培訓課程有助于調動學生們停課不停學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備考教師提前學的意識。
(四)緊密結合市場需要,轉變學生就業觀念。為畢業生搭建線上、線下專場招聘的同時,做好畢業生就職觀念轉變,引導畢業生向多渠道就業。
(五)依托社會資源,打造定制培訓課程課。定制程提供專屬班級管理,嚴管嚴教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通過專屬一對一備考指導、月度模考與定期檢查學習情況等服務,更直觀的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與查漏補缺。
四、就業幫扶情況
1、建立學院行政領導、班導師、畢業論文指導老師及畢業年級輔導員四位一體就業幫扶工作機制。層層分解任務,明確責任,逐級落實責任分工,定期研究分析特殊群體畢業生就業創業幫扶工作中發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改進和完善工作方法,形成強大工作合力,確保每一名幫扶對象學業有成、順利實現就業創業。
2、舉行藝體類線上聯合招聘會;同時鼓勵畢業生積極參加校園線上、線下招聘會、地方招考和各地招聘會;通過校企合作、校院合作,開發優質就業崗位,優先和重點推薦幫扶對象就業。
3、針對不同類別的就業困難學生采取定制幫扶措施,實現精準幫扶,有的放矢,確保實效。形成就業幫扶制度化、規范化模式。即建立一本特殊困難群體臺賬,籌措一筆就業幫扶專項資金;引進一批體育行業就業基地;構建一套就業專項指導體系;堅持寢室互助就業氛圍。
國家就業政策落實情況
充分利用網絡等現代傳媒和就業隊伍體系及時發布“三支一扶”、“公務員招錄”“大學生村官”、“西部計劃”“參軍入伍”等信息,讓學生及時了解相關信息。目前有意愿參加西部計劃、大學生村官的學生有15人左右。同時,積極營造愛國強軍的大學文化和社會氛圍,大力開展形式多樣、有針對性的國防教育和宣傳動員活動,積極落實國家大學生征兵相關優惠政策,有意愿參軍入伍的學生有4人左右。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就業扶貧和“六穩、六保”有關重要指示精神,我局按照省、市統一部署加大穩就業保民生工作力度,緊盯就業扶貧,積極應對,主動作為,認真貫徹落實。現將情況匯報如下:
一、2020年就業工作情況
全縣實現城鎮新增就業4200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5300人,省內新增轉移3200人,城鎮失業率為3.5%,就業形勢保持穩定。舉辦創業培訓班44期,培訓創業人員1269人,舉辦就業技能培訓班4期,培訓人員319人;共舉辦線下招聘會27場,線上招聘會9場;發放貼息貸款1.67億,直接扶持1695人,貸款回收率99.8%。
二、六穩六保工作情況
1、落實省市穩就業保民生工作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各項就業優惠政策。據省政府出臺《關于有效應對疫情穩定經濟增長20條政策措施》、《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實施意見》,市政府下發了《關于有效應對疫情穩定經濟增長26條政策措施》,我縣根據實際下發了《橫峰縣關于有效應對疫情穩定經濟增長24條政策措施》,各股室不折不扣的貫徹落實相關政策,成立專項小組深入企業摸底調查,為符合的企業提供房租減免,穩崗補貼,扶持就業創業等優惠政策,下沉至全縣53家重點企業進行“掛點”,幫助解決用工困難,落實企業和扶貧車間扶持政策。今年共為4家入駐創業孵化基地企業,減免房租4.3萬元。
2、落實企業穩崗政策。對我縣未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給予穩崗補貼政策。補貼標準按其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100%,現已為36家企業發放穩崗補貼65.3萬元。享受職工人數1687人。并為3家困難企業發放穩崗補貼37.04萬元,享受職工人數49人。
今年以來,____人社局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方法,以集中性招聘為手段,以五個一工作目標為抓手,不斷強化暢通信息渠道,實現網絡式現代化的科學動態管理;對外建立更多持續有效的勞務輸出合作關系,不斷拓寬域內外就業渠道,多措并舉,打好就業及就業脫貧組合拳,在服務本地企業用工的同時,大力推進轉移就業,以實現就業工作不斷突破。
一、多方建立合作。通過與____、____等地人社部門的深度合作,定點定向輸出,提升勞務輸出組織化程度,方便企業管理,打通勞務輸出“最后一公里”。僅年后就向天津輸出____余人。目前我市在昆山、南通兩地務工人員達4000人左右,其中貧困勞動力____余人。
二、開展集中性招聘。春節后,____人社局在全省率先拉開春季招聘序幕。依托“就業援助”、“春風行動”、“春季招聘”等一系列活動為廣大求職人員提供集中性的求職機會,以及多樣化的崗位選擇。積極聯系省內外企業,充分開發工作崗位、廣泛收集崗位信息、全方位落實就業政策,開展精細化用工對接活動,為用人企業和求職人員提供有效服務。期間發布8萬余個崗位信息,達成就業意向__人,發放宣傳資料__萬份。
三、持續推進“五個一”工作目標。我局在《2017年就業工作要點》中,明確提出“每個縣要扶持其至少一家社會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每個縣要引進一家專業的大型培訓機構”、“每個縣至少要與一個外省大型人力資源中介機構建立合作”、“每個縣要形成至少一個勞務品牌”、“每個鄉鎮要培育至少一名農村勞務經紀人”工作目標,截止目前,全市已扶持13家人力資源公司、與近20家培訓機構建立合作、與10余家省外大型企業建立合作、形成10余個勞務品牌、培育60余人直接或間接從事人力資源輸出工作。
四、建立勞務輸出服務站。我局于6月17日在昆山開發區勞動和社會保障所成立了____人社局長三角勞務輸出服務站,使就業服務不斷向一線延伸,為促進轉移就業打好基礎。
五、服務本地企業。在積極做好勞務輸出工作的同時,____人社局加強對本地企業服務。年初,我局分兩批共組織各縣____人與我市____企業進行用工對接,極大的緩解了企業用工困難,春節后招聘活動開展期間,成功錄用達____余人,其中貧困戶____余人。今年下半年,____人社局將高新區新入駐企業立訊精密的用工作為重點,積極發動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大力組織宣傳招聘工作。目前已為該企業招聘____人,其中本地就業____余人,赴省外就業或培訓____余人,極大的緩解了企業用工壓力,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山西視察期間強調的“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截止2020年9月,我區城鎮新增就業552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32%。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線上培訓2327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及小微企業貼息貸款4090萬元,就業工作各項目標任務扎實推進,“零就業”家庭實現動態歸零,就業局勢保持基本穩定。
一、全區穩就業工作開展情況
(一)精準施策,扎實開展返崗復工工作。
1、開展線上招聘,服務企業用工。組織開展秦都區“抗擊新冠疫情、助力復工復產”大型線上招聘會。全區共舉辦線上招聘會9場次,招聘單位128家,提供崗位6300個,線上點擊量達2.3萬人次,進行網上視頻面試366人,安置就業2685人。其中,解決區內就業1125人。線上招聘會先后被《陜西電視臺》、《咸陽日報》、《百姓視線》等媒體報道。
2、掌握企業需求,做好“點對點”服務。積極解決農民工返崗難問題,開通“出家門、上車門、到廠門”就業直通車,提供“點對點、門對門”就業服務共923人。其中,包車為轄區裝備制造產業園接回川籍勞動力196名,分8批為隆基光伏公司運送新招錄入職的710名員工,赴安徽滁州總部進行崗前培訓,幫助企業聯系車輛將馬莊17名勞動力轉移輸出到貴州參加高速公路建設。落實中省市關于重點企業用工調度措施,共為省市確定的18家重點企業調度用工82人。
3、開展技能培訓,助力職業技能提升。疫情期間,積極落實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線上培訓政策,組織轄區100余家重點企業召開座談會和培訓會,建立秦都重點企業人力資源發展聯盟微信群,建立員工共享機制,宣傳返崗復工、技能提升、用工調度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共為冠捷科技、隆基光伏、萬達集團、天成航材等9家企業免費線上培訓2327人。
(二)多措并舉,保障重點群體就業。
1、認真做好失地農民就業安置工作。按照“退一、進二、融三”的工作思路,對失地群眾進行科學分類,將符合企業用工條件的失地農民輸送到轄區企業。協調沿街企業單位和住宅小區物業辦,就近為失地農民提供技能要求低的保潔、保綠、保安等就業崗位。引導失地農民從事個體經營、夜市擺攤等方式實現就近就業。
2、積極促成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確定見習單位29家,安排高校畢業生參加就業見習116名。下發《關于在全區各街道辦事處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活動的通知》,開辟高校畢業生到社區、事業單位參加見習的通道。目前到社區、事業單位參加就業見習10人。通過向用人單位發送邀請函、張貼宣傳海報、發送手機短信、利用電視臺、報刊等媒體宣傳招聘會信息,舉辦高校畢業生招聘會安置就業。
3、依托人力資源公司為事業單位招聘人員。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勞務派遣人員,區機關事務中心招聘會議服務員2人,圖書館工作人員10人,辦稅服務廳工作人員18人及保安2人,秦都區消防大隊消防文員4人,區檢察院書記員10人,城市管理協管員100人,區行政審批局政務服務工作人員15人,區信息中心“馬上就辦、辦就辦好”平臺工作人員5人,團區委工作人員2人,區文聯工作人員2人,區教育局教師47人、保安71人,有效緩解了事業單位用人不足的情況。
(三)實施創業促就業,為全區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突出大眾創業,連續舉辦大學生創客論壇5期,在今年的第四屆“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中,我區青少兒禮儀氣質修養創新項目榮獲市級決賽第一名,功能性農業示范基地榮獲第二名,區人社局榮獲優秀組織獎。發揮創業孵化基地作用,大秦西市、古渡驛、義烏商貿城和秦豆園4個創業孵化基地,帶動就業創業2325人。建設就近就地就業示范基地,創建就業示范街道1個,就地就近轉移就業示范基地3個,就業扶貧基地3個。積極落實創業擔保貸款政策,截止8月底,全區共發放創業擔保貸款及小微企業貼息貸款4090萬元,創業帶動就業1000余人。
二、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工作開展情況
零就業家庭成員是就業困難人員的主要成分,在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工作中,我們以“就業幫扶,真情相助”為主題,著重進行“送政策、送崗位、送技能、送信息”為主要內容的“四送”就業服務。將零就業家庭、經濟困難家庭、殘疾人家庭、就業困難高校畢業生等就業困難人員列為重點幫扶對象,積極提供“一對一”就業幫扶。目前,全區登記認定就業困難人員1735人(其中殘疾人就業困難人員156名),幫助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487人(其中殘疾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22人),幫助就業困難人員享受就業扶持政策207人,發布就業信息1850條,零就業家庭實現了動態歸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