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社會,我們對于報告的使用越來越頻繁,這樣的話那么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本科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選題意義:
國際化品牌戰略研究背景:從國際市場來看,國際化競爭日益激烈,據對“世界500家最大工業公司”的研究發現,這些公司無一例外形成共識:要創世界名牌,必須要立足國內,面向國際。境外品牌的大量進入,一方面強化了我國市場競爭,同時也提高了國內品牌競爭能力。20世紀80年代初期,境外品牌主要是以商品輸出方式進入我國市場,在當時整體市場供不應求的前提下,進口產品和國產產品的市場競爭表現得并不激烈。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境外著名品牌進入中國的方式已由商品輸出轉向資本輸出,在國內合資、合作或者獨資生產產品。這時,中國整體市場已開始逐步向買方市場轉化。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國內企業開始逐步的適應買方市場,加大品牌經營力度,在市場爭奪中,境內外品牌競爭日益激烈。加之格蘭仕做百年企業的夢想在現實中又遇到了較多的困難,理論研究迫在眉睫。
理論意義:企業要創名牌就必須擁有自己的品牌。品牌在企業的營銷活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不但有利于消費者識別產品、保護消費者和企業的利益,而且有利于企業進行廣告宣傳,擴大事業領域。可以說品牌是企業和產品的象征和代表。在現代經濟活動中,品牌戰略對企業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新時期,經濟全球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進行有效的國際化戰略能有效的搶占市場和提高競爭力。
現實意義:改革開放20年來,伴隨世界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企業的跨國經營也從無到有,不斷發展壯大起束。自20世紀90年代以束,隨著國際化經濟競爭與合作的不斷加強,跨國公司在世界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中國經濟成為全球經濟亮點,眾多國際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推廣將更深入。對于成長中的中國企業家,已經清楚地認識到:在國內市場面臨的問題,實際上是國際競爭的問題!中國企業若想在未來日趨激烈的國際經濟競爭中占掘一席之地,就必須大力開拓每外市場。正因如此,一方面我們急切的需求一種最大限度的開放;另一方面,采用比較的方法研究不同國別、不同種族的企業營銷,達到“相互借鑒,取長補短,攜手前進,共同發展”的目的,以利中國企業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搏擊、成長。、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文獻綜述)
(一)目前國外對本國品牌國際化戰略的經驗與現狀
國外企業的做法是以產品銷售開路,從設辦事處開始,循序漸進,逐步深入。先設辦事處推銷自己的產品,了解當地市場,了解消費者的需求特點,尋找潛在的合作者,增強國際營銷能力,最后再投資設廠,在當地生產。
首先從較小的市場做起,逐步拓展。當地市場的消費者由于消費習慣不同,不可能一下子全盤接受外來的產品,他們需要一個逐步適應、習慣的過程,這就需要公司從一點一滴做起,潛移默化。例如松下公司建立海外企業時,從做干電池做起,有了經驗以后,才把產品擴展到收音機、電視機、電風扇上面。寶潔公司在剛進入中國市場時,也只從飄柔、潘婷等少數品牌開始,立穩腳跟之后品種才逐步豐富起來。
其次謹慎制定投資決策。國外公司進行一項投資決策大約要用3-5年的時間,前期準備工作非常認真、全面、仔細,從宏觀環境到微觀環境都進行了深入地分析,而且一般都要聘請管理咨詢公司協助調查當地消費者的需求特點、市場潛力、競爭對手等情況。寶潔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的第一個品牌"海飛絲",就是在對市場進行了一番充分的調查研究后打響的第一炮,其后每一品牌的進入,都是圍繞著市場,圍繞著消費者這個中心來運作的。有人說,寶潔公司養活著中國近一半的市場調查公司,此話盡管夸張,但卻反映了寶潔公司品牌國際化戰略中的重視市場的一面。
營銷人員當地化。 為了盡快適應當地營銷環境,熟悉當地國家政策、相關法律,了解當地文化、風俗習慣等,國外公司設立的當地機構都傾向于雇傭當地人員。當地人員無論是在語言上,了解當地的消費行為與商業習慣上,與當地主要客戶和消費者之間的交往上,還是品牌國際化戰略與當地政府和企業界的關系上都擁有巨大的優勢。
(二)目前我國品牌國際化戰略研究的現狀
劉璇教授在《我國企業品牌國際化的現狀和模式分析》認為:我國品牌從無到有,僅僅有少數幾個品牌為國際社會所知曉,還處于發展階段。目前,我國有200多種制造業產品產量躍居世界第一位,但卻少有世界水平的品牌。在20__年度《世界品牌500強》中,美國有243個,居世界第一,法國和日本分別位居第二和第三位,我國僅僅有15個品牌入圍,是典型的“制造大國,品牌小國。”此外,我國品牌的價值也不高。根據《商業周刊》網站公布的20__全球最佳品牌百強榜,可口可樂公司以666.67億美元的品牌價值連續八年居首,IBM公司以590.31億美元品牌價值居第二位,仍然沒有中國企業入圍全球最佳品牌百強。
年小山教授(20__)的《品牌目標市場管理》一書清晰地勾勒出企業進行品牌管理的流程,清晰地制定了品牌管理工作的四條主線,同時結合中國企業的實際與國內市場特定條件提出了可具操作性的政策建議。
宋永高教授(20__)的《品牌戰略和管理》一書分為品牌知識、品牌戰略和品牌管理三個部分。從基本概念出發,深入淺出地論述了我國當前品牌經營和管理中的各大主題,比較全面地覆蓋了品牌戰略和管理的內容。
韓中和教授(20__)的《品牌國際化戰略》從中國品牌競爭力入手,詳細論述了品牌國際化的跨文化溝通,國際化品牌的創建策略,發展策略。還針對我國企業實施品牌國際化中的主要問題作了探討。
張維迎教授(20__)的《品牌價值與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戰略》對我國企業實施品牌國際化的必要性進行了理論分析,他指出:從長期來看,我國企業特別是進行國際化經營的企業最容易獲得的成本優勢在逐漸喪失,在這種情況下,我國企業必須建立自己的品牌優勢,也就是進行品牌國際化,才能與其他國際企業相抗衡。
參考文獻
[1]年小山.《品牌目標市場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__。
[2]韋福祥.《品牌國際化經營中國際化與本土化之平衡》[J].天津商學院學報,20__。
[3] 蘇勇, 張明.《試論品牌國際化的內涵及其標準》[J].市場營銷導刊,20__。
[4] 黃靜,王文超.《品牌管理》[M].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20__。
[5] 菲利普.科特勒.《營銷管理》[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__。
[6] 韓中和.《品牌國際化戰略》[M].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20__。
[7] 魏昕,柏陽.《中國企業跨國發展研究報告》[M].北京: 中國社會出版社,20__。
[8] 李琮.《經濟全球化新論》[M].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__。
[9] 王方華,呂巍.《戰略管理》[M].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20__。
[10] 馬薩基.科塔比, 克里斯蒂安.赫爾森.《全球營銷管理》[M].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1] 唐.舒爾茲. 唐.舒爾茲《論品牌》[M].北京: 人民郵電出版社,20__ 。
[12] 宋永高.《品牌國際化、 文化差異和當地化》.中國時尚品牌網, 20__- 08- 22.
[13] 環球企業家.韓三星品牌知名度中國排第一.萬國商業網, 20__- 07- 14.
三、設計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本人將在研究本課題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學校圖書館資源和計算機網絡檢索、相關書籍和報告等渠道,廣泛收集與本課題有關的各種文獻和資料,并結合中國實際,利用本專業所學到的一些基本理論,加上采用文獻分析法、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對比分析等方法,案例分析法,對品牌國際化戰略進行一次系統闡述。
四、研可能存在的問題:
由于研究條件的限制,不能進行實際的調研工作,主要的研究方法就是通過網絡和書籍的比較研究,于是不能很全面,必然存在這可能與現實存在某些差距,只能夠是大范圍的做一些調查。
五、論文提綱:
1.引 言。
2.我品牌國際化發展的現狀。
2.2我國品牌國際化戰略的現狀。
2.3我國品牌國際化戰略存在的問題。
2.4我國品牌國際化的環境。
3.我國品牌國際化的戰略。
3.1 品牌創新與管理。
3.2 品牌國際化的模式。
3.3 品牌國際化的戰略 。
4.案例分析。
獨塔雙跨式斜拉橋也是一種較常見的孔跨布置方式,由于它的主孔跨徑一般比雙塔三跨式的主孔跨徑小,適用于跨越中小河流和城市通道。
獨塔雙跨式斜拉橋的主跨跨徑與邊跨跨徑之比一般為1.25~2,但多數接近1.52,兩跨相等時,由于失去了邊跨及輔助墩對主跨變形的有效約束作用,因而這種形式較少采用。
斜拉橋與懸索橋一樣,很少采用三塔四跨式或多塔多跨式。原因是多塔多跨式斜拉橋中的中間塔塔頂沒有端錨索來限制它的變位。因此,已經是柔性結構的斜拉橋或懸索橋采用多塔多跨式將使結構柔性進一步增大,隨之而來的是變形過大。
2.2.4斜拉橋的施工工藝及描述
主梁施工
主梁除鋼主梁和疊合梁采用工廠加工制作,現場起吊拼裝形成外,預應力混凝土主梁大多采用掛籃現澆或支架現澆,少數也有采用預制拼裝法完成。掛籃懸澆法由于其造價較低,且主梁線形易于控制,采用較為廣泛。在我國,掛籃懸澆從后支點發展大前支點(也稱“牽索式掛籃”),從小節距發展到大節距,從輕型發展到超輕型從節段施工周期15天發展到最快4天,技術已經逐漸成熟。牽索式掛籃的采用提高了掛籃承載能力,加快了施工速度。
索塔及索塔基礎施工
目前中國斜拉橋無論采用H形,倒Y形,還是鉆石形索塔,均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筋混凝土索塔的形成,主要取決于支架和模板工藝。近年來大多采用簡易支架或無支架施工法;索塔施工模板、提模、翻模及爬模工藝,其中爬模造價較低,澆注節段高達6~9米,施工速度快,外觀較光滑。斜拉橋因為其跨徑較大使得主塔墩基礎豎向荷載相應較大,從而基礎工程相應較大。索塔基礎一般采用樁基礎、鋼圍堰、沉井、或圍堰加樁基礎施工方法。
拉索施工
拉索的加工一般采用熱劑PE防護法在工廠或現場加工。拉索錨頭有熱鑄和冷鑄兩種,大多采用冷鑄錨頭。拉素大多系整束集中防護張拉,但也有個別采用平行鋼絞線分束防護張拉。斜拉索的張拉、牽引與張拉。隨著斜拉橋的跨徑增大,拉索長度和質量隨之增大,其張拉、牽引及張掛的力度與難度隨之增大。一般采用放盤法自下而上牽引到位或采用整盤吊裝上梁后牽引上塔。
一、課題的提出
緊張、 繁忙、 競爭的氣氛也同樣籠罩中小學校園。 家長的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教師不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片面追求分數;學生自身能力、水平的限制致使那些臉上寫滿稚氣和青春的孩子們,背負著成年人的沉重期望,在本該悠閑的雙休日, 奔波于各種為他們特設的學習場所。 經過了一天的學校生活, 疲憊不堪地回到家中,大人們都在悠閑自在地欣賞電視節目,而小小的孩子還要伏案對付那似乎永遠也做不完的習題, 電視中精彩的節目對他們來說只是周末晚上的奢侈享受孩子們的負擔實在太重了。于是,有些孩子開始厭學,有些孩子因為不堪忍受而 逃學拒學,有些孩子甚至以自殺的方式來逃避煩惱。 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起跑線上的教師, 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急需解決,我們肩負的任務重如泰山。我們刻不容緩的任務就是 對學生中出現的厭學情緒要及時的分析與研究,找出問題的根源,尋求有效的解決途徑,在學生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給他們一片蔚藍的天空。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目的:厭學是目前中小學生諸多學習障礙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險性的問題,是青少年最為常見的心理疾病之一,是導致輟學 的最主要的因素。如果不加以有效引導和控制,就會發展為厭學癥?;加袇拰W癥的學生往往學習目的不明確,對學習失去興趣。 不認真聽課,不完成作業,怕考試,甚至恨書、恨老師、恨學校, 曠課逃學。嚴重者一提到學習就惡心、頭昏、脾氣暴躁甚至歇斯底里。厭學癥對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極大的危害性。
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是通過各種渠道對小學生厭學現象進行分析與研究,探尋其厭學原因,針對不同的原因作出不同的決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希望通過實踐和研究,取得如下效果:
1、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及學習效率有所提高。
2、班主任工作更加細致、合理、有效,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有更多的溝通,關系更加和諧、融洽。
3、家長的教育方法更得當,與子女之間的交流更密切。
4、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有所提高。
意義:通過對本課題的研究,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盡快從厭學情緒中掙脫出來。
三、研究內容
本課題以研究本校厭學學生為主,以研究家長的教育方式、 教師的教學方法、班主任的育人之道為輔,多渠道、全方位地去了解學生的厭學原因,尋求更加有效的方法幫助厭學學生更好地學習,健康全面地發展。
四、研究的原則
1、系統性原則
系統性原則要求教師在對學生厭學現象的分析與研究中樹立系統觀、整體現,對研究對象進行全面分析,包括學生的生理 特點和心理特點以及學校、家庭、社會等各方面因素,透過各種 錯綜復雜的現象從中找出主導性的因素與線索, 從而作出更有效的決策。
2、教育性原則
教育性原則要求教師在研究過程中始終要注重培養學生積 極進取的精神,尊重學生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價值觀。
3、動態性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教師運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小學生, 力求通過動態考查把握學生出現厭學情況的來龍去脈和問題癥結, 不能靜止地看待某些表面現象或行為表現,應由果溯因,以動態的視野尋求其心理機制的運行和外部影響的發展脈絡, 防止用僵化的模式去分析研究。
4、綜合性原則
綜合性原則要求教師在分析與研究中, 既要重視心理學方法和技術的使用,又要綜合運用多種學科的方法和技術,以利于發現厭學的根源,采用有效的措施。
5、指導性原則
教師在找到學生厭學的真正原因,作出正確的判斷之后,要組織力量予以糾正。
自有人類以來就有護理,護理是人們謀求生存的本能和需要。以下內容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護理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賞閱!
一文獻綜述 網絡營銷仍然屬于市場營銷理論的范疇,它在強化了傳統市場營銷理論的同時。也提出了一些不同于傳統市場營銷的新理論。目前網絡營銷主要建立在以下基礎理論之上:
在傳統市場營銷策略中,由于技術手段和物質基礎的限制,產品的價格、宣傳和銷售的渠道、商家 (或廠家)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企業促銷策略等就成了企業經營,市場分析和營銷策略的關鍵性內容。
而網絡互動的特性使得顧客能夠真正參與到整個營銷過程中來,顧客不僅參與的主動性增強,而且選擇的主動性也得到加強,在滿足個性化消費需求的驅動之下,企業必須嚴格地執行以消費者需求為出發點、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為歸宿點的現代市場營銷思想。否則顧客就會選擇其他企業的產品。
所以,網絡營銷首先要求把顧客整合到整個營銷過程中來,從他們的需求出發開始整個營銷過程。這樣,要求企業同時考慮顧客需求和企業利潤。
據此,以 舒爾茲教授為首的一批營銷學者從顧客需求的角度出發研究市場營銷理論,提出了4C組合。其要點是:
第一,先不急于制定產品策略(product),而以研究消費者的需求和欲望(Consumer's wants and needs)為中心,賣消費者想購買的產品。
第二,暫時把定價策略(Price)放到一邊,而研究消費者為滿足其需求所愿付出的成本 (Cost)。
第三,忘掉渠道策略 (Place),著重考慮怎樣給消費者方便 (Convenience)以購買到商品。
第四,拋開促銷策略(Promotion),著重于加強與消費者溝通和交流 (Communication)。
網絡營銷是一種 軟營銷 。這是網絡營銷中有關消費者心理學的另一個理論基礎。導出這個理論基礎的原因仍然是網絡本身的特點和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回歸。
強勢營銷 是工業化大規模生產時代的營銷方式。傳統營銷中最能體現強勢營銷特征的是兩種促銷手段:傳統廣告和人員推銷。這兩種營銷模式企圖以一種信息灌輸的方式在消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而不管你是否需要和喜歡(或憎惡)它的產品和服務。在網絡上這種以企業為主動方的強勢營銷 (無論是有直接商業利潤目的的推銷行為還是沒有直接商業目標的主動服務,是遭到唾棄并可能遭到報復的。
網絡營銷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則,這就是 網絡禮儀 。網絡禮儀是網上一切行為都必須遵守的規則。網絡營銷也不例外。 軟 營銷的特征主要體現在 遵守網絡禮儀的同時通過對網絡禮儀的巧妙運用從而獲得一種微妙的營銷效果 。
概括地說,軟營銷和強勢營銷的一個根本區別就在于,軟營銷的主動方是消費者而強勢營銷的主動方是企業。個性化消費需求的回歸也使消費者在心理上要求自己成為主動方,而網絡的互動特性又使他成為主動方真正有了可能。
他們不歡迎不請自到的廣告,但他們會在某種個性化需求的驅動下自己到網上尋找相關的信息、廣告,此時的情況是企業在那兒靜靜地等待消費者的尋覓,一旦消費者找到你了,這時你就應該活躍起來,使出渾身解數把他留住。更美好的未來是永久的忠誠!
根據美國直復營銷協會(ADMA)為直復營銷下的定義,直復營銷是一種為了在任何地方產生可度量的反應和(或)達成交易而使用一種或多種廣告媒體的相互作用的市場營銷體系。
網絡作為一種交互式的可以雙向溝通的渠道和媒體,它可以很方便為企業與顧客之間架起橋梁,顧客可以直接通過網絡訂貨和付款,企業可以通過網絡接收定單、安排生產,直接將產品送給顧客?;诨ヂ摼W的的直復營銷將更加吻合直復營銷的理念。
我國的專家學者也對網絡營銷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如:劉寶成認為網絡營銷是指以互聯網為媒介,以實現交易為核心的各種營銷活動及其過程。
陳月波認為,網絡營銷是企業整體營銷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建立在互聯網基礎之上,借助于互聯網更有效地滿足顧客的需求和欲望,從而實現企業營銷目標的一種手段。
王汝林認為,網絡營銷是包含以下含義:是數字經濟時代的一種嶄新的營銷理念和營銷模式;是近年來眾多營銷理念的進展,凝練和升華;是促使企業開辟廣闊市場,獲取增值效益的馬達;是連接傳統營銷,又引領和改造傳統營銷的一種可取形式和有效方法;是用信息化技術進行的全部營銷活動;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一把金鑰匙。
唐德才,錢敏等認為,網絡營銷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它包括新時代的傳播媒體Internet,信息高速公路,數字電視網,電子貨幣交換方式等。
葉曉宏認為,網絡營銷的實質是通過網絡,它著眼于信息流。
王耀球,萬曉則認為,網絡營銷是個人或組織借助或通過互聯網創造,提供并與他人交換有價值的產品以滿足自身需要和欲望的一種社會活動管理過程。
他們對網絡營銷的理解是:網絡營銷的實質是一種營銷功能或過程,而不是一種理論或一門學科;主體是 個人或組織 ;目的是滿足交換雙方的需要;本質是 商品交換 ;手段是企業的整體性營銷活動;內容是產品;特征是網絡在市場營銷活動中的應用。
張泉馨和王凱平則認為網絡營銷的實質是顧客需求管理。他們提出,凡是借助于互聯網進行的、利用現代信息工具,通過更好地滿足顧客需求(包括精神和物質的)來實現企業市場營銷目標的營銷活動,都可以稱之為網絡營銷。
盧泰宏教授在《因特網營銷教程》中下定義:因特網營銷(eMarketing)是指在虛擬的因特網基礎上,為目標顧客制造、提供產品或服務,與目標顧客進行網上溝通的一系列戰略管理過程。
馮英健認為網絡營銷是企業整體營銷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是為實現企業總體經營目標所進行的,以互聯網為基本手段營造網上經營環境的各種活動。據此,他提出網絡營銷的核心思想就是 營造網上經營環境 。
姜旭平指出,網絡營銷不等于網上銷售、網上購物。
學生姓名:
系 別:
音 樂 系
專 業:
音 樂 學
指導教師:
年 月 日
一、綜述國內外對本課題的研究動態,說明選題的依據和意義:
音樂表演是音樂存在的活化機制,無論在任何音樂行為方式中,音樂表演都使整個音樂活動處于激活狀態。表演可使作品得到介紹、傳播、完善、獲得長久的生命力。音樂表演的目的不是引起有聲調聲覺的聲波運動,而是通過內在的情感動態形式的注入,引起深層心理體驗,賦予無生命的形式以生命的活力,給人以人性的體驗。音樂表演的二度創造,就是通過表演者對音樂的理解、投入感情,再次賦予音響的動態結構以生命的形式,即充滿著豐富情態意味的音樂運動。
二、研究的基本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主要內容:
音樂是一種表演藝術,在表現方式上與非表演藝術很不相同。而音樂表演藝術則不同,他必須通過表演這個環節,才能把藝術作品傳達給欣賞者,實現藝術作品的審美價值。而音樂表演中根據藝術表現的需要,使表演者的對于投入的情感能做到呼之即出,揮之即去,達到揮灑自如、變化有序的境界,真正成為音樂表演所需要的情感。他有表演的真實情感作為種子,同時它又是經過提煉,升華了的與音樂中的情感內涵融為一體的。應該說,只有這種藝術化了的情感,才是音樂表演所需要的。
主要問題:
1、什么是音樂表演藝術及意義。
2、音樂的表現與精神性內涵。
3、音樂表演的二度創造本質——情感體驗。
4、音樂表演的情感體驗——投情。
5、音樂表演—賦予情感以生命。
6、音樂表演中審美情感的體驗。
7、對于音樂表演者的技巧與表現統一的要求。
三、研究的步驟、方法、措施及進度安排:
步驟:
1﹑大量閱讀古箏方面的文獻和著作;
2﹑找出有價值的課題;
3﹑依據論題精確尋找相關資料;
4﹑論文撰寫;
5﹑在老師的知道下進行修改;
6﹑定稿并準備論文答辯。
措施:
1﹑在圖書館和上網查閱相關資料文獻;
2﹑真理原有資料;
3﹑請教知道老師,與同學交流探討本論題。
進度安排:
1﹑__年11月-12月初:查閱相關的資料;
2﹑__年12月中旬:確定選題;
3﹑__年12月底:寫開題報告并準備開題答辯;
4﹑__年1月-3月:開始正文協作,完成初稿;
5﹑__年3月-4月:修改完善文稿;
6﹑__年5月:論文答辯。
四、主要參考文獻:
[1] 王次沼著:《音樂美學通論》人民音樂出版社
[2] 修海平 羅著:《音樂美學基礎》上海音樂出版社
[3] 蘇珊郎格:《情感與形式》中國社會出版社
五、指導教師意見:
簽名:
六、教研室意見:
簽名:
注:此表由學生本人填寫,一式三份,一份留系里存檔,指導教師和學生本人各保存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