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學生是中華傳統節日文化實現傳承的主要人群,其對傳統節日符號與儀式的接受狀況是中國傳統節日文化能否實現良好傳承的關鍵所在。本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傳統節日的主持詞,僅供參考。
合:安平的相親父老們,大家晚上好。
女:今天可是咱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也稱端陽節,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詩人節、浴蘭節等,關于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有紀念屈原說 ,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惡月惡日避邪說等等。
男: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于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由于中國地域遼闊,各地過節的風俗習慣也有所不同,主要習俗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浴蘭湯、配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飲雄黃酒、吃五毒餅、咸蛋等,當然最多最普及的是吃粽子了。
女:好的,既然咱們說道粽子上了,那么我們就說說今晚的的主題:你參與,我贈“粽”,只要大家積極參與我們的活動,就有機會得到好吃的粽子和其他的精美贈品哦。
男:下面正是開始我們第一輪的“你參與,我贈粽”活動:
女:我們大家都知道粽子非常的好吃,有哪位觀眾知道為什么我們要吃粽子嗎?(參與者有精美的禮品贈送的)很好,為了紀念屈原,唐朝詩人文秀曾經寫過一首《端午》 詩句
男:這個我知道是這樣的: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的直臣冤。
女:沒錯,這首詩就是為了紀念屈原。
男:那下面誰能把這個故事跟大家講講。(讓臺下觀眾參與說說,說過的有精美贈品)大家說的很對。
女: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弟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