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清明節開始于周代,清明節在每年公歷的4月4日至4月6日之間,清明節又叫寒食節。為了方便大家,一起來看看吧!下面給大家分享關于2021清明節國旗下的講話演講稿,歡迎閱讀!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本周我們即將迎來我國傳統節日——清明節,今年的清明節也是新假期制度實行后的第一個傳統節日。
清明既是節日也是節氣之一,這是一個與二十四節氣重合的節日。每年4月5日前后,我國黃河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區平均氣溫一般在10℃以上。這時我們大部分地區氣候溫暖、草木萌茂,改變冬季寒冷枯黃的景象。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有著密切的關系。
而清明節祭掃的起源,來源于中國傳統的土葬,由于土葬后的水土流失,因此每年定在清明節時祭掃祖先的墓地。同時結合清明節時的氣候特點又可以進行踏青活動,放風箏等等,可以說是一個既肅穆又輕松的節日。
而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清明節這類產生于農耕文化下的傳統節日逐漸失去了產生時的文化背景,在現在的年輕人眼中可能只是一種形式而已。
其實,清明節在古時有眾多的傳說和活動。比如古時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相傳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饑”一事,后逐漸清明節寒食節合而為一。唐代掃墓日期一般在寒食節,宋代后才移到清明。清明節時的活動也有掃墓、踏青、蕩秋千、蹴鞠、植樹、放風箏等。尤其是放風箏,傳統清明節時期,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里的風箏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被稱為“神燈”。有些人還把風箏放上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
現代的清明節也頗有特色。在上海,每年3月份就開始了大規模的掃墓踏青活動并且將一直持續到4月份。上海清明節時有吃青團的風俗。蒸熟出籠的青團色澤鮮綠,香氣撲鼻,是本地清明節最有特色的節令食品。
不但我國有清明節,世界上其他國家也有類似于“清明節”的節日,例如日本的盂蘭盆節,機關企事業放假三天,讓遠離家鄉的人能夠回鄉祭祀。波蘭的“亡人節”更是全家出動,長者點燭,孩子敬獻,以教育后代不忘祖先。
謝謝大家!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嚴冬在春風中消退,歲月在奮斗中遠去,在春的懷抱中,不知不覺又是一年清明節。
清明節是人們緬懷親人、寄托哀思、慎終追遠、敦親睦族的傳統節日。也是為了緬懷革命先烈,發揚優良傳統,發憤學習,立志成才。
在這一天,我們來到烈士陵園拜謁那些長眠的英雄。遠逝的畫面已載入歷史,他們英雄的壯舉已化作一尊不朽的雕像!我們懷著崇敬而凝重的心緒齊聚烈士紀念碑前,陽光下紀念碑上那巍然屹立的戰士仿佛正引領著我們向遠方眺望。他是要提醒我們不要忘了中華民族過去不屈不撓的奮斗史?還是要讓我們展望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
但是,在緬懷的同時,也不能忘了,隨著時代的變遷,中國各地正在大力倡導文明、環保、健康的祭奠方式,那些封建迷信的祭奠陋習正在逐漸消退,我們要以一種文明環保的方式,紀念那些革命烈士與親人。
大家可以同家長一起參加清明節祭祀祖先活動。清明節祭祀不是一種迷信活動,而是家人對已逝去祖先的懷念,緬懷他們對后人、家庭及社會所做的貢獻,激勵后輩向他們學習,努力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國家為清明祭祀設定了法定假日,說明它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活動,值得我們提倡、參與、弘揚!
大家可利用這次清明節祭祀活動,走進廣闊大自然,親切擁抱大自然,去仔細觀察、用心思考、勇于探索,一定會學到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同時,去用心感受陽光的柔媚、清風的拂面、溪水的歌唱、花草的芬芳,陶冶自己的情操,激發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的情感。
過清明節,也有一定的規矩,而我們又該如何過清明節呢?
首先可以追思過清明。我們可還記得,在西安這片土地,有多少英雄的靈魂在靜默,有多少先烈的英風在飄蕩。我們倡議,通過開展“唱紅歌、祭英烈”的方式,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重溫入黨、入團誓詞等抒壯志活動,頌揚先烈精神,陶冶情操,培育健康科學的節日生活方式。
再者是節儉過清明。送上一束鮮花,寄托哀思;栽上一棵綠樹,表達緬懷;點上一首歌曲,吐露真情;留下一段祭文,書寫思念……我們提倡老人在世時子女多盡孝,老人逝去時喪事簡單處理。
而主題是綠色過清明。清明節又名“踏青節”,除祭奠先人外,還有一些放風箏、蕩秋千、春游等習俗。在祭奠先人、外出踏青時,樹立生態環保的理念,減少鞭炮燃放、焚香燒紙,不拋撒冥幣,不隨地吐痰、亂扔垃圾,不采摘花草,共同保持清潔衛生,共同維護綠色生態的自然環境。
同學們,請把對國家的報效之情,對先人的報答之意,對親人的感激之心,用你們文明的行為表達出來吧!生活中一點一滴的文明行為都要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做起,我們要共同營造一個文明的城市,創建一個綠色的家園吧!
謝謝大家!
早上好!
再過幾天就是清明節了,借此機會,請大家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向無數革命先烈默哀!向我們的祖先默哀!
最近一段時間,每個家庭,都是在長輩的帶領下,舉家祭掃祖先的靈墓,目的是在傳承每一家生生不息的家風和美德;每一所學校,也都以不同的形式,在德育基地、或在國旗下,舉行各式各樣的紀念活動,緬懷著創造新中國、建設新中國的革命先輩。這里,小家與大家,都有一個最樸素的思想,就是讓我們這些當代中國人,能夠永遠地烙印著愛國愛家的情懷。
今天在這莊嚴的升旗儀式上,我們凝視著烈士鮮血所染的國旗,不覺思緒又回到那艱苦崢嶸的歲月:舊中國飽受戰爭的創傷和帝國主義的欺凌,人民受盡磨難和屈辱。祖國危難之時,無數愛國志士挺身而出,為了祖國的獨立統一和人民的解放,甘灑一腔熱血。無數英烈用他們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壯烈的愛國樂章。
我們的祖先,為了養育后代,歷經了千辛萬苦,揮灑了無數的汗水。
正是因為他們,才有延續的生命!
正是因為他們,才有生命的安寧!
如何不讓先烈的熱血白淌?如何不讓祖先的汗水白流?
實現先烈遺愿、祖先的夙愿,我們唯有臥薪嘗膽,自強不息。作為當今學生,更應積極地、努力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科學技術。這不僅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也是我們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但是知識做夢夢不來,伸手要不來,只有靠今天的努力學習,日積月累。同學們,今天的愛國愛家就是努力學習,早日成為國家的棟梁、社會的人才。
讓我們以良好的姿態告慰青松下長眠的烈士和祖先的同時,也愿中華民族孝親敬長的春風蕩漾著每一個人的心田。
謝謝大家!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我們邁著沉重的步伐,懷著對烈士們的無限崇敬之情來到了烈士陵園。為那些因正義而犧牲的烈士拂去塵土,憑吊烈士的英魂,緬懷烈士的豐功偉績。
司馬遷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我想,我們的這些烈士們,他們的肉體雖已逝去,但他們那可貴的、崇高的精神卻像一團巨火燃燒著,永不熄滅。
曾幾何時,在漫長的革命斗爭歲月中,有我們宣恩的多少英雄兒女,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把鮮血灑在家鄉和異鄉的土地上。他們中有的千古留名,有的卻連姓名也不知道。但他們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那就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終生。為了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后繼,在敵人面前寧死不屈,一身傲骨,表現了大無畏的英雄氣慨,為我們后人樹立了光輝的榜樣。他們是我們宣恩的驕傲,也是我們宣恩的光榮。
他們以火一樣的激情投身戰斗,他們懷揣群眾利益走向危險,他們用自己的鮮血捍衛他人的生命,他們始終堅信,當國家需要堵機槍的時候,他們就學黃繼光,當國家需要炸碉堡的時候,他們就學董存瑞,當國家需要排地雷的時候,他們就學羅光燮,把自己的一生獻給革命,他們對死毫不畏懼。只把它當蛛絲一樣輕之拂去。
烈士們不是屹立在高山巨嶺上的巨松,而是遼闊平原上的一株小草——為大地增添一筆綠意。
烈士不是矗立在廣場中央的高大石像人,而是平凡道路下的一顆石子——為繁忙的交通奉獻所有力量。
烈士不是攀權附貴的小人,而是力爭上游的君子——為心儀的祖國貢獻出全部生命。
小時候,媽媽常說,我們的紅領巾是革命先烈的鮮血染紅的。那時候,我還不太了解其中的含義。現在,我長大了,也漸漸懂了,正是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的幸福生活,換來了今天的和平和安寧。我們才得以在舒適的環境中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我們在這風和日麗的日子里,雖然離硝煙滾滾、戰火紛飛的年代很遠了,也許無法體會那時的艱辛,但我們已經明白了幸福的來之不易。我們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肩負著祖國新時代建設的重任,雖然也有艱險和困難,但我們一定會學習先烈不屈不撓的精神,好好學習,隨時迎接困難的挑戰。
青山埋忠骨,史冊載功勛,革命先烈你們安息吧!
我們將永遠銘記和頌揚革命先烈的事跡,繼承先烈的遺志,為祖國的建設貢獻力量。
謝謝大家!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
我今天講話的主題是:文明祭祀,綠色清明。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快來臨了,今年的清明節放假時間為4月x日至x日。
清明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緬懷先人、祭祀祖先的傳統節日。我們地區傳統的上墳祭祀、燒紙、放鞭炮等行為極易引發森林火災,因此,這段時間也是森林火災安全事故的高發期,森林防火安全問題不容忽視,需要大家共同關注,高度重視。
1月24日,安慶市森林防火指揮部向廣大市民發出呼吁:強化安全意識,開展文明祭祀活動。
3月初,安慶市人民政府發布《森林防火“禁火令”》:未經批準,禁止在森林防火區野外用火。要全面落實市包縣、縣包鄉(鎮)、鄉(鎮)包村、村包組、組包戶、戶包人、人包山頭的“七包”責任制。防火期內禁止攜帶火源上山,禁止一切野外用火,對于上山野外使用明火者,一律依法拘留,如果使用明火造成后果者,一律依法批捕。
上周,縣教育局專門下文,號召學校開展“文明祭祀·綠色清明”主題教育活動,為此,學校向每位同學下發了安慶市教育局“關于清明節期間文明祭祀的倡議書”,今天我就清明節祭祀活動及森林防火等方面談幾點建議:
1.請同學們盡可能同家長一道參加清明節祭祀祖先活動。清明節祭祀不是一種迷信活動,而是家人對已逝去祖先的懷念,緬懷他們對后人、家庭及社會所做的貢獻,激勵后輩向他們學習,努力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國家為清明祭祀設定了法定假日,說明它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活動,值得我們提倡、參與、弘揚!
2.同學們可利用這次清明節祭祀活動,走進廣闊大自然,親切擁抱大自然,去仔細觀察、用心思考、不恥下問、勇于探索,一定會學到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同時,去用心感受陽光的溫暖、清風的拂面、溪水的歌唱、花草的芬芳,陶冶自己的情操,激發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的情感。
3.請同學們參加野外活動時不要擅自帶火種(打火機、火柴等),同家長一道祭祀時千萬不要燒紙、放炮,建議家長盡量改變傳統祭祀方式,可以考慮改用鮮花或者水果祭祀等。
4.請所有同學回家告知家長,森林防火,人人有責,如果有誰不小心引燃了森林,他就要負法律責任和經濟賠償責任。
5.如果發生森林失火,請同學們不要參加救火行動,因為你們小,無自救能力,很容易出現傷亡事故,這樣就造成了更大的損失,所以不允許小學生救火。發現失火要盡快在大人指引下遠離火場,并及時報警。考考你們:火警電話是什么?——119。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