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aa_丁香花高清在线观看完整版_国产高清日韩_久久精品亚洲94久久精品

語文教案

| HT1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字,會用生字組詞。

2.讀熟課文,了解大熊貓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和食物特點,培養熱愛大熊貓,珍惜大熊貓的感情。

3.練習使用、積累疊音詞。

4.初步學習搜集與處理課外學習資料。

教學重點、難點

讀熟課文,了解大熊貓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和食物特點,培養熱愛大熊貓,珍惜大熊貓的感情。

教學用具

生字卡片、大熊貓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提出問題。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想不想知道它是誰?

示大熊貓圖片

師板書課題:大熊貓

你想了解你的新朋友的哪些知識?

1.課前,老師已經布置同學們搜集有關大熊貓的資料,誰愿意向大家介紹一下。

2.這些材料你是怎樣找到的?

3.教師介紹自己找到的資料。大熊貓是珍貴的動物,分布在中國的四川等地方,生活在海拔兩千到三千米的高山,密不透風的大竹林里。

4.下面,我們再來看一看課文中講了大熊貓的哪些知識?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整體感知,學習生字。

1.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用你喜歡的方式標出來。

2.現在教師想給大家讀一遍課文,請你注意你標出來的生字。

3.找認字多的學生讀課文。

4.剛才不認識的字,通過聽老師和同學讀,你認識了幾個,把認識的字上面的標記擦掉。以前我們學習了哪些識字的方法?如果還有不認識的字,就請你用你喜歡的方法自己認識它們。給大家三分鐘的時間,看誰自己學得最快!

5.生字你們都認識了沒有?大熊貓想考考你們。

示生字卡片

6.誰能上來用你喜歡的方式再讀一讀。

7.識字游戲:送生字回家。

三、合作學習,理解課文。

1.在小組內自由讀課文,告訴組內其他同學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地方不明白?一起討論解決。教師巡回指導。

師板書:珍奇 可愛

2.課文中都有哪些地方說了大熊貓可愛呢?

3.給大熊貓涂色。

3.看圖,說一說哪個是大熊貓,哪個是小熊貓。

說一說你是根據什么猜 出哪只是大熊貓,哪只是小熊貓的。

4.簡單小結:同學們課文讀的可真仔細,能結合課文中的插圖來理解,這樣的方法你也要教給別人,讓大家都變得和你一樣聰明才行。

四、引導質疑,課外延伸。

1.大聲地再讀一遍課文,看還有什么問題?

2.學生能回答的,讓學生回答。

3.學生不能回答的,引導學生看《中國少年百科全書》、《十萬個為什么》,還可以看電視中的《動物世界》或者在家長的幫助下查一查,相信你會了解到更多有關大熊貓的知識和其他動物知識,老師也相信同學們能和喜歡大熊貓一樣喜歡其他動物,并和它們交上朋友,永遠的愛護這些朋友的。

學生很想知道這位朋友是誰。

學生齊讀課題

學生把在課外了解的有關大熊貓的知識說給大家聽。

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找到資料的。

學生仔細聽

學生準備看課文

學生自由讀課文,用自己的方法標出不認識的生字。

指名讀課文

學生采用各種方法學習生字并說一說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記憶這些生字的。

學生看生字卡片,會的同學大聲的讀出來,不會的同學聽其他同學讀完后再讀。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生字,練習讀“胖乎乎”學習說重疊詞。

分小組把還不認識的生字認讀、熟記。

學生按要求合作學習。

匯報合作學習結果。

學生根據老師的問題讀課文,找答案。

根據學生的匯報給30頁的大熊貓涂上顏色。指名一個到黑板上涂,其他同學在書上涂。

看圖,猜一猜。

說一說自己的理由。

學生大聲讀課文,想一想還有沒有什么問題。

自由提問,有問題大膽提出,可以找同學幫助解決問題。

這樣的設計有利于學生激發學習興趣。

通過學生課外搜集的圖片、資料,激發了學生到課外去學習知識的欲望,同時也為課外學習提供了方法和途徑。

為識字多的同學提供顯示的機會激勵他繼續努力,也讓其他同學受到良性刺激,并通過聽讀解決一部分生字。

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發揮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

解決不認識的生字,同時促進小組內同學的合作。

給學生指引出一條可以解決問題的道路,找到了幾個可以幫助解決問題的伙伴,讓學生自己在學習中發現問題,合作解決問題。進一步幫助、引導學生去解決問題,充分體現了以學定教的原則。

引導學生積極動腦,大膽提問,在這個過程中,注意了學生之間的交流,把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空間留給學生,學生不能解決的,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想辦法到大千世界中去尋找問題的答案。

板書設計

大 熊 貓

珍奇

可愛 胖乎乎 短 光滑 白 黑 毛茸茸

小 活潑

大 睡覺

喜歡吃新鮮的竹葉和竹筍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15小柳樹和小棗樹

課時:2課時

教學目標

1、識“棗、淺”等8個字,會寫“怎、思”等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不同的證據表現小柳樹和小棗樹的不同性格。

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別人的長處。

重點1、識“棗、淺”等8個字,會寫“怎、思”等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不同的證據表現小柳樹和小棗樹的不同性格。

難點1、識“棗、淺”等8個字,會寫“怎、思”等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不同的證據表現小柳樹和小棗樹的不同性格。

教具1、小柳樹和小棗樹的課件。實物投影儀。

2、寫有課后練習中詞語的卡片、學生用的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看圖揭題

1、課件顯示柳樹和棗樹,學生說說兩種樹的特點,教師板書課題。

2、讀課題。小柳樹和小棗樹之間發生了什么事呢?讓我們看看課文是怎么說的。

初讀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找出藏在課文中的生字,運用學過的方法記住生字的讀音和字形。同桌互相檢查字音是否讀準。

2、說一說你找到了哪些字,已經認識了誰?說說是怎么認識的。(請會讀的同學當小老師領讀,介紹認字方法)。

3、哪些字在讀的時候需要注意?小老師帶領多讀幾遍。

4、課件顯示帶有生字的句子。生字寶寶又回到了句子媽媽那兒,誰能把這些帶著生字的句子讀好呢?(學生自己選擇句子朗讀)

5、選擇自己最喜愛的段落和句子大聲朗讀,注意句子讀正確,讀通順。

朗讀感悟

1、自由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小柳樹和小棗樹之間發生的什么事。

2、你喜歡小柳樹,還是喜歡小棗樹?為什么?

a.學生發表獨立見解。

b.總結歸納同學們的意見。

c.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柳樹很漂亮?找出句子讀一讀。

3、課文中的哪一段話讓你記憶最深?

a.誰來讀小棗樹的話?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讀?(先指名讀,同學評議語氣是否恰當,悟出應用贊揚小棗樹的語氣讀。)

b.說說你從中讀懂了什么?(讓學生悟出小棗樹最讓人喜愛的是他能看到加人的長處。懂和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要正確地看待自己和別人的優缺點。)

c.復習回顧“識字4”里的幾個成語: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以長補短,相得益彰。

4、分角色朗讀課文,同學評議證據是否合適。(讓學生在討論中體會到讀小柳樹前面兩次說的話要讀出驕傲、瞧不起小棗樹的語氣,讀第三次說的話要讀出疑問的語氣,讀小棗樹的話要讀出溫和、贊揚的語氣。)

5、給畫面配音。(課件顯示,學生給畫面配音。)

拓展活動

將課文改編成課本劇。最后加個結尾,要表現出小柳樹聽了小棗樹的話會怎樣。下節課進行表演。

第二課時

鞏固生學詞

1、開火車認讀生字。

2、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說說你最想和誰做朋友,為什么?(自由說出自己對生字的理解)

3、你還能給它找幾個朋友嗎?(練習組詞)

4、(出示詞語卡片)他人已經成為好朋友了,讓我們為他們祝賀吧。(讀課后“讀讀抄抄”中的詞語)

指導寫字

1、看要求會寫的生字,說說發現了什么規律。想一想怎樣記住這些字。

2、學生匯報自己分類記憶的方法,記得好記得快的獎勵進入“聰明屋”。

3、教師在田字格中范寫,注意提示容易寫錯的地方。

“漂”右上是“西”字的變形,變成兩堅。

“淺”右邊是兩橫一撇,不要寫成三橫。最后寫點。

“彎”字是上下結構,下面共三筆,橫折、橫、堅折折鉤。

“怎、思”要注意寫好臥鉤。

4、學生練習寫字。

5、利用實物投影儀,評議學生寫的字。

熟讀課文

有聲有色地練習朗讀課文,讀出課文的味道。可自由讀,上臺展示讀,找伙伴讀。

實踐活動

先以小組為單位表演課文內容,各組再自薦到班上表演。表演之后進行評儀。備注

作業布置能有感情地把本文讀給爸爸、媽媽或兄弟姐妹聽。

板書設計

15小柳樹和小棗樹

怎么意思穿衣彎彎曲曲比一比

衣服深淺漂亮啦啊

教學后記分角色、表演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文意,更能加深對課文的整體感知。

語文教案 篇3

重點與難點:

1.學習在駁論文中使用舉例論證、對比論證方法。

2.體會反問句式在駁論文中批駁敵論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新的一課——《〈楓橋夜泊〉新解質疑》。作者為了“質疑”,在這篇駁論文中竟用了20多個問句,其中有設問句、反問句等問句。反問句也叫反詰句或激問,它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語氣強烈,感情激越,色彩鮮明,增強了批駁敵論的力度。請同學們打開書,我們學習這一新課,并體會本文的論證特色。

二、預習課文

學生各自默讀課文并做下面的練習,教師引導作答并投影或用小黑板顯示。

①給下面加粗的字注意

A.招徠(lái) B.揆(kuí)情度(duó)理 C.慚愧(kuì)

D.烏啼(tí) E.玄(xuán)學 F.江楓(fēng)夜泊(bó)

G.糟蹋(tà ) H.愁眠(mián)

②解釋下列詞語

A.索隱:探索隱秘的事情。

B.索引:把書刊中項目或內容摘錄下來,每條下標注出頁碼,按一定的次序排列,供查閱的資料。

C.索然無味:形容枯燥乏味。

D.揆情度理:揆、度:估量、推測。按照情理來估量、推測。

E.膾炙人口:膾:切細的肉。炙:烤肉。比喻好的詩文或事物,大家都稱贊。

F.招徠:招攬。

三、研讀課文

請若干學生依次朗讀全文,在教師的指導下,經同學們研討,解答下列問題:

①解釋張繼的《楓橋夜泊》一詩。

明確:張繼的《楓橋夜泊》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千古名作,其魅力在于在讀者面前展現了一幅意境優美的秋江夜泊圖。首句即從視覺、聽覺、觸覺三個方面描繪子秋江夜泊的環境和詩人的感覺。第二句不但寫了當時典型的景物江楓和漁火,點明了地點,更重要的在于寫出了詩人漂泊異地的羈旅之情,未寫人而人在其中。滿懷愁思,輾轉難眠,不是詩人自己還是誰呢?最妙句在于末句,既承接上句“寒山寺”寫了鐘聲,又暗示了聽見鐘聲者乃詩人本人。秋寒霜重,夜闌人靜,忽然一聲幽遠清晰的鐘聲傳入正在輾轉難眠的游子心中,引起怎樣的感覺不言自明。這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不禁細細體味當時的環境和詩人的心境。這首詩就是這樣通過一系列常見卻又典型的景物、細節,情景交融,描繪了一幅意境優美的秋江夜泊圖。

②分析課文

③閱讀全文,找出所有的問句,體會它們在批駁“敵論”(即論證)過程中的作用。(答案從略)

四、歸納小結(學生議論,發表看法,教師引導修正)

這篇駁論文的開篇新穎獨特,采用“誘入”的技巧,即先不讓對方馬上接受自己的觀點,而是繞開一筆,將對方的言論或行動加以弘揚,并連用了三個反問句吸引讀者。全文用設問、反問等20多個問句進行“質疑”,通過推理、證明、分析等手法,對“敵論”逐一進行批駁,從而確立自己的主張和觀點。

五、作業(略)

六、板書設計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的及要求:

1、訓練學生借助注釋自己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掌握本課訓練重點中9個詞語的意義和4個詞的義項。

3、理解召公諫辭的明白透徹、深入淺出的特點,體會《國語》質樸平實的語言特色。

4、使學生了解“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民本思想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點及難點:

1、召公諫辭的分析

2、兩處比喻的深刻含義;

  教學時數:兩課時

  課前預習:

1、 借助注釋,閱讀課文,弄清課文大意;

2、 熟讀課文,背誦召公的諫辭。

3、 劃出不理解的字詞。

第一課時

序:背誦上一課

一、簡介《國語》

《國語》的作者是誰,歷來沒有定論,相傳它和《左傳》都是出于左丘明之手。一般的看法是,《國語》的成書有一個過程,最初是左丘明傳誦,然后是時人傳習,最后經列國之瞽史改編。潤色而成,時代大約在戰國初年。

《國語》是我國最早的國別史,共二十一卷,分《周語》《魯語》《齊語》《晉語》《鄭語》《楚語》《吳語》《越語》八部分,記敘由西周穆王二年起到東周貞定五十六年共538年各國內政外交等事件,全書似乎是編輯各國舊存的史料而成,采擇有多有少,以《周語》的記載最祥備,其余各國所記,都是側重在某幾個人物和事件上,由于《國語》在內容上比較接近《左傳》,又具有同樣的史料價值,所以《國語》又有《春秋外傳》之稱。

《國語》的文字質樸簡練,文學成就雖不及《左傳》,但也是先秦時期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

二、齊讀課文兩遍,正字正音。

三、請同學默讀第一段,讀后質疑。

師點拔 “謗”“堪”“以”“道路以目”

四、齊讀第二段。師生共同討論。

1、 請三位同學分別口譯三層意思。

2、 請其他同學糾正。

3、 師點拔“障壅訣導”;講解“瞽、史、師、螋、朦”

(師箴:教參與課本對“師”的解釋不同)

辯析“親戚”一詞古今的異義

五、齊讀最后一段,注意“流”字一詞多義

六、布置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一和練習二

  第二課時

一、分析第一段

1、請找出描寫厲王的詞,分析厲王的性格特征

“虐、怒、殺”暴虐兇殘、殘忍昏庸

2、正由于厲王的行動,導致國人怎樣?從文中找出原句。

謗王——道路以目

3、由此可見國家處于什么形勢之中?

朝政混亂,君民尖銳對立

4、“國人莫敢言,國人真的沉默無語,俯首聽命了嗎?”

沒有,而是即將“在沉默中爆發”,人民在沉默中孕育著反抗,這是高壓下的沉默,是火山噴發前的死寂。

二、分析第二段

1、“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可見召公性格的又一什么特點?

昏庸愚蠢,一副蠢人說蠢話的自鳴得意樣

2、給召公的勸諫之辭分層,看說了幾層意思?

第一層:召公用概括性語句否定了厲王的弭謗措施

第二層:具體論述怎樣對待民“謗”(怎樣“宣之使言”)

第三層:從正反兩方面論述,“民謗”直接關系到國富民強的道理。

3、此段話中,兩處運用比喻,請同學們分析這兩段比喻的本體、喻體各是什么?

第一處比喻,以江河堵塞必將泛濫成災,比喻防民之口國家必將成災。以“川”喻“民之口”。

第二處比喻,以“土有山川”和“原隰衍沃”來比喻“口之宣言”。“山川”“原隰衍沃”生產出人民賴以生存的“財用”“衣食”,可見“山川”“原隰衍沃”之重要,那么民之“口”能說出國家政事的善敗好壞,推行人民認為好的,防范人民認為壞的,才是豐富財用衣食的關鍵,這是國家生死存亡,治亂興衰的大事。

4、這兩處比喻,分別從什么角度說明問題?

第一個比喻說明民“謗”不能消極被動地“防”。

第二個比喻說明“民”謗不但不能消極地“防”,還須積極主動地“宣”。

前一層從消極方面打比方,后一層是從積極方面進行比喻,看似兩喻并列,實則后一喻乃是前一喻的深入。

三、利用《簡筆與繁筆》中學過的知識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具有什么特點?

(問題:“道路以目”中的“道路”和“目”是什么詞)

言簡意賅,只有三句話。一句說厲王,一句說國人,末一句說明厲王和國人之間的矛盾終于爆發,這中間有多少事情都被作者略去,只把事實的結避告訴了讀者,文章簡勁到無以復加,而讀來卻余味無窮。

最后一段用語極為精煉,與第二段的反復闡述相映襯,形成筆法上的鮮明對比。

1、 邏輯嚴密,說服力強。

2、 比喻生動形象;

3、 詳略得當。

板書設計

召公諫厲王弭謗

厲王:虐、怒、殺、喜

國人:謗——道路以目

召公: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民謗不可防)

怎樣“宣之使言”

民謗必宣敬聽

不聽流王于彘

首先分析“謗”是個古今異義詞。今意指無中生有,毀壞別人名譽,古義是實有其事,公開批評指責。(與之相應,“誹”指實有其是但在背后的小聲嘀咕,誣是現在的“謗”意)(板書“謗”)

其次引發思考,如果一個“賢明的君主聽到謗,該如何對待呢?而本文厲王是如何對待謗呢?(板書:厲王弭謗,穿插分析厲王)”

再次,對于厲王弭謗這件事,召公怎么做了?諫(板書召公諫)

通過三個問題,補全標題,同時熟悉了文章的大概內容。

學生質疑

道路以目,“目”和“道路”分別做什么成分?

“瞽獻曲……親戚補察”文意斷斷續續,不連貫,此外“親戚”古今年內異義如何區分?

第13、14課講完,發現文言文的教學把學生誤導了,由于課堂上摳得太細,語法現象過于關注,術語出現頻率高。導致學生養成逐字逐句條分縷析的習慣,下課后問題不斷,不出在對文意的理解上,而出在“而”“之”等詞的詞性、用法、術語的糾纏上。完全陷入舊講法的誤區,教師一古腦講,學生被動地聽。聽完后術語,詞性暈頭轉向。

應突破這種填壓式教育,以誦讀為主,大膽地放開手腳,讓學生去理解,讓學生去琢磨。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找到地球孩子的家,培養愛家的感情。

教學重點:

1、朗讀背誦課文。

2、分辨詩歌的段落。

教學難點:

1、分辨詩歌的段落。

2、找到地球孩子的家,培養愛家的感情。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語感教學法。

教學過程:

一、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1、指名學生上黑板聽寫。

2、看卡片,開火車認讀詞語。

二、聽錄音,看看課文一共有幾小節,每一節寫了什么。

1、講小鳥和松鼠的家在樹杈上。

2、講我和小狗的家在房子里。

3、講小魚和小蝦的家在荷葉邊。

4、講螞蟻和兔子的家在泥洞里。

5、講地球媽媽的孩子們都有一個家。

三、學生質疑,師生共同探究。

學生甲:課文的敘述順序是怎樣的?

從“半空中”——“地面上”——“池塘里”——“地底下”可以看出,課文是由從高到低的順序來觀察和敘述的。

學生乙:地球媽媽的孩子們的家能交換嗎?為什么?

不能交換,如果交換了,孩子們就無法生存。

四、課文拓展。

1、你還知道誰的家在哪里?

燕子的家在屋檐下,蝙蝠的家在山洞里……

2、學了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什么?

板書設計:

小鳥和松鼠——樹杈上

我和小狗——房子里

小魚和小蝦——荷葉邊

螞蟻和兔子——泥洞里

語文教案 篇6

重點難點】了解李四光童年的疑問與他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之間的關系。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學會生字、新詞,能正確讀寫。2、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關于李四光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你見過大石頭嗎?

如果你見到一塊大石頭,你是否會產生一些疑問?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就對一塊大石頭產生了興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奇怪的大石頭》(板書課文題目)

二、初讀課文,掃除障礙

1、請學生各自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把課文讀通順。

2、分段指名讀課文。

三、檢查預習

1、結合資料袋中的內容,介紹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學生針對課文內容質疑,師生共同解疑。

四、指導寫字,完成作業。

1、認讀要寫的字。

2、爭做寫字小老師:哪幾個字容易寫錯,該怎么寫。請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共十七畫,第六畫為“└”。

臥: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筆順,第三筆為“┑”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了解李四光童年的疑問與他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之間的關系。2、認識好奇心在發明創造中的重要意義。

教具準備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新詞

指名讀生字,新詞,進一步鞏固生字的詞語。

二、感知巨石的形象

1、請大家各自輕聲朗讀第二自然段,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2、老師在黑板上畫石頭討論:

(1)這是一塊怎樣的石頭?

(2)李四光和伙伴們是怎樣圍著石頭捉迷藏的?

三、感受好問精神

1、時間長了,李四光對這塊石頭有了疑問。

他產生想到的是問老師。李四光會怎么問,老師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會怎么想?同學們讀讀課文,同桌間演演。

2、同桌讀后,挑選學生上臺表演。

四、解開巨石之謎

1、李四光又跑去問爸爸,爸爸也說不清。后來這個疑團有沒有解開,怎么解開的?請大家讀最后兩個自然段。

2、讀后討論:李四光是怎么解開巨石來歷這一謎團的?

3、引導學生認識以下要點:

(1)這個問題使李四光思考了二十多年。

(2)長大后,李四光到英國學習了地質學,明白了冰川可以推動巨大的石頭旅行幾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鄉專門考察了這塊大石頭,終于弄明白這塊大石頭是從遙遠的秦嶺被冰川帶到這里來的。

4、對這塊巨石的研究,引導他得出了什么重大成果?

五、交流讀后感想

1、完整地朗讀課文。

2、讀了這篇課文,大家都會有一些感想,請大家交流一下。

語文教案 篇7

一、復習導入

1、談談牛郎和老牛的親密關系。(照看周到、善解人意)

2、具體說一說。檢查學生是否能有條理地敘述。

二、學習第三段

1、一天晚上,牛郎走進牛棚......

指名說說,其他同學補充。

2、看看書上是怎樣敘述”微弱的星光下面“老牛說話的情景的。

3、有感情地朗讀老牛說的話。

三、學習第四段

1、輕讀課文5~7自然段,思考:

(1)牛郎是怎么找到織女的?

(2)牛郎和織女在交談中會說些什么?聯系上文,想象著說。

(3)其她仙女有何想法?

2、第5自然段的前三句話。

注意”找到“的過程:“翻過......來到......忽然......傳來......循者笑聲望去,只見......過了一會兒......”

3、練習說交談的過程。同桌分角色,也可以一人單獨敘述。

指名分角色說說。

4、眾仙女佩服織女的勇氣。

找出上文中與“勇氣”有聯系的詞句--第5自然段“機會難得”。

5、:相知--相知--相守。

四、學習第五段

1、輕讀第五段,圈出表現老牛高興的詞語。(眉開眼笑)

2、讀出老牛的高興。

3、結合課文內容,理解老牛在故事中的作用。

五、練習用“原來”造句

1、讀兩句例句,體會相同的位置與用法。(表示發現真實情況)

2、聯系生活,打開思路。針對自己感興趣的自問自答。

(1)新學期:有同學轉入、轉出。這位新同學是誰呀?......

(2)上課時:有同學遲到,詢問原因。***今天怎么遲到啦?

(3)馬路上:圍著一圈人,看個究竟。......

3、注意細節,寫具體。

文中例句1:“回頭一看,微弱的星光下面”

4、拓展,另一種意思。(起初,沒有經過改變的)

(1)結合數學中的應用題。如:倉庫中原來有96噸煤,現在又運來18噸,問現在倉庫中共有多少噸煤?

(2)聯系“新學期”。***原來是***小學的學生,現在轉到了我們班,與我們一起學習、生活。

六、作業

1、預習《牛郎織女(二)》

2、把故事講給爺爺、奶奶或村上的小朋友聽。

板書設計:

20牛郎織女(一)

心眼好,能吃苦

牛郎<中有橫向雙箭頭>織女

心地善良,留在人間

<向上箭頭>

老牛(眉開眼笑)

5079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固安县| 太保市| 山丹县| 砀山县| 克什克腾旗| 海南省| 海伦市| 如东县| 建瓯市| 衡南县| 三原县| 吴旗县| 达州市| 琼海市| 隆德县| 邳州市| 同江市| 金塔县| 开原市| 宜兴市| 深圳市| 宜宾县| 英山县| 巫溪县| 安义县| 汝州市| 琼海市| 孟连| 克东县| 平乡县| 苍溪县| 梁平县| 莱芜市| 聂拉木县| 汕头市| 长岛县| 泸溪县| 赫章县| 望江县| 商都县| 曲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