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學習是給有經驗或無經驗的受訓者傳授其完成某種行為必需的思維認知、基本知識和技能的過程。那么關于心得體會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給你帶來的合唱培訓學習心得體會,歡迎大家閱讀!
自從我們班的孩子參加了少年宮學習活動,我受到了強烈的感染,受益匪淺,收獲頗多,以下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小學生主要以童聲為主,音色比較清亮,聲音清脆男女生聲音區別不大。小學生天真活潑選擇的歌曲也輕松活潑,如何選擇適合的歌曲,如何訓練小學生的歌聲,發揮小學生的聲音特點是門非常深的學問。合唱是一門高雅的藝術,它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音樂表現能力,還能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和群體意識,集體觀念以及團體協作的能力。可以說,它既能培養小學生的藝術情操和文化素質又能垃圾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質。小學生的合唱由簡到繁可以分為:齊唱,輪唱(卡農訓練),二聲部,甚至還有三聲部四聲部不過小學階段接觸較少。
1、齊唱
合唱訓練最重要的演唱方式,其實是齊唱,并且一定要唱到非常整齊的地步。直到齊唱可以唱得很穩之后,才是真正可以開始訓練合唱的時候。如果帶到一個合唱基礎不佳的班級,可以給他們練習很多齊唱的歌曲,慢慢地,聲音也開始變美了,并且也習慣在簡單的單一聲部歌曲中同時聆聽別人的聲音,這時就可以開始進行合唱訓練了。
2、輪唱訓練:輪唱是非常好的合唱訓練,原因是:
(1)所有人都唱同樣的旋律,不必因為自己唱的旋律和別人不同而分散注意力;
(2)輪唱的形式只是前后錯開一個或兩個小節,在不同的時間唱相同旋律,因此就形成了復音音樂;唱的人享受自己的拍子與節奏和別人不一樣,但自己打的拍子又要和別人一樣,這是最基本的訓練。
(3)做輪唱訓練時,不太需要指揮,只要打拍子就好,因為打的是共同的拍子,這也是大家一起歌唱最基本的要求,將共同的拍感培養出來,然后共同的旋律也讓他不會分心,老師只要在鋼琴按著極為簡單的和弦,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將會發現小孩子的合唱能力,已經被培養得很好了。
3、二聲部練習
二聲部是在重唱訓練相同旋律能夠輕松掌握的前提下的下一步驟。練習的方式,是先讓所有人都唱第一部,然后讓所有人都唱第二部。接下來分成兩群,分別唱不同聲部,然后再對調唱不同聲部。很重要的是,學生在唱自己聲部時,要能與另一聲部的相關音或共同音,做為對照與確定。不要讓學生變成習慣性的從某個音高進來,而要讓他們去找和另一部的音程關系。然后在和聲和弦里去核對。合唱要唱得好,一定要很有系統的去訓練學生,而不是胡亂的帶曲子。每節合唱課花一點時間把卡農和二聲部練習曲唱穩了,讓他們學會去核對自己的聲部,再去核對另外一聲部,是否有和自己的聲部的相同音或相關音的音響,這樣他們就學會歌唱時,能同時聆聽別人的聲音,并且自己數拍,如此合唱的能力就無形中培養出來了。
4、聲音概念
讓生有一個正確的聲音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我在課上經常強調:所有人的聲音擰成一根繩子,像是一個人發出來的;聲音要豎起來;演唱要有彈性有氣息流動;聲音要柔和等等這些都是對聲音概念的認識,讓生有一個正確的聲音概念是十分重要的。錯誤的聲音會導致生聲音唱壞。
5、歌曲選擇
小學生合唱歌曲的選擇也是非常重要的。太成人的內容比較深刻的不適合小學生演唱,因為生難以理解。根據合唱團的聲音和訓練程度選擇合適的歌曲,如果生氣息較差就不能選擇速度非常緩慢的因為氣息難以支撐。如果生音色比較柔和可以選擇柔和優美的曲子。另外唱過柔和的曲子還可以選擇活潑的歌曲,有不同的風格體會。
綜上所述,小學生合唱團的訓練有很多注意和值得研究的地方,我還要繼續學習繼續總結。
所謂合唱,即至少有兩個聲部,每個聲部至少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人演唱。前面所講的很多人一起唱同樣的旋律應該叫“齊唱”。了解了什么叫“合唱”,在演唱過程中,他們就會清楚自己應該是哪個聲部的,應該唱那條旋律。即使“唱跑”了,糾正起來也有個努力的方向。
識譜的注意事項
①.音準問題是關鍵對于音高概念模糊的合唱隊員來講,在多聲部合唱中唱準自己聲部的音高,并且排除其他聲部的干擾,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這里,我想到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較好地解決了聲部間互相干擾的問題。例如,排練《在太行山上》時,先帶領每個聲部的隊員把自己聲部的旋律唱熟,做到人人能準確視唱。這樣分聲部練習之后,由音樂老師來唱一聲部,其他隊員唱二聲部,雖然剛開始還有些人會受老師的影響而無法正常視唱二聲部,但畢竟他們中有人旋律音高已經建立了,且“人多勢眾”,經過幾次的反復磨合,也能較好的和音樂老師配合,從而將歌曲“合唱”出來了。然后,我們再將聲部調過來,由音樂老師來唱二聲部,其他人唱一聲部。這種干擾隊員們扛得住以后,接下來就要加大干擾的力度,方法是將視唱的聲部由一半合唱隊員來擔任,另一半人視唱另一聲部,多次練習唱準確以后,再將聲部交換過來,如此這般多次強化訓練后,合唱就基本成型了。
②.節奏把握要準確有些歌曲在演唱時,節奏的把握難度會大一些。利用一些較生動的語言或許能解決問題。
參加這次張店區的音樂教材備課會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關于合唱的部分。3位老師從很多方面講解了他們外出學習后的心得體會,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以下幾個方面:
合唱隊的選擇。挑選隊員的要求40人左右的男生不少于15人。1、招收原則:要求要有音準、音色沙啞者不錄取。聲部低聲部要飽滿,高聲部要清脆達到統一。2、要素:①氣息訓練②分聲部訓練,縱向和橫向③發聲練習,姿勢和精神。10-15分鐘。④和聲訓練,力求音準集中。⑤發聲位置訓練。⑥發聲及演唱的音量,明白強弱的含義。針對自己的合唱隊對于和聲、律動和對位比較出色的合唱作品的學習,要有音程和音域的意識(刻槽意識)。以下為個人見解:
第一,合唱是指由許多人共同完成一首歌曲的演繹,合唱效果的好壞不單單取決于某個人的個人演唱水平,而需要集體的相互配合協作來共同完成。
第二,要有計劃。合唱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我認為至少需要幾年時間才能說有點象樣可以參加一些比賽。那么這幾年的教學得有目標和重點。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同時要讓學生意識到合唱不是個人表現的舞臺,而是一個團體通力合作的結果。合唱拒絕:“個人英雄主義”。
第三,要有耐心,恒心。對學生的聲音要有敏感,敏銳的聽覺,發現不好的聲音要立即糾正,注意自己范唱的正確。因為學生的模仿力很強,如果自己的聲音不正確,他們就不正確。不要急于求成,歌曲的練習要細致,完美,不要粗糙了事。我們一定要本著一顆赤誠的心堅持不懈,決不氣餒。
第四,要增強自身的音樂修養和合唱修養。俗話說:“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須有一桶水,甚至一缸水。”只有自己的修養高了,處理歌曲才會得心應手,聲部聽覺才會敏銳,才能訓練出一支出色的合唱隊。多向專家請教,多聽音樂會,多看指揮家的處理,不斷提高自己的音樂修養和合唱修養。
非常喜歡一位老師講的這句話“手之妙韻源自心之妙思”。
非常感謝學校領導對我們音樂科的大力支持,讓我們有幸參加了由深圳教育學會和深圳合唱學會聯合主辦的“第二屆合唱指揮大師班”。大師班特邀了加拿大漢密爾頓童聲合唱團藝術總監欣斐拉泊羅茲教授授課。這次培訓,不僅收獲了合唱訓練中的知識技能,聲音的處理,實踐經驗,更重要的是欣裴拉教授給我們傳達的一種理念——學生學習需要興趣。為期三天的培訓活動讓我受益匪淺
欣裴拉教授在作了禮貌性的問候和感謝之后,就直接提出了她對于合唱教學的理念,“合唱需要興趣”。因為文化和地域的差異,加拿大學生的教育模式跟我們有著許多區別,我們國家團隊意識比較強,強壓式的團隊意識不容許任何學生違反規定。但是在加拿大的學生很自由,教育沒那么多規范去限制,所以學生想去合唱團就去,不想去,教師沒有理由去責備對方。在這樣的教育觀念下面,教師就必須要學會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自愿主動的加入這個隊伍中來。要產生興趣,首先就需要學生集中注意力,欣裴拉教授給我們做了示范,例如在課前,先引導學生專注,欣裴拉采用的方式很有趣,讓學生模仿教師拍手打節奏,教師跟學生同時進行,你永遠不會提前知道教師下一個節奏是什么,只能高度集中注意教師的手,打錯了大家都發出開心的笑聲,打對了大家又信心滿滿,這樣消除了學生的緊張情緒同時也非常快速的將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起來。原本我參加培訓之前,腦海里無數次想象這位世界優秀的合唱大師會如何強調聲音,如何強調技巧,但是我沒有想到她給我們的第一堂課,是教我們如何引起學生注意,使學生都來參加合唱團。因為在我們訓練時遇到的困難大多是聲音的處理等技巧性問題,因為有這樣一個嚴格的團隊規范,也就常常忽略學生的興趣,這是我們忽略的問題,但同樣也是我們組建合唱隊遭遇到的棘手關鍵性問題。如果拋開強權,有多歲學生是自愿來參加?這個值得我們反思。
在接下來的幾天培訓中,欣裴拉教授一直都將興趣貫穿于教學中,在理論中融入樂趣,寓教于樂。例如,深圳高級中學合唱團作為示范隊伍,演唱了一首外國歌曲,在示范第13小節高音演唱處理時,為了更形象的表達由弱到強,輕拉起旋律線的感覺時,欣裴拉教授放棄了以往我們教師常用的手勢引導,而是從包里拿出了一個彈力球,輕輕拉起球變大,向內使力球變小,借由小球的變化來控制學生的聲音力度。非常形象也非常有趣,當然,欣裴拉的袋子里不僅僅只有這個助學的彈力球,還有會模仿人體口腔的玩偶,模仿聲斷氣不斷的橡皮繩,象這樣通過感官,運用學生感興趣的的方式傳授一些抽象的知識,的確事半功倍,也著實體現了欣裴拉一直致力于尋找更高效有趣的教學模式。
這次培訓交流,學習到的不僅僅是欣裴拉教授傳授給我們的經驗技巧,聲音概念,還有針對學生興趣特質所產生的“欣裴拉”式教學模式。這讓我讀到了“用心”二字,我們教師如果做到了用心,那我們坪中合唱隊會越走越好。在這里再次感謝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給予我們的寶貴學習機會,我也會努力完善自己,帶領校合唱隊向更高更遠的目標出發!
20__年12月25,在區教育局和少年宮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我參加了區音樂教師的童聲合唱與指揮的培訓,我目睹了高健老師李強教授的教學風采,傾聽了他的精彩講座,真是受益非淺,現簡要談談這次培訓的心得體會。
在培訓中,高老師和李老師認真負責系統的進行著培訓,他們的精神感動了在座的每一位學員,大家激情高漲,都仿佛又回到了學生時代,如饑似渴地汲取著‘營養’。他由什么是“合唱”開場,直接而具體;介紹了合唱聲部的音域,混聲合唱的寫作手法;具體講解了合唱的協調、均衡與協和;介紹了合唱隊的各聲部人數配備:合唱隊組建訓練。童聲合唱中具體講解了童聲期的三個階段;童聲合唱中的呼吸訓練;童聲合唱的發聲訓練及基礎訓練。指揮法的中心任務和原則,指揮的基本姿勢及基本圖示,在擊拍法中學習了三種即直線型、曲線型和混合型。結合具體的合唱作品指導音樂教師在指揮中出現的不足。讓我們每個音樂教師受益匪淺。
現將幾次的培訓總結如下:
(一)合唱指揮基本要領口訣
1、原則:省、準、美
2、姿勢正確、眼神啟發
3、拍點清楚、圖示規范
4、起拍收拍明確果斷
5、句間換氣提示恰當
6、“主動”明顯、“被動”含蓄
7、旋律線條起伏相應
8、遇有必要運用分拍
9、“快”小“慢”大、“快”并“慢”分
10、“強”大“弱”小、“強勁”弱“馳
11、“延長“彈起保持時值
12、“休止“停頓保持氣氛
(二)多聲部合唱指揮要領口訣
1、熟背總譜
2、明確位置
3、雙手分工
4、眼睛注視
5、耳朵傾聽
6、及時換氣
7、掌握協調
8、啟發情趣
(三)指揮的三個基本原則
1、準確:指揮的動作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含糊和猶豫。
2、節省:提倡以最節省的指揮動作來達到的演出效果,沒有過多的花樣和無目的的多余的指揮動作。
3、美觀:一方面在外形上應保持整潔和大方,另一方面在指揮動作上不應該有絲毫的夸張和拘束,扭捏作態和滑稽式的動作。
以上三個原則是相互聯系的,缺少任何一方面,都會破壞指揮藝術的完整性。
總之,要把合唱作品的內在感情反應出來就要求合唱指揮要具備高度的工作熱情,豐富的音樂修養,充沛的思想感情,敏銳的聽覺,有很好的聲樂鑒賞能力,掌握正確的發聲方法、呼吸方法及咬字吐字等有關知識,熟練的指揮技巧,很強的理解能力,豐富的想象力,鮮明的節奏感,很好的記憶力,善于內在的交流,賦予表情的眼神和有潛發的工作能力。
就像李老師所建議我們要勤動手,勤拓展自己的業務,不斷豐富自己的業務能力,作為教育工作者不能只停留在教學上,要在自己的基礎上有創造性。
最后,讓我們乘著歌聲的翅膀不斷實踐、不斷提高,為豐富孩子們的藝術活動,提高學校的藝術教育水平貢獻自己的力量。
4月15日,我參加了區音樂教師的童聲合唱與指揮的培訓。在培訓中,音樂教研員趙琦老師認真負責系統的進行著培訓,她的精神感動了在座的每一位學員,她由講述傾聽楊鴻年、田曉寶教授講座后的心得體會以及播放錄像——秋里教授的精彩講座,使我們全體音樂教師受益非淺,現簡要談談這次培訓的心得體會。
一、首先,我們歌唱訓練中氣息是最重要的。楊鴻年老師在合唱團訓練的開始就利用“s“的吐音進行氣息訓練,分別通過①自然吸自然吐②慢吸慢吐③急吸慢呼進行氣息訓練,在氣息的訓練中要求身體雙肩放松,不含胸,要求“吸氣一大片,吐氣一條線”,學生可以通過叉腰的方式尋求吸氣的感覺。多做無樂音的哼鳴練習。演唱要求則為高而不擠、低而不壓、強而不大、弱而不虛。楊鴻年教授還說不要把半音想得太小,多做半音音階練習和全音符練習,越到高音越弱。在聲音教學中聲音要求不抖動,歌曲的演唱中通過掐喉的方式演唱直聲。
二、其次,田曉寶教授及秋里教授告訴我們每個指揮者應具備足夠的基本素養,如:指揮技術、文化修養、音樂修養及創造性;其次要有足夠的分析作品的能力,指揮的原則則為“省、準、美”;最后就是合唱團訓練:訓練時,熱身很重要,身體的放松,氣息的練習,發聲狀態的準備,如嘴巴張得,四個手指豎著都能放下。吸氣時,冷的感覺一下到肚子里。然后,再把這個感覺一下子掏出來,同時要想真正做到聲情并茂,就必須做好二度創作,一個優秀的合唱隊員,在具備音樂知識和較高的演唱技巧以外,還應當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文學藝術修養,在搞好技能訓練時,還要注重合唱隊員的情感培養和啟發。指揮要耐心細致地激發合唱隊員全身心地投入,忘掉自我,進入音樂情感的境界。并且,還要讓隊員經常欣賞各類音樂作品來開闊視野,提高自身對音樂藝術的感悟能力和鑒賞能力。合唱的“統一”就是聲音的統一,情感的統一。其中聲音的統一是手段,情感的統一是目的,是歌唱藝術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