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即將到來,許多人都在關心高速公路是否免費通行。關于2023端午節高速路是否免費幾天該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端午節高速路是否免費幾天,如果喜歡請收藏分享!
2023年端午節高速是不免費的。
國家規定,7座以下(含7座)的載客車輛,在4個法定假期高速免費,時間分別為:春節、清明、五一勞動節、十一國慶節。端午節不在法定的4個高速免費假期里,因此2023年端午節假期期間,高速公路正常收費。
1、未在免費節假日內
根據國家發布的重大節假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通知規定,僅針對春節、清明節、勞動節、國慶節這四個重要節假日實施高速公路免費通行,不包括端午節。
2、車流量不大
端午節很多人需要農忙,而學生中高考等因素,向來車流量比較小,因此端午節高速免費。另外,端午節和五一臨近,而五一一般有五天假期,高速也免費了五天,若端午還繼續免費也劃不來,因為每年高速都是需要養護的,養護是需要花錢的。
端午節法定1天,為2023年6月22日 星期四(農歷五月初五)。
端午節作為法定假期,每年到來的時候大家都是依法享有三天假期的,由于假期是和周末一起拼湊的,所以法定的只有1天。
1、忌游泳
有些地方在這一天忌游泳,尤其忌到曾經溺死過人的地方游泳,因為人們認為,在端午節那天“溺死鬼”最兇,要找替身“還陽”。所以又有投粽子入河讓其分享免其作粽的習俗。
2、忌惡日
由于五月為“惡月”,重五是個不吉利的日子,所以這天又有“躲午”的習俗,即周歲以內的嬰兒要送到外婆家去躲藏以逃脫災禍。
3、兒童戴的香包忌丟失
在北方一些地區,小孩子有端午佩戴香包的習俗。小孩子戴的香包是不能丟失的,傳說如果小孩子丟失了佩戴的香包,一年之內會有大災。端午節過了以后,小孩子要將所戴的香包扔到水里,這樣才能免除火災。
端午習俗非常多,根據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習俗細節上的差異,雖然各地過法雖不盡相同,但劃龍船、食粽子是普遍習俗。端午節通過傳統民俗活動展演,既能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端午節的習俗有扒龍船、食粽子、掛艾草與菖蒲等:
1、食粽子,是中國人一個傳統的習俗,用粽葉包裹著糯米,放在鍋中煮熟,以前在讀書的人吃那包裹著棗的粽子,叫“棗粽”與“早中”偕音,意味著早中狀元,現在都喜歡粽子里包肉,蛋黃,綠豆等,隨個人口味,每年的五月初五,家家戶戶都會提前做好粽子在端午時食用的。
2、賽龍舟,端午節最主要的一個習俗。是在屈原投江后,許多人劃船追趕著去拯救,追趕到洞庭湖時沒有了蹤跡,之后每年五月初五借劃龍舟來驅散江里的魚,不讓魚吃掉屈原的身體,這樣賽龍舟也就成了一種端午的習俗了。
3、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戴香囊主要是避邪驅瘟的,香囊中包有朱砂,雄黃,香藥等用絲布包裹著,上面用繩,珠子作佩帶,下面結個流蘇,作成各種不同的香囊,現在香囊里也有放薰衣草,茶葉等放在衣柜里除濕,除霉,也有青年男女送香囊來表達愛意。
4、掛艾葉草和菖蒲,也是端午節的一種習俗,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草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于門眉,懸于堂中。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菖蒲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后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以斬千邪。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天中節、龍舟節等等。端午節是古已有之的民俗大節,起源于中國,最初是古代百越地區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亦有起源于惡月惡日、夏季時令、蓄蘭沐浴以及紀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等說法。總而言之,端午起源于南方百越,把農歷五月五日視為“惡月惡日”起于北方,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附會紀念屈原跳江自盡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最后形成端午節文化相沿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