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新空間 推動實施促消費一攬子政策
今天(7月31日)舉行的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多部委共同解讀《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的20條具體舉措。
據介紹,此次印發的《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就是希望通過優化政策和制度設計,進一步滿足居民消費需求,釋放消費潛力。措施將與各領域、各品類重點政策一道形成促進消費的“一攬子”政策體系。
7月31日陸續公布的各項7月份經濟數據吸睛。上半年,我國經濟總體呈現穩步增長態勢,在減稅降費、能源供給、交通運輸等方面表現不俗。下面具體來看一下。
上半年全國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9279億元
上半年,全國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9279億元,有力減輕了經營主體負擔。其中,民營經濟納稅人繳費人,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7049億元,占比76%,是政策惠及的主體。
分行業看,制造業及與之相關的批發零售業占比最高,累計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3818億元,占比41%。
一系列稅費優惠政策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上半年,高技術產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0.7%和8.8%。
今年上半年,我國交通運輸經濟運行呈現持續恢復、整體好轉的特點,為推動經濟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保障。
數據一:1.83萬億元。交通運輸部最新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交通投資高位運行,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1.83萬億元,同比增長9.1%。其中,鐵路完成投資3049億元,同比增長6.9%;公路完成投資13830億元,同比增長8.9%;水路完成投資936億元,同比增長26.7%;民航完成投資462億元,同比增長0.2%。
數據二:81.9億噸和1.5億標箱。交通運輸部最新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港口貨物吞吐量達81.9億噸,同比增長8%。其中集裝箱吞吐量完成1.5億標箱,同比增長4.8%。
數據三:259.3億噸。上半年我國貨運量持續增長,完成營業性貨運量259.3億噸,同比增長6.8%。其中,鐵路、公路、水路、民航分別完成貨運量25億噸、190.1億噸、44.2億噸和328萬噸,同比分別增長0.6%、7.5%、7.7%和6.4%。
上半年,我國出行量同樣加快恢復,來看數據四:43.2億人次。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完成營業性客運量達43.2億人次,同比增長56.3%。同時,全國完成城市客運量454.2億人次,同比增長15%。完成高速公路小客車出行量117.8億人次,同比增長39%。
今年上半年,國內能源供給保障能力穩步提升,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加快推進,全國能源供需總體平穩有序。
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社會用電量累計4.3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0%。前六個月,第一、二、三產業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12.1%、4.4%、9.9%。工業用能整體延續增長態勢。煤炭、天然氣消費量平穩增長,成品油消費量較快增長。
7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49.3%,較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平穩上升。調查的21個行業中,有10個位于擴張區間,比上月增加2個,制造業景氣水平總體持續改善。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 蔡進:指數回升反映出整個經濟運行還是回升向好的基本態勢,尤其是從這個月的數據來看,回升向好動能在進一步地增強。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呈現恢復向好態勢,但回升的基礎不牢,需求不足特別是消費需求不足的問題依然突出,恢復和擴大需求是當前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關鍵所在,迫切需要有效擴大和更好滿足消費需求,形成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向好、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內生動力。
首先,我國的GDP增速持續回升,顯示出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和韌性。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我國GDP增速在過去幾年中保持在6%以上的水平,超過了全球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增長速度。這一增速的回升不僅反映了我國經濟結構的不斷優化和轉型升級的成果,也體現了我國政府積極的宏觀調控政策的有效性。
其次,消費和投資的增長也為我國經濟向好發展態勢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隨著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費結構的升級,我國消費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持續提升。同時,政府大力推動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升級也吸引了大量的投資,為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的動力。這種消費和投資的雙重拉動效應使得我國經濟在全球經濟低迷的背景下依然保持了相對穩定的增長。
然而,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經濟發展仍面臨一些挑戰和不確定因素。全球貿易摩擦的加劇、金融風險的增加以及國內結構性矛盾的加劇等問題都可能對我國經濟產生一定的沖擊。因此,我們需要進一步加強宏觀調控,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升級,提高創新能力和競爭力,以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和內部問題的挑戰。
用電量是經濟運行的“晴雨表”與“風向標”。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一系列全社會用電數據,6月份,全社會用電量775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9%;1-6月,全社會用電量累計4307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0%。呈現著增長態勢的電力數據,從側面反映出中國經濟運行進一步恢復,國民經濟活力充沛。
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賢東表示,經濟呈現回升向好態勢,“隨著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決定性勝利、宏觀經濟政策效應持續顯現,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5%,比一季度增速提高1.0個百分點。”這從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用電量、住宿和餐飲服務業用電量、消費品制造業用電量等用電數據中可探究竟。
攀高逐新 發展動能加快培育壯大
中電聯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第二產業用電量2.87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4%,保持中速增長。制造業用電量同比增長4.3%,其中,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上半年用電量同比增長8.1%,超過制造業整體增長水平3.8個百分點。
部分新興產業用電量更是實現高速增長,光伏設備及元器件制造業用電量同比增長76.7%;在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帶動下,新能源車整車制造上半年用電量同比增長50.7%,電動汽車充換電服務業上半年用電量增長73.7%。
浙江瑞浦蘭鈞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新能源汽車電池生產制造,面對生產車間中的一片火熱景象,該企業相關負責人徐建雷表示,“我們主要從事新能源汽車電池生產制造,隨著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今年上半年用電量達到1.5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3.34%,已向當地供電公司報裝申請5000千伏安的增容項目。”
隨著國家戰略引領和企業奮力創新,新能源汽車產品產量增長35.0%,新能源汽車產品日益豐富,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認知度和接受度明顯提高,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已連續8年世界第一。
2023年2月7日,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一家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的生產線上一派繁忙。連日來,當地通過政策引導、穩企用工、科技創新、減稅降費等多項措施,不斷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延伸產業鏈條,推動企業“提質增效”,實現高質量發展。(王旺旺攝/光明圖片)
放眼全國,上半年工業生產穩步恢復,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國家統計局工業司統計師孫曉解讀工業企業利潤數據時表示,今年以來,隨著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各項政策措施落地顯效,工業生產穩步恢復,企業盈利逐月改善。隨著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不斷深入,新舊動能加速轉換,創新發展活力不斷釋放,相關行業用電量正在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