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洪澇災害產生的原因
1、土壤與地質情況。當地的土層質地粘重,通透性差,垂直下滲弱,土壤有機質含量高且蓄水量多。
2、地貌特征。當所處的地域存在低山丘陵區地表起伏、溝谷縱橫、地形復雜、排水遲緩等情況,受洪水頂托倒灌影響,使內水無法排除。
3、氣候原因。因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勻,造成短歷時高強度暴雨或受北上臺風影響而形成的長時間連續降水。
4、人類活動的密集情況。一些地區因人類過分集中,人們為了生活而不惜嚴重破壞生態環境。
5、防洪工程不達標。由于一些防洪工程年久失修,當河水泛濫時,不能有效的及時排除內水。
洪澇災害會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極大破壞。如洪災每年都會引起水土流失,大量土壤及其養分流失,致使土地貧瘠,同時水流中泥沙含量增加,導致河流功能衰減、湖泊萎縮、耕地沙化,造成的嚴重后果是難以估量的。
重大洪澇災害會造成大量農田被沖毀淹沒,農作物減產甚至絕收,農產品加工業、輕工業等缺乏原料或原料成本提高,致使工廠減產、停產,隨之則是工人失業。
重大洪澇災害還會使災區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缺乏基本生活保障,會出現大量災民,使正常的社會秩序被打亂,沖擊社會的各個方面。
洪澇災害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續降雨使低洼地區淹沒、漬水的現象。雨澇主要危害農作物生長,造成作物減產或絕收,破壞農業生產以及其他產業的正常發展。
雨澇主要由大雨、暴雨引起,所以常和洪水災害有密切關系。二者在概念上的區別是,洪水災害指的是因暴雨急流或河湖泛濫所造成的災害;雨澇是指因漬水、淹沒造成的災害。雨澇主要危害農作物生長,造成農作物減產或絕收;洪水除危害農作物外, 還破壞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設施、交通設施、電力設施等,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員傷亡。由于洪水和雨澇往往同時或連續發生在同一地區,所以進行災情調查統計和分析研究時,大多難以準確界定區別,此時統稱為洪澇災害。
1、洪水到來時,來不及轉移的人員,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樓房、避洪臺等地轉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頂、樓房高層、大樹、高墻等高的地方暫避。
2、如洪水繼續上漲,暫避的地方已難自保,則要充分利用準備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門板、桌椅、木床、大塊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3、千萬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帶電的電線桿、鐵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頂。
4、如果已被洪水包圍,要設法盡快與當地政府防汛部門取得聯系,報告自己的方位和險情,積極尋求救援。
5、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盡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東西,尋找機會逃生。
6、發現高壓線鐵塔傾斜或者電線斷頭下垂時,一定要迅速遠避,防止直接觸電或因地面“跨步電壓”觸電。
7、洪水過后,要做好各項衛生防疫工作,預防疫病的流行。
發生洪災的自然原因:氣候異常,降水集中、量大:中國降水的年際變化和季節變化大,一般年份雨季集中在七、八兩個月,中國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國家之一,這是產生洪澇災害的主要原因。洪水是形成洪水災害的直接原因。只有當洪水自然變異強度達到一定標準,才可能出現災害。主要影響因素有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和地形地勢。
安全提示:
房屋忌諱建筑在過于低洼的地方,這些地方可以儲存雨水,匯集成河,建筑多個緩解水流的堤壩,這樣有效利用水能發電,還可以避免因水流過急而產生的危險現象,既產生了能源又合理運用了水往低處流的原理。房屋忌諱建筑在山根下,因為山上的樹木遭到破壞之后,它們越來越少了,又沒有及時修復保護,所以造成水土大量流失,土壤疏松,整個山上的山體和土壤風化開裂嚴重,當雨水到來時,會導致山體出現嚴重得滑坡現象。
1、及時與當地或上級防汛、水文部門聯系,了解、預警情況;掌握自己所在位置和周圍環境,冷靜選擇最佳轉移路線,做到心中有數;
2、備足日常用品和救生設備等物資以備急需;保存好手機等通訊設備,以便應急聯絡;
3、洪水到來時,來不及轉移的人員,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樓房等地勢較高的地方轉移或暫避;若洪水繼續上漲,則要充分利用準備好的逃生;
4、如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盡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東西,尋找機會逃生;
5、發現高壓線鐵塔傾斜或電線下垂時,一定要迅速遠避,防止觸電;
6、如果被洪水包圍,要盡快設法與當地政府防汛部門或110聯系,尋求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