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由共青團中央宣傳部和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聯合推出的“青年大學習”網上主題團課第十季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特輯上線。下面是由小編帶來的有關青年大學習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特輯團課心得5篇,以方便大家借鑒學習。
浦東開發開放引領了一場長江中下游城市的開發區建設熱潮,帶動了許多沿江城市開發開放,引進外資,調整產業模式,使得長江中下游城市經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協調和融通。在浦東開發開放帶動下,至1990年8月,江蘇省批準新建的127家外商投資企業中有106家是設在長江三角洲的蘇州、無錫、常州、南通等城市。同年10月,800里皖江兩岸也掀起一輪開發浪潮,安徽省委制定“抓住機遇、開發皖江、強化自身、呼應浦東、迎接輻射、帶動全省”的決策,加快沿江經濟開發。至1992年底,浙江先后建設寧波北侖港經濟技術開發區、錢江投資區、溫州、嘉興、湖州、紹興、舟山、椒江等較大經濟開發區。就上海市內來說,也形成一些局部的小開發區,例如1992年起步的徐家匯商業區。
開發區建設之后,不僅是城市規模的擴大,更重要的是經濟結構的調整。浦東將原有傳統的棉紡、毛紡織業縮小比例,大力開發電子產業、服務業、先進制造業、金融產業等新興產業。浦東作為標桿,帶動了長三角城市經濟結構的優化,開發區紛紛招商引資,其中也包括長三角其他一些城市與浦東、上海之間的投資、貿易、合作開發,以及以浦東為平臺的跨國貿易。經濟轉型對上海產業的影響也擴散至長三角區域。比如,浦東成立一個地區總部及研發中心,將訂單中心、采購中心、物流中心、技術服務中心等功能放在浦東,將生產制造轉移到蘇浙皖的城市,逐漸形成頭腦機構和利潤中心在浦東、制造加工外移的產業鏈。
在浦東的對內、對外雙向輻射開放帶動下,截至2000年,全國有400多家上市公司在浦東的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1700多家外地企業在浦東的長江流域產權共同市場實現跨地區產權購并和重組。1992年,長三角14個城市擬在浦東聯合興建科技協作中心,后來制定了《長三角科技合作三年行動計劃》。至1993年,以上海浦東為龍頭的長江三角洲建立起上海漕河涇、浦東張江、南京浦口以及蘇州、無錫、常州、杭州等七個國家重點高新技術開發區,形成高科技產業帶。1995年浦東功能開發出臺新的政策,各地可到浦東設外貿子公司,實現跨地域經營。
無論是發展第三產業還是先進制造業,上海的經濟轉型給長三角乃至更廣闊的地區都帶來有益的影響。從這一角度來說,浦東開發開放對長江中下游沿江城市,尤其是長三角區域內的城市經濟結構調整起到了很重要的帶動作用。
30年來,浦東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不僅物欲充足、大樓林立,還有更為生機勃勃的文化風景。浦東價值,既在飛馳發展的金融城以及張江人工智能的高精尖技術中,也在“上下六百米,里外一百年”的吳昌碩紀念館和不斷建設的文化設施上。
30年來,浦東文化發展從未停止過腳步,如今不僅有上海東方藝術中心、上海科技館、中華藝術宮、云間美術館、朵云書院、船廠1862等文化場所,“十三五”所規劃籌備上海大歌劇院、上博東館、上圖東館、浦東美術館、宋城演藝世博大舞臺、群藝館等一批重大文化設施也將在浦東建成交付使用。
云間美術館館長徐迪旻是上海松江人,浦東開發后特意從松江來到浦東找尋機遇,在高樓中建立了美術館。“我們美術館和其他不太一樣,建在辦公樓宇間,周一到周五客流量比周六周日更多,附近白領休息時會來看展,他們的教育背景、生活趣味對人文環境有很強需求,所以常態化的文化導入非常必要”。在陸家嘴,白領們下班后會逛展、看書、聽音樂會,休息時也參加綠地上舉辦的“咖啡節”“非遺集市”等,文化活動豐富。
這只是浦東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在上海自貿試驗區世博片區后灘地塊,本是商業用途的臨江地塊變身“城市綠肺”。占地188公頃的上海世博文化公園倚江攬翠,又將成為浦東新景。
在浦東濱江,過去灰撲撲的“工業銹帶”亮了,老碼頭、舊倉庫紛紛變身創意空間,不同顏色區分出騎行道、跑步道、步行道、綠化帶。
“聽交響、到東方”早就成為樂迷心中的真理,世界名團也紛至沓來;而就在上個月,全球最大的電競賽事S10英雄聯盟總決賽也是在新修好的浦東足球場舉行。
徐迪旻表示,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在根本上與文化軟實力提升密不可分,今天我們在回顧30年浦東開發開放的成就上,文化給浦東奠定了底蘊,文化讓浦東走得更遠,金融和文化產業共生共榮,是自然生態,也是必然趨勢。
如果說30年前,浦東把寸土寸金的地方給到吳昌碩紀念館,堅守了“城市文脈”;那么30年后,陸家嘴最后一塊空地留給浦東美術館,滋養了“城市氣質”。經濟與文化齊飛,可以預見,浦東的未來30年依然大可期待。
從現在起到本世紀中葉,是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30年。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演變,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國際格局深刻調整,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今后一個時期我們將面對更為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越是面對挑戰,我們越是要遵循歷史前進邏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呼應人民群眾期待,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新征程上,我們要把浦東新的歷史方位和使命,放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兩個大局中加以謀劃,放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予以考量和謀劃,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黨中央正在研究制定《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將賦予浦東新區改革開放新的重大任務。浦東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勇于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努力成為更高水平改革開放的開路先鋒、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排頭兵、彰顯“四個自信”的實踐范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國理念、中國精神、中國道路。
全力做強創新引擎,打造自主創新新高地。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民幸福安康。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提升產業鏈水平,為確保全國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多作新貢獻。
經過30年發展,浦東已經從過去以農業為主的區域,變成了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新城,可謂是滄桑巨變。
11月12日,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在上海舉行。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充分肯定浦東開發開放30年來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入分析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對浦東把握新的歷史方位和使命、在新征程上推進高水平改革開放提出明確要求。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高瞻遠矚、思想深刻、內涵豐富,對我們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30年前,黨中央全面研判國際國內大勢,統籌把握改革發展大局,作出了開發開放上海浦東的重大決策,掀開了我國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的嶄新篇章。30年來,浦東創造性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以全國1/8000的面積創造了全國1/80的國內生產總值、1/15的貨物進出口總額;改革開放走在全國前列,誕生了第一個金融貿易區、第一個保稅區等一系列“全國第一”;核心競爭力大幅度增強,基本形成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人民生活水平整體性躍升,2019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1647元。30年披荊斬棘,30載雨雪風霜,浦東開發開放的實踐充分表明:“浦東發展的意義在于窗口作用、示范意義,在于敢闖敢試、先行先試,在于排頭兵的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浦東開發開放30年取得的顯著成就,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提供了最鮮活的現實明證,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最生動的實踐寫照!”改革開放40多年來,從開啟新時期到跨入新世紀,從站上新起點到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實踐充分證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形成的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是完全正確的;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改革發展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
從現在起到本世紀中葉,是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30年。新征程上,把浦東新的歷史方位和使命,放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兩個大局中加以謀劃,放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予以考量和謀劃,對于我們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具有重大意義。黨中央正在研究制定《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將賦予浦東新區改革開放新的重大任務。浦東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勇于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努力成為更高水平改革開放的開路先鋒、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排頭兵、彰顯“四個自信”的實踐范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國理念、中國精神、中國道路。
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浦東三十而立從頭越。浦東開發開放30年的歷程,走的是一條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之路,是一條面向世界、擴大開放之路,是一條打破常規、創新突破之路。面向未來,浦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銳意進取,推進更深層次改革、更高水平開放,就一定能為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努力成為更高水平改革開放的開路先鋒、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排頭兵、彰顯‘四個自信’的實踐范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國理念、中國精神、中國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發表重要講話,系統總結浦東開發開放的寶貴經驗,對浦東推進更深層次改革、更高水平開放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為新時代浦東開發開放指引前進方向、指明實踐路徑。
30年披荊斬棘,30載雨雪風霜。上海浦東從一片阡陌農田變身為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新城,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提供了最鮮活的現實明證,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最生動的實踐寫照。當前,浦東開發開放身處新的歷史方位,肩負新的職責使命,必須放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兩個大局中加以謀劃,放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予以考量,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科技自立自強是發展的戰略支撐。30年發展至今,創新驅動,已成為浦東開發開放的引擎。面向未來,浦東更要牽住自主創新牛鼻子,扛起“打造自主創新新高地”的大旗。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要更好發揮科技創新策源功能,聚焦關鍵領域發展創新型產業,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改革,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以深化改革激發創新活力,以創新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顯著的特征。面向未來,浦東要全力推進新時代高水平改革開放,成為我國推動和引領經濟全球化的開放旗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窗口。要加強改革系統集成,加強重大制度創新充分聯動和銜接配套,放大改革綜合效應,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要著力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提供高水平制度供給、高質量產品供給、高效率資金供給。只有深入推進高水平改革開放,增創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才能在激烈競爭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
★ 青年大學習第十季浦東開放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特輯團課學習心得五篇
★ 青年大學習網上團課浦東開放開放30周年大會特輯觀后感心得
★ 2020“青年大學習”網上主題團課第十季特輯學習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