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大學習”網上主題團課第十季第六期來咯~本周的主題是致富不致富,關鍵看干部“致富不致富,關鍵看干部。”在脫貧攻堅戰場上,基層干部在宣講扶貧政策、整合扶貧資源、推動扶貧項目落實等方面具有關鍵作用。下面是由小編帶來的有關“青年大學習”網上主題團課第十季第六期心得感悟5篇,以方便大家借鑒學習。
一、提高政治站位,提升脫貧質量
鄉鎮要從修復基礎設施著手,從抓好脫貧攻堅著眼,從調整產業結構布局,高度關注民生福祉。做到保持現有幫扶政策總體穩定,提前謀劃相應的政策措施和長效機制,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二、壓緊壓實責任,打贏脫貧攻堅戰
狠抓落實,確保脫貧攻堅取得新突破。一是注重基建,夯實脫貧村屯硬化。例如道路擴建項目、硬化項目、續建項目、巖面涵洞橋建設項目、滾水壩建設項目等路、橋、水毀點修復;對貧困戶房屋進行修繕或新建。二是強化執行,確保政策落到實處。做好貧困戶產業獎補、發放及產業覆蓋率,完成預脫貧戶新建或修繕住房及建檔立卡移民搬遷戶等工作。三是合力攻堅,確保貧困村整體摘帽和貧困戶精準脫貧。要強化作風建設,持續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堅持常態化督導暗訪,堅決防止數字脫貧、虛假脫貧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以優良作風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三、統籌兼顧,防疫生產兩手抓
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后,鄉鎮要高度重視,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成立疫情防控指揮部,積極采取措施有效防范疫情輸入,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和應對工作,切實做到一手抓生產,一手抓防控。準確把握當前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對標對表上級的決策部署要求,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既要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又要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全力做好開好局、起好步。
黨的_大以來,在“四個全面”戰略部署的引擎下,尤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驅動下,精準扶貧的車輪跋山涉水,深入基層,聯系群眾,開啟了“十三五”新一輪精準扶貧大計。我們教師也不落下后腿,積極參加助推脫貧攻堅主題實踐活,我也積極響應縣局號召,自愿深入民生第一線,去感受民生疾苦。幾天以來,我感受頗深,現在就幾點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農民的貧窮與現有的文化知識息息相關 在本次走訪中,能深入感受的是農民文化知識欠缺,規劃自己生活能力非常差,就簡單的談及一些農業問題,他們知道的是埋頭苦干,殊不知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環境來創造自己的物質條件。他們體現了農民的樸實,卻忽略了“頭腦創造”。所以作為一名教師,我感受到的是:站在教育的端口,我們利用科學文化知識,去哺育我們的下一代,讓他們穿上文化的新衣,讓孩子們走向脫貧致富的道路。
二、村干部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的事務冗繁。
從“四看法”及人員統計評價過程中,我深知村委會在準確定位貧困對象時,不知多少個白天夜晚的摸排定位,廣泛動員,大力宣傳,準確找出貧困窮根的原因,準確制定貧困計劃,幫助他們理清脫貧路子等,他們都付出辛勤的汗水,尤其對“四看法”的識別難字當頭,識別標注,識別程序,識別糾錯,動態管理等都要準,都要嚴。不難看出,與教育相比,深入一線的村干部比我們教師艱辛得多。
三、貧窮的農村面貌,讓我更堅定自己的教育事業 所謂“窮不讀書,窮根難除,富不讀書,富不長久。”從深入村,傾聽民意,了解民情,知道他們的所期所盼,摸清底數,結合自己的本職工作,作為教師只有無私奉獻,認真教書,認真育人,扶貧先扶智,把我們貧窮的子女教育好,讓他們從小立志,長大后改變了家庭貧窮的環境。
“脫貧攻堅”為當前我國基層工作中的常見詞匯,且基層工作亦常圍繞其展開。就實際展開分析,2018年我國脫貧、扶貧工作效果顯著,2019年仍應進一步針對工作進行創新,保障現有成果穩定發展,并進一步加強相關工作。
作為基層干部,尤其為貧困地區的基層干部,應切實將實際情況作為工作中的重要參照標準,就實際情況展開分析。基層干部應充分結合先進思想,以較為貼近群眾生活的手段引導群眾,通過先進技術實現發展,有效解決貧困問題,并于問題解決后進行密切的觀察與扶持,確保對應地區、對應民眾走出貧困問題,實現進一步的發展。
首先,基層干部應加強帶頭作用,加強“新鮮血液”與新式技術的加入,結合當地科研人員切實針對貧困地區狀況進行分析,選擇最為適合的脫貧手段,并明確相關技術中的重點,帶頭引導民眾脫貧致富,實現較為有效的發展。貧困戶經基層干部領導,不僅能夠感受到黨和政府對其具有較高重視,亦能切實利用各項先進扶持手段切實實現發展。
其次,基層干部應加大注意力,切實做好管理工作,杜絕扶貧工作中的工作與實際脫節、工作流于表面現象發生。脫貧即為保障貧困人口由國家扶持下的各項手段與措施實現脫貧,還需以實際為主,以水平提升為輔。
最后,基層干部在工作過程中應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嚴于律己,即指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切實解決問題,寬以待人,即指干部工作中應和藹、穩定地開展工作,有效與他人溝通,無論職權大小均不“擺官架子”“耍官威風”,結合群眾展開工作。
總而言之,為保障2020年消除貧困人口,切實展開工作,基層干部還需進一步發揮自身價值,切實利用先進思想與先進技術投入到工作中,在基層崗位上“發光發熱”,實現基層工作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十三五規劃建議指出: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這是對脫貧攻堅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所處位置的準確判斷。越是任務艱巨越要迎難而上,確保到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這是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的需要,更是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的體現。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一個突出短板。短板必須補齊,否則影響全局。正如習近平同志指出的: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關鍵在貧困的老鄉能不能脫貧。我們不能一邊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另一邊還有幾千萬人口的生活水平處在扶貧標準線以下,這既影響人民群眾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滿意度,也影響國際社會對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認可度。我們必須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不辱使命、勇于擔當,只爭朝夕、真抓實干,加快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這塊突出短板。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現實需要,也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基礎和前提。習近平同志指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他還指出,新中國成立前,我們黨 領導廣大農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讓廣大農民翻身得解放。現在,我們黨就是要領導廣大農民脫貧困、奔小康,就是要讓廣大農民過上好日子。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如果貧困地區長期貧困,面貌長期得不到改變,群眾生活水平長期得不到提高,那就沒有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就不是社會主義。
打贏脫貧攻堅戰,要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要充分調動貧困地區干部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讓他們的心熱起來、手動起來。必須找準路子,實施精準脫貧,切實提高基層治理水平,激發貧困群眾以更加振奮的精神狀態、更加扎實的工作作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
打贏脫貧攻堅戰,要聚合全社會之力。脫貧攻堅需要形成合力,必須強化政府責任,引導市場、社會協同發力,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互為補充的大扶貧格局。要動員全國全社會力量,把所有工作、各種資源、各方力量向脫貧攻堅聚焦、聚集、聚合,對照標準,徹底整改,高標準完成任務。
打贏脫貧攻堅戰,要加強黨的領導力。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脫貧攻堅是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一起抓的一把手工程,是一項極其重大、極為嚴肅的政治任務。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進一步提高認識,強化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領導責任制,明確責任、盡銳出戰、狠抓實效。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施大規模扶貧開發,使7億多農村人口擺脫貧困,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當前,扶貧開發已經進入到了啃硬骨頭和攻城拔寨的收官沖刺階段,只能成功,沒有退路。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我們共慶中國農民豐收節,分享豐收帶來的喜悅,凝聚共識,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積蓄強大力量。
★ 2020“青年大學習”網上主題團課第十季特輯學習心得體會
★ 2020“青年大學習”網上主題團課第十季特輯學習心得感悟作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