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大學習”網上主題團課第十季第七期來咯~本周的主題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從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提出到現在已經有15年了。下面是由小編帶來的有關“青年大學習”網上主題團課第十季第七期心得體會5篇,以方便大家借鑒學習。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話說的沒錯,也許有人會納悶:“綠水青山怎么能算是金山銀山呢?”其實,綠水青山就是一筆“隱形的財富”,翕然,它沒有直接給我們帶來金錢財富,但是它寶貴的自然資源就等于我們寶貴的財富。
但是,有些人卻并不這么認為,他們大肆地破壞僅有的自然資源。污染寶貴的水資源,大氣資源,造成溫室效應,冰川融化。許多動物無家可歸,都是他們的破壞所帶來的嚴重后果。而他們卻并沒有認識到自己破壞的青山綠水,其實就是我們的金山銀山啊。
如果人們毫無節制的開采礦產資源,濫砍亂伐的話,那么到了最后。我們破壞所遭到的報應就輪到我們的子孫后代上了。子孫后代就再也看不到優美的自然環境了。再也呼吸不到清新的空氣了。如果我們在這么肆意的破壞綠水青山,那么,到了最后,我們同樣也保不住自己的金山銀山。
如果我們從現在意識到了保住綠水青山就是保住了金山銀山的話,那么,自然就會漸漸的,回饋給我們所需要的金山銀山。
其實自然環境本身就是能產生經濟效益的,作為資源的它能提供能源,我們可以合理的利用它來給我們產生經濟效益。
如果我們保住了這片自然環境,那么我們將可以在優美的自然環境中建設旅游景點,這樣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源來這里參觀,這是一筆很樂觀的收入。因為自然景區里凊新的空氣,是我們所平時體會不到的,優美的景物和清新的空氣可以使游客們可以在這里緩解壓力,放松心情。這本身也是自然景區一個獨有的特點。當然,我們還可以在自然景區里種植一些植株,然后再拿到市場上去賣。甚至我還可以住在這里,每天呼吸清新的空氣,遠離城市的喧囂。是多么的愜意呀!
其實綠水青山他帶給我們的經濟效益是巨大的,所以,只有我們攜起手來,保住綠水青山,這才能保住無形的財富。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十九大報告中首次將“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寫入黨代會報告,同時與“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一并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和基本方略。可見,在國家層面上愛護環境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已經被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既有利于全黨全社會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同心同德建設美麗中國、開創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更表明黨和國家在全面決勝小康社會的歷史性時刻,對生態文明建設做出了根本性、全局性和歷史性的戰略部署。因此,這就要求我們不忘初心,保護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大家園;綠色前行,努力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四十年來,我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幸福指數直線上升。然而,我們在全力抓經濟建設的同時,忽略了生態環境的保護,資源過度開采,環境污染嚴重,造成如今我國不少地區水土流失、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嚴重情況。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尊重客觀規律,才能更好地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人們對客觀規律認識愈深刻全面,主觀能動性愈能充分地發揮。如果違背客觀規律,就會受到它的懲罰。
因此,引領綠色發展,倡導綠色生活。我們要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決不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不過,堅持綠色發展,是一項長期、復雜、艱巨的歷史任務。我們將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最后我想說,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我們一定要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為子孫后代堅守一片片藍天綠地。
當前,我們正處在改革攻堅、經濟轉型的關鍵階段。學習習近平總書記10年前在浙江安吉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思想,深 深地感到,這一思想不僅對我們在經濟社會轉型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 麗鄉村具有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而且在理論上破了發展中人對物質利 益的追求與人賴以生存的環境生態的關系、環境生態與生產力的關系、環 境生態與財富的關系等一系列難題,在人與自然關系這一歷史唯物主義的 基本問題上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發展理論。
習近平關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思想,一個突出的特 點,就是破了發展中人對物質利益的追求與人賴以生存的環境生態的關 系這一難題,以積極的而不是悲觀的態度詮釋了這一難題背后所蘊含的人 與自然的辯證關系,形成了新穎的發展理念,這是極其難能可貴的。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思想,觸及到了一個人類社會發展 的大難題,即:金山銀山是人的物質追求,綠水青山是人賴以生存的自然 條件,這兩者都是人生存和發展所需要的,而這兩者對于人來說又很難兼 得。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以犧牲綠水青山來實現自己的物質追求,曾經 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文明奇跡。但是,這種不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方式造成了 許多災難性的后果,促使人們在對傳統的增長方式和發展理論進行反思的 同時,開始重新研究發展理論,重新研究發展中人與自然的關系。
1972年,羅馬俱樂部的報告《增長的極限》一發表,就在世界上引起 了極大的震動。因為這一報告指出,影響經濟增長的五個主要因素即人口 增長、糧食供應、資本投資、環境污染、資源消耗呈指數增長,而地球上 的不可再生資源和污染吸納能力是有極限的,人類如果繼續按照這樣的方 式謀求經濟增長,最終將威脅自己的生存。這種增長極限論雖然被人們稱 為悲觀主義的觀點,但他們提出的問題引起了人們的思考,思考的結果就 是要走“可持續發展”的新路。
1987年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發表的專題報告 《我們共同的未 來》、1992年在巴西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通過的《里約熱內盧 宣言》和《21世紀議程》兩個文件,強調增長不僅要考慮當代人的需求, 還要考慮后代人的生存和需求,因此,在人類謀求增長的同時,必須優化 環境、保護生態。這些問題由此被稱為全球性問題。
但是,發展中人與自然究竟應該怎么樣共處 ?增長與環境、生產與生 態究竟是什么關系?人們并沒有統一的認識。以我國為例,我們在過去實 行的是“先增長后治污”模式,在“兩座山”問題上實際上是采取了“為 了金山銀山可以暫時犧牲綠水青山”的做法;后來認識到這樣做不僅不可 持續,而且治污的代價要大于增長獲得的收益,于是許多地方提出了“寧 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的口號,即下決心改變“先增長后治污”的 模式,優化環境,保護生態。這樣的口號,這樣的做法,雖然也講“可持 續發展”,但實際上是把“可持續”與“發展”割裂開來,表明我們在悲觀主義的增長極限論影響下,在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上,把增長與環境、 生產與生態的關系完全對立了起來,這不利于生產力的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布局的戰略高度,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這些重要論述為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規劃了藍圖,也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根本遵循。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二〇一三年九月七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并回答學生們提出的問題,在談到環境保護問題時他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生動形象表達了我們黨和政府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要按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建設美麗中國,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建設生態文明,作為現實生活中的普通人,首先應該從我做起。當看到洗手間的水龍頭在滴水時,是不是能夠舉手關上呢?當電池用完后能否分類收藏處理而不是隨手扔掉呢?當購物時能否自覺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呢?一件件小事雖然都很不起眼,但卻體現我們究竟具備了多少環保意識。
我認為首要的就是要在全民族樹立起環保意識,具體地說就是樹立資源意識,生存意識。要讓大家都認識到,保護環境與資源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保護環境不僅是關乎子孫后代的千秋大業,而且已經直接關系到人類社會今天的生存!不能抱著環保多我一人少我一人差別不大的思想,也不能對保護環境有任何松懈和怕麻煩的思想。政府部門對環境保護固然負有重要的責任,而每個單位,每個企業,每個人對此更是承擔了更為直接、更為具體的責任。只要我們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為社會、也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藍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護生態環境,關系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關系中華民族發展的長遠利益,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沒有別的選擇。必須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和艱巨性,清醒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加大力度,攻堅克難,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是一場大仗、硬仗、苦仗,必須加強黨的領導。各級黨組織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增強“四個意識”,切實擔負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深刻把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發展理念,切實增強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道路。要關心、支持生態環境保護隊伍建設,主動為敢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撐腰打氣,建設一支政治強、本領高、作風硬、敢擔當的生態環境保護隊伍。履行好生態環境保護職責,使各部門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分工協作、共同發力,以實際成效取信于民。
黨的十九大作出鄉村振興戰略重大決策部署,在“三農”發展進和中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是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行動綱領和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的根本遵循。隨著我國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要求,為深入美麗鄉村建設,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因素。
不忘初心,就要首先用“同理心”走好家鄉振新發展的“路”。從全面建設小康的戰略來看,沒有我們家鄉這一個地方的全面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全面小康,立足于我們家鄉的實際情況,組好規劃,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認真學習黨的十九大作出鄉村振興戰略重大決策部署,立志建設好自己的家鄉。
不忘初心,還要打造家鄉人才的“向心力”。著力農村創業創新,走人才強農之路,例如政府出臺各類優惠措施,吸引人才回流,鼓勵和支持本地人才回鄉就業和創業,為家鄉建設出力。也可以采取技能培訓為主的專業化培訓,培養和造就一批專業小組,帶動老百姓,主要是家鄉中的中青年,利用所學技能,深挖發展潛力,全民都是“人才”。
不忘初心,以“樹立良好家風”為引領,用“責任心”塑清廉家鄉。把廉政文化中“家風”建設作為宣傳的主要部分,積極培育和挖掘優秀家風家訓文化,大力弘揚社會主義價值觀,開展“廉潔文明家風”簽名承諾、“廉潔文明家風”家訪等系列活動,推進文明廉潔家鄉,走提升美麗家鄉發展內涵之路。
不忘初心,以“赤誠之心”堅守綠水青山,不為盲目發展斷未來。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守住了綠水青山,才是守住了我們的金山銀山。以前的發展多多少少都為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建設綠色生態環境刻不容緩。轉變發展思路,利用自然風光,打造旅游業等等,不能為了發展提前消耗家鄉的“青山綠水”,讓綠色成為美麗家鄉的保護衣。
不忘初心,牢記為“家鄉”發展建設貢獻力量的使命,從多個“心”出發,為建設美麗家鄉“添磚加瓦”,讓家鄉更加美好,未來的藍天越來越遼闊。
★ 2020“青年大學習”網上主題團課第十季特輯學習心得體會
★ 2020“青年大學習”網上主題團課第十季第六期觀后感心得
★ 2020“青年大學習”網上主題團課第十季特輯學習心得感悟作文【5篇】
★ 2020“青年大學習”網上主題團課第十季特輯心得感悟作文【5篇】
★ 2020“青年大學習”網上主題團課第十季第六期心得體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