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大學習”網上主題團課第十季第七期來咯~本周的主題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從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提出到現在已經有15年了。下面是由小編帶來的有關青年大學習網上主題團課第十季第七期心得體會5篇,以方便大家借鑒學習。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發展的戰略高度,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為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指明了方向。習近平同志指出:“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從人類社會的演進歷程來看,當前正處在向生態文明過渡的關鍵時期。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場“綠色革命”,是對傳統工業文明的超越,它的核心是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生態文明新時代,就是實現人與自然協調發展、和諧共生的時代。美麗中國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指向,描繪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藍圖,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觀,實現了發展理念的新提升。我們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經濟與社會和諧,就是要“兩座山”,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在長期的發展實踐中,對“兩座山”關系的認知,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用綠水青山去換金山銀山。為了追求經濟發展,不考慮或者很少考慮環境的承載能力,一味索取資源。我們已經遭到大自然的懲罰:1、大氣正在惡化,氣候增多、加劇,全球變暖、冰川消融、海平面增高、二氧化碳增加、酸雨普降;2、水圈污染嚴重,工業污水的排放,農業化肥、農藥以及生活中大量的化學制品的使用致使水體污染嚴重,多種生物處于滅亡或瀕臨消亡的邊緣。3、由于亂砍爛伐,水土流失嚴重、地質災害頻繁發生,人類深受其害。事實已證明:犧牲生態環境換取短期的經濟發展不可取。
于是,我國轉入第二個經濟發展階段--既要金山銀山階段,但也要保住綠水青山。這時候經濟發展和資源匱乏、環境惡化之間的矛盾開始凸顯出來,人們意識到環境是我們生存發展的根本,只有“留得青山在”,才能“不怕沒柴燒”。
第三個階段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可以源源不斷地帶來財富,藍天白云、青山綠水是長遠發展的最大本錢,生態優勢可以變成經濟優勢、發展優勢,這是一種更高的境界。
這三個階段,是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過程,是發展觀念不斷進步的過程,也是人和自然關系不斷調整、趨向和諧的過程。
堅定不移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生態發展之路,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謀求麗水更高品位、更高水準、更高境界發展的科學路徑。習近平同志在浙江任職期間就要求我們“一定要走生態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并明確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麗水來說尤為如此。只要你們守住了這方凈土,就守住了‘金飯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戰略,是總書記布置給我們麗水的重大課題,也是近年來麗水發展的寶貴經驗。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把麗水建設成為兼具生態之美、發展之美、和諧之美,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有機統一的國家級生態文明示范區和生態經濟示范區。
堅定不移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生態發展之路,是建設美麗幸福新麗水,譜寫好中國夢麗水篇章的現實要求。走綠色生態發展之路,既順應當今世界綠色潮流發展的時代要求,策應建設生態文明的戰略需要,更是源于對我市市情和自身優勢的科學考量。綠水青山是麗水最大的資源和后發優勢,我們必須堅定綠色生態發展的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以勇氣和實干推動綠色發展,走出轉型升級的發展新路,將生態優勢最大限度轉化為競爭優勢、經濟優勢、民生優勢。
堅定不移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生態發展之路,必須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是時代最強音,是經濟社會發展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麗水發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靠的是堅持不懈推進改革。我們要用好改革“利器”,搭建起“綠水青山”通向“金山銀山”的橋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委全會的決策部署中去,圍繞全面深化改革來定任務、抓工作,向改革要綜合效益,向改革要更大紅利。
我們要堅定不移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讓人民生活在環境優美,山川秀麗,風景如畫的美麗幸福麗水!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布局的戰略高度,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這些重要論述為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規劃了藍圖,也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根本遵循。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二〇一三年九月七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并回答學生們提出的問題,在談到環境保護問題時他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生動形象表達了我們黨和政府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要按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建設美麗中國,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建設生態文明,作為現實生活中的普通人,首先應該從我做起。當看到洗手間的水龍頭在滴水時,是不是能夠舉手關上呢?當電池用完后能否分類收藏處理而不是隨手扔掉呢?當購物時能否自覺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呢?一件件小事雖然都很不起眼,但卻體現我們究竟具備了多少環保意識。
我認為首要的就是要在全民族樹立起環保意識,具體地說就是樹立資源意識,生存意識。要讓大家都認識到,保護環境與資源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保護環境不僅是關乎子孫后代的千秋大業,而且已經直接關系到人類社會今天的生存!不能抱著環保多我一人少我一人差別不大的思想,也不能對保護環境有任何松懈和怕麻煩的思想。政府部門對環境保護固然負有重要的責任,而每個單位,每個企業,每個人對此更是承擔了更為直接、更為具體的責任。只要我們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為社會、也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藍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護生態環境,關系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關系中華民族發展的長遠利益,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沒有別的選擇。必須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和艱巨性,清醒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加大力度,攻堅克難,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在中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對低碳經濟最為形象的描述和概括,也是最為明確的指示和要求。
2005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指出:“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等生態經濟的優勢,那么綠水青山也就變成了金山銀山”。發展綠色經濟強調“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生產方式”,強調“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消費生活方式”。
低碳經濟作為新的發展模式,不僅是實現全球減排目標的戰略選擇,也是保證經濟持續健康增長的最佳選擇。全球經濟發展理念和模式的轉型,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在政府倡導和企業自覺的雙向努力下,中國并且已經成為積極發展低碳經濟的引領者。歷經數年發展,中國企業目前已經在多個低碳產品和服務領域取得世界領先地位,其中以可再生能源相關行業最為突出。早在2009年3月,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發布綠色富豪榜,在上榜的全球100位綠色巨人中,中國內地占17席,在這17人中,11人從事太陽能產業。中國是世界上風力發電裝機增長最快的國家,在不到8年時間里突破了1千萬千瓦,年增長速度接近翻番;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光伏組件出口國,供應著世界40%的光伏產品需求。
習近平表示,中國將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十三五”規劃重要內容。中國在“國家自主貢獻”中提出將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達峰。
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每個人息息相關,每個人都應該做踐行者、推動者。必須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更加注重把公眾的環境問題意識,轉化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愿和行動,從而推動形成節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風尚。在這方面,環境保護部也做了一些工作。
一是大力開展宣傳教育。依托六五環境日、世界地球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等紀念活動,應用各種媒介和手段,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宣傳。再過一會兒,李強書記和我還將在微信平臺開啟“點亮綠色中國 全民一起行動”網上接力活動,這是今年環境日紀念活動的重要內容。聯合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共同舉辦美麗中國環保公益廣告征集暨展播活動,共征集911件電視類和廣播類作品,評選出優秀作品36件,即將對外公布,供全國各級電臺、電視臺播出。
二是強化環境信息公開。認真做好環境質量、污染物排放、環境影響評價、環境執法監管等領域信息公開工作。自2017年1月開始,環境保護部試水例行新聞發布制度,每月安排一次新聞發布,圍繞環境空氣質量、水污染防治、生態保護、核與輻射安全規劃、環境執法監管和科技與標準等主題,由業務司局的主要負責人,與新聞界朋友面對面,回答記者提問,對環境保護的政策和行動進行權威解讀。11月開通“環保部發布”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截至5月底,“環保部發布”微博共發布1017條信息,累計閱讀量6100多萬次;微信累計閱讀量357萬次。“環保部發布”獲頒“最具傳播力政務網易號”稱號。
三是推動公眾積極參與。出臺《環境保護公眾參與辦法》,保障公眾的知情權、監督權和參與權。聯合住房城鄉建設部印發《關于推進環保設施和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的指導意見》,督導各地向公眾開放環境監測設施、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垃圾處理設施,激發公眾環境責任意識。聯合民政部印發《關于加強對環保社會組織引導發展和規范管理的指導意見》,增進與環保社會組織互信合作,不斷壯大環保同盟軍的隊伍和力量。
★ “青年大學習”網上主題團課第十季第七期觀后感心得范文5篇
★ 2020“青年大學習”網上主題團課第十季特輯學習心得感悟作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