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大學習”網上主題團課第十季第七期來咯~本周的主題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從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提出到現在已經有15年了。下面是由小編帶來的有關青年大學習網上主題團課第十季第七期心得體會5篇,以方便大家借鑒學習。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读暯娇倳浵盗兄匾v話讀本》(2016年版)學習文件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痹缭?005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就以筆名“哲欣”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欄目發表了《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短評,文中指出,我們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經濟與社會的和諧,通俗地講,就是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文中,他還論述了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辯證關系,“綠水青山可帶來金山銀山,但金山銀山卻買不到綠水青山。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既會產生矛盾,又可辯證統一?!?/p>
我的家鄉是素有“天然氧吧”之稱的麗水,麗水處處青山綠水,風景秀麗。自從金溫鐵路開通以后,越來越多的游客、攝影家們流連忘返于這座享有“浙南林?!?、“養生福地”、“浙江綠谷”美譽浙西南的小城。 2006年,習近平同志到麗水調研,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麗水來說尤為如此”,告誡麗水“守住了這方凈土,就守住了‘金飯碗’”。自此以后,麗水將生態立市的政策一貫至今。我親眼見證麗水十幾年來環境保護上日新月異的變化,麗水先后關停造紙廠等一大批污染的企業,開始走綠色生態發展之路,發展旅游業、推廣綠色生態農產品,加快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升城市公共服務水平,全市生態環境質量連續十年穩居浙江第一、全國前列。正是因為堅定不移地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之路,讓生活在環境優美、景如畫的麗水人民生活更加安樂、幸福。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作為共產黨員,我們應該牢記總書記的話:“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同時,不斷加強生態文明的宣傳教育,為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而努力。
2005年8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浙江安吉余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后回答學生提問時說,“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科學論斷,深刻揭示了發展與保護的本質關系,從根本上更新了關于自然資源的傳統認識,打破了簡單把發展與保護對立起來的思維束縛,指明了實現發展和保護內在統一、相互促進和協調共生的方法論。
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美麗山川、肥沃土地、生物多樣性是發展的空間、優勢和潛力。保護生態就是保護自然價值和增值自然資本的過程,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經濟社會發展潛力和后勁的過程,把生態環境優勢轉化成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勢,綠水青山就可以源源不斷地帶來金山銀山,為子孫后代留下支撐永續發展的綠色銀行。從這個意義來講,抓環保就是抓發展,就是抓可持續發展。
正確處理好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關系,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原則。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關鍵在人,關鍵在發展思路,關鍵在平衡和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引導產業布局、倒逼結構轉型,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共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水青山的主題就是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社會發展處于轉型期的內在要求和集中體現,由追求高數量到追求高質量轉變的必然趨勢,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同樣,文化遺產保護發展也是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內容之一。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保護文化遺產就是守護民族的根與魂。
生態文明與文化遺產,相輔相成、不可分割。一個是現代的生活,一個是遙遠的記憶;一個全新的理念,一個是古老的世界。同時,兩者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和嶄新體現。兩者相得益彰、共同發展都需要人人參與,發展成果人人共享;兩者也是以民為本為先決條件,利民惠民為最終歸宿。
作為文物大縣的__,多分布于西部偏遠山區,經濟尚不發達,交通極為不便,給文物保護利用帶來了先決的不利條件。在文化遺產事業發展的道路上又有哪些新的特點和趨勢?如何把握生態文明與文化遺產兩者之間的規律,協調兩者之間的秩序?如何借勢生態文明建設的東風更好地打造文化遺產事業新發展和新常態?保護發展文化遺產以便更好地促進生態文明建設?這些都是我們每一個文物人所面臨亟需思考和著手解決的新 難題和新困境,也是時代賦予我們每一個社會人共同的新機遇和新挑戰。.
改變傳統思維 尋求創新突破 近年來,__縣文物局在文物工作中對“物”保護的同時,也注重加強對“人”宣傳教育。文化遺產進校園,聘請專家講述__文物背后的故事;文化遺產日開展活動,擴大文化遺產宣傳,提升__文物的社會社會地位和影響力;在何叔衡故居、謝覺哉故居建黨95周年;與岳麓書院簽訂南軒思想保護發展框架協議,攜手共創湖湘理學。開創文化遺產事業人人參與,文化遺產成果人人共享新局面;形成人文環境與生態環境互相結合,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充分發揮支部戰斗堡壘作用 利用目前正在開展的“兩學一做”黨員教育學習活動,以黨建促發展,以發展強黨建。充分調動黨員干部的模范先鋒作用,認真開展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重要講話精神,并付諸于文物工作實踐之中,打造一支有文化擔當、文化使命的專業干部隊伍。
積極探索鄉村文物微展覽 在盡量不改變文物本體原貌的基本原則之下,遴選一批保存較完整,意義較高的一般性不可移動文物作為展覽對象,樹立標志說明碑,進一步擴大文物的文化內涵和社會影響力,提升當地文化底蘊和人文內涵,形成人與環境更為協調發展的新局面。
開展結對共建 打造美麗鄉村 利用我局與偕樂橋鎮將軍村結對共建平臺,利用文物局特點和優勢,資助將軍村完成黨支部活動室的改造、環境的治理、路面的硬化、路燈的安裝、文化底蘊的挖掘,農家書屋的完善等,共同探索美麗鄉村建設新思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文明建設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蔽覀円羁陶J識到生態環境對了人類長期穩定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推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中國美麗。
中國生態環境的現狀令人堪憂,土壤、空氣、水污染較嚴重,人民對保護環境的意識還不夠強烈,我們需要各個擊破,從多角度、多渠道解決問題和改善現狀。我們可以大力發展清潔能源,解決資源問題的同時,也從源頭上解決和改善環境污染問題;各級政府部門(官員)綜合性治國理政能力的全面提升是生態文明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的關鍵之所在,追究污染企業的責任,還有對當地政府的管理制度進行完善;必須明確,占社會絕大多數的普通人民群眾,他們既是生態環境的改變者,也是享用者,我們需要號召大家一起為之做出自己的貢獻。生態文明建設才能始終是一個來自最廣大人民群眾、又為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事業。換言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終究需要成為最廣大人民群眾的一種自主、自愿和自覺的選擇(行動)。
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我的任務是學習,學習好理論知識,并與實踐結合起來,用知識武裝自己。同時從身邊小事做起,保護環境,節約資源,號召身邊的同學和朋友認識到環境的重要性,一起來保護環境。環境保護將是場持久仗,但也不能忽略小地方的治理。這幾年里,我們家鄉的環保意識有了很大的加強,以前垃圾是隨處扔,即使要清理也比較困難,但現在大家都會把垃圾放到統一的收集處,而且保持自己門前的干凈整潔;在節約用水方面也有了很多措施,比如用廢水收集起來澆菜;將“光盤”行動做的更徹底。這些雖是小事,但是我生活的小村莊都已經開始行動起來了,慢慢這就會累積成一股大力量,成為全民運動。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小樹成材需要十年,而要使大地蔥蘢,十年遠遠不夠,沒有定力不成。我們在發展過程中一定要有“生態底線”意識,哪怕發展慢一些,周期長一些,也一定要守住生態紅線,為子孫后代留一些綠色的、生態的、長遠的財富。
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環境,要像愛惜生命一樣愛護環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倳浀脑掽c出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也為可持續發展指明方向。
保護好青山和綠水,可助推產業轉型升級。過去,我們熱衷于搞開發區,老城區無限拆,新城區無限建。有些地方在開發過程十分“積極奮進”,不僅在打城區和周邊的主意,還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向遠離城區的鄉村大力擴張。許多承載著歷史、記錄了文化的古建筑、古文物民俗的建筑等景觀在大開發張中,于推土機轟鳴聲中、挖掘機揮舞下灰飛煙滅。許多養育了一代代人的良田好地就這樣在大發展中變成了一望無際的“荒地”,“兒童相見不相識”!這種大開發模式也使地質災害頻頻發生。顯然,過去傳統的搞大開發的模式已不能再繼續下去。誠然,過去那種大開發的模式能一定程度上帶動當地經濟的增長,但是其傷害無疑更大,我們必須重視這個問題,從源頭上著力,保護好這一山一水,助力當地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綠色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模式。習近平總書記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好山水,依山接水,根據當地特色文化內生推動力,發展當地特色文化旅游業,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觀光旅游,打造屬于當地的特色招牌。置身于綠水波中,漫步于青山云霧里,悠然見南山,金山銀山就渠成水到。
保護好山和水,可吸引人才棲居落戶。人才是推動經濟發展的第一要素?,F在各大城市、各地區紛紛出臺人才引進制度以助推當地經濟發展,進而導致許多中小城市發展受阻,遭遇發展瓶頸。很多中小城市引不進人才、留不住人才。并且許多當地人才也紛紛外流,這不僅僅是中小城市發展空間不大這因素,一個良好的宜居環境也是主因,因此創建一個良好的、宜居的生活環境勢在必行。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的時代正在歷史長河中慢慢消退,一個頂尖的技術人才在這個科技時代正引領潮流。從天宮試驗站到FAST天眼望破蒼穹,從C919大飛機試飛到蛟龍成功入海,從量子衛星升空到悟空順利出世,這一系列國之重器背后是人才的支撐,是智力的匯聚。人才是支撐發展、壯大的必備要素。保護好山水,打造宜居場所,吸引高素質人才落地生根,助推當地經濟可續發展。人才的匯聚帶來當地經濟的發展,因此,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
保護好生態環境,吸引人才匯聚,助力產業轉型升級,直掛云帆濟滄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青年大學習”網上主題團課第十季第七期觀后感心得范文5篇
★ 2020“青年大學習”網上主題團課第十季特輯學習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