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楊瀾的第二本書,第一本書是在浦東機場候機的時候買的《世界很大幸好有你》,一路讀完,覺得甚是有緣,于是再次買了這本《一問一世界》。
這本書更類似一本隨筆記錄,有人生起伏,有工作經歷,有創業夢想,有家人朋友等等……她說“真正的成功,是有一天你除去這一切身份的時候,還有人愿意在你身邊對你微笑。”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都不一樣,每個人一生不同的階段可能對成功的定義也不一樣,有人追求金錢,有人追求名譽,有人追求愛情等等,那么,此時此刻,你對成功的定義是什么?或者你的夢想是什么?是否完成了夢想你就覺得人生就成功了?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說要做自己,要獨立要有思想有價值,而這個社會是否又給了你們這樣的環境去思考,“人的期待就是自己牢籠”。
楊瀾22歲進入央視《正大綜藝》
26歲赴美讀研,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及公共事務學院,獲國際事務碩士學位。
30歲開創中國電視第一個深度高端訪談節目《楊瀾訪談錄》,截至2014年已訪問過全球700余位人物,在全球華語觀眾中具有較高美譽度。
31歲擔任陽光文化影視公司董事局主席,創建第一個以歷史文化為主題的衛星頻道—陽光衛視。
2001年應邀出任北京申辦奧運會的形象大使,代表中國做申奧陳述,后參與主持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開閉幕式。
這是楊瀾的簡略的人生經歷,對照自己的年齡,我們還處于什么階段,她卻已經在做什么了。
美國前國務卿亨利 基辛格曾說過:“真正的元件就是透過迷亂的現實看到未來世界的模樣。”我的感悟是,通過閱讀不同的人物傳記,感受經歷不同的人生,從過去的基石踏入未來。
很喜歡楊瀾在開篇的一段話:當你為了一個理想去奮斗,而且經歷過挫折的時候,我認為你對整個世界的理解,會更深一步……是的,這是人生非常寶貴的財富,一個人經歷過很大的歡喜,也經歷過很大的挫折,但是他還是能夠站起來,重新回到要做的事情上來,我覺得這是對一個人很大的考驗,我體會很深。
《一問一世界》是楊瀾入行20年的傳記作品,立體展現楊瀾20年非常媒體生涯,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楊瀾和楊瀾眼中的時代真相。在本書中,楊瀾回顧了自己從1990年到2010年的生命跨越和歲月流轉;她與基辛格、克林頓、布萊爾、老布什、李光耀、韋爾奇等高端人物的交往秘辛;她如何在人生每個節點自由瀟灑地轉換;她對“贏”的重新理解和體悟;她的20年非常媒體生涯和她眼中的傳媒江湖……真實呈現她的“陽光二十載”:與電視偶然結緣、離開央視、出國留學、創辦陽光衛視、《楊瀾訪談錄》、申奧形象大使……楊瀾對自己20年媒體人生的審視與展望:以提問為生的她,對“贏”有了新的感悟;對“女性”有了理性的界定;對“問”有了執著的回歸。
書中摘錄了很多楊瀾采訪成功人士后的真實感觸,每個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不愿言及的心痛,在字里行間都能感受到她對真實人性的探求。書中還有很多對傳媒行業的回顧和對前景的展望,淺讀幾章節就有如此多的感慨,我想這本書還是值得去品讀的。
楊瀾確實是一位傳奇女士,她是一位融合了東西方知性美的女性,她用她的人文觀看待世界,發掘人性的真善美。我之所以欽佩她,不是因為她華麗的成功,而是因為她一路走來,面對人生的態度,還有應對各種問題的靈活應變,在適當的時候懂得選擇。她所獲得的一切不是靠運氣,而是她朝著堅定目標,不懈地努力獲得的。
不管你走上了哪條職業大路,首先要對得起自己的心,只要認定了就不要在行動的時候后悔,堅持不懈的努力是實現夢想的必要條件,豁達的心態是享受追夢的靜心劑。喜歡楊瀾,喜歡她的獨特氣質與魅力。
用了整整一個星期,略讀了楊瀾出道20年的首部自傳性的《一問一世界》。講述了楊瀾從一個初出茅廬的央視記者、主持人到如今一個成熟穩重的,可以輕松應對各種環境的記者、主持人。同時他也是以為企業家、慈善家。
楊瀾對于自己的傳媒文化事業有著狂熱的追求。一路走來,楊瀾從當初的青澀,到如今的穩重,可以說,每天,楊瀾都在不斷的吸取新的文化,每天都在不斷的思考,可是始終如一的是她和她的“夢之隊”共同打造的《楊瀾訪談錄》。追求精益求精的她對她的“夢之隊”和《楊瀾訪談錄》有著極高的要求。高端、有品位是基礎,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雷打不動的“楊瀾精神”。在她的團隊里,大家都是全力以赴的去工作,甚至這套訪談錄已經遠遠超越了維持生計的工作,在“夢之隊”里工作的每一個人,都熱愛和追求著自己的事業,每一個人都在用心去工作,將自己融入自己的事業。同時,也是《楊瀾訪談錄》此生的追求!
楊瀾對于事業的狂熱追求已經超出了對于現實生活中可以用物質衡量的任何東西。
楊瀾對于他的傳媒事業來說,由于狂熱的追求,她,毫無疑問是位佼佼者,更是中國傳媒業的領軍人物!正式由于對新聞事業的狂熱追求,她,仿佛忘記了自己同時也是一名企業家,楊瀾可以為自己的采訪不惜一切的金錢來制作一期節目,高端、有品位已經烙如人心。為此,她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楊瀾和她丈夫創辦的陽光文化傳媒,可以說是大張旗鼓的成立,甚至在上海、北京、香港等地有分部。前期的大量基金投入,讓楊瀾走了一個設備設施齊全的工作環境,加上她組建的“夢之隊”,可以說是接近完美,《楊瀾訪談錄》作為陽光文化的王牌,楊瀾更是一頭扎了進去,功夫不服有心人,不久,楊瀾的事業走到頂峰,收視率等指標均僅次于《鳳凰衛視》可是,即使如此,巨額的開支難以平衡企業的維持,陽光文化一直處于負盈利狀態,哪怕是丈夫吳征四處奔跑,籌集資金,也難以維持,即便如此,楊瀾絲毫不減少對《楊瀾訪談錄》的資金投入,原創,高端,有品位,是楊瀾追求的。陽光文化開始走下坡路,最后,上市的陽光文化不得不轉手他人。可是,楊瀾不變的追求,執著,讓她始終未放棄《楊瀾訪談錄》,帶著《楊瀾訪談錄》和“夢之隊”,楊瀾帶著狂熱帶領著這個團隊在艱難前進……
楊瀾,也僅僅是一個對自己的新聞傳媒有著狂熱追求的女人,對于商場上的“低成本高回報”這一類術語是模糊的。我們也可以說她更本不在乎錢,因為對于一個記者來說,“某種意義上,世界是用來問的……”
楊瀾采訪過世界上許多許多成功的人,有巴菲特,比爾蓋茨,這些我們熟悉的人,也許是他們影響了楊瀾,文化影響了楊瀾,同時也成就了楊瀾!
楊瀾,也僅僅是個女人,一位母親。楊瀾的工作繁忙,可是楊瀾可以很好的平衡家庭與工作的關系,她回到家,能和女兒一起看《喜洋洋與灰太狼》,在兒子的鋼琴課上,是到勤率最高的家長,楊瀾可以說把工作和家庭協調到了極致。
近些日子終于把妮子學姐的《一問一世界》看完了,由于自己一直很懶惰,經常性撿了西瓜丟了芝麻式的學習,導致對很多學科知識真的不夠透徹,以后要像楊曉哲學習,看完一本書,必須要總結。這個好習慣,慢慢養成。一直都很欣賞楊瀾,對于這本書,發表下個人看法,初略淺談,如果有誤,還望海涵。
對于楊瀾來說,某種意義上,世界是用來問的。。。在這本書中,楊瀾將告訴你——她從1990到2010年的生命跨越和歲月流轉,與基辛格,克林頓,布萊爾,老布什,李光耀等高端傳奇人物的交往,又如何在人生每個節點自由瀟灑地轉換,以及對“贏”的重新理解和體悟,20年的媒體生活,讀后感《《一問一世界》讀后感1000字》。
生活大致平靜,心中總有波瀾。作為一名中國女性,她是一名出色的CEO,是一個優秀的主持人,是一個好妻子,更是一個好女兒,好媳婦,還是孩子的好媽媽。我欣賞,欣賞她在工作出色的同時把家庭經營得如此溫馨和諧,采訪了數百位世界政要和各界風云人物的同時還的中國公益慈善大使,創建了中國第一個以歷史為主題的衛星頻道的'同時擔任北京申奧形象大使和上海世博會形象大使。這一系列的頭銜,不得不說,她很厲害,很優秀,以至于是我,甚至更多女孩學習的榜樣。
這本書總共包括六個問題,他們基本涵蓋了訪談嘉賓集中的若干領域:國際政治,商業,文化,娛樂,女界,體育,這一個個問題,,串聯著深刻的印象,成為21世紀第一個十年我們共同的記憶。一直都覺得,交際也是一門藝術,談吐更是這門藝術的靈魂。如何把自己的知識更好的告訴給更多人,這需要每個人的知識結構內化以及睿智的判斷與選擇,好比教育,更像教師,這引起的的一個反思,如何做個有特色的老師?如何在保持自己個性風格的同時又能兼顧到學習對你的熱愛與尊敬?如何把課本上的知識像陳鶴琴老先生說的“活教育”一樣引出來?特別是西部那些貧困山區的孩子,國家及領導又如何出謀劃策做到東西部統一?真教育,好教育,活教師是陶行知老先生一生的教育追求,我們應該思考,學習,更應該行動。
一直在問自己,我是誰?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人類對于自我和世界的認知,似乎一直在發問。有時候,人的好奇心,無藥可救。
一沙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最后,留下了一個問題,值得自己思考:
生命有無數的可能性,我的夢想還在沉睡,為什么不把它喚醒?
斷斷續續的用了一個月的時間,略讀了楊瀾出道二十幾年的首部自傳性的《一問一世界》,《一問一世界》讀后感1000字。講述了楊瀾從一個初出茅廬的央視記者、主持人到如今一個成熟穩重的,可以輕松應對各種環境的記者、主持人。同時她也是以為企業家、慈善家。
楊瀾采訪過世界上許多許多成功的人,有巴菲特,比爾蓋茨,這些我們熟悉的人,也許是他們影響了楊瀾,文化影響了楊瀾,同時也成就了楊瀾!
楊瀾對于自己的傳媒文化事業有著狂熱的追求。一路走來,楊瀾從當初的青澀,到如今的穩重,可以說,每天,楊瀾都在不斷的吸取新的文化,每天都在不斷的思考,可是始終如一的是她和她的“夢之隊”共同打造的《楊瀾訪談錄》。追求精益求精的她對她的“夢之隊”和《楊瀾訪談錄》有著極高的要求。高端、有品位是基礎,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雷打不動的“楊瀾精神”。在她的團隊里,大家都是全力以赴的去工作,甚至這套訪談錄已經遠遠超越了維持生計的工作,在“夢之隊”里工作的每一個人,都熱愛和追求著自己的事業,每一個人都在用心去工作,將自己融入自己的事業。同時,也是《楊瀾訪談錄》此生的追求!
楊瀾對于事業的狂熱追求已經超出了對于現實生活中可以用物質衡量的任何東西。
楊瀾對于他的傳媒事業來說,由于狂熱的追求,她,毫無疑問是位佼佼者,更是中國傳媒業的領軍人物!正式由于對新聞事業的狂熱追求,她,仿佛忘記了自己同時也是一名企業家,楊瀾可以為自己的采訪不惜一切的金錢來制作一期節目,高端、有品位已經烙如人心。為此,她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楊瀾,也僅僅是一個對自己的新聞傳媒有著狂熱追求的女人,對于商場上的“低成本高回報”這一類術語是模糊的。我們也可以說她更本不在乎錢,因為對于一個記者來說,“某種意義上,世界是用來問的……”
楊瀾,也僅僅是個女人,一位母親。楊瀾的工作繁忙,可是楊瀾可以很好的平衡家庭與工作的關系,她回到家,能和女兒一起看《喜洋洋與灰太狼》,在兒子的鋼琴課上,是到勤率最高的家長,楊瀾可以說把工作和家庭協調到了極致。
《一問一世界》讀書心得體會精選范文5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