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春早來,花枝春滿,山河無恙,人間皆安”。我們經歷過無數次的嚴寒,每一次,也都迎來了春天。我相信這次也一定會,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志愿者抗疫個人工作心得,方便大家學習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守護每一個小家,就是守護我們共同的家園。從個人到家庭,從家庭到社會,只要我們于微小單元筑起層層堡壘,夯實阻擊疫情的家庭防線,更多的人就會平安回家,就一定能迎來春暖花開的時刻。
這個冬天,突如其來的疫情擾亂了平靜生活,“宅家”變成很多人的必然選擇,家庭則成為群防群控的主戰場。
“您好,現在您家里有幾個人在家?”“家人身體怎么樣?”近日,武漢展開拉網式大排查,挨家挨戶敲門詢問,排查數據,查漏補缺,落實五個“百分百”:確診患者百分百應收盡收、疑似患者百分百核酸檢測、發熱病人百分百進行檢測、密切接觸者百分百隔離、小區村莊百分百實行24小時封閉管理,一張遏制疫情擴散蔓延的大網正加速加密,社區和家庭正成為集中力量抗擊疫情的堅強堡壘。
值此新型冠狀病毒防控的關鍵時期,無論是“舍小家,為大家”,奮戰在最前線的逆行者,還是為了“人人盡責,家家防控”,足不出戶的普通群眾,都是同舟共濟,撲滅病毒的奉獻者,家庭的概念因此變得清晰具體,格外厚重而有意義。
每一個臨危出征的白衣戰士,都帶著家人的牽掛,都有家庭的支撐。大年初一晚上,本是萬家燈火、闔家團圓之時,無錫第二人民醫院呼吸科主任助理、副主任醫師王洵博士,作為馳援湖北醫療隊第一批成員抵達武漢。除夕那天,家人一起慶祝母親70大壽。作為的女兒,王洵早就訂了蛋糕,可壽宴開始,她還在醫院開會,當大家知道她將出征,都起立鼓掌。在給女兒的家書中,母親深情囑托:作為同行,我支持你義無反顧,挺身而出;作為母親,只覺得非常心疼,十分不舍。我們家三代行醫,救死扶傷,治病救人是我們的家風。你作為呼吸科醫生、共產黨員,奔赴前線義不容辭……
疫情防控既需要國家組織,也離不開群眾動員。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亦是阻擊疫情擴散的基礎防線。若想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必須打好家庭防疫的保衛戰。
千萬個家庭以大局為重,自覺啟動“禁足”模式,盡力減少人員流動,切斷病毒的傳播途徑,既是保護自己,也是關愛他人和社會。上海醫療救治組專家、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爆出金句,“現在開始每個人都是‘戰士’”“你在家不是隔離,而是戰斗!”,在社交平臺上刷屏,其言下之意是,每個家庭都是“命運共同體”中的一環,每個足不出戶的家庭成員都與抗疫息息相關,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所有人都責無旁貸。
抗擊疫情的過程,生活在我們身邊的平凡英雄,為了筑牢疫情防控的家庭防線,主動學習科學的防控知識,不信謠、不傳謠、不恐慌,提升自我防護意識,增強必勝的信心和決心。落實疫情防控有關規定,隨時關注家人健康狀況,主動勸導、督促家庭成員戴口罩、勤洗手,發現疫情主動報告、主動隔離、主動就診,不讓病毒鉆空子。時刻保持居家環境干凈衛生,定期對居室進行消毒,生活垃圾定點投放、分類收集、及時清理,保持庭院清潔通風、廁所干凈整潔,確保更多的人安居樂業,更多的家庭幸福安康,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在這段特殊的日子,一些普通人守住家庭防線,成為疫情防控的監督員。一位杭州女孩在朋友圈“舉報”母親聚眾打麻將,請求街道領導前去“掀桌子”。經過了解,原來女孩已經外嫁,媽媽所住的地方實施了隔離措施,母女倆在電話里發生一些爭執,媽媽一怒之下說自己在外面打麻將,隨后就掛斷電話。女孩無奈只能在朋友圈發文求助,希望有人去阻止母親外出打麻將。村干部迅速到達現場了解情況,發現女孩的媽媽只是一時說的氣話,此刻正在家里和爸爸享受兩菜一湯。雖然虛驚一場,但是女兒的良苦用心,以及村干部的反應,都體現出“守護小家為大家”嚴防死守的態度和行動,讓人暖心又安心。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守護每一個小家,就是守護我們共同的家園。從個人到家庭,從家庭到社會,只要我們于微小單元筑起層層堡壘,夯實阻擊疫情的家庭防線,更多的人就會平安回家,就一定能迎來春暖花開的時刻。
“看著您眼生啊,不是住我們社區的吧?現在實行封閉管理,外來人員一律不能進入,沒有特別的事情,請您還是通過其他方式聯系小區的朋友!”3月16日一大早,正在馬田街道石家社區下石家2號崗亭值守的志愿者李家祥,又一次十分“硬核”地勸返了一名外來人員。
據了解,為了減輕社區防控壓力,石家社區志愿者李家祥、肖立軍、肖創茂、譚英團、張守紅等主動請纓參與疫情防控,組織成立了志愿者服務隊,全面投入到本小區的卡口值守、病毒消殺及宣傳倡導等工作中。 志愿者服務隊以輪班輪崗的形式,每天早上9點到下午18點,在不同防疫點值守,對出入社區的人員進行體溫檢測和信息登記,防止非本小區人員隨意進入?!澳闶钦l?你從哪兒來?你來小區干嘛?”成為了志愿者們最常發出的“靈魂拷問”?!艾F在是疫情防控關鍵時期,大家不要串門,不要聚集……”志愿者李家祥從大年初二便投身社區防疫工作了。一線卡口值守環境簡陋,工作艱苦,志愿者們面對艱苦環境沒有退縮,主動與社區工作者們并肩作戰。
此外,志愿者服務隊還以小區業主維權群為依托,常態化推送防疫知識、發送防控倡議,并在小區內向居民發放防疫特刊、明白紙等宣傳資料,強化普及防控常識,引導居民從自身做起,科學防疫。截至3月16日,累計共出動542人次,去往11個監測點提供服務,派發約6385份宣傳資料,勸返414名未戴口罩居民,勸返未帶身份證254人,測體溫155186人次,登記車輛46358量,掃碼登記12920人。
“我是老志愿者了,只要社區有需要,我義無反顧!”志愿者李家祥表示。據悉,這位1984年入黨,退休之后加入志愿者隊伍的老黨員,目前服務時長超過1100小時。
疫情的嚴峻形勢讓今年的春節假期非同尋常,不見了往日的人流喧鬧和熙熙攘攘,打開窗子,入耳的是防疫宣傳廣播,看見的是仿佛畫中的安靜樓閣,再向遠處望一望,有一群社區疫情防控人員穿梭在樓宇之間,他們是社區的“守門員”,用愛與擔當筑起小區的安全屏障。
當你打開小區的門,迎面的是一群群忙碌的身影。小區疫情防控人員在忙著量體溫、忙著消毒、忙著發宣傳單、忙著辦通行證……他們24小時輪流守護,有時幾小時不喝一口水,泡面就是一頓飯。在東北大地他們是鋼鐵戰士,零下三十度的天氣,凍壞了手腳,凍不壞小區守護者的堅定意志;在嚴重疫區他們是越艱險越向前的無畏勇士,用無私奉獻保衛人民安全,用責任與擔當踐行初心使命。每一個守候為的是防控不留死角、全力織密社區的防護網,用他們的赤誠之心換小區居民的在家安心。
當你打開小區的門,看見的是一個個焦急的眼神。防控人員焦急居民的不聽指令、不講大局,焦急他們的不理解、不珍惜。小區守護者門急切防護的是每個“門”的安全,他們是黨員、是公務員、是職員、是志愿者,崗位上他們無畏無懼,堅守“大門”,回到家他們是爸爸、是媽媽、是兒子、是女兒,是家里的支柱,他們知道保護好每一個“門”,才能保護好每個家的安全,才能在春暖花開時與家人團聚共享戰“疫”的勝利。
當你打開小區的門,聽見的是一聲聲關心的勸阻。小區防控人員每天要苦口婆心勸阻居民盡量回到安全堡壘,最大限度做到疫情不擴散。有的群眾聽到了勸阻,知道那是愛與守護,宅在家里不出門添麻煩,有的群眾聽到了勸阻,卻覺得是限制與枷鎖,對防控人員質疑指責,拒不配合。出門不戴口罩、出門只為遛狗、出門放松心情等等的群眾還有很多,他們不理解出的這道“門”是防控人員日日夜夜、一點一點筑起的安全“門”,病毒無情人有情,對于無數前線抗“疫”戰士的付出與犧牲,誰還忍心再開那道“門”。
防控疫情,人人有責,小區大門內外的你與我,都要為戰“疫”貢獻自己的力量,堅持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把防控力量向社區下沉,加強社區各項防控措施的落實,使所有社區成為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
本次疫情期間,很榮幸能夠作為志愿者為本次疫情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此次疫情的志愿工作主要是在小區門口及街道口執勤,對來往人員進行登記,并且測量體溫,這次活動,讓我了解到志愿者服務活動培養我的不僅僅是一種精神,更是培養了自己的極限和耐力,同時也
看到自己的潛力。當我們奉獻自己一份力量的時候,心里會覺得很幸福,覺得終于為社會做了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志愿活動中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志愿者不是單純的奉獻,我們也可以從活動中學到了很多的東西,教會了我思考人生的態度和看待人生的機會,更歷煉 了自己。在人生漫長的歲月中,我將不斷磨練意志,為自己定位,發揮自身優勢,面對社會,心平氣和地做出一些選擇,確立自己學習和生活的目標,服務社會,傳遞愛心、傳播文明,為社會的和諧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新冠病毒,體積雖小,影響卻一點也不小。它如一塊巨石墜入水中,把我們平靜的生活打破了。而此時,也涌現出了一批批英雄不畏生死,逆流而上,沖在了一線。吳紅衛就是其中的一位。
吳紅衛,晉城市人民醫院急診科的一名主治醫生,主動請纓加入了我市的援鄂隊伍。在他剛到湖北開始加入急救工作時,身體極度不適,壓抑的工作氛圍和艱苦的工作條件,以及密不透氣的工作服壓得他幾乎要趴下。因為每天至少要工作六個小時,而且在這期間,不能喝水,不能吃飯,不能上廁所,再加上嚴實的防護服使得他都感到呼吸困難,護目鏡也相應地因這樣的高溫而被蒙上了一層薄霧,視線模糊,這樣導致平常簡單的操作都變得異常困難。但這些都沒有把他嚇倒,吳紅衛堅持了下來,并為自己能在國家危難時機而盡力感到無比欣慰。
經過幾天的適應,吳紅衛逐漸適應了這樣的工作環境,但他又面臨新的考驗。醫院重癥患者90%都需要呼吸機的支持,而大多數患者又都是老年患者,他們精神萎靡,求生欲望極低,這既影響了醫生的情緒,也不利于他們病情的早日康復。所以吳紅衛不僅要監護病人的治療工作,還得不斷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給病人進行心理治療。他在日記中寫道“進入病區的前幾天,我整個人都是崩潰的”,但是,他心中有信念,他把救死扶傷看作是一種高尚的事業,看作是自己應履行的職責。他始終工作在一線,他的誓言是“不勝不歸”。
這就是今天我要稱贊的抗“疫”英雄吳紅衛。他大愛無疆、他醫德高尚,他用自己的身軀為我們隔離病毒,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么是恪盡職守。他是新冠病毒的克星,他是我們晉城人的驕傲。我們等著你的早日歸來!
志愿者抗疫個人工作心得精選范文5篇800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