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是教師的職業語言,為了改革適應時代的需要,為了大力提高教師的普通話水平,我縣組織開展了邊遠鄉村小學一年級教師普通話培訓活動。
培訓從普通話的概況,主要介紹了什么是普通話、為什么學習普通話、怎樣學習普通話的情況。又從聲母、韻母、音變詳細介紹定義、分類、發音練習、辯證等內容,使我對普通話又有了新的認識,感覺說一口流利的、標準的普通話能體現一個人的氣質內涵。
通過學習我體會到學習普通話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堅持使用普通話。
(1)普通話的學習要有一股癡迷勁,就是臉皮要厚,才能練得好,學得會,用的輕松。
(2)在辦公室中與教師、學生及其學生家長交流要堅持使用普通話,給學生做好表率,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感染身邊的人。
(3)在課堂上用好普通話。課堂做到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交流使用普通話,若在課堂上不使用普通話,教師、學生不和他交流,逼迫使用普通話。使不想講普通話得人講普通話是一個難題,只有下大力氣才能轉變。
(4)字典要在手邊。讀書看報遇到不認的字要查字典,只有把握準字的讀音,才能在課堂上使用,杜絕在課堂上讀錯字及其發錯音,使課堂成為一片凈土。
(5)每天收聽新聞聯播,學著讀報紙讀新聞,以此來糾正自己讀錯的字、發錯的音,及其有關方言、音變等方面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普通話水平。
(6)舉辦講故事比賽、教學論壇、說話比賽及多和普通話比較好的人用普通話交談。能使教師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共同提高,達到資源共享,是學習的一個好方法。也是培養敢于講話的一個場所。
二、學校舉辦普通話培訓,給教師的訓練搭建平臺
(1)聘請輔導教師,定期開展培訓活動。
(2)先把拼音讀準。打基礎很重要,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3)比較規范的訓練方法是去找一本《普通話水平測試大綱》,照里面的次序,由字到詞語,再到篇章,每天堅持半小時,幾個月之內就會有進步。
三、要學好普通話,我體會到這么幾條要領:
(1)學好拼音字母,掌握發音部位,對于局部個別的方音要反復練習直至完全到位為止。
(2)多讀些拼音報上的文章等,鍛煉說普通話的感覺,或者看到一個字后,就是暗暗地朗誦其標準音,并注意與方言音的對應關系,爭取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3)不懂就查。字典是我們很好的老師,若有不懂,定要虛心請教,直至完全正確為止。尤其要注意一些字的多音與多義等。
(4)讀辭典,翻開現代漢語辭典,一字一字、一詞一詞、一句一句、一頁一頁地朗讀,極為有效。
(5)堅持用普通話進行日常會話。有人說:語言取決于環境。在一個大家都說普通話的環境中,耳濡目染,近朱必赤。即使你方音濃重,逐漸逐漸你也會受感染的。
三天的磨課,精彩紛呈。老師們妙語連珠,使我們印象深刻。
在20_國培活動中,我有幸參加了為期三天的x幼兒園觀摩活動,分別參觀了x市第一幼兒園、第九幼兒園與x蓮龍幼兒園,聽取了各位園長的工作經驗報告與幼兒園特色講座。在觀摩與講座中,不論是幼兒園領導的管理理念、教師的教學活動還是幼兒園環境創設,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尤其是x市蓮龍幼兒園園長的教育管理理念,讓我受益匪淺,園長高要求,培養出年輕化、業務精的高素質教師,讓我從內心感到欽佩。而明亮、歡快、積極向上的環境布置、大師創意工作室、音樂藝術空間、角色游戲園、各班富有創新的藝術主題墻飾與游戲區的布置,不僅營造了濃濃的藝術氛圍,也讓孩子們在隨處可見的美的環境中受到熏陶,進而發現美、表現美與創造美,使幼兒園真正成為“幼兒學習的樂園,教師溫馨的家園”。
幼兒園的發展離不開幼兒園的特色建設,雖然我們的園舍達不到參觀園的標準,但是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應在幼兒園特色教育中努力尋求進步,創造出屬于自己的品牌特色,使幼兒園得到創新與發展。
沐浴著秋日的陽光,不知不覺我在x教育學院已經學習了四天的時間。這兩天聽取了王海珊教授對《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設計與實施中的關鍵問題》、連榕教授《學與教的心理》、及x師范大學孔起英教授對《中國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圖畫書之圖畫閱讀》的專題講座。對我感觸最深的是今天孔起英教授對《中國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解讀。孔教授不僅從《指南》制定的目的、性質、基本理念、框架結構等方面做了細致地解讀,也從五大領域(健康、語言、科學、社會、藝術)方面,針對其目標做了較為全面的講解。通過解讀讓我明白:幼兒知識的學習不是目的,通過各項活動的開展,貫穿于各領域中學習品質(學習態度、學習行為習慣)的培養才是幼兒園教育的重點工作。通過我們的工作不僅讓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也讓幼兒在幼兒園的學習中培養其學習的興趣,以適應其目前所提倡的終身學習的理念。
而孔老師《圖畫書之圖畫閱讀》的講解,也讓我對圖畫書教學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在教學中不能浮于表面,不僅從畫面的造型、色彩、構圖讓幼兒有一定的認識,教師還應從發展幼兒發散思維、體現幼兒自主感知與想象的角度,做較為具體的指導。兒童選擇圖畫書的標準、兒童圖畫書閱讀內容與方法的誤區與對策,更為我們一線教師做出了詳細、具體、可操作的指導。此次活動不僅實用,也為我們的課題研究指引了方向。
20_年元月七日, 我懷著憧憬、帶著期盼、揣著好奇、更帶著一份激動來到北京大學參加教育部財政部“國培計劃(20_)--培訓團隊研修項目”北京大學語文班學習。上午報道入住勺園賓館后,我便背起包拿著相機,開始欣賞北大風光了。
北京大學創建于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一百多年來,北京大學聚集了各個歷史時期的眾多著名學者、專家,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優秀人才,創造了一批又一批重大科學成果,形成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傳統精神和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
我沿著勺園路,由南往北,不多遠便是運動場,寬敞現代的運動場上有不少矯健的學生在打球、運動。前方是古建筑四合院,感覺低矮但不乏古典和精巧。然后順著求知路,由西往東,路上見到的學子們,腳步匆匆但穿著樸素,看不到同學間互相追逐打鬧的情景,也聽不到大聲喧嘩的聲音,整個校園十分安靜。路兩邊到處是落了葉的大樹,有些蕭殺的感覺,但透過一棵棵樹剛勁的主桿和彎曲的虬枝,依然可以想象春夏兩季校園的茂密蔭郁。沿求知路徒步大約200米,求知路右側便是北京大學圖書館北門,左側是古香古色的北閣,旁邊是兩個華表。據說華表制作于1742年,原來安放在圓明園安佑宮,京師大學堂初建時移到此處。
再往東北,遠遠地看到了矗立在東北角的博雅塔和充滿活力的未名湖。據說,博雅塔是一座水塔,塔形仿照北周時代的通州然燈塔,遠遠望去,顏色深褐,給人清幽肅靜的感覺。據說,1924年7月,為了解決全校生活用水,美國博雅氏捐資興建此塔,水塔深164米,水質清澈、水源豐富。結著厚冰的未名湖,在陽光的照耀下反射著白光,冰面上有很多活力四射的學子們在這天然的冰場上滑冰,熱鬧的未名湖與清幽的塔影相印成趣,仿佛一幅動靜結合的水墨畫……
北京大學還有一棟棟并不高大,然而清一色青磚、琉璃瓦頂的教學樓和辦公樓,有全國高校設施先進、功能齊全的最大的現代化多功能講堂---百周年紀念講堂,有珍貴文物黃褐色細石精雕而成的翻尾石魚,有校友們捐資修建的校友橋……
北京大學真是既博又雅,令人向往!
我有幸參加了這次培訓項目。在我參加過的培訓中,只有這次給我的感受最深,這次的培訓組織新穎,有專家的引領,自學的支持,群體的智慧,豐富的案例,媒體的整合,多樣的評價,更難得可貴的是有著優秀的團隊。通過本次培訓學習,使我受益匪淺。
在這次培訓學習中,邢育寶校長說過的一句話:”教師無情便無德,教師無才便無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對自己的職業有了正確的認知,不管教師的社會地位、經濟地位如何,應該以教師這一職業為榮,我自身也感受到了一種深深的職業幸福感。
而學習專家、名師的教育教學相關策略后,我用心去領悟教育理論觀點,汲取精華,能積極主動思考,真心探討。這次的學習培訓,對于我來說,是值得珍惜的充電機會。吳元賢教研員的講座使我深刻的認識到要想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就必須加強計算教學與訓練,吳元賢教研員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說明了這一點,他的講座還讓我明白了課前3分鐘計算訓練的必要性與重要性,認真做好錯例分析,是提高計算教學能力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提醒了我們計算訓練要避免長時間集中訓練。
這次教師培訓也給我們提供了再學習再提高的機會,讓我們能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共同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揚長避短,汲取專家們的精華。將這次學習的新理念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在實踐中獲得成長。
今天聽了王彩琴老師名為“反思自我,反思教育,反思成長”的講座,感觸頗深,受益匪淺。從講座內容上看,王老師強調作為教師要明確自我認知的重要性,并要求在自我認知基礎上完善自我修養,尤其是通過主動改變自己的個性去適應多變的教學環境。其中,令我感觸最深的一點是,王老師通過分析“教”與“學”之關系,讓我們深刻認識到“教”是“學”的一部分,二者不是等同的,也不是完全孤立的,更不能主觀地認為“教”大于“學”。從講座形式上看,聽王老師講課,如沐春風,不僅能獲取很多專業知識,還可以愉悅身心。她娓娓道來,諄諄善誘,自帶氣場,又不盛氣凌人。這不愧是河南最美教師的風范!從講座的效果來看,王老師辛辛苦苦又神采飛揚地將三個小時的課完美地講下來,新教師們聚精會神,聽地津津有味,被王老師獨特的個人魅力和詼諧幽默的講課風格所吸引。在教育理念方面,王老師講求“道法術器”的全面發展與完善;在教育實踐上,她鼓勵教師們應用自己的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經歷去充實教學內容。她所講授的教學觀念和方法,具體而微,事無巨細,給我們深刻的啟發。總之,聽了王老師的講座后,我對未來的教學工作,有了一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