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 70 周年,電視紀錄片《英雄兒女》已于 21 日起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開播,該片按照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進程,重點講述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英雄人物和英雄故事。下面是由小編帶來的有關《英雄兒女》抗美援朝紀錄片觀后感5篇,以方便大家借鑒學習。
今與朋友聚餐,交流到了抗美援朝戰爭,探討了一番,之后,我花了6個小時通過網上的視頻、文字及書籍做了下大概了解。在這個過程中,心情一直是非常的沉重.....
由于美帝介入出兵朝鮮,新中國在偉人的指導下,1950年10月,志愿軍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開始。因為剛剛建國一年,百廢待興,當時的新中國可謂是一窮二白,面對的是當時世界一流強國們,能有勇氣出兵一戰,可謂魄力十足!但是,現狀是非常的凄慘,我軍裝備非常差,沒有自己的空軍,坦克等先進武器,甚至重武器都比較少,基本都輕武器,并且很多時候子彈都得節省用,物資極度匱乏,連保暖的衣服、充饑的食物都滿足不了,導致很多士兵活活凍死......但就是這樣的軍隊戰勝了美帝聯合軍,取得如此大的勝利,完全靠的是志愿軍的不犧牲精神,萬眾一心其利斷金!戰爭是慘烈的,它的殘酷法則是將一切手段合法化,在敵人飛機大炮坦克的轟炸下,堅持了下來,以血肉之軀鋼鐵意志來彌補差距,也留下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像黃繼光用身體堵槍口,這不是單個事跡,而是很多!拉鋸戰時,基本上是敵人白天通過裝備優勢占領的陣地,志愿軍晚上又奪回來。有個印象最深,在寒冷的冬天,路面上是積雪,腳踩在雪上會發出咔嚓聲,志愿軍為了減少聲音防止被敵人提前察覺,竟然赤腳前進!抗美援朝三年中,戰況激烈的戰斗很多,如砥平里之戰、上甘嶺戰役等每一場戰役都是絞肉機,志愿軍被轟炸的血肉橫飛,損失慘重。
之后,蘇聯援助了空軍及喀秋莎火炮等裝備,加上領導人的英明指揮及志愿軍的英勇拼搏,終于于53年7月27日,迫使聯合軍達成停火協議,抗美援朝戰爭結束。重新回憶起,志愿軍真是神一樣的存在,想到他們在那條件、那環境、那狀況下,卻依然不畏懼、不動搖,已經超乎了認知!此刻,沉痛的心情夾雜著莫名的心酸,若問誰是最可愛的人,他們就是!向逝去的英雄,致敬!
今天我看了《英雄兒女》抗美援朝紀錄片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這篇文章講的是美國的統帥克拉克想要占領朝鮮,而后以朝鮮為跳板侵略中國。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政府看透了美帝國主義的野心,因此毛澤東應朝鮮政府的請求和中國人民的意愿,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重大戰略決策。在兩年零九個月的戰爭中,中朝人民團結一致、同仇敵愾、以難以置信的高度智慧和無所畏懼的拼搏精神,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正如毛澤東所說的:“帝國主義侵略者應當懂得:現在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
從這篇文章中我深深懂得,那天,我們上體育課,老師說:“今天,我們來玩一個游戲,游戲規則是用一根繩子同時綁住兩個人的一條腿,然后圍著操場跑一圈,看哪組用的時間最短。”老師讓我們用抽簽的方式來分組,結果我抽到我最好的朋友---趙子晗,我高興地幾乎要喊出聲來。我想這還不簡單,憑我倆的默契,我們一定會取勝的。比賽開始了,老師一聲令下,我們就趕緊向前沖,可看事容易做事難,還沒走出幾米,我們就摔倒了好幾次,摔得灰頭土臉的,我們掙扎著爬起來,這可怎么辦?突然我靈機一動對著子晗輕聲說:“現在聽我口令,我喊一的時候我們一起邁綁著的腿,我喊二的時候邁另一腿。”子晗會意的點點頭。我們一起喊著口令“一、二、一二、……”。在接下來的路程中我們跑的很流暢,最終我們在游戲中獲得了第一名。
這件小事讓我明白了:只要我們同心協力,就能戰勝困難。
小到一件事,大到一個國,中國人民在大災大難面前沒有屈服,“五·一二”大地震沒有震垮中國人民團結一致的心;無情的洪水、泥石流沒有沖走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的情。在災難面前我們偉大的中國人民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用高超的智慧,無所畏懼的勇敢拼搏精神,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把困難踩在了腳下。
我相信,只要我們中國人民永遠跟黨走,團結一致,齊心協力,我們偉大的祖國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每當談到抗美援朝戰爭,現代社會的輿論就充滿復雜。我們為何而戰?長眠在朝鮮凍土中的中華兒女,國家的利益和戰略緩沖,進入中國臺灣海峽的第七艦隊,今天朝鮮對我們的態度,贏得世界的尊重,鐵幕下的饑餓,軍人的忠誠與勇敢,韓國的繁榮,軍隊轉變為國防的象征,價值觀的轉變,出色的戰術,千變萬化,令人無法評價。
美國人在朝鮮戰爭結束之后,立了一座朝鮮戰爭紀念碑,在紀念碑上寫的話是“自由不是無代價的”,它的含義是:在朝鮮戰爭中犧牲的或者在越南戰爭等各地戰死的美國兵,包括“二戰”中在歐洲、在太平洋各島戰死的美國兵,他們是為自由而犧牲的,也就是說,美國今天能有一個自由的社會是得益于這些人的。
抗美援朝戰爭打完之后,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到中國來侵占一個縣城。跟中國講條件。抗美援朝戰爭為我們贏得了尊嚴,也讓我們擁有了享受和平的權利。從那以后,直到今天,對中國動武就成了一件令人疑慮重重的事情。
為我們這些普通人贏得了和平的權利,志愿軍的犧牲,得利的不是一家一姓一個政府,而是所有的中國人—甚至包括那些可能因為對中國發動戰爭而死的外國人。志愿軍的血,為我們這些普通人而流。
中國人民志愿軍的犧牲者,與青山同碧。
雨紛紛,那透明如繡花針的細雨斜斜地交織著,給嫩綠的世界籠上一層薄薄的雨露。一切是那么的美麗,生機勃勃,讓人燃起生的希望,我們的中國志愿軍個個昂首,為友誼而戰斗。
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是志愿軍們用那堅實身軀擋住了那如雨般的子彈。是朝鮮人民雪中送炭,為了志愿軍們和敵人同歸于盡……他們都是親人啊!
當敵人獰笑著,一步一步逼近他們時,那淺淺的綠色卻聞風不動,堅守陣地,寧可同歸于盡,玉石俱碎也要背水一戰!
夜幕降臨,四處一片的寂靜,志愿軍們渾身充滿了戒備的味道,“殺————!”響亮的喊聲在夜色中遠遠地傳開來,沖破云霄。敵軍被這突如其來的戰爭而嚇得氣勢折了半截,領頭軍痛苦地呻吟一聲,倒在地上滾來滾去,身子痛楚地縮成一團...憤怒的朝鮮士兵和志愿軍們舉著槍拼了命的拼殺,子彈沒了,上刺刀,手都麻了眼也紅了!有的赤手空拳也能迎戰!敵軍的叫聲凄慘得哪怕老虎聽了也掉眼淚!
大家定以為俘虜就是會被虐殺,可是啊,周總理卻親自批示:“要加強戰俘的營養,采取急救措施!”于是,高級軍醫從中國的各地來到了碧潼,還在這里建設起了專門的戰俘總醫院,救活了數不清的人。我軍有一次俘獲了一名美軍飛行員,醫生發現他受了重傷,急需輸血,于是以最快速度把他送到戰俘總醫院。總醫院趕緊從國內調運血漿,有一些中國志愿軍還獻出了自己的鮮血,并且救活了這名美軍飛行員。
俘管處特別尊重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宗教習慣,使戰俘們能過圣誕節、感恩節,伊斯蘭教的古爾邦節、開齋節等等。尤其是過圣誕節和春節的時候,一連幾天戰俘營都處在節日氣氛之中,當俘虜的親屬知道后都不停地感謝著中國軍人。看看,這就是中國人的肚量。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粉碎了美國妄圖干涉朝鮮內政、并吞全朝鮮的企圖,保衛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獨立,更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偉大又堅強!雨越下越小,我靜靜地聽著雨的結尾曲,墳前的嫩綠取代了荒涼,綠色的藤纏絡著大理石,路上行人的表情有的莊嚴,有的看到了生機而微笑著。
是啊,我真驕傲我是個中國人!
——終結中國近代史的“一戰” 朝鮮戰爭爆發已經六十多年了。不管哪個歲數的中國人,只要朝著自己版圖的右上角看一眼,很多人耳畔就會響起“雄赳赳,氣昂昂”的戰歌聲和密不透風的槍炮聲。那是年僅一歲的新中國,出于國際主義義務和保家衛國的需要,果斷出兵,和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及軍隊殊死搏殺,并獲得巨大勝利的“一戰”。這一仗,不僅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軍威,也一雪近代史上中國屢敗于西方列強的屈辱。
自鴉片戰爭到抗美援朝戰爭,中國連續不斷地經歷了一百一十年的戰爭,去除國內戰爭的章節不說,在對外自衛戰爭中,鮮有獨立戰勝外敵的記錄。但是,1950年,這一歷史都重寫了。毛澤東和他那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在中華民族史上的歷史功勛無與倫比。美國作家協會主席索爾茲伯里在評價長征時說:“人類的精神一旦被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上甘嶺上再一次展示了那一代中國人的沖天豪氣。
經此“一戰”,不僅傲慢的美國人顏面盡失,連幾年前十分不服氣地在中國放下武器的日本人,也真的相信中國人確實站起來了。這“一戰”,讓世界華僑揚眉吐氣,大批海外英才百川歸海般回歸祖國;這“一戰”,讓世界許多國家紛紛伸出手來擁抱新中國。這“一戰”,有太多的奇跡寫在世界近代戰爭史和國際關系史上。因此有無盡的啟示供今天和未來的人們回味。
因此,當我讀到李峰先生所著《決戰朝鮮》的時候,心中猶如萬馬奔騰。關于這一仗的故事,20世紀60年代出生的中國人,大都耳熟能詳。我一直認為,作為中華民族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一仗,中國人應該以超過教徒般的虔誠,熟記它的每一個細節。李峰先生此書,在我看來正是從細節解讀、記憶歷史的。雖然它不是唯一一部這樣的著作。本書從《雅爾塔協定》落筆,全景式記錄這場戰爭,這就有了縱深感和立體感,也有了現代史學的某種價值。
觀看《英雄兒女》抗美援朝紀錄片個人心得感悟5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