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衛延安》是當代文學史上第一部大規模正面描寫解放戰爭的優秀長篇,被譽為“英雄史詩”。下面是由小編帶來的有關《保衛延安》讀書心得體會5篇,以方便大家借鑒學習。
今天,我懷著無比崇敬而又激動的心情讀完了《保衛延安》這本書。
《保衛延安》是一部中國軍事文學名著,是一部只屬于中國的紅色經典。這部長篇小說真摯動人地描寫了這次保衛延安戰爭中的幾個著名戰役,描寫了彭德懷將軍,描寫了指戰員中不少奮不顧身的英雄人物。這是一部描寫我國人民解放戰爭的有力作品。
《保衛延安》也是一部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有名的英雄戰爭的一部史詩,他描寫了一幅真正動人的人民革命戰爭的圖畫,成功地寫出了人民如何戰勝了敵人的生動的歷史中的一頁。
1947年三月初,國民黨反動派以數十萬兵力對我延安發動了瘋狂的進攻,我人民解放軍和陜甘守邊區人民在毛主席親自領導下,從防御轉入進攻,并在沙家店等有名戰役中殲滅數倍于我軍的敵人,取得了當時西北戰場具有決定性意義的輝煌勝利。
這次戰爭的輝煌勝利, 毛主席的親自指揮,人民解放軍的艱苦英勇的作戰,陜北解放區的忠誠團結之下取得的;也是在無數個共產黨員前赴后繼,用自己的生民和鮮血捍衛黨的尊嚴和機密,配合武裝斗爭之下取得的。
從書中,我認識了我心目中的英雄——彭德懷將軍。彭德懷將軍是一個偉大的模范共產黨員,是中國人民的好公仆,是一個偉大的人民勤務員。是毛主席始終共患難同甘苦的親密戰友之一,是對毛主席的戰略思想最忠實同時又能創造性地運用實際指揮的高級將領之一。長期革命斗爭的錘煉使得他富有中國勞動人民傳統的優良品性,他樸厚、博大、真誠、正直,嚴肅卻又慈愛,具有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虛懷若谷的謙虛精神。他以這樣的精神品質來矢志不渝地為人民服務,為共產主義事業服務;把中國勞動人民的優良精神和共產主義的黨性結合起來,堅定不移地為中國走向解放、統一之路而奮斗。正如他曾經說過的那樣:我們要像掃帚一樣供人民使用;而不要像菩薩一樣讓人民恭敬我們,稱贊我們,抬高我們,害怕我們。泥菩薩看起來很威嚴、嚇人,可是它禁不住一掃帚打。掃帚雖然是小物件,躺在房角里并不惹人注意,但是每一家都離不開它。彭德懷將軍說到做到,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承諾,并且也這樣地教育他的同志們。也正是因為如此,他的這種革命精神才會在人們心中永駐,才會被后世發揚光大。
從書中,我認識了周大勇。他是一個連長,一個指揮員,同時也是普通戰士中的一員。他很普通然而卻又英勇非凡,他的成長正體現著一個普通的勇敢的戰士是怎樣成為一個堅強不摧的革命戰士的過程。艱苦斗爭的錘煉使得他意志堅強,而對他來說,只有黨、祖國和人民才最重要。在他的一生中,唯一光榮、快樂的事情恐怕就是為祖國、為人民而戰斗,而奉獻。這樣的戰士,才是真正的人民戰士和民主英雄;這樣的英雄,無論遇到什么都不會出賣黨、出賣自己的國家和人民。周大勇正是這樣一個戰士,真樣一個英雄,平凡而偉大。
從書中,我認識了李誠。他是一個干部,是那些不知辛苦、不知疲倦地驚人地工作著的政治工作人員的一個生動的靈魂,是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國人民解放中政治干部的艱苦卓絕的精神,看到了他們憂國憂民、廢寢忘食工作的高尚品質。有的人也許會認為李誠是可敬可畏、嚴肅苛刻的人,然而我覺得他不僅是個可敬可畏的人,更是一個可親可愛的人。他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同時也嚴格要求他人,時時刻刻都會指出他人的缺點并加以批評,不允許戰士們有一點馬虎或是偷懶的行為。然而正是他這樣嚴于律己又嚴格要求他人的態度,才提高了自己和其他戰士的工作效率和成效,才促使黨的偉大事業得以快速發展。他的嚴格是對工作、對革命的負責,是對戰士們的愛和熱情,更是對人民和祖國的愛。李誠的嚴格、熱情讓我從心底敬佩。
從書中,我認識了衛毅,他堅強,不畏強敵,是一個令人敬佩的英雄人物;認識了陳興允旅長,他是一個能干、堅決、勇敢的指揮員;認識了孫金厚,他是部隊中炊事員、飼養員以及其他勤務人員中的感動人的無名英雄之一;認識了李振德,他是革命根據地不屈不撓,壓不倒、折不彎、頂得住的一個人民英雄形象。此外,我還認識了馬全有、李江國等一群生龍活虎的戰士以及其他的人,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他們的堅強不屈,更看到了他們那顆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心……所有英雄的形象都展現在我的眼前,組成了一幅讓人激動、崇敬、感嘆的畫面。
隨著“北方,萬里長城的上空,突然沖起了強大的風暴,掣起閃電,發出轟響。風暴夾著雷霆,以猛不可擋的氣勢,卷過森林,卷過延安周圍的山崗,卷過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征戰過的黃河流域,向遠方奔騰而去……”的落幕,我萬分不舍地合上書,平整了思緒,安撫了激動而又緊張的心。環顧四周的這份和諧,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這些人民英雄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正因為有了他們,才有了我們今天的一切美好生活。而與他們相比,我是如此的自慚形穢,如此的渺小。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充滿了坎坷,充滿了不確定,然而我在面對這些困難時往往選擇了逃避,甚至選擇了放棄。但是現在,在我讀完這本書之后,在我認識了這些人民英雄后,我頓悟:那些障礙,那些坎坷,那些失敗都不算什么,它們都是紙老虎。就像彈簧一樣,你弱它則強,你強它則弱,那么既是如此,我們有什么理由不選擇自己變強呢?是的,我們應該選擇變強,我們要戰勝困難,我們要開拓一條屬于自己人生的解放之路,走向勝利的彼岸,去迎接那只屬于我們的黎明。
《保衛延安》這本書,我被作品中那宏大的規模和磅礴的氣勢征服了。從開始到結束我都被一種無形的力量鼓舞著,心情始終處于振奮與緊張的狀態,激動的內心世界久久無法平靜下來。說實話,看這部小說,不亞于看一部經典的戰爭片,著實有種身臨其境之感。我想,這就是這部“英雄史詩”的魅力吧!
《保衛延安》是描寫解放戰爭時期的長篇小說。延安保衛戰是人民解放戰爭中的一次著名戰役,作者圍繞西北戰場上,我軍正規軍與千倍于我的國民黨反動派軍隊浴血奮戰的大背景,以我軍主力縱隊的一個連所參加的青化砭、蟠龍鎮、榆林、沙家店等戰役為主線,對這次戰役作出了正面的展示。我們學過歷史,應該知道延安保衛戰是我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的關鍵戰役。這部歷史畫卷通過作品真實的展現在了讀者面前,使讀者深受感觸,為這些英勇的戰士們感動著,為我軍高層領導者們卓越的軍事才能而感到自豪。作為讀者,我就簡單談談我的感觸。
作品之所以激動人心,是因為它真實,有氣勢。作者用一個連的英勇殺敵,視死如歸,反映了我全體解放軍戰士的那種視死解放全中國的英雄氣概。作者以點寫面,通過對主線的詳細描寫,將作品帶到了一個很高的藝術境界,讓讀者站到一個高點上去感受這場戰役。雖說是觀戰,卻有參戰的感受。作者對各個戰役的描寫都發揮到了淋漓盡致,不僅寫出了戰役的面貌,還使讀者明白了戰爭的進程。有高層領導的決策,連隊戰士的生活,大小戰斗的組織和過程,以及根據地人民的游擊戰等等。最重要的是真實,即使是這么宏大的作品,從頭到尾也是在描寫真實,也正因為如此,才使得讀者從頭到尾都被鼓舞著,感動著。我欽佩作者的表現力,為作者勾畫出這樣的歷史畫卷而嘆服。
當然,給我感觸最深的還是那些作者筆下的英雄人物。英勇的戰士們用自己的生命去保衛黨中央,每次戰斗都會有許多的戰士壯烈犧牲,我們是付出很大的代價才贏得戰爭的勝利,我們的英雄是可愛的、可敬的。作者用高昂的筆調刻畫了一批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這些人物飽滿、生動、可歌可泣。各個層面的人物都有,像彭德懷這樣的我軍高級領導人,陳允興、李誠、趙勁、衛毅這樣有勇有謀的軍官,有周大勇、王老虎這樣的叱咤風云的基層指揮員,有普通的戰士、炊事員,還有李振德這樣的根據地的革命老英雄等等,這些人各自都有自己的性格。正如我們在文學理論課上學的,作者在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的把握上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高度,是人物去服從環境。這樣,每個人物都可以惟妙惟肖的表現出來。可以使作品有血有肉,富于感情。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得來的不易,它是無數革命烈士拼智斗勇,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生活在陽光明媚的新中國里,我們應該感到無比的榮幸,驕傲與自豪。這是我看完《保衛延安》后最大的感觸。
《保衛延安》是當代文學史上第一部大規模正面描寫解放戰爭的優秀長篇,被譽為英雄史詩。主要圍繞西北戰場我軍正規部隊與千倍與我軍的敵人浴血奮戰,以我軍主力縱隊的一個連所參加的青化砭、蟠龍鎮、榆林、沙家店等戰役為主線藝術地藝術地概括了我軍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反攻的歷史性進程。作品還深刻地揭示了這場戰爭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黨中央、毛主席對整個戰局的正確分析和英明決策,彭德懷司令員的正確部署和指揮,我軍將士從高級指揮員到普通戰士為誓死保衛黨中央而浴血奮戰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陜甘寧邊區群眾和全國人民對戰爭的支援。在這部作品中我看到了我們堅強勇敢的戰士們的堅強不屈。
周大勇,他是一個連長,一個指揮員,同時也是普通戰士中的一員。他很普通然而卻又英勇非凡,他的成長正體現著一個普通的勇敢的戰士是怎樣成為一個堅強不摧的革命戰士的過程。艱苦斗爭的錘煉使得他意志堅強,他是一個渾身汗毛孔里都滲透著忠誠的人,而對他來說,只有黨、祖國和人民才最重要。在他的一生中,唯一光榮、快樂的事情恐怕就是為祖國、為人民而戰斗,而奉獻。這樣的戰士,才是真正的人民戰士和民主英雄;這樣的英雄,無論遇到什么都不會出賣黨、出賣自己的國家和人民。這部作品突出地描繪了周大勇英雄性格的特征:對黨、對領袖、對人民的無限忠誠和偉大的獻身精神。我們在周大勇這個主人公身上,能夠強烈而親切地感覺到在戰爭全過程中戰士們的思想情緒。從周大勇所屬的這個縱隊西渡黃河來作戰的時候起,即從作品開頭起,我們可以強烈地感覺到,這樣的軍隊是完全以對于人民解放事業的忠誠和堅決戰斗到底的精神武裝了起來的,尤其是以保衛延安戰爭的正義性、參加這樣戰爭的光榮感和在毛主席親自指揮之下的勝利信心,以及對于敵人的無限的仇恨,武裝了起來的。戰士們越走近延安一步,他們也越為對于敵人的仇恨和對于保衛延安、保衛黨中央、保衛毛主席、保衛人民的民主幸福生活的神圣的正義感情所燃燒。待到這個縱隊已經到達了延安正東八十里的甘谷驛鎮,正集結在該鎮西面的山溝里待命時,卻傳來了我軍撤出延安的消息,這時候就差不多每一個人的靈魂都在自己神圣的正義感情和憤怒的煎熬里極端地痛苦著了。
在延安保衛戰站之中,彭德懷將軍起了重要的領導作用。彭德懷將軍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 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為中華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他還是中國人民的好公仆,是一個偉大的人民勤務員。是毛主席始終共患難同甘苦的親密戰友之一,是對毛主席的戰略思想最忠實同時又能創造性地運用實際指揮的高級將領之一。長期革命斗爭的錘煉使得他富有中國勞動人民傳統的優良品性,他樸厚、博大、真誠、正直,嚴肅卻又慈愛,具有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虛懷若谷的謙虛精神。他以這樣的精神品質來矢志不渝地為人民服務,為共產主義事業服務;把中國勞動人民的優良精神和共產主義的黨性結合起來,堅定不移地為中國走向解放、統一之路而奮斗。正如他曾經說過的那樣:我們要像掃帚一樣供人民使用;而不要像菩薩一樣讓人民恭敬我們,稱贊我們,抬高我們,害怕我們。泥菩薩看起來很威嚴、嚇人,可是它禁不住一掃帚打。掃帚雖然是小物件,躺在房角里并不惹人注意,但是每一家都離不開它。彭德懷將軍說到做到,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承諾,并且也這樣地教育他的同志們。也正是因為如此,他的這種革命精神才會在人們心中永駐,才會被后世發揚光大。
其實, 不只是在這場延安保衛戰之中,在其他的很多戰役中, 彭德懷也氣了很大的作用。 如百團大戰,抗美援朝中五次戰役等等,他都做出了重要貢獻。
最近我閱讀了紅色經典小說《保衛延安》,它是當代文學史上第一部大規模正面描述解放戰爭的優秀長篇小說,被譽為“英雄史詩”。讀完這一部站在時代和歷史的高度,以宏大的規模、磅礴的其實,能出色、真實地反映解放戰爭中著名的延安保衛戰的長篇小說,我深深為其中偉大的任務形象,和他們所表現出來的偉大的人格精神所感動。
作品圍繞西北戰場我軍正規部隊與千倍于我軍的敵人浴血奮戰,以我軍主力縱隊的一個連所參加的青化砭、蟠龍鎮、榆樹、沙家店等戰役為主線,藝術地概括了我軍由戰略防御向戰略反攻的歷史性轉變。充分反映出了我軍領袖的戰略智慧和長遠的眼光。作品所刻畫的戰斗場面規模宏大,資料豐富,從高級將領到基層連隊的個中戰斗生活,大大小小的戰斗均有組織、有領導地進行。以及根據地的人民和游擊斗爭的活動等都有深刻具體的正面描述。作品真實地戰線當時的嚴峻戰爭形勢,不避諱敵強我弱的懸殊形勢下的空前殘酷和壯烈的戰斗局面,每次戰斗都有無數英雄戰士壯烈犧牲。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戰爭,要取得勝利,必不可免的要流血犧牲,“一片土地一片血”,勝利的得來是付出了極大的代價的,單憑一個將領,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也是不可能獲得勝利的,它是將士上下一心合作的結果。在《保衛延安》中,深刻揭示了這場戰爭能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在于黨中央、毛主席對整個戰局的正確分析和英明的決策;彭德懷司令員的正確部署和指揮;我軍將士從高級將領到戰士為誓死保衛中央而浴血奮戰的革命精神。其中更關鍵的是采取了群眾路線,我軍戰士在戰斗中所體現出來的那種為黨和人民的利益而英勇奮戰的精神,感動了根據地的人民。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就從根本上決定了這場全民戰爭的勝利局面。而國民黨軍隊在武器裝備上占了絕對的優勢,但他們戰斗的目的僅只是為了消滅共產黨而維護自我的利益,卻忽略了人民的利益。武器在精良,也是要人來掌控的,國民黨軍隊將士上下不一,失敗也是必然的。作品中的共產黨戰士始終洋溢著熾熱的戰斗活力,使人感受到人民戰爭具有無堅不摧、無往不勝的巨大威力。其次以高昂的筆調、遒勁的筆力,刻畫了一批豐滿而生動的英雄人物形象。表現出了解放軍戰士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怕流血犧牲,甘愿為黨和人民的利益犧牲一切的偉大思想覺悟。
戰斗中,雖然我軍犧牲了許多英雄戰士,但他們的犧牲換來了戰爭的勝利,保衛了黨和人民的利益,是死得其所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他們是為著人民的利益而死的,是重于泰山的。他們這種為人民的利益不怕犧牲的精神,充分表現出了共產黨能夠為人民的利益犧牲一切,是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黨,她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品中共產黨高級領袖在日常生活中,同群眾平等的平凡一面,表現出了他們可愛的一面,也體現出了共產黨黨員,即使是再高級的領袖,也同普通群眾一樣,沒有特權。作品還揭示了中華民族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聽從黨的指揮,才能取得勝利。
《保衛延安》一書刻畫的都是革命戰爭時期的英雄形象,而在和平年代的今日,可能再也不會有這種為人民而戰的壯烈場面,可是他們所體現出來的那種精神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宗旨,也是每個共產黨黨員必須具備的精神覺悟。作戰堅持黨的領導,取得了完美勝利,而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過在黨的領導下,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科學發展觀,也取得了偉大成就,我國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都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這些成就,更堅定了我們在社會主義新時期要堅持黨的領導的信念。
雖然英雄犧牲了,但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精神、留芳千古的神話,他們是偉大的,是永遠不朽的豐碑。
《保衛延安》是一篇戰爭題材的小說,主要講述了1947年前后我們人民軍隊為了保衛革命根據地和黨中央的政權跟國民黨軍隊展開的殊死搏斗,讀來令人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靜......
文章的一開始就描寫了早春時候的呂梁山,著重刻畫了早春的景色,盡管春寒料峭,但行軍的隊伍熱火朝天,戰士們急于奔赴延安、急于保衛延安、保衛黨中央的焦急心態與外界的冰天雪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黃河故地,也讓很多戰士想起了我們的人民軍隊曾經在她的身邊進行了無數次的英勇而艱苦的戰斗,進而把黃河當做了自己的母親和老朋友,體現出了一名戰士也作為一個普通人細膩的感情世界。敵人為了阻擋我軍的前進,不斷地利用飛機進行轟炸,但是我們的戰士沒有一個人退卻,他們想到的只是加快行軍速度,去保衛延安、保衛黨中央、保衛黨的政權,完全棄個人安危于不顧。
文章接著描寫了作戰區的全民皆兵的情景:工作人員在緊張的轉運糧食確保前線的支援;老漢和婦女們在堅固墻體;路岔上、村口邊,到處都是放哨的兒童......當行軍的隊伍以最快的速度來到延安,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另外一幅景象:早晨的延安霧氣籠罩,牲口的鈴鐺聲響著,報告一天勞動的開始。遠處霧氣罩著的山頭上,還有人唱起了歌,盡管生活窘迫但人們沒有忘記學習,山坡上、溝渠里,一片一片的人在聽課,在討論學習中的疑難,還有那些悠閑飲水、蹦跳的家畜……活脫脫一幅美麗的風景畫,更加刻畫出了作者對幸福和平生活的向往,想到在艱苦的年代,我們的前輩還能用心學習,我們就更加應該珍惜現在的生活,珍惜學習的機會,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強大。
文章著重描寫戰士們急于要與來犯的敵人決一死戰的英勇,就是為了以后戰士們聽到黨中央決定撤離延安后的表現作伏筆,在我黨政權生死存亡之際,以毛主席為代表的黨中央當機立斷,撤離了延安。當上級的文件沒有確切傳達的時候,一些戰士聽到了敵人已經進了延安,對我當領導人的關切通過對話溢于言表。如其中描寫道:王少新說:“聽說敵人進了…延安…”,戰士們的臉色唰的變了,都擁到他的面前”……前者的表現也進一步體現出了內心的焦慮:“他猛扯韁繩、猛磕馬肚子,馬像瘋了一樣,順溝飛去了”,留下的戰士們也一樣的心急如焚,“狂奔的馬蹄磕碰冰凍的土地,就像磕碰著戰士們的心”……此處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描寫淋漓盡致,留下的戰士沒有再說話,但此處無聲勝有聲,我們的戰士對于黨中央的關心和擔憂已經表露無遺。很多的戰士要和延安的敵人絕一死戰,也有的戰士因為自己未能保住延安而自責,這部分的描寫體現出了我們人民軍隊的英勇,但也突出了個別的戰士的魯莽,這樣的描寫更加人性化,因為我們的戰士大多也是平凡人,但正是他們的這種樸實無華體現出了我們中華兒女的優秀品德啊,他們不會唱高調,不會說有哲理的話,但他們有一顆熾熱的心,一顆為了爭取革命勝利不屈不撓的心。
書中也描寫了我們勞動人民對黨對祖國的忠誠,以李老漢為代表人物,敵人嚴刑拷打、威逼利誘,想要知道我黨軍隊的去向,李老漢卻故意將敵人引入歧途,自己抱著小孫子跳下了絕壁……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毅力呀,我們革命戰爭的勝利也是緣于有了這樣無數的幕后英雄,一個幾乎沒有受過任何教育的老百姓都可以為了真理放棄一切,這怎么能不讓我們的心靈受到強大的震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