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優秀的護士不僅需要了解診療護理常規,熟練掌握護理三級操作技能;而且要有很強的親和力、溝通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新進護士工作心得體會范文五篇,希望大家喜歡!
還記得初參加工作時,內心沒有多大熱情,現在不知不知覺已過了好幾個月了,原本大腦中對護理一片空白,現在卻有了許多抹不去的記憶。
之前常常為工作中的小事,因為不理解而情緒激動或是郁悶,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了解了也明白了許多:護士所做的工作就是護理患者,讓患者受益,讓患者滿意,更要讓患者盡快的康復!這就是我的工作!患者對我提出的意見那是我的不足,并不是他們無理的要求!如果連患者的需要我都沒有了解到、沒有及時地給予,那就是我的失職,更沒有資格去談工作的高尚了!只有患者的贊許才的榮譽!
在護理工作中我們應該是“做”和“說”同時進行的,甚至有些時候“說”要比“做”來得更為重要。在與病人溝通中技巧占據著很大的因素,我們科的責任護士在這方面有著很深的“功力”,讓人不得不服。
從工作中使我意識到護理工作要順利展開,首先要取得患者信任,信任是雙方交往的基礎,是人和人之間最美麗的語言。在交流過程中,要講究語言的藝術性,避免套用生硬的醫學術語,善于使用非語言溝通技巧,運用親切的目光,良好的言行舉止,緩和患者因緊張造成的緊張心理,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最后獲得雙羸。
“信任”是我們護士和病人之間的橋梁,讓我們把這座橋梁搭得牢固些吧,用我們的細心,獲取患者的舒心!
醫院對20_年新招聘員工進行為期半個月的崗前培訓教育,通過這次培訓,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轉變,對自己也有了新的認識,確實受益良多。
首先,通過此次培訓學習,我對醫院的現狀、制度有了系統了解。同時也學習了院內感染等有關知識,收獲豐富。其次,我進一步認識醫療崗位的特殊性。尤其李院長的講話,對自己的任務和肩負的責任有更深刻的理解。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醫務工作者,要想在護理事業上有所成就,要想在護理工作中立足和發展。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1、掌握自己的工作職責,安心工作,端正思想,遵守院紀院規,踏實工作,互學互尊,不恥下問;時刻為病人著想,對病人態度和藹;同情關心和體貼病人;擺正自身位置。雖然護理工作者是一個非常的崗位,做不出轟轟烈烈的大事,但也是重要和不可或缺的工作。
2、我們要堅持自己的信念,兢兢業業工作,刻苦勤奮學習,嚴格在工作和學習中要求自己,不斷更新知識,提高技術水平。一個人要實現他的人生價值,須不斷付出努力。只有認真工作學習,把理論與實踐結合,刻苦鉆研工作技能,在工作中不斷充實完善自我,才能實現理想。
3、要有團隊協助精神,在搶救病人時,大家齊心協力,我們才能更好地搶救生命。
4、提高整體思想素質,我們不僅要嚴格遵守技術規范,還要崇尚學習,加強思想政治收養。
短暫的培訓結束了,但我受到的啟迪和教育將對我以后的發展起到很大作用。我會將此次培訓所得的收獲,運用到今后的工作中,不辜負領導的期望,爭取為醫院護理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
三個月前,我懷著喜悅的心情走上了工作崗位,成為了一名護理員。身穿潔白的護士服、頭戴燕尾帽,邁著輕盈的步子,微笑的走向患者,這是護士長教我的第一課。我原本以為“護理”只要對患者耐心,工作認真、吃苦耐勞就夠了,可事實并非這樣簡單。
這三個月的工作,使我成長了很多。從科室舉辦的“微笑服務,打造陽光團隊”活動到醫院的三甲評審結束,從簡單的臨床護理到危急的心肌梗死病人急救,我深深的明白,要做一名的護士,容易,可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谱o士,真的不易。
做為一名合格的護士,要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良好的職業道德。要樹立“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觀念,尊重、理解、同情和關心病人,對病人無論性別、種族、貧富貴賤一律一視同仁。不但要關心病人的病情,也要加強對病人的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同時,還有必要對病人在社會適應能力的問題上提供幫助,這也是與“現代健康”相適應的。
做一名合格的護士,要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精湛的技術,全面發展,與時俱進。要適應新時代整體護理,就要具備多方面知識,如計算機、外語、人文科學等等。新時代護理理念要求護士不光是一個健康照顧著,還應是一個合格的咨詢師、宣教家、教育家,必要的營養師等等。因此,一個合格的護士,在具有了扎實的基本功的前提下,還應不斷學習,不斷在工作中經驗,不斷提高自己。
做一名合格的護士,要有健康的身體、充沛的精力。對工作一絲不茍,認真負責。護士的臨床工作繁忙且勞累,而且對重病人的護理要求時刻保持頭腦清醒,精力旺盛,尤其是在搶救病人過程中,要做到反應迅速、靈敏、果斷,這都是與健康所分不開的。護士在臨床工作中要嚴格遵守醫院各項規章制度,嚴格學習“三基三嚴”理論,嚴格無菌操作和消毒隔離,對每一個醫囑應及時、準確的處理,并完善各項護理文書。要認真按照護理級別巡視病房,觀察病人病情變化,發現問題及時通知醫生。
做為一名合格的護士,不論是正式、招聘、護理員都要具備主人翁精神、團隊協作能力。護士面對的醫療環境和人際關系較為復雜,一不小心便會誤入雷區,造成不愉快。作為一名合格的護士應懂得集體的力量才是強大的,斷不可脫離集體,節外生枝。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才不會干涸,一個人只有將自己的利益與集體溶為一體的時候才有力量。集體是個人智慧的源泉,是陶冶個人才能和品格的大熔爐。一個團結協作的集體,會為了病人的健康,科室護理質量的提高而奮發努力、團結向上。團結就是力量,協作是帆,人情如水,只有團結協作,人情共濟,船才會開得更穩、更遠。
做為一名合格的護士,應有高度的法律意識。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病人對護理質量的要求也在提高。隨著法制社會的建設,病人就醫知情權和醫藥知識不斷增長,護理人員很小的疏忽便會引發病人的不滿或投訴。因此要求護理人員不斷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識更新觀念,嚴格要求自己,避免與病人爭吵,認真核對并執行醫囑,規范化操作,各種操作有理有據,熱情服務,努力營造一個良好而安全的醫護環境。
總之,作為一名合格的護士,要熱愛本職工作,樹立良好道德,有高度責任心,吃苦耐勞、踏踏實實認真工作。要不斷學習,解放思想,適應時代需求不斷提高。
如果青春是一團火,那就讓她為護理事業燃燒吧!我愿意用自己一生的時間,為護理事業增光添熱。
護士的工作崗位神圣而崇高。身穿白大褂在崗履責,應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方才能夠做好方方面面的事務。不僅講究工作效率,更要講究工作質量,注重工作效果。我認為,護士工作看上去容易,其實真正做好卻又不是件易事。這項工作有其自身的職責和內在的標準,各位護士做起來因自己年齡大小、工作經驗、履責態度、個人性格等因素,雖然也能在工作職責和工作標準范圍內完成任務,但效率和質量卻是千差萬別,而且高效率、高質量的工作標準是沒有頂的。有的護士完成了硬件工作(如量體溫、打針、發藥等)之后,安心無事地歇之辦公室;有的護士做了硬件工作之后,又做了大量軟件工作(如給病員以更多的真、善、美的精神性東西)?!坝病庇蟹秶谐叨?,“軟”則沒有指令性的規約。那么,護士在崗履行職責,怎樣能夠做到高效率、高質量、創造性的完成各項工作任務,達到工作效果,讓病員安心、放心,并積極配合醫院治療?雖然沒有千篇一律的格式,但有規律可循。通過這次醫德醫風的學習,引發了我對護士崗位意識的確立,對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的促進作用問題的思考!
1、責任意識
責任心才是做好工作的前提。這“責任心”的“心”,早被中國古代哲學家喻指思想、精神,即今日廣義的哲學范疇“意識”,與醫學上稱身體某部位的那個“心”有別。工作上的“心”(責任心)到位,即捧著一顆心來,在班用心去做,不夾私心離班,這樣?!靶摹敝拢湍茏龊米o理工作。身為年青的護士,對剛接手的工作有時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只要有這份心,相信自己定會早日勝任此項工作。如果缺乏責任心,無論是新護士,還是老護士,都不會做好護理工作的。事物有因果關系,即有因才有果,護士工作也存在因果性的一面。工作是靠人做的,護士工作要達到良好的效果,甚至效果,必定要求護士本身要有良好的心理狀態,有正確的意識指導自己去履行職責。有好的開端,才會有好的結果。歪打正著的事是有,但不具有普遍性。護士工作切忌不能有絲毫麻痹大意之念,“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歪打是不會正著的。加強責任意識才是良好的動因,也是出發點。當然,工作中也會有好心辦錯了事,這屬正常范圍,世界觀方面是沒有問題的,有其正確的意識,只是世界觀轉換成方法論的環節上出現了失誤,或是方法的運作上出了差錯。“好心辦錯了事”是方法問題,而不是思想問題。方法問題很復雜,也很有講究。對護士來說,護理工作有個業務水平、經驗多寡、病員配合、他事阻礙等,使之方法不得力,或者不到位。這些屬外在原因,是客觀造成的,非主觀所致,這種“錯”容易被防止和克服。如果不該出錯而因責任心不強出了錯,性質就變了,就不屬正常范圍,也就不能用“出錯”來塘塞,那要追究其責任。所以,責任意識對護士來說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必須自我內修、點滴養成這種意識。責任意識與工作職責的要求是緊密聯系的,有時能合二為一,但區別是顯然的。前者屬自我意識、自我要求,強調個體的內控,具有軟性的一面;后者屬外在規約,強制要求,具有硬性的一面?!坝残浴笔枪ぷ髀氊?、標準,“軟性”是個體工作的靈魂,“硬性”好比骨骼,“軟性”恰似血肉。
2、平等意識
護士加強責任意識是做好本質工作必不可少的,但僅僅有責任意識還不夠,應該在責任意識的基礎上,并緊緊圍繞責任意識創造性地拓展工作。這個“拓展”就是由護士單方面努力,一廂情愿的工作,變成護士與病人之間的相互配合和相互協調。而護士與病人之間的密切協作的主動權、選擇權在于護士這方。護士工作如何才能適應、迎合并受到病人的支持,確立平等意識是其關鍵,即護士對待病人采用平等的觀念,不僅對待所有病人一碗水端平,而且時時處處與病人平等相處,護士不能有居高臨下之感。在病房里護士是相對固定的,病人是流動的,選擇住院的權力在病人手里,若把護士比作主人,那么病人就可比作客人。護士與病人彼此之間的關系就應該是“主便客勤”。主人怎樣接待客人,方便客人呢?首先要尊重病人,重視對方的存在,象招待客人一樣熱情地招待每一位病人,力爭使病人感覺到主人待客熱情、隨和,服務周到。做到這些,主要體現在護士的服務態度上,護士應該做到“說話輕,走路輕,操作輕”,
護士的工作對象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平等意識也應包含對生命的尊重。病人在生理上與健康人有區別,但在人格上與健康人是一樣的、平等的。如果護士在思想上確立了這種意識,那么在對待病人的態度上就不會有居高臨下的表現,代之的是說話和藹可親,做事輕巧靈敏。但有時也會有這樣情形的發生,當護士好聲好氣地對病人說話,回報的卻是惡言惡語或是不理不睬,從現象上來講就是用平等沒有換來平等,這是什么原因呢?很顯然這是因為病人的心理狀態發生了改變。當人受到疾病侵擾時,機體的正常組織細胞受到損傷,影響人的正常活動,打亂了多年的生活規律,從而產生煩躁情緒,這時病人也許正沉浸在痛苦和煩惱之中,所以也就不會對護士的好聲好語給予應有的重視和回報。如果我們能夠想到,當我們護士自己遇到不愉快的事時,也會有這種表現,也許比他表現還差呢,那么我們也就能夠理解他們了。這就要求護士有了平等意識,還要有同情心和寬容心?,F在病人到新聞媒介投訴我們護士的主要理由是態度問題,占85%以上。從中說明病人對護士的態度是非常在乎的,也說明護士的態度對病人病情的發展和轉歸起著重要的影響。
以平等的態度對待病人,并不降低護士身份,相反能夠促進護士與病人之間的協調工作,相互交流,相互溝通,使病人信任護士,積極配合醫護人員治療疾病。同時,病人得到了平等相待,受到了尊重,減少了因病而帶來的失落感,本身就是自我的生理、心理乃至精神狀態的有益調理,極大地增強了自覺抵制疾病侵蝕的信心。因此,我們認為,護士在責任意識的基礎上確立平等意識是高質量完成本職工作的重要一環,也是護士創造性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
3、朋友意識
有了平等意識,避免與病人產生不必要的沖突和不協調,達到了護士與病人之間的初步溝通的目的,彼此有相敬如賓之意,但相互間似乎還有距離感,即主人與客人界線分明,在彼此心目中未能融為一體,即尚未達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種溝通仍須拓展、升華。在平等意識的基礎上,護士還應確立朋友意識。有了朋友意識,就可以縮小護士與病人之間的距離感。護理工作中的朋友意識,是指護士在工作中把病人和他們的親人象朋友一樣對待,與病人相處的過程中投入一定的感情(當然這種與男女之間的異性感情是不相同的),這種感情表現在為病人病情好轉而高興,為他們的心情舒暢而共同愉悅。護士有了朋友意識,在主觀上確定了這個朋友目標,就能主動地與病人交朋友,在對病人治療和相處中就能仔細地了解和觀察病人:他是什么樣的個性特質的人?他的家庭成員對他怎樣?他的職業是什么?這種職業對他的性格有什么影響?他熱愛他的職業嗎?等等。在關心病人疾病的同時,還要關心一個個性格相異的人。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議論:“這個病人好”,“那個病人不講理”,“這個病人本人倒不錯,可他的家屬太夾生”。這就是護士與病人相處中滲透的感情色彩。有些病人入院前位于領導崗位。平時呼風喚雨,唯我獨尊,到了醫院對待護士也象對待他的下級一樣,呼來喚去,發號施令,擾亂了正常的護理工作程序,也有些病人自己很有錢,認為錢能買到一切,他們對護士的要求特別多,有時超出了護理的范圍,遇到這樣的病人,確實令護士頭痛。如果有了“朋友意識”,我們護士就會這樣想:“這位朋友有點傲氣,我可要勸勸他,要他知道醫院有醫院的規矩,不可以隨心所欲?!薄斑@位朋友觀念上有問題,我要開導他一下,讓他學會尊重別人”。當然,朋友意識不是讓我們放棄原則,放棄嚴格的操作規程,相反,為了朋友的安全和康復,我們更應該小心謹慎。以朋友之心去待人,也一定能夠得到朋友之心的呼應,病人一定能夠遵守醫院規章制度,理解護理工作的艱辛,默默地提醒自己:應給朋友增光添彩,不給朋友添亂抹黑;應主動配合治療,而不消極、作梗;愿把朋友之心作我心,定不負醫護人員的義。
以朋友的態度待病人,不是護理工作上的庸俗哲學,而是處理好護士與病人之間關系的高層次溝通,我們日常護理工作能夠做到,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很少有護士能真正做到待病人如朋友,也很少有人能真正領悟到護理工作中的“朋友意識”的價值所在,即使是領悟到其中的意義,也因與“不能增分文酬金”而棄之。我們認為,護理工作中的朋友意識不是可有可無的,它是高質量護理的不可忽略的一環,有了這種意識并在這個意識驅使下工作,不僅工作效果好,使病人放心,還能做好“令人頭痛”的病人的思想工作。這是現代整體護理的內在要求,是新形勢下護士應備的素質,因為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朋友意識就是感情的凝煉、升華。
4、親人意識
在朋友意識的基礎上,護士與病人之間的關系再升華,就會形成親情感,彼此都會萌發出親人意識。這種親人意識是護士與病人工作關系上溝通的層次。一般來說,與自己有血緣關系的人稱之為親人,親人之間的感情是不同于其他的感情,據調查,海外華人在經營活動中,財團的機構是由親人們組成的,這說明中華民族有著根深蒂固的“血永遠濃于水”的親緣觀念。對親人的依賴和信任是無價可比的。護士與病人沒有血緣關系,但如果護士把病人看作是自己的親人結果會怎樣呢?護士在思想上樹立親人意識,把年紀大的病人看作是自己的長輩,把年齡與自己相仿的病人看作自己的兄弟姐妹,把年齡幼小病人看作自己的孩子,護理時感覺就不同,操作中每一具體細小的動作都會考慮到是否對病人有利,對操作技能的要求就會更高,因為“我”是在為親人做治療,一定要把痛苦降到最低點,把舒適提高到點。如果說明朋友意識具有感情色彩,那么,親人意識則具有親情色彩。當一位長久臥床的病人離開人世的時候,護士和病人親屬一起傷心落淚,這就是親人意識的體現。當看到一位病人痊愈出院,與護士依依不舍千恩萬謝的道別場面時,人們一定覺得護患之間的關系是非常融洽的。我們在給病人打靜脈針的時候,常常會遇到這種情形,在為一位熟悉的、關系融洽的病人打針時,往往能夠“一針見血”,一次進針的概率很高,而為一位新病人或是與護士發生過糾紛的病人打針時,心里總有些緊張,這時一次進針率就低。同樣的操作手法,在為護患關系好的病人做肌肉注射時,他們不覺得有多疼,而為護患關系緊張的病人做肌肉注射時,他們就覺得疼得不得了,而且會感到一次更比一次疼,而當他們與護士的關系改善以后,又不覺得打針有多疼了。這種現象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當人與人之間有了良好感情時,大事可以化成小事;當人們之間有憎恨之意時,小事也能變成大事。護理工作的操作中,有很多種是會為病人帶來不適甚至疼痛感,如果我們把病人當作長輩、兄弟姐妹、孩子的話,那么在操作中不但會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去做,而且還會想方設法使自己的技術熟練,效率更高,減少對病人造成不適和疼痛的時間和次數。另一方面,“以心換心”也得到病人的真誠相待,他們會把護士當做親人,“有這么好的孩子、姐妹、阿姨為我做治療護理,這點疼又算得了什么呢?!”這樣護患關系就進入了良性循環的軌道。因此,親人意識是為達到高質量、高效率、好效果的護理工作鋪平了道路。當病人帶著美好的回憶出院時,他自身的生命得到了延續,他的社會生命同樣也得到了延續——這就是“親人意識”的魅力和價值所在;當一個病人帶著生離死別即將辭世之際,醫護人員在他心目中作為“親人”的成員,對他的病情治療已經傾注了“親人”的情感,盡到了“親人”應盡的職責(義務),他在感謝“親人”的同時,留念生命最后的一刻,應該是無憾于“親人”的盡心。
親人意識作為護患關系溝通的層次,比朋友意識更難做到,我們認為,“更難”并不意味著就不能做到。戰爭年代里,后方醫治戰場上負傷的官兵,醫護人員和廣大人民群眾把傷員當作親人,全心全意為傷員服務,唱出了可歌可泣的親情戰歌,這優良傳統難道說沒有普遍意義嗎?難道說不應該普遍推廣嗎?醫院是救死扶傷、實行人道主義的場所。這種場所應該是潔白無瑕,一塵不染,應該把能夠使的力量全部用于救治病人,不藏半點私心雜念。我們所倡導的親人意識,說到底就是發揮護士的技能和智能為病人服務,技能是硬性,是靠訓化產生并形成的。而智能往往滲透著更多的知識、人品、人格等修養成份。與病人產生了親情感,就能象待親人一樣來善待病人,將自我的技能與智能融為一體用于工作,使工作錦上添花,取得效果。
總之,護士工作千頭萬緒,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這“服務”思想的確立,就是護士崗位意識的形成,而崗位意識的具體內容就是責任意識、平等意識、朋友意識、親人意識。這內容的四個方面層層遞進,步步深入,環環扣緊,形成一個綜合的、立體的意識網絡,指導護士工作。真正將這四個方面創造性地運用于護理工作中去,則完全體現出真、善、美,力避護理工作中的假、惡、丑。因為護士確立責任意識在工作中就必然求真務實;確立平等意識,尤其是確立朋友意識、親人意識,在工作中就必然善待病人,與同事相互協作,與病人和睦相處,整個病區(病房)不是家庭,甚似家庭氛圍;在“和睦的家庭”氛圍中,護患之間彼此配合默契,心心相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心靈必然涌現出美的和諧,升華出人間真情。我們說,護士工作千萬件,件件連著病人的“臉”,這并不是意旨要看病人的臉色做事,“臉”牽系著病人的健康狀況;牽系著病人的心情是否愉快;牽系著病人對護士工作的滿意程度;牽系著護患之間關系是否和睦;牽系著“家庭”氛圍是否溫馨。畫“臉”的主動權在護士,畫得好不好的關鍵也在護士。我們要牢牢記住“畫狐不成反成狗”的訓道,真正去加強崗位意識,才是畫好“臉”譜的要則,這個“臉”譜中也滲透著護士自我的臉譜。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回顧這段時間的培訓,是歡笑與汗水的交織。時間雖短,可是在培訓過程中的體會、感想卻深深影響著我。
通過各位老師對《護理核心制度》、《護士條例》、《感控知識》、《十八項核心制度、十大安全目標及措施》、《表格式護理文書書寫要求》、《醫院信息系統基本介紹》、《護士職業道德修養》以及《護理禮儀》等理論課程的培訓,讓我們從對護理工作的泛泛認識深入到我們日常工作的系統流程,不僅讓我們加強了對各項應急情況的處理措施,也讓我們對護理工作產生了思想上的碰撞,做到了課間有互動、課后有反思、學完有所得。
《密閉式靜脈輸液》、《無菌技術操作及手衛生》、《吸氧技術》、《皮內注射》、《雙人CPR及簡易呼吸氣囊的使用》、《生命體征檢測》等各項技能操作課程的培訓,讓我們從操作的不規范、概念的不清晰到大家都能夠基本掌握,指導老師手把手教學,大家分組訓練以及培訓后的操作考核,讓我們真正體會到了課前有教育、操作有指導、課后有總結。各位老師用她們嫻熟與優雅的操作手法讓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操作理念,了解了護士是一個優雅與智慧、果斷與堅毅并存的職業。
最后的戶外拓展訓練,在各位教官老師的嚴厲指導下,我們了解并掌握了多種應急救護措施;山路拉練以及其它各項體能訓練,在提高專業素質的同時也提高了我們的身體素質,真正做到了學時嚴肅認真,閑時放松歡樂,課后收獲滿滿。
常言道:“三分治療,七分養"。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種醫療糾紛更是屢見不鮮,護理工作如履薄冰。因為有了醫院溫暖大家庭的支持,有了各位護理前輩的指導,我有信心做好護理工作,走自己選擇的道路,走穩走好并一直走下去,為廣大病患奉獻自己的青春和熱血。我將不斷規劃、不斷改進、不斷提高自己,去取得更好的成績。我會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工作中,將我的激情和熱情撒遍普洱市人民醫院這片土地,做一名優秀的普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