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是保障貧困戶的合法權益,取消貧困負擔。政府幫助貧困地區加大人才開發、完善農民工人才市場。建立發展工農業企業、促進生產擺脫貧困的一種社會工作,對貧困農村實施規劃,旨在幫扶改善貧困戶生活生存條件和扶助貧困地區發展生產,改變窮困面貌。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有關扶貧警示教育片心得體會,希望大家喜歡
貧困地區一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戰略思想和政策體系,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是自上而下的重點工作,黨的十九大審時度勢,更是表明了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決心。正因如此,才要更加小心,莫讓“扶貧”誤入“精神貧困”的歧途。
國家的惠民政策如今不免造就了不少“傲嬌”的“窮人”。一直以來各級有關部門以及人民群眾都將目光聚焦在困難群眾身上,一直在尋找扶貧干部們的工作問題,不得不承認在我們的隊伍中存在違法亂紀的行為,存在不合乎規定的地方,正如母親寵溺孩子一樣,對貧困者過多的
“溺愛”促成的是他們的恃寵而驕。部分地區的貧困戶中存在著較為突出的“等靠要”思想,不配合脫貧甚至抗拒脫貧的現象難以根除。 “精神貧困”正成為脫貧攻堅路上難過的坎、難爬的坡。
“等著政府送小康”的現象屢見不鮮,“我是窮人我怕誰”的揚言更是讓扶貧工作難以推進,有勞動能力的人也在坐等扶持,符合脫貧條件的拒絕脫貧,這無疑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路上最難啃的骨頭。人們相互比窮,相互撕咬,扶貧工作舉步維艱,到底該如何扶貧,究竟該如何脫貧。
“精神貧困”是最突出的根源。面對當前的困境,最應該做的就是從思想根源上斬斷“窮根”,不僅要為貧困群眾營造積極向上的精神文化氛圍,更要厚植貧困地區精神文化沃土,精準對接貧困群眾的精神和物質需求,在物質扶貧和精神扶貧的雙重結合下才能徹底打贏這場攻堅戰。當然基層干部轉變思想,躬下身子“真扶貧”是改變貧困群眾思想的第一步。讓人民群眾相信我們的干部,當然必須秉承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讓百姓無可攀比,讓他們意識到“幸福是靠奮斗得來的”的真諦。通過產業扶貧手段激發內生動力,是告別貧困的根本性措施。創新產業扶貧機制,對接“真需求”,以扶貧“參與感”帶動脫貧“獲得感”,才能避免貧困群眾等待觀望。
脫貧是雙方共同完成的,沒有任何人可以一勞永逸,用自己先天的弱點來等待別人的 “救贖”,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自我的潛能是無限的,也沒有人可以肆意“截留”“
揮霍”別人的權利,彼此尊重、奮斗才能擁有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利器,切莫讓“扶貧”陷入“精神貧困”的境地。
2020年4月14日晚上8點,我校在黃燕萍校長的組織下召開了《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警示教育會》,使我深刻感受了扶貧領域反腐倡廉的必要性,使自身的思想作風、廉潔自律、遵章守紀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
對于黨員領導干部來說,能否廉潔自律,最大的誘惑是自己,最難戰勝的敵人也是自己。黨員干部要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保持一顆公仆心,認真踐行“三嚴三實”要求,保持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終身課題,不斷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勇氣和能力。要嚴以修身,“養吾浩然之氣”。自覺加強黨性修養,站穩政治立場,增強政治定力,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和人民工作,對黨忠誠,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始終如一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武裝頭腦,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斷培植自己的精神家園,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練就不壞之“身”;提升道德境界,堅決破除金錢至上、享樂至上的思想,牢固樹立清廉為官、清白做人的思想,道德上嚴守清白,精神上追求高尚,行為上坦坦蕩蕩,生活上戒奢戒貪,心生底氣、行顯正氣,養吾浩然之氣。
要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關鍵是要牢牢抓住管黨治黨責任制這個“牛鼻子”。堅定不移強化黨風廉政建設,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要強化黨內監督,加強上級監督、同級監督,自覺接受群眾監督,貫通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特別是第一種形態,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各級領導干部要認真履行“一崗雙責”,管好職責范圍內的人和事,常態化開展警示教育,使每一名黨員干部都把廉潔意識深深刻印在思想上,把紀律規矩牢牢銘記在心頭上。
我們要要不斷反省自己,做到自警、自省、自重、自律,始終把組織和群眾的信任和重托,傾注在工作中,把握自己,管好自己,走好自己的人生路,做脫貧攻堅路上的好干部。
扶貧開發成效如何,關鍵要看是不是做到了識真貧、扶真貧、真扶貧。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部分省區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上強調,扶貧攻堅特別要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上下更大功夫。這是我國扶貧開發工作進入攻堅拔寨的沖刺期后,黨中央更有針對性的要求。
隨著扶貧開發工作的推進,貧困人口的情況也在發生變化,既有集中連片的特殊困難地區,也有零散分布的貧困村、貧困戶、貧困人口。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體人口,實現精準脫貧,防止平均數掩蓋大多數。這就需要改變以往扶貧工作中存在的福利化、平均主義傾向,通過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真正把好鋼用在刀刃上。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在于精準。
實現精準扶貧,深入調研、準確識貧是前提。富裕的生活大體相似,而貧困的原因各有不同。各地要改變以往大水漫灌、手榴彈炸跳蚤的工作方式,深入調查,把扶貧對象摸清,把家底盤清。一些地方在識貧工作中總結出了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動能力強不強、四看家中有沒有讀書郎,就是實踐中管用的好方法。各地要通過建檔立卡,對扶貧對象實行精確化、規范化管理,做到心中有數、一目了然。
精準扶貧意味著精準施策。各地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癥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對那些有勞動能力的,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幫助實現脫貧;對那些居住地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通過移民搬遷實現脫貧;對那些喪失了勞動能力的,通過低保政策實施兜底扶貧;對那些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通過醫療救助幫扶,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需要看到,現在大量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由此產生大批農村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精準扶貧,需要切實解決這一群體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提供更加精準、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務。各地要通過社會保障、社會救助、大病保險和新農合等政策,確保留守兒童和老人不成為被遺忘的群體。各級黨委政府和基層組織要發揮積極作用,通過更加精準的管理和服務,加強對未成年人的監護和對老年人的關懷照顧,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但愿蒼生俱溫飽,不辭辛苦入山林。實現貧困人口如期脫貧,是我們黨向全國人民做出的鄭重承諾。實現這一承諾,需要各地付出更大努力。貧困不是一兩天產生的,要想根治,也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必須和發展相結合。各地要圍繞四個全面戰略部署的相關要求,下定打攻堅戰的決心,以精準扶貧實現精準脫貧,讓真正需要幫扶的群眾享受到扶貧開發的陽光雨露。
根據縣紀委開展《關于認真組織學習<賀州市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典型案例警示教育讀本>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局組織全體干部同事一同針對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典型案例警示教育讀本進行了深入剖析,給全體干部的思想打了一劑“預防針”,有效加筑了全體干部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增強了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腐朽思想文化的抵制信念。
一、理想信念是首要問題
通過對典型案例的深入剖析,意識到政治上的堅強,取決于信念的鑒定;作風上的清廉源于思想上的清醒。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的考驗,面對脫貧攻堅的歷史任務,我們全體黨員干部必須堅定共產主義思想信念,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中紀委十九屆全會精神,加強黨性修養和鍛煉,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堅持正確的方向,嚴防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嚴守扶貧工作紀律,切實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穩步進行。
二、主動接受監督是關鍵
有效的監督可以及時遏制錯誤的發生。各級領導干部必須要樹立主動接受監督的意識,在嚴格自我約束的同時要主動接受其他同志的監督,不僅要能主動接受監督,還要敢于帶頭進行監督,形成班子成員之間互相監督機制。切忌一團和氣,息事寧人,不能不講政治,不講原則,要勇于承擔起沉甸甸的責任,嚴格遵守工作紀律。在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的同時,要互相監督扶貧工作紀律,確保不出現扶貧腐敗和作風問題,不僅要“獨善其身”,而且要“兼濟天下”,不敢監督就是對黨的事業的不負責,就是對其他同志錯誤的放縱、姑息。
運用典型案例進行警示教育對杜絕腐敗和作風問題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把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單獨教育和集中教育、適時教育和系統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使警示教育真正入情入理、入腦入心,構筑起全體領導干部職工的紀律防線,堅決杜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的發生,完成好脫貧攻堅這項歷史性任務!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組部部長陳希在3月3日召開的在京電視電話會議上表示:“組織部門要深入學習貫徹的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并強調:“組織部門要扎扎實實做好抓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各項工作。要進一步推動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先鋒模范作用,確保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已經到了最后的決勝關頭決勝。越是到了這樣的最后時刻,越是要“繃緊弦”,一以貫之加強黨建引領,廣大黨員要始終如一、保持清醒,將脫貧任務抓在手上,踐行黨的初心使命,堅決杜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任務關鍵在于有個好支部。我們必須加強鄉鎮班子建設,選優配強、抓住人才,打造優秀的貧困地區干部隊伍和駐村工作隊,提高基層治理水平和能力,黨員干部們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為脫貧攻堅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保證。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任務需要堅決杜絕形式主義。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屢禁不止,個別地方數字脫貧、虛假脫貧,功夫做在表面,怠慢了扶貧政策工作的落實。于此我們要嚴格考核標準,嚴肅追問追責,取締不作為、無擔當、軟弱渙散的黨組織,黨員干部更是要同心同德、以身作則、不忘初心使命,使扶貧工作看到實效。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任務需克服新冠疫情影響。疫情當前無疑成為了我們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挑戰。我們必須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將疫情的影響降到最低,對于困難問題“早安排”、“早部署”,保障脫貧攻堅政策資金支持和工作力量,防止松勁懈怠、精力轉移,才能有條件、有能力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后,我國將有一億左右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提前十年實現了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這對于中國和世界都具有著重大的意義。以黨建工作引領脫貧攻堅目標任務走向勝利,以黨建的實際成效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便是我們現階段的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