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每到這時候,家家戶戶都要聚在一起吃團圓飯。外來打工者都急急忙忙地收拾行李,準備回家,拿著一年的工資,心中暖洋洋的;我們小孩子,取得了好成績,心中美滋滋的,等待著家長們的夸獎……大街上、小區里、超市中,到處都洋溢著喜氣,一派熱鬧的場面。
今天是大年三十。早晨,金色的陽光撒滿大地。家家戶戶貼著“到福”和對聯,還有掛著紅燈籠。人們穿著節日的盛裝,紛紛臉帶微笑地走向各個市場,有的購物,有的觀賞,一片歡樂詳和的景象。
到了晚上7點鐘,我先看年貨,8點鐘了,《春節聯歡晚會》開始了,我們一家坐在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晚會的節目很精彩:有優美動聽的歌曲,有幽默風趣的小品,還有滑稽逗人的相聲………節目豐富多彩,看得我眼花繚亂。
“當當當……”隨著新年鐘聲的敲響,煙花和爆竹便齊鳴起來。我和哥哥拿出了早已準備好的煙花,點燃了煙花筒,只聽見“轟”的一聲巨響,一顆煙花彈升到了空中,在一瞬間爆炸了,那爆炸了的煙花仿佛是一朵美麗的蓮花在空中展開了花瓣,這時,一顆顆煙花又從煙花筒中噴發,像無數明亮而璀璨的流星,在天空中一閃而過……天空中還閃爍著其他的煙火,它們有的如一串串珍珠,有的如一顆顆流星,有的如一朵朵菊花,有的如一條條瀑布……讓我目不暇接。一聲聲響亮的爆竹聲,一朵朵光芒四射、燦爛無比的煙花,在天空中飛舞,各式各樣,五光十色,把天空點綴成一朵鮮花,夜空頓時變得光彩奪目。此時的場面,被笑聲、鞭炮聲、喊聲、樂曲聲合成的旋律包圍著,真是熱鬧極了。
到了初一,就是拜年的時候了。早晨,我們洗漱過后,吃早點,早點吃的是稀飯,家鄉的大年初一早上有“不殺生”、“不吃葷”的風俗。吃過早點,我們興高采烈地出發了。到了別人家門口,進到別人家里面喝茶和別人說新年好。從村頭走到村尾。
今年這個春節我過的真是太有意義了,我真是快樂!
來三亞過春節已經好幾年了,每年我們都會躲過擁擠的旅游大軍,另辟蹊徑的尋找海南島的世外桃源。去年的博鰲,石梅灣,蔡家宅令我們驚喜不已。今年我們繼續整理行囊出發嘍。
驅車駛上海南的中線高速,雖然山路崎嶇但穿梭在熱帶叢林之中美景應不暇接,原來寂靜的山路由于中途的幾個熱門景點開始變得擁擠不堪。檳榔谷的幾個停車場已經爆滿,道路兩旁都停滿了車。如此擁擠的景區怎么能領略到熱帶雨林和民族風情呢。好容易穿過景區的大門,山路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雖然是春節期間但路上車很少,最常見的是騎著摩托車攜家帶口帶著年貨去拜年的當地人。轉過幾道山梁遠遠的七仙嶺已經可以望見了,在群峰之中,七仙嶺猶如七位絕代佳人屹立其中,風姿卓越。穿過保亭縣城幾公里就到了七仙嶺腳下。很難想象在深山之中還能有這么現代化的城鎮,風格獨具的建筑,充滿民族風情的城市廣場都給我們留下很深的印象。
在景區大門口遙望七仙嶺。
據說登山往返需要3個小時。因為路上堵車我們已經沒有時間登山,就在門口的阿婆農家菜吃過午飯返回山下的溫泉去了。這里的農家菜味道不錯,阿婆說都是用柴鍋燒出來的,味道很贊呢。雖說在春節期間,價錢也沒離譜。我們大小6個人吃了不到200塊錢。不過留個遺憾也好,下次我們一定專程來攀登七仙嶺和七仙女們親密接觸一回。
七仙嶺素以的溫泉文明,傳說天上的七位仙女就是迷戀這里的溫泉才不愿離去的。這里的溫泉溫度高,在熱氣騰騰的溫泉出水口游人們可以吃到溫泉煮雞蛋。水質好,沒有一般溫泉的硫磺味道,清澈見底。小鎮中間的街上正是春節的市集,我們的車子也不得不讓牛啊,騾子啊先行。穿過小鎮來到了景區門口,進山門票40元,小朋友老人免票。后來才感嘆,這門票簡直太劃算了,尖峰人民太厚道了。
層層加碼“要不得”
近期,為群眾保駕護航過春節,各地相繼發布了疫情防控規定,然而,有的曲解政策要求,把“居家健康監測”等同于居家隔離,把“非必要不返鄉”理解成“絕不能返鄉”;違規封路堵路、責令停產停業等現象依然存在。這些規定看似是為疫情嚴防死守,實則是違背政策,變相推卸責任,不擔當不作為,這些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的發生,影響了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廣大黨員干部要從中吸取教訓,舉一反三,引以為戒,堅決防止和糾正。
把好方向,抓住關鍵少數“不走偏”。“舉網以綱,千目皆張”。三令五申、明令禁止之下,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現象依然屢禁屢犯,追根溯源,關鍵在于少數干部權力觀扭曲、政績觀偏差,背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因此,黨員干部要在發揮好關鍵作用上下功夫,把好方向,把控局面。“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越是任務艱巨、矛盾復雜,越要靠“關鍵少數”發揮關鍵作用。在疫情防控的壓力下,作為單位的“主心骨”,當牢牢把握住正確方向,精準施策,切實發揮關鍵性的引領作用。
主動作為,克服本領恐慌“不走空”。毛澤東同志曾指出:“我們隊伍里邊有一種恐慌,不是經濟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領恐慌!”能力不足,就會陷入只考慮所謂的“方便”,用“層層加碼”“一刀切”等做法取代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精準防控舉措的“怪圈”。因此,黨員干部要虛心學習借鑒科學防控經驗,主動征求干部群眾意見,針對不同時段、不同地區、不同等級,科學精準制定防控措施,堅決防止不顧實際、亂加碼亂作為、加重基層負擔行為,在確保安全可控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疫情對人民群眾生活的影響,堅定求真務實、主動作為的工作作風,在抗疫實踐中長才干、壯筋骨,不斷增強斗爭本領、克服本領恐慌,磨出抗疫真本事。
及時糾偏,堅持問題導向“不走樣”。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每個時代總有屬于它自己的問題,只有樹立強烈的問題意識,才能實事求是地對待問題,才能找到引領時代進步的路標。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一度令基層干部措手不及,工作中難免會出現偏差。廣大黨員干部要圍繞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推動監督下沉,及時發現問題,對做選擇、打折扣、搞變通等問題精準施治,對不顧實際、簡單粗暴等做法堅決糾正,不斷以問題為導向,健全疫情防控常態化機制,問題發現一起治理一起、整改一起,一抓到底,一步一個腳印,相信全面勝利的曙光定不會遙遠。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團中央、全國婦聯等七部委《關于深化“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的方案》,活躍節日期間未成年人文化氛圍,舊縣中心小學在寒假春節期間組織全校學生開展了“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旨在豐富學生節日文化生活,引導學生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現將活動情況總結
一、根據相關文件精神,學校政教室速速制定了活動方案,由政教主任任組長,少先大隊和《太陽花》作品收集中心為為組織機構,各班輔導員老師為直接責任人,在放假當天組織各班認真學習本次主題活動方案,明確活動的意義和具體活動內容。并結合“寒假致家長的一封信”,讓家長和孩子們一起明確活動的意義,增強對此項活動的重視。告知家長朋友們利用傳統節日,對孩子進行文明禮儀和傳統美德的教育。最大限度的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和家長的支持力度。從開學初學生各方面的信息反饋,可以看出一部分家長還是很支持我們這項活動的。
二、開展“紅紅火火過春節、文明禮儀家家樂”活動。節日期間,組織全校學生開展“節日感恩”活動,做到“五個一”:向長輩拜一次年:對父母說一句感謝的話;給老師發一條新年祝福的話;幫父母徹底打掃一次家庭衛生;就近參加一次社會公益活動。
三、以“我的寒假、我的春節”為主題進行繪畫、作文、書法等作品創作,開學初以班級為單位上交到學校《太陽花》作品收集中心,由少先大隊進行統一的評選和籌辦了一期以“我們的節日》為主題的專刊,在校園文化墻欄進行集中展示。組織部分學生對參展優秀作品進行評獎,并集中表彰。
四、開展“我為家里寫春聯”活動。號召中高年級學生從搜集春節資料入手,嘗試為自己家里編寫一副春節對聯。并在開學第一節班會上展示自己收集或是編寫的春聯。
五、開學初,各班召“我的寒假、我的春節”主題班會。讓學生通過語言交流、才藝展示等方式匯報自己的寒假生活,在寒假里所見、所聞、所學,以及學校號召的“節日感恩五個一活動”實施情況等。輔導員老師根據學生們的匯報情況都作了總結,引導學生們要從科學的角度看待一些春節習俗,有判斷的吸收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鼓勵學生要長期主動參與社區(村鎮)清潔衛生,環境保護和公益宣傳,為孤寡老人、殘疾人和軍烈屬做好事、獻愛心,宣傳了節日文明禮儀和低碳生活知識,營造喜慶祥和的節日氛圍。教育學生要力所能及地幫助家長做些些家務,主動幫助老人做些事,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在今后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們要繼續將“我們的節日”主題教育開展下去。為進一步豐富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促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不斷深入和大力弘揚傳統文化,激勵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加傳統節日文化氛圍,更好地體現傳統節日的魅力和時代感,扎實推進我校創建文明和諧校園工作,積極營造喜慶祥和的社會文化氛圍。
此心安處是吾鄉
每逢佳節倍思親,時至春節情更濃。無論社會如何發展,國人對春節的情懷始終不會改變,這是一種根植于內心深處的情感。此時,在外之人對家的思念會愈發強烈,每年春節在華夏大地上演“回家過年圖”讓人感動,所有你能想到的出行方式都會成為回家途徑,千萬里不管路途勞累,只為團團圓圓,和家人共同吃上一頓年夜飯。
但是,今年,這內心的歸屬卻被無情的新冠疫情打破。河北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各地也出現疫情多點散發現象。疫情形勢仍然嚴峻,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9個省區市先后提出了“就地過年”的倡議,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河北、河南、山西、山東、貴州等。
減少人員流動和聚集是防止疫情蔓延的有效途徑。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就地過年”從小了說是為了每一個家庭的健康,往大了說是為了整個國家的安全。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要明白,疫情防控不是一個人的事,只有同舟共濟,才能“守得云開見月明”。要看到,廣大黨員干部、醫生護士、社區工作者、武警戰士和無數志愿者等人員也放棄了回家,第一時間沖向防疫一線。此時,正是我們每一個人把“小我”融入“大我”的時刻。“就地過年”就是不給國家添亂,就是對家人健康的負責。
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倡議“就地過年”難免會讓在外人員感到一絲失落,畢竟在外一年就等春節回鄉與家人團聚。當地政府和家鄉地政府不能發了倡議了事,還要制定出人性化、可操作性強的保障措施,要做好無法返鄉人員及其家人的思想工作,保證留守老人、留守婦女和留守兒童能過一個祥和的春節,讓在外人員安心。用工企業要做到全方位關愛,可采取停工不停薪、提供春節必須物品、年后帶薪休假等多種方式“留人”,同時對有工人宿舍的要做好消毒防護。人不回家,一樣過年。可通過電話、視頻等多種方式向親朋好友送上祝福,表達感情。
此心安處是吾鄉。每一個“就地過年”的你都是英雄,黨和政府不會讓一個人孤獨在外,只要全社會共同攜手,做好自我防護,少流動、少聚集,同樣可以暖心、開心過好春節。
黨群同心 把“人”留下來 把“愛”帶回家
春節臨近,面對依然嚴峻的疫情形勢,各地發出呼吁,盡量留在工作地過年,減少人員流動。對外來務工人員而言,在哪過年?如何過年?成了一件“煩心事”。讓就地過年群眾留下來,過好年,既要做好疫情防控措施保障,讓外地人員過個“放心年”;也要讓群眾愿意留下來,讓外地人員過個“安心年”;更要做好兩地人員關懷,讓外地人員過個“暖心年”。
織好黨群“摸排網”,架起宣傳“小喇叭”。春節期間,正是人員大量流動的時候,更是做好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社區工作者、非公企業單位等團體組織作用,做好中高風險區返鄉人員摸排,確保疫情防控工作順利開展;對外來務工人員返鄉意愿、留崗情況等進行全面摸排,確保掌握人員動向;同時,做好信息工作的“宣傳員”,充分利用廣播、LED顯示屏、微信、微博等“線上”宣傳途徑,將春節期間疫情防控方法、務工人員留崗倡議書、群眾留在本地過年“補貼”方式等宣傳到位,確保群眾人人知曉,提高群眾防患意識、“留崗”意愿,讓外地人員春節“留崗”過年能“放心”。
發好人員“留崗金”,開起心靈“解語花”。打開“物質+精神”慰問“雙渠道”,保障外地人員留得“安心”。發揮兩新組織作用,鼓勵企業、用人單位通過“留崗紅包”“節日補貼”“過年津貼”等方式,在物質上對留在本地過年的群眾給予獎勵、提供保障,讓人員“留得住”;動員黨員干部、巾幗志愿者、心理咨詢師等組建“心理疏導隊”、設立“心靈驛站”,及時為返鄉人答疑解惑;通過設立“愛心信箱”、開通“談心熱線”等方式,為有需要的群眾提供心理咨詢,讓外地務工人員“有苦能說”,及時解決群眾煩心事、揪心事。
當好家庭“傳聲筒”,搭起親情“聯絡站”。讓外來務工人員留在“一線”過年,后勤保障工作必不可少。有了“家”的溫暖,才能為務工人員“暖心”過年服下“定心丸”。聯合當地通訊部門、電信公司等,發布“過年月卡”“親情套餐”等,在分隔兩地的家人間牽起一條“傳聲線”,讓留著本地過年的群眾能夠隨時通過電話、語音、視頻等方式與家人保持聯系;聯合交通部門、運輸部門等開通“年貨運輸”便捷渠道,為群眾收發快遞、郵件等提供便利和優惠,能夠及時把年貨帶回家;同時,積極動員當地小區工作者、黨員干部等開展“春節慰問”活動,多與“留崗”人員談心交流,為群眾送溫暖、送愛心,真正做到把“人”留下來,把“愛”帶回家。
我的老家在饒平。這里,人們過春節的習俗可跟《北京的春節》有不一樣的地方呢。
老家的臘月,人們不用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而是到百貨商城購買年貨。年貨各式各樣,當然小孩子最喜歡的零食是必不可少的。進入臘月,家家都開始包餃子,餃子餡有很多種口味,卻往往以大人的口味為主,有好些我們小孩子并不太喜歡。
春節過年,煙花爆竹、穿新衣是孩子們最喜愛之一。燃放煙花爆竹對男生來說,或許是人之常情,大概那是一種力量和勇敢的象征,女孩子穿新衣才是天經地義。
春節前幾天,還必須大掃除。大人們用柔軟的柳枝捆成一束當掃帚,對室內外上上下下進行一次大掃除,這是一種衛生,也是一種很好的傳統。柳枝掃帚用起來不僅減輕許多人力,清潔能力強,不像普通的掃帚那樣,臟東西沾在上面再掃就會掉落。家家戶戶必須打掃得干干凈凈的,那是希望把不好的東西統統掃除。
除夕那天,家家戶戶紛紛穿新衣,門外的新桃換掉了舊符,而且食物要吃祭拜過了的,沒有祭拜的不能吃。除夕夜,家家酒肉飄香,方圓十幾里都能聞到濃郁的噴香。整個夜晚,鞭炮聲此起彼伏,一直伴隨著人們的短暫的睡眠。有些人家會提早一天拜年,但更多的人還是擠在電視機前評論春晚或給親戚朋友、同事同學電話或短信拜年。不像北京,這一晚守不守歲是沒關系的,不守歲并不代表不希望自己或長輩長壽,而是要養足精神,在正月里更好地到別人家拜年。
正月初一,大家便開始四處奔波,趕著拜年。拜年的時候,人們總要帶上禮物和一對橘子,象征著大吉大利的意思。在客人臨走的時候,橘子要收回的,但禮物一定是留下的,這也是這里的一種好的習俗和人情世故吧。拜年一定要帶上紅包,裝上新幣,雙方互贈紅包,收到的紅包不能當場拆開查看,這是一種尊重和禮貌。
初七那一天,家家必須要有一餐“七樣菜”的。“七樣菜”沒有嚴格的要求,但必須是青菜類,菜式并無規定。七種不同的菜混在一起吃,很入味,我非常愛吃。
元宵節,孩子們都會提著花燈到處游走,花燈的造型很多,有些還很新奇、特別,我爸爸曾經給我做過白蘿卜燈,那是我最喜歡的花燈。孩子們手提花燈,幸福無不溢于言表,都渲染在美好又可愛的笑容中。
對了,跟節前熱鬧火爆的生意相比,春節期間店鋪生意平淡多了,多數店鋪除夕到正月初五關門,初六營業。春節的歡樂氣氛一般到元宵之后才會逐漸趨于結束。
這就是我們老家的春節習俗,但愿全國各地各處、每人每家,都會像我們老家這里一樣,每年都過上高興、歡樂的新年!
今年春節我和爸媽一起去了印度尼西亞的巴厘島,我在那感受到了濃濃的東南亞風情。但我最喜歡的不是參觀咖啡工廠,也不是暢游沙發里野生動物園,更不是落日餐廳的美食,而是第五天自由行中與大海的一次親密接觸。
那一天我起了個大早,體驗了國際五星酒店不一樣的度假風情。我躺在海邊的休閑椅上,看看書、聽聽mp3享受著陽光、海灘、發呆帶給我的自由自在,這時我用余光看到一個外國小弟弟和他的爸爸正在大海中游泳,這讓我非常激動,因為平時我們通常只在海邊的沙灘上沖浪而并不敢真正的在大海里遨游,我定晴觀察了他們好久發現他們快游到了對面的小島上。
這時的我再也不想僅在岸上休閑發呆了,我有一種立碼擁抱大海的沖動。于是我馬上跑去房間,換上泳衣帶上泳鏡,并叫上我的“保護傘”老爸,匆忙又跑回海邊開始了我和老爸的大海探索!
我昂首挺胸地走向大海剛走到海水漫過肚子的地方,一個大浪過來了,我還沒有想是往下鉆還是往上浮,浪就打了過來,我一下被沖到了五米外的地方,我并不害怕但也不可以這樣一直硬碰硬,怎么辦呢?我側身向前走這樣就可以減少摩擦力和阻力。
水越來越深我不能用這種方法了我學著電視中海軍的方法:側過身來,在水中用一只手游自游泳的手法,水下的一只手不動,雙腿打水一只手累了再側另一邊。一個又一個的大浪打了過來。我在心中告訴自己:堅持就是勝利!靠著我還算不錯的游泳基本功,我咬著牙雙手不斷地劃水,雙腿不停地拍打水面,浪來了我就鉆進水里,海浪似乎對我的前進沒有了絲毫的影響,我就這樣游呀游,我發現我和對面的小島越來越近了。可是這時我明顯感覺到了體力不支,身體一下子被抽空了一樣,我的速度越來越慢了似乎快要停了下來。就在這時爸爸在邊上拍了拍我的肩,并推了一下微笑著說:“加油,兒子。”原來爸爸一直在我身邊緊緊跟著,伴著我同步前行。不知是爸爸這一推的力量,還是他的微笑加油,我似乎又有了力量。我在心中喊著:希望就在前方,就這樣我和老爸一起并肩游到了小島。
當我們爬上小島聽著海浪拍打巖石的聲音,我不禁大笑起來。海水伴著汗水的落地聲與我的笑聲形成了絕妙的二重奏,仿佛在唱:“只要努力就會成功。”
春節快到了,我們全家進行大掃除,媽媽把大掃除的東西都準備齊全了。我一看,除了笤帚、拖布、吸塵器外刷馬桶的、擦瓷磚的、各種洗滌劑,還真夠專業的。隨后,我們就開始分工。
首先,由爸爸把室內外用吸塵器吸一遍,然后再由媽媽開始做細致清掃。我興致勃勃地等待著我的工作,因為我剛放寒假就想好計劃了:一定要幫媽媽做家務事的,這下好了,機會終于來了!媽媽讓我把她刷好的地方用水沖凈,然后再由干凈的抹布擦干,聽到分工后我就開始躍躍欲試了。
分工完畢,我們就開始行動。只見爸爸拿著吸塵器上上下下非常敏捷地吸著室內的各個角落,沒有多少時間整個屋子就吸干凈了。然后媽媽就細致地清掃起來,她先用鋼絲球把瓷磚一塊兒塊兒擦凈,然后又用馬桶刷把馬桶刷干凈,眼看著媽媽的工作就要完成了。我這邊還是插不上手,我很著急,便問媽媽我什么時候開始干我的活。媽媽笑著說:“我差點兒把你這小人兒給忘了,你現在就可以開始你的工作了。”聽了媽媽的話我開始興奮地開始了我的工作。我先用小盆兒接滿了水,把媽媽刷好的地方用水沖凈,然后再用干凈的抹布擦干。這工作雖然聽起來簡單但做起來真是很累,媽媽看出我的神情就讓我去歇歇,但我看到媽媽的辛勞,我還是繼續干了下去。用了大半天的工夫終于把家打掃干凈了。看著明亮的瓷磚兒,清清亮亮的馬桶我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因為這里也有我的勞動成果。
通過這次勞動,我才真正體會到爸爸媽媽的辛苦。我想等到新年鐘聲敲響的時候不僅要對他們說:“新年好”,還要對他們發自肺腑地說一句:“你們辛苦了,謝謝爸爸媽媽!
“春節”是中國人民共有的節日,人們都會在這個時候貼對聯“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放鞭炮,吃團圓飯。俗話說得好“新年新氣象”。這一天也可謂是孩子們的自由日,不管怎么吵、怎么鬧、怎么調皮搗蛋,也不會挨打挨罵,也就是婆婆嘴里的不會“開印”。我也不例外,調盡了皮,搗盡了蛋,過了一個快樂興奮有意義的春節。
每年我們都會趕回重慶老家陪外公外婆過春節,今年也不例外。熱鬧豐富的團年飯、紅紅鼓鼓的紅包、響亮的鞭炮等讓我真個興奮,但最讓我激動的是抓魚。
初四,我們大家起了個大早,家里的兄弟姐妹、爸爸媽媽、外公外婆都全副武裝,開始忙碌起來,時時刻刻都準備著-起去魚塘里抓大魚。外公家魚塘純天然,無污染,可譽獲國家級綠色食品基地的稱號。那兒的大魚呀,又大又肥,肉質鮮嫩。想著這人間極品就令人饞涎欲滴。我也不例外,穿著膠靴就奮不顧身的投入到抓魚中去,跳進泥潭里,望著一大片的泥潭,看我這渺小的身軀,真是束手無策,只好在泥巴里連攪起來,左攪攪,右攪攪,可總撈不起來一條魚。看著四姨左一條,右一條,我可不服氣。腦袋瓜一轉,拿起塑料口袋撈起來,把口袋撐起來再伸到泥里,這樣反復幾次后終于發現里面有一條黑啾啾的小魚,可把我樂壞了,又繼續用我的秘密武器把整個泥潭撈了個夠,可撈了不少魚兒,而我卻成了一個小泥人。
撈魚雖然使我狼狽不堪,但提著那沉甸甸的魚桶,想想晚上的魚大餐─清蒸魚,紅燒魚、火鍋魚……不由得心花怒放,興高采烈,心里不由萌發出一種自豪與驕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