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智慧安防系統已在幸福里社區全面建設完成,在小區的出入口和單元門前,都裝有人臉識別系統,可實現對犯罪人員實時甄別,開展單元人流量及老人出入頻次統計與分析。同時,高空拋物監控、垃圾分類追溯等高清攝像頭也投入使用,可以實現高空拋物責任方準確鎖定和垃圾分類監督追溯管理,保障社區居民人身財產安全。除此以外,幸福里社區還為消防栓和井蓋安裝了物聯網系統,實時監控消防栓水量及井蓋安全情況,做到防患于未然。
經過空港新城的不斷探索和建設,幸福里智慧社區被住建部智標委授予全國“綠色智慧社區標準應用試點項目”,成為西北首個綠色智慧社區建設試點。今年,幸福里智慧社區項目成功入選西安市首批數字經濟示范項目,獲得西咸新區改革創新優秀案例二等獎,在2019年度全國智能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標準貢獻獎”評選中,還榮獲“應用實踐獎”。
空港分局將會結合幸福里社區和黨群服務中心,充分發揮智慧社區平臺資源優勢,積極推進智慧安防小區建設,加強攝入治安風險預測預警預防,全面提升社區安全防范水平。
1、 智能出入嚴把通行關
小區的生活場景中都圍繞著社區人行、車行出入口控制、可視對講、梯控、訪客、停車場管理以及智能家居等應用展開,這些都與出入口息息相關,從小區門禁到單元門禁(對講系統)再到家庭門禁(門鎖、貓眼),這些門禁是保證業主安全的三道屏障。
隨著生物識別技術的廣泛推廣和系統集成程度的成熟,智慧社區在出入口控制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完善,采用人臉識別開門及呼梯系統,可在1號社區系統中自動識別小區業主及常住住戶,無需業主手動,系統識別確認后自動開門、點亮對應樓層,訪客需提前在物業處登記錄入身份信息,信息確認后,系統同樣支持對訪客的刷臉開門和呼梯應用。
基于人臉識別的系統應用,為業主及訪客提供了更安全和便捷的出入管理方式。同時為防止陌生車輛進入,運用車臉識別技術預先對業主進行采集,系統支持高效的車牌識別聯動閘機放行,訪客預登記的車牌也會被系統識別,無需再次驗證,同時訪客來訪的信息可被推送到被訪者的手機中。
2、 智慧“眼睛” 監控多功能應用
監控可以說是最常見的安防設備,尤其近年的監控全覆蓋工程更是讓監控無處不在,而且監控技術的不斷發展讓其有了更多、更智慧的功能,寬動態、低照度、熱紅外這些技術的加入可以讓監控的應用范圍更廣,比如可以24小時高清晰度監控,熱紅外還能及時發現火災的發生;視頻智能分析技術則讓監控有了“大腦”,工作更智能,比如可疑行為鑒別并報警,陌生面孔出現預警,人物追蹤等等。
智慧社區中使用的監控系統可以將人臉識別、熱成像、報警等技術集于一身,這樣一來,不僅可以預防可疑之人進來并有所行動,還能記錄一切保存證據,還可以在最短時間內發現火災的發生,可謂一舉多得。視頻的云端化更是為智慧社區助了一臂之力,視頻云打破了以往的本地存儲數據的方式,將監控數據存儲到云端,能夠充分滿足監控系統對存儲體系的容量、拓展性和穩定性等方面的要求。
3、 智能物管系統一切盡在掌握
1號社區物業管理系統中不僅有LED信息發布系統、遠程抄表系統、廣播系統,還與門禁、對講、監控等子系統集成在一起,一切前端安防設備都成為智能物管的基礎,高空拋物、違停占道、天災人禍等緊急事件都可以在第一時間得到發現和解決。
在物聯網時代,智能物管系統可以實現區域互聯,適用于同一地產或同一物業集團下分布在不同城市的社區物業,不同分社區的視頻監控可通過互聯網傳輸到總部監控中心,總部可實時查看所有下屬社區的數據資源,并可遠程指揮控制。當分社區物業管理出現任何需要總部反饋指導的問題,跨區域互聯的應用一方面可發現問題實時高效的交互和解決,另一方面也能有效縮減工作人員的差旅成本。不僅如此,還可與公安聯網,問題可以得到高效率的解決。
互聯網和物聯網浪潮下的中國已搭上智慧列車急速飛馳,隨之而來的“智慧化”概念已深入人心。智能安防是智慧社區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智慧社區存在的價值所在。
1號社區通過物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打造一整套智慧社區整體解決方案,通過前端社區安防硬件(云門禁、云車場、云可視對講、智慧門、梯控等)將社區內安防硬件全囊括,后端各方平臺(社區物聯網平臺、智慧物業平臺、電子政務平臺以及社區生活服務平臺)打造智慧城市智慧社區
安防系統是智能化住宅小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智慧社區包的安防系統分為全社區安防系統與家居安防系統兩大類。安防企業的競爭也主要體現在安防產品與系統管理平臺兩大類。
隨著智能化和安防新技術的發展,社區安防整合運營趨勢的影響,以及不可避免的房地產波動,智慧社區安防的發展更加值得關注。國內安防企業面臨著競爭中的調整,無論是產品、平臺、技術,還是市場,都將與新的發展潮流共同起伏。
智慧社區安防系統注重整體聯動性
安防系統是智能化住宅小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智慧社區包的安防系統分為全社區安防系統與家居安防系統兩大類。安防企業的競爭也主要體現在安防產品與系統管理平臺兩大類。
智慧社區安防注重整體的聯動性。社區安防綜合管理平臺是整個社區安防整體解決方案的核心,是綜合計算機IP視頻技術、視頻和音頻數據壓縮及解壓縮處理技術、互聯網應用技術相結合的系統。其通過分布式計算機網絡將各子系統集成到同一個計算機支撐平臺上,建立起整個社區的中央監控與管理界面,通過一個可視化的統一的Web圖形窗口界面,系統管理員們可以十分方便、快捷地對社區內被集成的各功能子系統以及相應更下層功能系統實施監視、控制和管理等功能。
智慧社區安防發展存在的問題
物聯網技術應用還較少。雖然已經出現很多結合了物聯網技術的社區應用,但還處于試運行階段,物聯網應用需求的發掘還不充分。目前的智慧社區應用已經實現了設備的自動監控,但并未實現自動控制網絡與互聯網的互聯。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自動抄表、智能家居等物聯網應用走進社區,進入家庭,智慧應用逐漸增多。
近年來,充分融合了物聯網技術與傳統信息技術的智慧社區解決方案逐漸出現,并在一些發達地區實施。
產品及方案尚不成熟。技術方案選擇時存在考慮不全面的情況。有的小區區域報警系統采用電話網+無線前端設備模式,雖然此種方案因為不破壞住戶的室內裝璜,技術上比較可行。但由于這種方案需要依賴于電話通信網絡,及住戶通過電話線經電信局交換中繼與物管中心連接,住戶的每一次報警都要占用電話線路,因而會給住戶增加額外的通信費用,物管部門當初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沒有與電信部門協商,匆匆上馬,等到系統調試時才發現問題,從而導致住戶的不滿。
智慧社區產品的“智能化”程度還不夠高。比如,只能在家中無人時,開啟防盜報警系統,住戶回家后必須關閉防盜報警系統,否則就會發出誤報信號。而事實上只要在夜間就需要能夠對住宅邊界(陽臺、窗戶等)進行設防,所以一方面要提高產品的智能程度,鎖定監控區域,同時還要能夠根據環境的需要靈活設置安防系統。另外,探測設備,如紅外探頭等的可靠性能不理想,無線探測器由于靠電池供電,所以能否及時、準確傳送電池欠壓狀態,是保證系統可靠性的必要條件。
智慧社區建設缺乏標準與規劃。住宅小區建設過程中往往只能參照各相關系統的有關標準執行,有的甚至是憑感覺,因而導致工程設計、施工安裝、設備選型的隨意性較大。而且,系統建成后缺乏相應的驗收、測試標準,也沒有相關部門組織驗收,所以目前急需針對智慧社區的此類技術規范出臺,從而更加規范系統的實施。各廠家的相同產品的兼容性、互換性、開放性差,造成住戶家中設備種類很多,管理和維護也非常困難,給未來系統的集成與數據共享帶來很大困難。
亟需具有實際經驗的專業人才。如果一個小區的監控系統,由于系統管理不善,出現人員誤操作,使得系統通信參數被修改,致使整個系統癱瘓,這就是由于管理人員缺乏實際經驗和技術造成的問題。
智慧社區應用了豐富的現代信息技術,其管理與服務模式與傳統社區有很大不同。社區管理與服務機構,特別是社區服務中心與物業管理中心需要配備高素質的技術管理及業務人才。特別是社區工作一線管理、服務人員,他們的信息技術能力亟待提高。
讓社區更安全,一直是最樸素也最急切的愿望,人人都希望能生活在一個“出入平安”的環境里。物聯網和互聯網的發展,涌現出一大批關注這件事的企業,共同尋找解決方案。
視頻監控:視頻監控,是通過安裝監控攝像頭,讓社區的每一寸土地都處于被監控中。傳統的設備是只能“監”不能“控”,需要有人值守在電視墻前,時刻關注屏幕上的動靜。人臉識別技術的成熟,帶來了視頻監控行業的一次變革。人物信息識別、聯動報警等已經可以實現。
人臉識別領域的四大獨角獸商湯、依圖、 曠視、云從,已經先后拿到了幾個億的融資,并且深入與政府的合作。
智能門禁:出入口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說。若是嚴管的社區,進出刷卡,訪客登記。但是存在的問題不少:卡片容易被復制;訪客管理不便等。于是,許多社區人員進進出出,門禁形同虛設。智能門禁為改變這種情況提供了方案。
現在社區智能門禁的方式很多,光是手機開門就可以有多種衍生物:NFC開門、搖一搖開門、亮屏開門、掃一掃開門等。再加上人臉識別在門禁領域的落地應用,“人到門開”的嘗試已經在一些地方落地開花。對這些開門方式的討論,大部分集中在出入是否方便、安全性、是否穩定、是否方便物業管理等幾個方面。
巡檢機器人:攜帶了檢測裝置的巡檢機器人,可以在社區里四處移動,將畫面和數據傳輸到遠端監控系統,讓巡檢工作變得輕松,避免夜間巡檢時有可能遇到的危險。有的巡檢機器人身兼數職,集滅火、報警功能于一身;有的機器人則專注于某個領域,比如消防機器人、電力巡檢機器人、清潔機器人等。
智能梯控:對業主來說,不是傳統刷卡乘梯的梯控,而是通過手機端提前“約”電梯,也可以與門禁、汽車出入口聯動呼梯,省下等電梯的時間。物業則可以通過梯控系統進行實時監控和維護,以及訪客管理等。
樓宇對講:對物業來說,樓宇對講維護成本高,問題排查困難,如果將整個設備放到物聯網平臺上,實時進行監控,“哪里壞了修哪里”,可以給維修人員節省很多時間。配合單元門門禁進行聯動,用創新的開鎖方式進行改造,也可以讓業主覺得更安全方便。
防盜報警系統:這個系統應該是有兩個方向,一個是與智能門禁、樓宇對講、視頻監控聯動的報警,監測到陌生人時,自動發出預警;另一個是通過一些傳感設備,比如玻璃破碎探測器、振動探測器等,監測到某個方向有異常,進而發出報警。
整個安防應該是一個大系統,不管是門禁、對講還是別的奇思妙想,都應該是一整套的方案,只用一個app,萬物互聯,形成聯動。
近年來,隨著外來人口的大量流入,城市人口狀況呈現基數大、流動性高、居住位置分散、管控難度高的特點,由此衍生的各類治安、刑事案件以及其他社會問題也出現逐年上升趨勢,給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城市綜合治理和公安“打、防、管、控”帶來了巨大的考驗和挑戰,同時圍繞社區層面的新型案件偵查、反恐等方面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因此亟需構建智能化、立體化的社區安全防控體系來提高社區安全治理水平,從而提高城市的綜合管理能力。
東方網力“智能安防社區系統”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平臺、統一管理”的設計思路,通過社區內的視頻監控、微卡口、人臉門禁和各類物聯感知設備,實現社區數據、事件的全面感知,并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建設以大數據智能應用為核心的“智能安防社區系統”, 形成了公安、綜治、街道、物業多方聯合的立體化社區防控體系,有效提升了特殊人群、重點關注、涉案、涉恐等人員的管理能力,不斷提高公安、綜治等政府機關的預測預警和研判能力、精確打擊能力和動態管理能力,提升社區防控智能化水平,提升居民居住幸福指數。
通過整合社區視頻監控系統、智能門禁系統、人臉識別系統、微卡口系統、消防系統等多類系統的動態感知數據,實現轄區內實有人口、實有房屋、實有單位、實有安防設施等基礎數據采集和匯聚,解決找人找車的“最后100米”問題。
通過智能安防社區系統的建設,精準識別進入社區的人員、車輛,對社區人員、車輛、事件的管控從信息模糊變為指向明確。
圍繞人、房、車、警情事件等要素,實現小區實有人口管理、關注人員管控、人車軌跡研判、異常告警處置、潛在風險預控等應用,并提供云搜索、人像比對、軌跡刻畫、異常發現等多種研判分析手段,為各公安、綜治各部門的人口管理、案件偵查、綜合治理、態勢研判提供有利的信息和技術支撐。
緊緊圍繞“打、防、管、控、服”和社區精細化管理,實現警情類事件實時推送,形成社區警情事件“報警-推送-接警-處置-反饋-統計”的管理閉環,實現警情事件精準推送、有效快速處置,著力推動警務微信對接和警務流程再造,實現警務流程應用新模式。
智能安防社區系統由三大部分組成:
前端感知子系統主要由智能視頻監控子系統、智能視頻門禁子系統、人臉識別子系統、停車管理子系統、訪客管理子系統、位移檢測子系統、智能手機采集子系統、消防感知子系統等組成,實現對前端數據、事件的全面感知。
東方網力自主前端感知子系統包括IPC智能網絡攝像機、智能視頻門禁人臉識別子系統、智能機器人等。IPC智能網絡攝像機包括人臉抓拍超星光槍機系列、經濟型筒機系列、經濟型半球系列等多款智能網絡攝像機產品;智能視頻門禁包括了標準型4.3寸橫屏、增強型10寸橫屏等多款產品。
聯網傳輸子系統主要包括多維感知網關、PVG視云聯網、羚羊云等,實現視頻、圖片、結構化數據等的可靠接入,轉發至后端應用平臺。
通過對海量社區感知數據和業務數據的云存儲、彈性計算以及數據治理,形成各種主題庫、專題庫和技戰法模型,為公安、綜治、居民、街道、物業等多方用戶提供個性化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