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寫心得的時候都可以按照一定的節奏和順序來安排自己的人生,這種習慣可以讓自己更加有條理地生活。寫好關于環保的個人心得800字有什么技巧?這里給大家整理關于環保的個人心得800字,方便大家學習。
地球是生命的搖籃,是我們共有的家園。地球有水,空氣和適宜的溫度,有各種生物,成為適應人類生存和繁衍的環境。森林和自然界其他綠色植物,都是二氧氣碳的消耗者生產者。通常一公頃闊葉林一天可以消耗1000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出730千克的氧化。這對于保護空氣的清新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當雨季來臨時,大雨傾盆。
有樹木的地方,雨水首先落到樹葉上,不會直接落到地面。樹葉和枝條能夠截住25%的雨水,使這部分雨水慢慢滴到地上。沒有被樹葉和枝條留住雨水,落到了森林中的枯枝葉上,這些枝葉像一層海綿鋪在地面上,吸收了15%的雨水,還有35%的水滲到了土壤里,只有25%的水流出森林。地面上有森林,大雨時,就削減了水災,我國一九九八年特大洪災的原因是什么呢?森林減少是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
水災不僅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帶來了巨大損失,另一方面,它也造成了水土的流失,有人做過試驗,得到一組數據,暴雨直接打在裸露的地面上,每公頃土地每年濺起的土壤是200噸;如果種上莊稼,則只能測起20噸;如果是草地,那就少得多,只能測起0。1噸,幾乎濺不起土壤。從200噸減到0。1噸,這是多么大的差別。這組數據生動地表明了,土壤需要保護,而最好的保護傘是森林。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用完就扔的習慣進入了人們的生活。扔,扔,扔,于是被扔掉的東西成了垃圾。把各種垃圾集中起來,其數量之大是令人難以想像的。
我國第一大城市上海,每日產生生活垃圾8000噸,建筑垃圾3000噸,工作廢物22000噸。一年的垃圾堆積起來,按體積算,相當于360幢12層的高樓。人類的生存環境遭到破壞,日益惡化,大氣、水、土壤被嚴重污染,自然界和生態平衡受到嚴重影響,自然資源也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失。環境的這些變化,都無一例外地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人類應該行動起來,保護環境,保持生態平衡,愛環保,一起來保護我們共有的家園。
這個署假,我參加了社區組織的保護環境活動,這次活動主要是針對一次性用具展開的。
在社區里,我們經常能看到大家拎著塑料袋使用一次性的紙杯,在小餐館里,大多數使用的都是一次性筷子,還有快餐盒等等。因此,社區領導針對此現象,展開了一次環保活動,由小區里居民自愿報名參與。
我們將使用一次性用品對我們人的身體和對社區的環境所產生的影響一一列舉出來然后打印出來。早上我們站在小區的不同入口,將傳單分發給居民。假如他們有時間,我們會為他們一一做解答。傍晚,我們在社區的空曠處舉辦了一次活動,主要是讓大家上去講講對一次性用品的認識,最后活動的領導對使用一次性用品的弊處進行總結,并告訴大家如何從自己的身邊進行環保,呼呼大家不要使用一次性用品,一起保護環境,保護我們的地球。
雖然這一天的時間活動讓我覺得很累很辛苦擔我從中鍛煉了自己,并且學到了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也通過這一天的實踐,使我有了些關于保護環境的心得體會。A這次活動讓我深刻的體會到,當今社會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和如今環境問題的嚴重程度超乎我們的想象,同時也明r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社會實踐使我們找到了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點。也知道了保護環境光是口頭上說是沒用的要靠我們的實踐行動來證明,通過實踐活動才能更深刻的了解如今環境問題的嚴重性。
在我們親自打掃社區街道衛生,分發環保傳單時。發現雖然有些人對環保,對低碳并不陌生。可是他們在生活中卻往往不知從何入手,因而并未采取什么切實的行動。甚至有些人,在我們上前宣傳時,會遠遠的避開,一臉冷漠、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或許我們的環保意識的確有待加強,我們并不能再停留在口頭上,而是加強實踐,注重樹立精神上的榜樣。
讓我們一起加入環保的行列,一起保護賴以生存的地球。
窗外的天氣已漸漸轉涼,樹葉的外圈也慢慢泛出了黃色,那個炎熱的夏天,早已漸行漸遠,但是,那次炎炎夏日下的暑期實踐,卻依然歷歷在目,不時的浮現在我們的眼前。有苦澀,卻又充滿了歡聲笑語,有艱難,卻又一次次劈荊斬棘,有困惑,卻又不停的邁步前進……我們承受過委屈,但是我們沒有沮喪,我們遇到過阻撓,但是我們沒有退縮,我們也曾想過放棄,但是最后,我們還是堅持了下來!八天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但是,我們卻經歷了許多,成長了許多,不僅僅是知識見聞得到了提升,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我們成熟了。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在這八天的實踐過程中,我們幾乎天天6點不到就要起床,晚上要整理資料直至深夜12點,才能拖著疲憊的身軀漸漸睡去,在這難忘的八天里,酸甜苦辣與我們相伴,我們與各行各業的人為伍,融入了社會,隊員間朝夕相處,培養起了真摯的友誼,集體活動時也漸漸有了默契,我們也有犯錯的時候,但是沒有人會被責怪,因為我們是一支團隊。
頂著炎炎烈日,我們走遍了崇明的每一寸土地,從東灘到堡鎮,從風力發電廠到前衛村,從南海村到南門碼頭,一路上灑滿了我們的汗水。上至崇明縣發改委、崇明縣環保局、堡鎮人民鎮政府、堡鎮節能減排中心、陳家鎮濕地污水處理廠、崇明縣規劃館,下至南海村居委會,電力新村居委會以及前衛村居委會,都留下了我們的&39;足跡。
發放環保布袋,發放節能減排調查問卷,與匯豐銀行的志愿者一起進社區進行節能宣講活動并發放節能燈及我們自制的節能手冊,在街上拉起橫幅邀請往來行人簽名,以表示對節能減排的支持等等,一切的一切,都有我們自己規劃設計,親手完成,一切的一切,都充滿了所有組員的付出與努力,甚至是汗水與淚水。我們很自豪,自己能圓滿完成這次暑期實踐,我們不在乎付出了多少,因為我們已經得到了很多。
初秋的氛圍本應帶點憂傷,但我們卻依舊能一路歡笑,因為我們成功了,我們的暑期實踐結束了,圓滿的結束了,八天的辛勞沒有白費,我們,光榮的返航了。
為提高廣大師生環境保護意識和環保知曉率,20__年5月7月我校開展“環保知識宣傳進校園活動”,現總結如下:
一、領導重視,增強普及的力度
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此次活動,學校制定了《開展環保知識宣傳進校園活動方案》制作了宣傳展版,宣傳電磁輻射、水體污染、汽車尾氣、生活垃圾分類、綠色消費等方面的環保知識;印制了綠色經濟、綠色消費、低碳生活等環保知識宣傳資料100余份發放到師生手中,并對此次活動的開展情況進行了跟蹤和指導,保證了活動的順利開展。
二、廣泛動員,增強普及的廣度
師生參與是推動學校環境保護事業發展的強大社會力量。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對環境保護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環境意識日益增強。學校“環保知識宣傳進校園活動”是按照學校活動方案,根據學校的情況在學校內組織志愿服務者深入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師生們學習了解了世界性及中國的環保日名稱、口號、由來、時間等知識,提高師生對環保知識的學習興趣。我校“環保知識宣傳進校園活動”共組織了10多名志愿服者深入校園各個角落參加環保知識宣傳,向師生發放了100余份環保宣傳資料、懸掛宣傳橫幅。志愿服務者向廣大師生宣傳“什么是低碳生活”、“低碳生活之措施”、“什么是綠色經濟”、“綠色消費”等環境保護知識,倡導低碳綠色的生活理念,使師生真正做到“低碳生活,從我做起”、“綠色消費,從我做起”。
三、用活載體,增強普及的深度
通過“環保知識宣傳進校園活動”,向師生宣傳了環境保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開展了以“創綠色學校、建綠色基地、寫綠色征文、做綠色師生”為主要內容的“綠色教育行動”,將創建綠色學校作為載體和抓手,引導教師、學生關注環境問題,積極參與保護環境的行動。希望師生日常生活做到節能減排從“小”做起,少用塑料袋,外出購物自備購物袋,節約用水、電等,喚起人們環境保護的意識,倡導綠色生活方式,收到了很好的社會效益。
今早寫心得體會也是第四個實習周的開始,沒想到這么快就要結束了。
這次假期真好,能夠有這么多的崗位提供給大學生們進行實習。幾周的時間實習生活讓假期變得充實,作息比之前規律多了,認識了很多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他們認真工作,一個月的接觸看到很多,學到了很多。領導也很和藹,在實習第二周給我們實習生開了小會,提醒我們上下班和平時生活中要注意安全。
帶我的阿姨和姐姐都非常非常有耐心性格又好,沒有架子,幾乎是從頭教開始教的我,教我如何簽收文件處理文件和發文件,打印傳真掃描,裝訂填寫各種表單,不厭其煩地聽我每次的詢問,帶我去接觸不一樣的事情,教我如何應對和處理,跟她兩相處很愉快,現在也大致了解了各個單位的所在地,還有辦公室的一些基本的業務。
一兩周后和辦公室的阿姨和姐姐也慢慢熟了起來,上下班路上都會聊聊天,不光實習上的事,還有生活中的事,覺得很親切,和那個姐姐年紀相仿,她跟我分享她大學生活考研考公方面的事,覺得很受用,謝謝她的分享,讓我覺得年輕人就該是有活力的,前面的路有時很長很迷茫,但也要有目標和動力,對以后的工作生活也充滿了期待。
在實習期間,印象最深的就是接漏了一份會議通知,快要到開會的點了才發現,辦公室的姐姐臨時安排人員去開的會,非常內疚都怪自己粗心大意,雖然事后大家都說沒有關系下次注意就好,但我心里還是過意不去,沒幫上忙反而多添麻煩,是多么讓人討厭的事,我保證在剩下的實習時間里不會再因為自己的馬虎而出現錯誤了,希望能在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也更嚴格要求自己,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得認認真真地去對待不能懈怠。
和我一同實習的有三個小伙伴,雖然被分到不同的股室,各有各的事情要處理,但一些事情一個人完成起來比較困難,或者需要多人共同完成的時候,大家都很積極的互相幫助,一起收文件,整理檔案,貼標簽,去考資料,報材料,送筆記本……集體的力量就會讓事情變簡單變容易又省時又省力。
因為開學時間早的關系,這次的實習時間為一個月,希望下次假期或者以后都還能有這樣的機會去了解相關行業的工作實況,有新的不一樣的體驗。
總之,感謝相遇,感謝包容,這段實習時間很開心。
這個暑假,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保護環境活動,雖然這 幾天的時間活動讓我覺得很累很辛苦,但我從中鍛煉了自己,并且學 到了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也通過這幾天的實踐,使我有了些關 于保護環境的心得體會。
社會實踐活動給在校園的我們深刻的體會到, 當今社會保護環境 的重要性,和如今環境問題的嚴重程度超乎我們的想象,同時也明白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社會實踐使我們找到了理論與 實踐的最佳結合點。
也知道了保護環境光是口頭上說是沒用的要靠我 們的實踐行動來證明, 通過實踐活動才能更深刻的了解如今環境問題 在我縣的嚴重性。
通過調查也了解了許多,我縣目前許多耕地被占用,改造成工業 園區,破壞了原有的生態環境,加重的環境污染。同時在占用耕地導 致了大量農民的失業。等嚴重問題。同時也意思到發展經濟不能以破 壞環境為代價,當今的政府官員應該要深刻意識到這點,同時也要注 意工廠的污水及廢棄物品的處理, 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工業園區周圍環 境存在嚴重問題缺少嚴格的監管, 農民的失業導致了農民生活水平的 降低,無事可做,隨著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占用耕地那點微薄的補助 已經不能改善農民的生活水平。
在調查中也體會到了除保護環境外的 貧富差距的不段拉大。生活水平差距越來越來。也明白做任何事的不 容易。
在我們親自上街打掃衛生,分發環保傳單時。發現雖然有些人對 環保,對低碳并不陌生。可是他們在生活中卻往往不知從何入手,因 而并未采取什么切實的行動。甚至有些人,在我們上前宣傳時,會遠 遠的避開,一臉冷漠、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或許我們的環保意 識的確有待加強,我們并不能再停留在口頭上,而是加強實踐,注重 樹立精神上的榜樣。
我們的調查雖然不使很全面,但是也能反映一些問題,松溪是我 的家我們應該愛護與保護松溪,這幾天的活動,是我們學校第一次集 體出行同時也是感受最深的一次社會實踐活動
地球是人類偉大的母親,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綠色是生命,是健康。愛護環境,保護我們的藍天碧水,就是保護我們自己。我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信念,用自己的雙手支撐起一片綠色。
每當我置身于美麗校園的時候,我就主動帶領同學們一起打掃教室衛生。每次在清理教室后面的垃圾簍時,我就提醒小伙們這些紙片屬可回收垃圾,可以把這些垃圾清理出來送到廢品收購站去…看見有同學從小賣部出來就將手上的包裝紙隨手亂扔,我會非常生氣,非常難受。我生氣的是個別同學不講衛生,不講文明;難受的是美麗的校園被污染了。我決心做“環保志愿者”。
記得有一次,我看見一位小同學隨地亂扔紙屑時,便走過去,嚴肅地制止了他,讓他把紙屑撿起來丟在垃圾桶里。這時,有同學卻認為我是多管閑事,可是做一個環保小衛士卻在我心里扎了根。在我心目中,學校是我的家,保持學校的環境清潔就是我的責任和義務。心動不如行動,我一直做到時時嚴格要求自己,處處保持學校環境的清潔,不為學校的衛生檢查而檢查。在學校里,我處處以身作則,注意節約水電,不亂扔垃圾,愛護花草樹木,認真做好值日工作,讓校園更干凈整潔。
在家里,我隨手關燈、時刻注意關緊水龍頭、節約用紙等綠色生活習慣。讓媽媽挎起竹籃子、拎起布袋子,少用洗滌劑,節約用水,節約用電。在村里,每當看到樹上和地上的許多白色垃圾,有奶袋、奶盒、小食品的袋、塑料袋、藥盒等,我都會同小伙伴一起撿拾。當我在電視上知曉:我國淡水人均擁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擁有量的四分之一,每滴水都非常寶貴。更令人心驚的是,我國許多河流污染嚴重,有的河水臭氣沖天,根本看不到魚蝦,嚴重危害了生態平衡。我知道了這些情況后,在洗衣褲、鞋襪時,盡量少用洗衣粉、肥皂,盡量節約用水,將洗衣的水積起來,拿去沖洗馬桶,做到合理重復使用。我還請媽媽這樣做,自從合理重復使用水后,我家每個月都要比以前少用幾噸水。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小伙伴們,讓我們大家攜起手來為環保做出自己的一點貢獻吧,相信我們的綠色家園在大家的努力下會變得更加美好。
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體現了強烈的底線思維,生態保護紅線被首次寫進法律之中,這是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的一個重大亮點,也是我國環境保護法制建設進程中的一個重大突破。不但從法律制度上確保了生態保護紅線在具體實踐中的落地,也使得這條生態保護“高壓線”變得更有威懾力。
其中大量內容涉及到企業發展,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工農業的現代化,保護和改善環境就成為勞動力再生產的必要條件。如果不注重環境保護工作,甚至造成了環境的嚴重污染和退化,則不只與我們發展生產力的根本目的不相符合,而且也會危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本身。這是由于:(1)自然資源的退化和破壞將成為生產力發展的障礙;(2)隨著生產的發展勞動人民對環境的要求愈來愈高,如果環境污染嚴重將會引起尖銳的矛盾,影響人的生產積極性;(3)現代化的生產裝備(設備、儀表等)需要一個清潔的環境(精密的產品也是如此),在某種意義上說,搞不好環境保護也就難于實現現代化生產。
實踐還證明,生產建設和生態平衡之間的關系是否協調是經濟建設中的戰略性問題。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比例關系失調,花幾年功夫可以調整過來。而生態平衡遭到破壞,沒有十幾年,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是難以調整過來的。這樣來分析問題,才能更深刻地認識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迫切性。
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把生態保護紅線確立下來,有利于從法律制度上保障生態安全,也為保障國家安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用立法形式把生態保護紅線確定下來,有利于推動建立基于環境承載能力的綠色發展模式,進一步促進中國經濟綠色轉型。我們要牢固樹立紅線就是底線、紅線就是高壓線、紅線就是生命線的意識,以守住底線,增強環境保護對社會建設的支撐力,對經濟發展的優化力,對國家安全的保障力。嚴格按照紅線要求進行管理,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態修復和保護力度,切實保護好現有森林、濕地、野生動植物及其生物多樣性,盡快扭轉生態系統退化、生態狀況惡化的趨勢,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更牢固的生態環境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