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心得的過程就是對學習的新知識點進一步加深學習,幫助自己對學習到的新知識有一個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記憶。要怎么寫讀書心得青銅葵花讀書心得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讀書心得青銅葵花讀書心得,供大家參考。
生活即使全是淚,我們也應(yīng)該笑著如格桑花一般燦爛。
——題記
這個暑假,我仔仔細細地看了《青銅葵花》。這本書就如世上難覓的一份銀洋餐,美味可口,讓我回味無窮。
苦難是什么,對于青銅他們一家來說,是貧窮,是一時無法改變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
書中的青銅一家經(jīng)歷了許多苦難:火災(zāi);青銅不能說話;蝗災(zāi);奶奶生病;葵花三歲媽媽去世,七歲成孤兒;青銅為了多掙一雙蘆花鞋的錢,冰天雪地赤著腳;青銅家只能供一人上學……
面對苦難,他們何去何從?書里有這樣一段話我印象特別深刻:“青銅的家像一輛馬車,一輛破舊的馬車,在過去的許多年里,它在坎坷不平的路上,風里雨里地向前滾動著。車軸缺油,輪子破損,各個環(huán)節(jié)都顯得有點松弛,咯吱咯吱地轉(zhuǎn)動著,樣子很吃力。但,它還是一路向前……馬車雖破,但還是一輛結(jié)結(jié)實實的馬車。馬車雖慢,但也有前方,也有風景。老老小小五口人,沒有嫌棄這輛馬車。要是遇上風雨,遇上泥濘,遇上坎坷,遇上陡坡,他們就會從車上下來,用肩膀,用雙手,傾斜著身子,同心協(xié)力地推著它一路前行。”
是呀,即使青銅一家經(jīng)歷了那么多苦難,但是他們依然笑著團結(jié)地不向命運低頭。
在這些艱難和困苦中,我們沒有看到青銅一家的自暴自棄,苦難沒有將他們摧毀,他們,反而更加熠熠生輝——
你看,青銅為了讓葵花上學,偷偷地耍小“伎倆”,放棄了自己讀書的大好機會,如愿以償讓葵花上學;鬧蝗災(zāi)時,大家都餓得面黃肌瘦,而青銅為了給葵花抓只野鴨補身子,在蘆葦蕩里守候了三天,歷經(jīng)艱辛,風吹雨打,自己差點被鋒利的蘆葦刺穿了腳掌;為了葵花可以不受朋友的冷嘲熱諷,能在家安心寫作業(yè),青銅還費盡心思捉了很多螢火蟲做成十盞南瓜花燈;還為了葵花能看到馬戲團的表演,遭受“毒打”后被迫放棄石磙的青銅只能馱著她一直到演出結(jié)束,即使累得滿頭大汗,人差點要虛脫,也是內(nèi)心歡喜……
純潔而善良的青銅為了妹妹竭盡全力,絞盡腦汁,多苦多累,被人罵被人冤枉,也無怨無悔。他雖是啞巴,嘴不能言,但是他有一顆金子般的心,不愿妹妹受任何委屈,愛妹妹勝過愛自己,把一切好的東西都分享給妹妹,多么貼心的好哥哥啊!
雖然他只比葵花大幾歲,但卻像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一般,做起了葵花的保護神,盡心盡力照顧著葵花!即使他自己飽受苦難,但也沒有被生活壓垮,依然保存初心,善良、真誠、正直、勇敢,有擔當。
而葵花呢,當奶奶生病時,她選擇不辭而別,去江南撿銀杏,勞碌奔波辛苦掙錢,想治好奶奶的病。瞧,小小葵花也是如此懂事,愿意為家人無悔付出。她想要以自己的微薄力量來回報青銅一家對她無微不至的關(guān)愛!她就是一個宛若格桑花般燦爛美好的女孩兒,即使生活待她不善,但她依然善良懂事,懂得知恩圖報,將心比心,深深愛著青銅一家人。
多么幸福美滿的一家人,有愛妹妹的哥哥,有疼孫女的奶奶,爸爸、媽媽對女兒也是視如己出。苦難沒有使他們消極、沉淪,苦難中的他們同心協(xié)力,快樂而又艱辛地生活著,大家相親相愛,總是把最好的東西給予自己所深愛的家人。我想這就是苦難賜予他們最美的禮物吧!
在苦難中綻放出的這些格桑花,就如同陽光照亮了油麻地,照亮了他們的笑臉也照亮了我的內(nèi)心,這些溫情感天動地,久久地感動著我!
“草是潮濕的,花是潮濕的,風車是潮濕的,房屋是潮濕的,牛是潮濕的,鳥是潮濕的……世界萬物都還是潮濕的。葵花穿過潮濕的空氣,不一會兒,從頭到腳都潮濕了。”這是著名作家曹文軒《青銅葵花》開頭中的一段。
這是一個男孩與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銅,女孩叫葵花。一個特別的機緣,讓城市女孩和鄉(xiāng)村男孩青銅成了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12歲那年,命運又將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男孩青銅從此常常遙望蘆蕩的盡頭,遙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
曹文軒以一貫追求純凈、唯美的風格,講述了他們在充滿天災(zāi)人禍的歲月里,樂觀從容地面對蝗災(zāi)、洪水等苦難的的故事。他們在歷經(jīng)了種.種災(zāi)難后變得更加堅強、樂觀。可是,想讓一起長大的兩個孩子愉快地分離是多么的不容易啊!當葵花再一次到來的時候,啞巴青銅拼盡全身的力氣,吐字不清的喊出了“葵——花!”,這才是青銅內(nèi)心深處的聲音啊!《青銅葵花》所描寫的痛苦經(jīng)歷,像我們這種泡在糖水里的孩子是無法用心體會的。
追求快樂,是無可非議的,更是無罪的。但是我們在追求快樂的同時,忽略了苦難對我們生命的價值,忽略了我們對苦難的哲理性的理解。這種忘卻苦難的快樂,在苦難降臨之際,這種快樂究竟有多大的抵抗力?它不是一種樂觀主義——樂觀主義,是一種深刻認識苦難之后的快樂,那才是一種真正的、有質(zhì)量的快樂。
苦難幾乎是永恒的。每一個時代,有每一個時代的苦難。苦難絕非是從今天才開始的。羅曼羅蘭曾說過:“我們應(yīng)當正視痛苦,尊敬痛苦!歡樂固然值得贊頌,痛苦又何嘗不值得贊頌!這兩位是姊妹,而且都是圣者。他們鍛煉人類開展偉大的心魂。她們是力,是生,是神。凡是不能兼愛歡樂與痛苦的人,便不是既愛歡樂,亦不愛痛苦。凡能體味她們的,方懂得人生的價值和離開人生時的甜蜜。”《青銅葵花》要告訴我們的,就是這個道理。
曹文軒寫苦難,將苦難寫得深刻,動人,我的淚水順著臉頰往下流;寫美,將美寫到極致,讓我不禁贊嘆大麥地、蘆葦蕩,葵花田的美,還有“青銅葵花”那獨有的美;寫愛,寫出了青銅和葵花間深厚的兄妹之情……
《青銅葵花》當我看到這本書名的時候,我就在想:這本書講的是青銅做的葵花?還是在葵花地里挖出來一塊兒青銅呢?很多讀者也和我一樣好奇吧,讓我們一起去書中看看吧!
看完這本書,我知道了青銅是一個不會說話的男孩兒,葵花是一個活潑的小女孩,她的爸爸是從城里來這里搞建設(shè)的。一次過河的時候,葵花的爸爸被水淹死了,大麥地的居民要收養(yǎng)她,讓她自己選擇到誰家去,她在富有的嘎魚家和貧窮的青銅家做選擇,最后她選擇了青銅家,從此過著貧窮但快樂的生活。
葵花在這里獲得了全家所有人的愛,特別是青銅哥哥,他寧可自己不上學也要讓葵花上學,葵花學習了很多知識,就教青銅讀書寫字;因為遇到了蝗災(zāi),他們吃不飽飯,就到山上挖野菜,后來野菜也少了,只好到水田里挖蘆葦根吃,即使這樣的環(huán)境,他們也生活的很開心;生活好一些了,青銅家要蓋房子,因為沒有電,傍晚,葵花就去別的同學家寫作業(yè),而別的同學不愿意讓她來,她沒有生氣,也沒有埋怨,就借著月光寫作業(yè)。青銅知道了,心疼葵花,他捉了很多螢火蟲放到花里,夜晚掛在墻上,這就是一盞燈,作者說:這是大麥地最美麗的燈。而我覺得這是心燈,是葵花和所有人心中最亮的燈。
故事的最后,葵花被接到城里讀書,她和哥哥分開了。而青銅因為想念她,天天去河邊望著來往的小船,忽然有一天,青銅用自己所有的力氣喊出了一個名字:“葵花!”我想,他們兄妹倆一定會再見面的,而且永遠不分開。
這本書是關(guān)于親情和無私的愛,葵花和青銅之間的兄妹之情讓我特別感動,這是我看過最溫暖的小說,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也被故事感動了,就趕緊看一看這本書吧!
《青銅葵花》真的是燦爛的葵花?斑斕的青銅?不,不是,那是一個清朗日麗的日子,是美麗的油麻地,是一層層麥浪回蕩起細微漣漪后,凝結(jié)出的溫潤而婉轉(zhuǎn)的故事。
小女孩葵花自幼喪父,在那片葵花地上與男孩啞巴—青銅,結(jié)了緣。青銅一家收養(yǎng)了她,即使家庭貧寒,但家人還是賺錢供葵花上學,他們一起平淡地生活著,可奶奶的離世幾乎將整個家庭推向貧困潦倒的邊緣,可誰都沒有怨言,他們堅信活著就要享受痛苦。葵花十二歲那年,命運又玩笑般將她帶回到原本屬于她的那座城市。從此,青銅便常常遙望蘆葦?shù)谋M頭,遙望葵花所在的地方……
書中葵花的善良美麗、青銅的勇敢開朗、奶奶的大度慈祥……都在我腦海里盤旋,回味不已。磨難帶來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但對抗不公命運的人性美,卻讓人回味無窮。《青銅葵花》是對苦難與痛苦的詮釋,它告訴我們:苦難幾乎不可避免,但快樂能使人忘記苦難,在痛苦中仍能微笑面對生活的人,才是真正的王者。
相信你一定會喜歡這本書,那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一定會讓你心靈震撼。痛苦是值得回味的,那些當下覺得艱難得邁不過去的坎兒,都在這本書中得到了最美的表達。
小說的結(jié)尾:“當時陽光傾盆,一望無際的葵花的田里,成千上萬株葵花,花盤又大又圓,正齊刷刷地朝著正在空中滾動著的那輪金色天體。”這句子讓我浮想聯(lián)翩,不禁淚流滿面,遍又一遍。我陶醉在這美麗的葵花地上,沉浸在這心靈貼近葵花的美麗與寧靜,時間遠去,這本書卻久留在了我的心里。
無常的命運、飄零的人生,只有走泥濘的路才能留下一串串成功的腳步,回頭看去是一片春光,細水長流的溫暖,深厚的恩情融合在了一起,我靜靜地感受著《青銅葵花》的魅力。
放下書,望著窗外仿佛是一片片麥浪,遠處葵花地里,老牛背上,女孩葵花驀然回眸,留下深深的一瞥……美麗的葵花悄然綻放。
一位文靜而又瘦弱的小女孩,手拿著一朵橘黃色的小花,靜靜地走在大河邊,剛下過雨的天空顯得格外的藍。一路的草,葉葉掛著水珠,幾只丹頂鶴在快樂的嬉戲著……這幅唯美的畫面,讓我不禁打開了這本曹文軒寫的純美小說——《青銅葵花》。
這本書主要寫了一個男孩子與一個女孩子的故事。男孩子叫青銅,女孩子叫葵花。在一個特別的機緣,讓生活在城市的女孩葵花和住在鄉(xiāng)村的啞巴男孩青銅成了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一起讀書。但在12歲那年,命運又將女孩葵花召回了她的城市。男孩青銅,一個不會說話的他,在蘆葦?shù)谋M頭,在女孩消失的地方,竟大聲的說出了女孩的名字:“葵——花!”
這本書寫苦難——大苦難,將苦難寫到深刻之處;作品寫美——大美,將美寫到極致;愛——至愛,將愛寫的充滿生機與情意。它告訴了我們:苦難是不可避免的。它包括了自然災(zāi)害、人類的野蠻本性等。我們每天都在目睹著與耳聞著這些苦難。當東南亞的海嘯在人們淬不及防的時,以十分短暫的時間吞噬了無數(shù)人的生命,將一個好端端的世界弄得面目全非的時候;當人們在沉浸在歡聲笑語里,突來的地震讓無數(shù)人死亡,讓無數(shù)的樓房倒塌的時候……我們難道還會以為世界就只有歡樂與幸福嗎?其實這些又算得了什么?那些零星的、瑣碎的卻又無邊無際、無所不在的心靈痛苦,更是深入而有持久的。跌落、失落、波折、破滅、淪陷、被拋棄、被扼殺、雪上加霜……這差不多是每一個人的一生寫照。我們要成長,就不能不與這些苦難結(jié)伴而行,就像寶石必經(jīng)熔巖的冶煉與物質(zhì)的爆炸一樣。羅曼·羅蘭曾說:“我們應(yīng)當正視痛苦,尊重痛苦!歡樂固然值得贊頌,痛苦又何嘗不值得贊頌!這兩位是姊妹,而且都是圣者。她們鍛煉人類開展的偉大靈魂。她們是力、是生、是神。凡是不能兼愛歡樂與痛苦的人,便是既不愛歡樂,亦不愛痛苦。凡能體會她們的,方懂得人生的價值和離開人生時的甜蜜。
是啊,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每一個時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絕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時才可能是一個強者。
在我讀過的所有書中,最讓我感動的書是《青銅葵花》。這本書的作者是中國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
《青銅葵花》這本書語言生動優(yōu)美,把青銅和葵花之間的故事寫的淋漓盡致,表達了作者的深刻體會,讓人讀了無不為之感動。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城市女孩葵花和她的爸爸相依為命的故事。但葵花的爸爸在一次外出中出現(xiàn)的意外。干校的人暫時接管葵花,后來她被大麥地人家青銅一家收養(yǎng)了。青銅把葵花當親妹妹對待,他們一家即使自己餓肚子,也要讓葵花吃飽。城市又將葵花召回去了,啞巴青銅終于喊出了:“葵花!”兄妹之間的親密無間最讓我感動!
我深深地被他們之間血濃于水的親情打動了!使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了一年前記憶猶新的一幕。
我和哥哥在廣場玩,我們跑累了便在一個涼亭里休息。這時哥哥突然發(fā)現(xiàn)包里的十元錢丟了,于是便去尋找。我也找了起來,終于我在涼亭右邊的角落里找到了那皺巴巴的十元錢,我趕緊拾起來去找哥哥。可一不小心絆倒了石子,腿卡在了臺階的尖角去了。那時還是烈日炎炎的夏天,我穿著短褲,腿上裂開了一道口子,溢出了很多血。哥哥跑來,從口袋里掏出了一張紙把我的傷口快速包扎了起來。包完后,哥哥拉住我的手,扶著我的肩,腰上用力,把我背了起來。起初他還不累,后來就氣喘吁吁了,加上烈日發(fā)出的強大能量,哥哥早就大汗淋漓了。可他卻強忍著,小小的身影走在回家的路上。呼吸都困難了。而我的傷口處,血還在不停的留著。終于到家了,哥哥中暑了。我很感謝他,我的好哥哥!
《青銅葵花》的力量是無窮的,它給我的啟發(fā)更是巨大的。我深深地被人世間的親情震撼了!
讀書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如果你愛上了讀書,你會覺得人生多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就例如毛主席說的“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但書不能一日不讀。”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非常有意義的書,書名《青銅葵花》,它的作者是曹文軒,其中有一個片段令我十分難忘。
青銅是一個啞巴,葵花是一個從城里來的女孩子。因為一場意外,她和青銅變成了兄妹。由于青銅家的條件一直不大好,只能供一個孩子上學。雖然青銅已經(jīng)過了上學的年齡,可他內(nèi)心卻無比地想上學,但是葵花已經(jīng)到了上學年齡,作為哥哥,青銅對著父母說:“我可以再等一等,葵花可不能耽誤了。”葵花在門口聽到了這一切,一直非常努力,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在春節(jié)的演唱會上,葵花被選上當主持人。在排練的過程中,葵花的老師一直感覺缺了點什么,在最后一次排練的時候,老師大聲叫到:“缺了一條項鏈!”可是葵花根本沒有項鏈,她自己內(nèi)心知道家里的條件也是買不起項鏈的。于是她就問班上的同學借,她的同學答應(yīng)了。在表演那天,那個同學說道“我媽媽不讓我借給任何人。”她忍不住了,她告訴了哥哥,哥哥在冰天雪地里幫她找到了一條冰項鏈。這條項鏈讓葵花成為了舞臺上最亮那顆星。
讀到這里,我潛然淚下,心中涌起了一股暖流。這時多么偉大的愛,不是親兄妹,勝似親兄妹,不是親人,勝似親人。葵花非常珍惜上學的機會,學習非常刻苦。葵花上學之后,每天都在朋友家寫完作業(yè)回來,再教青銅拼音和怎樣書寫漢字。老師經(jīng)常表揚葵花寫的作業(yè)都非常認真,每天青銅都來接葵花,怕葵花被嘎子(養(yǎng)鴨子的富人家)欺負。葵花雖然是個孤兒,從小遭受了許多苦難,但是青銅一家讓她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親人的愛護,讓她坦然而茁壯地成長。
《青銅葵花》這本書讓我認識到親人之間要互相關(guān)愛。記得有一次,我剛把下午要上課的作業(yè)寫完,就去床上休息了。表妹一個人來到我的桌上,以為桌上的本子可以玩,就一張張撕了下來,接著再從我桌上拿出她最喜歡的水彩筆在紙上畫了好多圓圈。她畫完后,把這些紙都折成了一個個無法形容的東西。當我休息完,來到桌前拿作業(yè)本時,發(fā)現(xiàn)我的作業(yè)被她這個貪玩的孩子當成了廢紙,此時的我已經(jīng)耐不住性子了,直接走到隔壁房間訓了她一頓并揍了她。
我想到青銅對葵花那么好,這時我覺得我這個當姐姐的慚愧不已,在以后的生活中我會像青銅一樣對待我的表妹。
通過看這本書,我覺得青銅一家是那么的淳樸、善良、充滿愛心。如果世界上的每個人都像青銅一家那樣關(guān)心別人,那么這個世界該會多么美好啊!人不能只顧自己,只注重物質(zhì)生活,更重要的是人要有奉獻愛心的精神,這比什么都重要。擁有了愛心,就算日子過得再苦再累,心里都是充實的,幸福的。
青銅和葵花的感情是最美好的,雖然這本書的結(jié)局讓人傷心,即使結(jié)局不美好,但是這本書告訴了我們到底什么是親情,這本書是我人生中看過的最美好的一本書。
我含著淚,懷著復(fù)雜的心情讀完了這本純美小說——《青銅葵花》。
這本書寫的是鄉(xiāng)村男孩青銅和城市女孩葵花相遇了,成了兄妹。在一次災(zāi)難中,青銅成了一個啞巴,但是他照樣保護著他的妹妹葵花。在葵花12歲的時候,讓葵花能回到城里,在分別時,啞巴哥哥青銅脫口并含著淚,大聲說道:“葵——花!”讀完這本書,我非常感動。
他們家家境貧寒,可能飯都吃不飽,但是他們?nèi)匀换畹梅浅i_心,因為他們的心里都有愛,愛和愛的傳遞一定是幸福美滿的。其中我最喜歡《蘆花鞋》講述了: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家人們在屋子里編織蘆花鞋,讓青銅背出去賣,賣得只剩10雙時,但是下了一場大雪,當別人還在睡覺時,青銅已經(jīng)起床了,不聽家人的勸告,堅持要去油地鎮(zhèn)賣蘆花鞋,可是過了好久都沒有人來買,青銅著急了,這時一群城里人走過來,將所有的鞋都買走了,突然,一個人跑了過來,問青銅,還有沒有蘆花鞋可以賣給他,當青銅告訴他沒有的時候,他大失所望,遺憾地離開了。
這時青銅要做出一個善良的決定,把自己腳上的蘆花鞋脫了下來賣給了他,而他自己只好忍著腳下的刺疼回了家。他肯定在想家人們都那么辛苦,我才干了一點小事,沒什么!我感到很慚愧,當青銅在賣蘆花鞋時,而我們在吃喝玩樂……而我們這些在蜜罐中長大的孩子是無法想象的。從這本書里我懂了一個道理:苦至深則顯美,讓我們一起向愛學習的葵花和頑強的青銅學習吧!
《青銅葵花》這本書是一個男孩與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銅,女孩叫葵花。一個特別的機緣,讓城市女孩葵花和鄉(xiāng)村男孩青銅成了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12歲那年,命運又將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男孩青銅從此常常遙望蘆蕩的盡頭,遙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
青銅是一個啞巴,是小時候受到了刺激才失語的。雖然他不能說話,但是他對妹妹葵花非常好,葵花從小父母雙亡,是被青銅一家領(lǐng)養(yǎng)的。青銅家很窮,可青銅家并沒有把葵花當做負擔,他們把葵花當做自己家的人。他們愛她,照顧她,可以說是拿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葵花剛來的時候,青銅一家非常窮,掙來的錢只能供一個孩子上學,本來是想給青銅上的,可青銅說什么也要讓葵花去上學,葵花又說要讓青銅哥哥去上學,就在大家不知道怎么辦才好的時候,青銅想到了一個辦法,他從房里捧出了一個瓦罐,又拿來兩個銀杏,一個是紅色的,一個是綠色的,青銅用手比劃著:“我把兩個銀杏放進瓦罐里,誰摸到紅色誰就去上學。”
結(jié)果青銅摸到了綠色,葵花摸到了紅色,青銅沒有上學,葵花也只能為哥哥感到可惜了。當然,這只是青銅的一個把戲,葵花是摸不到綠色的。你看,青銅對自己的妹妹多好,我們現(xiàn)在有錢上一所好的學校了,但我們在很多方面也要學習青銅禮讓他人的美德。
葵花知道他們愛她,便用愛去感恩。她教會了啞巴哥哥青銅寫字;為了給奶奶省錢治病,她甚至想要放棄讀書;在假期中,她為了奶奶,孤身一人隨著大船到很遠的江南撿銀杏,賺錢……
你學會感恩了嗎?父母從我們出生那天起,就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們,關(guān)心我們,時時刻刻都為我們付出。有些人認為這是應(yīng)該的,這是錯誤的!我們應(yīng)該感恩,我們要一點一滴的從小事做起,去報答我們的父母,我們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
這本書教會了我感恩。
在如今這個文壇花壇錦簇的作家圈內(nèi),好作家比比皆是。兒童文學又是現(xiàn)代文學中的一片純潔、永恒的凈土。兒童文學作家中,我特別喜愛以“純美小說”出名的作家:曹文軒。他膾炙人口的作品贏得了廣大兒童以及成人的青睞。在四五年級的時候,我曾讀過曹文軒的《草房子》,書中優(yōu)美的文筆,曲折的情節(jié),還有鄉(xiāng)村生活的純潔美麗,深深地吸引了我。最近,我又讀了他的《根鳥》、《野風車》、《青銅葵花》,使我感觸最深的,是那本《青銅葵花》。
《青銅葵花》講述的是一個城市女孩和一個鄉(xiāng)村男孩的故事。女孩葵花由于一個特殊的原因,成為了男孩青銅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妹妹”。青銅一家是全村最善良的一戶,但也是全村最窮的。葵花來了之后,青銅一家真心地對她好,青銅將上學的機會讓給了葵花,奶奶為了給因為鬧饑荒而挨餓的葵花一口大米飯吃,將所有值錢的首飾都賣了,還不遠萬里地來到江南采棉花,最后積勞成疾,告別人世。青銅是個啞巴,但他更疼愛這個“天上掉下的妹妹”,上學放學都風雨無阻地接接送送,葵花受了欺負也由他來擺平。就這樣過了良久,城市又來召喚葵花,青銅一家心如刀絞,青銅也由此恢復(fù)了說話功能。
這樣的故事實在令人感動,城市與鄉(xiāng)村,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青銅和葵花純潔的兄妹之情,在金燦燦的鄉(xiāng)村的映襯下,閃閃發(fā)光,這就是曹文軒營造出的純美世界。故事寫難,大難,深入人心;寫愛,至愛,生動、活力;寫美,大美,美得那樣透徹。這又引起了一個反思:青銅、葵花這樣的人,真的存在嗎?或許早已銷聲匿跡了吧。為別人著想,是的,為別人著想,三分為別人,七分為自己,在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好漢了,大部分或許只是九分為自己,一分為別人。誰不為自己?事實確實如此,不過季羨林先生說的好,一半想著自己,是好人;四分之三想著自己,不是壞人;百分之百想著自己,那純粹就是小人了。為什么現(xiàn)在人際關(guān)系那么復(fù)雜?中國人不像外國人,豪爽、大方?余秋雨先生有一段妙語:幾千年前,西方人(亞里士多德一輩的)在考慮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印度人(釋迦摩尼)在考慮人與天的關(guān)系;中國人(孔子、孟子)在考慮人與人的關(guān)系,所以今天的人際關(guān)系才會達到那么復(fù)雜的地步……兒童在幼兒園時期,就被灌輸“不要相信陌生人,不要跟陌生人走。”之類的思想,甚至還編成兒歌傳唱,世界上還是好人多。青銅葵花間的純潔、樸實的兄妹之情在現(xiàn)今社會真的存在嗎?理想主義化了。
讀《青銅葵花》,至少凈化了我的心靈,使我呼喚人類最真實、最樸實的本性,少一些冷漠,少一些面具吧。這部書,給世人帶來多少影響,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