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晚8點,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宣傳部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攝制,反映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成效的五集紀實專題片《國家監察》,在央視綜合頻道一經開播,就收獲觀眾廣泛關注。那你知道黨員觀看《國家監察》觀后感都有那些嗎?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黨員學習國家監察心得感悟范文五篇,希望大家喜歡!
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者認為,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紀檢監察干部只有堅守初心勇擔使命,才能進一步筑牢黨的宗旨意識、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夯實黨的群眾基礎、推進黨的制度建設,譜寫全面從嚴治黨的新篇章,為實現我們偉大的中國夢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譜寫全面從嚴治黨新篇章任需堅守初心。初心,猶如“指南針”指引我們前進,全面從嚴治黨要堅守的初心就是為黨為民的初心。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紀檢監察干部要堅守好全面從嚴治黨的初心就需要從思想層不斷加強學習,要進一步把穩思想之舵,面對黨章黨規認真去學懂讀透,不斷提高政治站位,主動開展自我檢查,找問題、找差距。不斷夯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帶頭自覺遵規守紀在生活工作的任何環境條件,始終嚴格要求自己,以黨的紀律約束自己,做到紀律意識嚴明,工作、生活、道德作風優良;要進一步從嚴治黨,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堅持黨的性質和宗旨、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這樣才能更好的服務于黨和人民。
譜寫全面從嚴治黨新篇章更需勇擔使命。當前,我國正處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要不斷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紀檢監察干部要堅決維護人民群眾利益,以正風肅紀反腐實際成效取信于民;要把督促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持續發力糾治“四風”;堅持人民群眾反對什么、痛恨什么,就堅決防范和糾正什么,嚴懲扶貧民生領域腐敗、涉黑涉惡腐敗及“保護傘”,要讓群眾感到正風肅紀反腐就在身邊;要進一步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堅決同一切影響黨的先進性、弱化黨的純潔性的問題作斗爭,在全面治黨的新征程中擔起時代賦予紀檢監察的使命。
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紀檢監察干部要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精神為指引,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內監督和管黨治黨力度,守護黨的初心和使命。在全面從嚴治黨新征程中堅守初心、勇擔使命,以新時代的堅韌和執著,以毫不松懈、奮發有為的姿態,譜寫全面從嚴治黨的新篇章。
1月12日,反腐電視專題片《國家監察》首播,掀起了一陣觀看熱潮。“老虎們”現身說法,在鏡頭面前深刻反省自己的違紀違法行為,深刻進行了自我剖析和懺悔,令人惋惜。反觀這些反面典型,如何做好當下黨員干部隊伍的教育管理和監督工作,如何讓廣大黨員干部旗幟鮮明講政治、清正廉潔知敬懼,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要用好用實制度管人。要不斷完善從嚴管理和監督干部制度體系,對于干部的管理要有章可循。要用實用好干部管理制度,對干部的日常管理嚴格按照規矩辦事,對干部的獎罰做到分明有據。“不立規矩,不成方圓”,對干部的問責要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當前,隨著廉政、紀律的進一步壓實,許多黨員干部存在的安于現狀、工作不在狀態等問題,要切實用好干部管理制度,讓不作為、慢作為的黨員干部受到提醒,讓能干事、敢做事的黨員干部得到提拔和重用,真正用身邊人、身邊事來警醒干部,在干部隊伍里真正營造起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二是要優化選拔選優用人。優化干部隊伍,打造一支能干事、敢擔當、清風廉政的干部隊伍,尤其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要“選好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選人用人要“突出政治標準”,這對我們的干部選拔和使用提出了明確要求。新形勢下,干部的選拔使用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政治導向,堅持“任人唯賢、優中選優”的原則,切實落實新形勢下的干部選拔標準,并且對干部的選拔任用工作要實行“全方位、無死角”的監督,確保抓住干部隊伍的管理核心不松,確保干部隊伍的來源可靠。
三是要做到問題及時提醒。問題的產生都是“由小到大,從量變到質變”的發展,“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從《國家監察》中不難看出,一些黨員干部最開始的初心是好的,但是漸漸的就抵制不住誘惑,逐漸走向違紀犯罪的深淵。因此,對于干部的日常管理監督要做到“早教育、早提醒”,監督要體現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批評與自我批評要經常性開展。一旦發現“苗頭性”問題,抓早抓小,防微杜漸,第一時間開展提醒談話、批評教育。讓干部知曉監督就在眼前、組織就在身邊,杜絕小毛病發展成為大問題。
《國家監察》從劇集的安排來看,是由上而下,高屋建瓴,圍繞中心,層層遞進。全景展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自我革命的勇氣,謀劃、領導、推動紀檢監察體制改革,健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探索走出一條黨長期執政條件下強化自我監督有效途徑的生動實踐和顯著成效。我看完以后,心潮澎湃,百感交織,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專題片中的一幕:當我看到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原副主席白向群貪污、內幕交易等多項罪名,違法所得超過1億元。在監獄中,他悔恨地說“收了這么多錢,換來的結果?”一件牢房一張床,收了那么的酒想著天天喝,如今卻是一天三頓牢飯,一回想這些,他就痛不欲生。
我作為一名黨員干部,感慨道,貪官落馬的事實再次明白無誤地昭示世人,在社會主義中國,法律面前沒有特殊公民,黨紀面前沒有特殊黨員。一個黨員干部,不管地位多高,權力多大,只要違法亂紀,終究逃脫不了黨紀國法的嚴厲制裁,以身試法者必亡。我要嚴格遵守廉潔自律的有關規定,耐得住艱苦,管得住小節,擋得住誘惑,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辦事。
專題片中的又一幕:當我看到,重慶安全技術職業學院原黨委副書記、院長杜曉陽利用手中的公權力將貧困學生資助金、考試費、生活補貼占為己有。她失德失范之程度,令人咂舌。
我看到這里,義憤填膺,勃然大怒,誰給你的公權力?
公權力是人民賦予的,人民把職務給了你,只有兢兢業業為人民工作,為人民造福。決不能把公權力當作為個人謀私的工具。要“為人民說話、對人民負責”,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確實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我作為一名路政執法人員,手中公權力屬于人民,維護公權力的公平運行是每一位公職人員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我要時刻自覺接受監督,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永葆廉潔本色。我嚴格執法、熱情服務、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認真履行職責,堅決做到秉公執法,公私分明,慎重用權,珍惜崗位,遵守法紀,不徇私情,不謀私利,不從事與身份不相符的活動。以實際行動維護路政管理部門和路政執法人員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做一名人民滿意的優秀路政執法人員。
專題片中還有一幕:當我看到,中央紀委原第九紀檢監察室正處級紀檢監察員吳文廣,與甘肅省原省委常委、副省長虞海燕密切交往,相互勾結,多次泄露工作機密。兩人相互利用,權錢交易。2017年,虞海燕因嚴重違紀違法而落馬。機關紀委也很快就查清了吳文廣違紀違法的事實。他在監獄中悔恨說:“很多的這種教訓,終身的遺憾。我也不想再看到任何一個我的同事,再走上這條路,就是說機關組織上不允許做的事,一定不要做。”
我看到這里時,大吃一驚,從本質上講,紀檢監察干部首先是一名共產黨員,必須擁有成為黨員所具備的一切條件,但是,紀檢干部又不同于普通黨員,他們維護黨章的絕對權威,是黨規黨紀的執行者和捍衛者,應比普通黨員有著更高的思想政治覺悟和更為堅定理想信念。吳文廣,貪圖享受、愛慕虛榮,誘惑面前喪失自我,忘了初心、失了本心,以權謀私,權錢交易,充當“內鬼”。永遠定在恥辱柱上。
我作為一名紀檢監察干部。堅持執行黨的各項廉政建設的規章制度。深入學習貫徹黨章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等。正確把握和運用好執紀監督的“四種形態”,真正使紀律成為管黨治黨的尺子、不可逾越的底線。特別是《監察法》的頒布,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實現國家監察全面覆蓋,深入開展反腐敗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據。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將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視監督統籌銜接,為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提供了強有力保障。五集專題片中,大到省部級高官、小到基層村干部,只要嚴重損害國家利益、侵害人民利益的,全都會被關進制度的牢籠,接受法律的嚴懲。
《國家監察》曝光了不同層次、不同領域典型腐敗案件,闡述了“監察”二字的內涵與外延,讓我對紀檢監察工作有了更深刻認識和理解,使我心里深處產生了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讓我看到了紀檢監察干部用實際行動詮釋忠誠干凈擔當的政治品格,也看到了紀檢監察機關堅持刀刃向內、清除害群之馬的決心,我要把看專題片與學習貫徹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精神結合起來,立足本職工作,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努力學習業務知識,錘煉政治本領,做一名忠誠堅定、擔當盡責、遵紀守法、清正廉潔的紀檢監察干部。
“茅臺往下水道倒也倒不盡”的貴州省原省委常委、副省長王曉光,“吃不好、睡不好,覺得自己跑不了”的河北省政協原副主席艾文禮,“家藏兩億現金,不敢花”的華融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賴小民……
近日,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宣傳部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攝制,反映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成效的五集紀實專題片《國家監察》,在央視綜合頻道一經開播,就收獲觀眾廣泛關注。
一部“硬題材”的紀錄片,能夠成為收視“網紅”,除了制作手法上的精良,根本原因還在于,其內容切中了全社會對反腐工作的殷切關注和期待。
相對一般的文字通報,《國家監察》直觀呈現了諸多紀檢案例和落馬官員“事跡”的第一手資料,其中不少細節都是首次公開。它一方面滿足了社會對反腐倡廉細節的知情權,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是最具現實沖擊力的警示片。
比如,第二集《全面監督》,講述的是通過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第三集《聚焦脫貧》,則通過還原現場、聆聽百姓聲音,讓人真切感受到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之害。以案說法,形象生動,更能讓公眾了解反腐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敢于直面腐敗問題,敢于揭露腐敗根源,也從側面顯示了紀檢監察機關有力遏制腐敗現象的決心和底氣。比如,賴小民以及華融公司多名原高管在紀錄片中現身說法,反思華融公司監督缺失的問題,紀委監委也為強化金融企業監督“開出藥方”。
反腐無禁區,反腐在路上,《國家監察》總結了反腐倡廉的階段性成果,也為紀檢體制的繼續完善、革新,指明了方向。不斷鞏固發展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使不能腐的籠子越扎越緊,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黨風、政風的好壞,事關人心向背。“《國家監察》治理效能,我們都能感受到”“誰動群眾的扶貧奶酪,紀委監委就動誰”“反腐無死角,讓貪官無處可逃”……眾多年輕網友在視頻網站上所發的彈幕里,是人民群眾對黨中央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信心和擁護。
我校全體黨員干部通過電視、手機、電腦等媒體,第一時間準時收看學習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宣傳部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攝制的五集電視專題片《國家監察》。
專題片講述了近年來黨和國家堅持完善監督體系,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嚴厲打擊貪污、腐敗等不正之風的真實案例,讓人們了解到監察法的由來,國家成立監察委員會的現實必要以及國家在反腐倡廉斗爭中所取得的一系列壓倒性勝利,展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黨和國家長治久安,謀劃、領導、推進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構建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的生動實踐和顯著成效。
大家認真收看后,緊緊圍繞播出內容談體會、悟精神,切實做到真學真懂、真干真用。
黨員干部們紛紛表示將堅持警鐘長鳴,以影片案例為鑒,吸取他人教訓,筑牢反腐防線,自覺遵守黨紀法規,時刻敲響反腐的警鐘。切實增強紀律意識、規矩意識和責任意識,自覺抵制各種誘惑,永葆廉潔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