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宣言》鑄成合格共產黨員在新時代條件下的使命擔當。歷史的重任,我們一個個普通黨員一齊挑在肩頭,必須分工協調有序、充分協調。下面是由小編帶來的有關共產黨宣言讀書心得5篇,以方便大家借鑒學習。
《共產黨宣言》誕生的歷史背景:當時英國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無產階級隊伍不斷壯大,資產階級為了追求利潤,殘酷剝削工人,工人處境極其悲慘,政治上更是處于無權地位.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日益激烈.如1836年-1948年,英國爆發了憲章運動,運動中,工人階級提出了以爭取普選權為中心內容的<人民憲章>,部分地區還展開了武裝起義,由于在理論上搞不清楚,所以實踐中比較混亂,容易失敗,所以無產階級正迫切需要一個理論來指導。于是《共產黨宣言》在1847年11月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會后由馬克思和恩格斯寫成, 它是科學共產主義最偉大的綱領性文件,從此指引著全世界的無產階級在為了偉大的共產主義目標而奮斗。
《共產黨宣言》中提出了共產黨的性質,特點和奮斗目標,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政黨,“他們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即代表無產階級的利益,全心全意為無產階級服務的宗旨。共產黨的“最近目的是使無產階級成為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由無產階級奪取政權”這是期短期目標,其長期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
一是人類歷史就是階級斗爭的歷史,被壓迫都反抗壓迫都的階級斗爭是歷史進步的直接動力。這就是馬克思后來的唯物史觀的一部分。二是可從“共產主義的特征是廢除資產階級的所有制”中得到資本主義必然走向滅亡。三是:只有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才能消滅階級壓迫。
讀《共產黨宣言》中無產者和共產黨人讓我們反思國內部分中國共產黨人,《共產黨宣言》中指共產黨人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即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可是現在黨內部分黨員干部人民的公仆卻沒有完全按照共產黨人的標準去做,相反有些人卻利用工作之便或是權力來挖社會主義墻角,損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改變了自已做為共產黨人性質,長此下去,我們取得的政權卻容易動搖,值得反思。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可以說,馬克思、恩格斯創造的馬克思主義,不僅改變了世界格局,也改變了中國的革命路線,為中國革命指引了方向,為新中國的誕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共產黨宣言》正文分為四個部分:資產者和無產者、無產者和共產黨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文獻、共產黨對各種反對黨派的態度。它明確指出迄今一切社會的歷史是階級斗爭的歷史。詳細論述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形成和各自的特點,繼而以此為基礎分析了當時的革命形勢,指出了無產階級的奮斗目標,實現共產主義。宣言詳細的概括了資產階級的起源,發展,用辯證的觀點指出了資產階級起的積極作用,包括反對封建,追求自由,開拓世界市場,極大的提高了人類社會的生產力水平,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同時也指出,資本主義其固有的缺陷和弊端也逐漸暴露出來,它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系,把財產重新聚集在少數人手中,使得階級矛盾日益突出,越來越不適合生產力的發展。而無產階級作為資產階級的對立階級,也日益顯示出其特有的先進性,他們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是和他們的存在同時開始的;無產階級沒有自己的個人利益,因為他們沒有生產資料;他們通過機器化大工業和歷次革命活動的到了鍛煉,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團結,其革命的目的必然是為了絕大多數人民的利益,最終解放全人類。
在共產黨宣言里,我們看到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的揭示籠罩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上的面紗,“資產階級在它已經取得了統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園詩般的關系都破壞了。它無情地斬斷了形形色色的封建羈絆,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系,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系了。它把人的尊嚴變成了交換價值,用一種沒有良心的貿易自由代替了無數特許的和自力掙得的自由。這種赤裸裸的金錢至上、利益主義,直到今天,仍然成為資本主義社會的主流思想,就像一句話仍然流行一樣:資產階級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有的只是永遠的利益。這種爾虞我詐的資產階級思想,在戰爭中暴露無遺。從兩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到現在的伊拉克戰爭,是資產階級瘋狂掠奪,資產階級矛盾激化的必然結果,整個戰爭中資產階級的各種丑惡的嘴臉一覽無余。
通過嚴謹的分析,詳細的闡述,宣言讓世界上各國無產階級看到資產階級本質和弊端,明確了自己的地位和使命,促使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推翻資本主義制度,為自身乃至全人類的解放而奮斗,實現共產主義。馬克思能有這種深刻的認識,能對資產階級有如此深刻的剖析,與他的個人經歷是分不開的。馬克思一生清貧,歷盡苦難,識破了資產階級丑陋的嘴臉,用自己的思想,拯救了全人類。
縱觀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總是從野蠻一路走來。資產階級的發家史,也是一部無產階級的血淚史。資產階級正是在通過建立海外殖民地和在國內的圈地運動,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這種積累是建立在無產者的血肉上的。因此,在資產階級的發展過程中,斗爭從未停止,因為矛盾始終存在。這個矛盾,就是因為資產階級無情的占有了工人的剩余價值。
所以,作為一名共青團員,我們應該堅決信仰馬克思主義,繼續與殘忍的資產階級進行斗爭。
半個多世紀以前,當馬克思、恩格斯發表《共產黨宣言》,以無比巨大的理論威力、思想鋒芒和戰斗精神令西方統治階級發抖時,中國正在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淵……
160年后的今天,社會主義中國昂然屹立于世界東方,中國共產黨以“三個代表”的先進思想,迎接著世界變局的挑戰……從《共產黨宣言》到“三個代表”,濃縮了160年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更顯示著中國共產黨84年奮斗發展的輝煌。
1848年2月,英國倫敦瓦倫街19號一家不大的印刷所,印出了一本字數不多卻震撼世界、影響人類的小冊.--《共產黨宣言》。這本小冊.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威力,是因為它的發表標志著一個偉大的真理--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在馬克思主義誕生以前,一切社會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以歷史唯物主義考察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論述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最終發展為共產主義的歷史必然,闡明了無產階級作為資本主義掘墓人和未來社會創造者所擔負的歷史使命。《共產黨宣言》成為工人階級斗爭實踐的一個光輝起點。
在黑暗的舊中國,這個光輝起點的到來,浸透著無數仁人志士的智慧、勇敢和鮮血。太平天國農民革命運動、資產階級改良運動、義和團反帝.國運動,這些斗爭的最終失敗揭示,農民、資產階級改良派都不可能承擔起領導民主革命的重任。19__年,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但這次革命由于歷史的、階級的局限,未能改變舊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境遇。路在何方?這依然是中國志士仁人和先進知識分.苦苦求索的問題。
1921年7月,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中國共產黨宣告成立。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高高舉起了馬克思主義旗幟,從此,中國革命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引,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完成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重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的偉大勝利。從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__年的時間,共產主義的“幽靈”在古老的東方大國化作噴薄而出的紅日,光芒四射……
歷史唯物主義揭示,每一歷史時代的經濟關系是整個社會的基礎,生產力的發展是社會變革和進步的終極原因。《共產黨宣言》的一個重要理論貢獻就是強調: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以后,要把發展生產力擺在首位。
照亮征途,指引方向——年來,《共產黨宣言》的真理之火在中華大地始終高高擎起,指引中華民族從積貧積弱走向繁榮富強站在新世紀的起跑線上,當我們以歷史的目光洞察年風風雨雨,回顧中華民族頑強奮起的歷程,必然發現一個堅強的民族脊梁——中國共產黨;必然發現一個偉大的思想燈塔——馬克思主義。
年月,英國倫敦瓦倫街號一家不大的印刷所,印出了一本字數不多卻震撼世界、影響人類的小冊子——《共產黨宣言》。這本小冊子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威力,是因為它的發表誕生了一個偉大的真理,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以鄧小平和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正確指引下,我國改革開放多年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生產力發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綜合國力都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面向新世紀,江澤民提出“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三個代表”是對年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和中國共產黨年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光芒。
歷史雄辯地說明,沒有《共產黨宣言》就沒有馬克思主義,沒有馬克思主義就沒有中國共產黨,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和改革開放的今天;歷史同樣雄辯地昭示: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發展要求、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和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國共產黨,必將指引中華民族走向新的輝煌與時俱進,勇立潮頭——在繼承中發展,在實踐中創新,成為中國共產黨歷經風雨永葆強大生命力的源泉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的豐功偉績,有如日月經天,江河行地,改變了中國的歷史和面貌,并深刻影響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中國共產黨人的成功實踐向世人昭示:馬克思主義是顛撲不破的真理;馬克思主義只有同時代前進的步伐和各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才能煥發出經久不息的活力。
從馬克思、恩格斯到列寧、斯大林,從毛澤東到鄧小平,從《共產黨宣言》到“三個代表”,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真理之火,之所以能穿越多年的時空依然光芒四射、璀璨奪目,其原因就在于:這一理論深刻揭示了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并在實踐中不斷地注入新的活力。
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一以貫之的理論品格;在繼承中發展,在實踐中創新,是馬克思主義歷久彌新,永葆強大生命力的根源所在。
在人類文明,有過許多傳世名著,但沒有哪一篇能夠像《共產黨宣言》這樣牽動全世界最廣大人民的心魄。這不僅在于它第一次比較系統地闡明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還在于它鮮明闡述了馬克思主義不是僵死不變的教條,而是不斷發展的理論。正如馬克思和恩格斯在為《共產黨宣言》年德文版寫的序言中強調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
“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游蕩。”《共產黨宣言》的開篇語,沒有華麗的鋪墊,直接闡述了當時共產主義的處境:被舊歐洲的一切勢力反對、排斥甚至是圍剿。正是如此,才更證明了共產主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才體現其已被舊歐洲的勢力當作威脅存在,因為他們知道,共產主義將帶領無產階級取得勝利,而資產階級滅亡是他們不愿接受的。從馬克思的年代到今天,時代發生了驚人的變化,但《宣言》提出的歷史唯物主義依然有著巨大的價值。
初識《宣言》,驚其廣度。從歐洲大陸誕生到神州大地播撒,從英譯本、日譯本到第一本中文譯本的輾轉曲折,其影響恰如恩格斯所說的,它“是全部社會主義文獻中傳播最廣和最具有國際性的著作”。我相信是共產黨人自己的觀點、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圖打動了一群又一群人,才能讓它傳播至一個又一個地方,并且都在這些土地上落地生根,讓《宣言》成為各地共產黨人的信仰之源。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廣場的“白天鵝餐廳”、英國曼徹斯特的切塔姆圖書館……凡是有著《宣言》身影的地方,都吸引著來自全球各地的瞻仰者。德國特里爾馬克思故居紀念館內留言簿上寫滿了到訪者的感言,上海黨的一大會址內珍藏的《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讓參觀者排起了長隊。猶記得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陳列窗前,指著這本中文《宣言》為大家講述陳望道翻譯《宣言》的故事:“蘸著墨汁吃粽子,還說味道很甜。”甘甜的真理,堅定了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的信仰和初心,指導了一次次中國的改革發展。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們深刻認識到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國際環境發生重大改變,新發展已經開啟一個新時代,面對更多新課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應運而生,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進一步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也為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作出了新貢獻。
再讀《宣言》,悟其溫度。“你們說的是現代的資產階級的私有財產吧?但是,難道雇傭勞動、無產者的勞動,會給無產者創造出財產來嗎?沒有的事。”一段段反問、追問與反駁,給讀者更為直觀的答案,彷佛當年撰寫《宣言》的馬恩兩人就站在你面前,用年輕澎湃的激情,吶喊出心中的信念,“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正如當年鄧小平那句擲地有聲的“貧窮不是社會主義”,這種感染力讓你覺得熱血沸騰!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強有力證明社會主義必然勝利,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無比正確。從1848年《宣言》誕生至今,跨越百年之后,新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又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在了黨的旗幟上。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偉大”歷史使命和共產黨人的初心,描繪了21世紀科學社會主義藍圖,需要我們一以貫之地堅定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堅持《宣言》提出的基本方法論,繼續讓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在中國落地生根。可以說,《宣言》的精神直接指導了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
170年前,《共產黨宣言》的正式發表,如同一道閃電劃過黑暗的天空,恰似一顆火種點燃真理之光,它穿越時空,從遙遠的歐洲傳向中國。它激勵最初的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信念、不懼艱辛,帶領中國人民從苦難中走來,如今繼續指引中國共產黨人開拓創新、奮發進取,帶領中國人民書寫新時代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