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照耀中國》可以讓我們知道,中國共產黨及其軍隊所經受過的苦難,犧牲,今天的幸福來自昨天的奮斗,多少人的血才造就我們今天的輝煌。下面是由小編帶來的有關紅星照耀中國讀書心得收獲范文,以方便大家借鑒學習。
在書中,斯諾還對國名黨進行狠狠的駁斥,駁斥了他們一向對外宣稱共產黨為“狂熱分子”、“無知土匪”的這種行為。他在書中對毛澤東大加贊賞:然而毛澤東還是一個精通中國舊學的有成就的學者,他博覽群書,對哲學和歷史有深入地研究,但是對于工作卻事無巨細、一絲不茍,他的精力過人、不知疲倦,是一個頗有天賦的軍事和政治戰略家。除此之外,還有頭腦冷靜不屈不撓的周恩來,戰無不勝的林彪,令地主鄉紳聞風喪膽的賀龍,還有彭德懷、朱德、洛浦、徐特立、左權等一批優秀的革命領袖,以及他們那講不完的英雄事跡。他們用那火一樣的愛國情懷,燃起了中國人民的革命熱情。他們用那鐵一樣的堅定意志,斬去了舊中國的病根腫瘤。
作者在書中寫道:“中國共產黨的革命事業如一顆閃耀的紅星照耀著中國的西北,且必將照耀全中國。”
我們此刻坐在明亮溫暖的教室里,能夠理解最好的教育,不妨好好想想,是誰讓我們過上了這充滿陽光與微笑的生活?是中國共產黨。即使此刻是和平年代,不要也不能忘記無數在革命斗爭中流血流汗的革命先驅,是他們在那民哀國殤、狼煙四起、人人自危的年代挑起了民族的大梁,為我們此刻的幸福生活沖鋒陷陣赴湯蹈火。
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這些革命先驅雖出身平凡,卻有一股刻在骨子里的救國救民意識。身為領導人,卻與老百姓同甘共苦,不擺架子,他們那顆愛國愛民之心,不為功名,不為利祿,只為當時中國四萬萬老百姓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幅幅畫卷展開,不帶過重的色彩,卻讓革命先烈們有血有肉的站在了我們面前,讓我們認識了這樣一群有氣魄有力量有風度有抱負的領導者,明白了一個真實的充滿生活和活力的蘇區,了解了一段令我們驕傲自豪的歷史。
80年后的這天,如書上所說,共產黨已如一顆紅星,照耀了全中國,讓中國走上了富強繁榮的道路。
在《紅星照耀中國》第一篇探尋紅色中國中,斯諾開宗明義提出了很多問題,其中他問道:“千千萬萬的農民、工人、學生和士兵加入了紅軍,武裝反抗軍事獨裁的南京政府。這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究竟有怎樣一種不屈不饒的力量在推動他們不畏犧牲,去擁護這種ZZ見解?”我不禁在想,以弱抵強究竟靠的是什么力量?當然是一種理想,一種信念,所以今天我就跟同學們說點自己的心里話,談談理想信念吧!
說起理想信念,我覺得大多數同學會開始迷糊,也會疑問自己到底有沒有理想信念,我想這是當今很多學生的生活學習現狀吧,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想追尋什么?生活一片迷惘,變得消極無意義,因此很多人陷入游戲世界里尋找一絲絲的精神寄托和情感訴求。這都是心靈空虛毫無理想信念的表現,青年學生怎么樣做到有理想有信念?我認為應該首先要有需求,其次要有實踐,最后就是自省力。
首先,任何行為的最初來源都是因為有需求,那么理想信念的起點就是要有需求,共產黨之所以贏得了歷史的勝利那就是因為大家對國民黨領導下的喪失了信心,需要一個新的政權領導大家取得的勝利和民族的獨立,人民能解決溫飽且有尊嚴的活著,反觀現在我們很多學生的現狀就是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很多東西唾手可得,父母鋪平了康莊大道,自己幾乎不需要去思考去努力,思想上沒有需求的原動力,因此,我們應該重新思考自己的未來,尋找理想信念的原動力;
其次,理想信念最有價值的力量就是實踐,任何理想信念的達成都要靠具體的實踐行動,沒有行動,理想信念都只是空想,紙上談兵的賣弄,沒有任何實際意義,中國共產黨取得了歷史性的勝利,靠的不是大道理,而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實踐,但最難的也就在這里,因此你的需求要夠強烈,意志品質要夠堅韌,當你的理想信念成為你生命中的一個部分的時候,那么是完全順應自然的、健康的、不難做到的,也不會走到歧途的。很多同學道理其實都很明白,但都是因為缺乏堅韌的意志落實到行動中,從現在起趕緊將你的想法付諸行動吧;
最后,哲學里常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的過程就是一個慢慢無期的自我反省的過程,沒有自省力相當于沒有糾錯的能力,那么很容易將理想信念引入歧途,最終出現毀滅性的錯誤,我認為人世間一切經歷的受傷、挫折、坎坷,都是一個領悟的重要契機,因此自省力對于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但我們需要重新檢驗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一步步將思辨的能力建立穩固,一旦有特殊情況就能夠沿著真相順利前行!因此作為學生我們需要學會自我思辨自我反省,不斷糾錯,讓自己的理想信念不斷得到升華。
千古唯此一人!
數十年前,一位偉人站在長沙的橘子洲頭,望著奔騰不息的湘江,嘆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意氣風發,豪情萬丈,他就是我們敬愛的,真正的一代天驕!今日,我隨著斯諾,走進了他的成長歷程。
毛澤東同志的生平經歷是不平凡的:他出生在一個農民的家庭,他的父親毛順生只是想讓他學習記帳,將來和他一樣做一個農民,可毛澤東愿意這樣碌碌無為地過一生嗎?答案是否定的。"好男兒志在四方",年少的他胸懷大志,在與父親的斗爭中說明了一切,“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接著,他便開始了在長沙的一段艱辛的的求學生涯。學有所成后,他離開了長沙,后來到了北京,當了一名北大圖書館的助理員,并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這時,他就像一只羽翼豐滿的鳥兒,“不飛便罷,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于是,他全心全意地投入了革命。
與偉人同行,我懂得了立志!
毛澤東同志的身上有著中國農民淳樸、率真的性格特點。他雖為一國之領袖,但他從來沒有一國領袖的架子。他時常與百姓們說些家常話,仿佛是一個鄉下老人。也正是因為他的這個特點,使他親近農民,體恤農民、關心民生。他本就是一個農民,所以他懂得農民,并提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他把敵人陷入人民群眾的汪洋大海中。面對這樣的領袖指揮的人民軍隊,敵人焉能不敗?
與偉人同行,我學到了純樸!
毛澤東同志還有一個特點,使我感受最為深刻,那就是他十分愛好閱讀。在他年少時期,他使迷戀上了《三國演義》和《水滸傳》。每到做完工的時候,他都會捧上一兩本書看,神情十分享受,如品嘗著一杯香茗,蕩氣回腸,回味無窮。到了青年時期,他的讀書熱情就變得越發不可收拾,整日整夜,浸泡在書里。尤其是報紙,他每天都讀,風餐露宿也在所不惜。在北大圖書館里,他更是如魚得水,時間幾乎都用在書上。書中有沒有黃金屋也許他不知道,他只知道,書中一定有著他的理想與信念。書籍把他造就成了一個有血有肉的毛潤之。
80年前,紅色的中國布滿層層謎團。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懷著對中國革命與戰爭的重重疑問,孤身一人前往這被人刻意曲解、遭到銅墻鐵壁般嚴密封鎖的革命戰略根據地。他探索紅色中國,將所見所聞一點一滴的真實記錄,匯編成一本書,書名是《紅星照耀中國》。
近日,我重讀經典,內心依舊澎湃不已。整本書以斯諾的第一視角,生動豐富地描述了紅色根據地大大小小的人物與事件,他通過搜集兩萬五千里長征的第一手資料,與革命領導人進行談話,運用文字的力量將這段波瀾壯闊、激情燃燒的歲月鮮活地呈現在我們眼前。
斯諾的語言很平實,他沒有添加過多的修飾性的詞匯或者一些美化的文筆,即使樸實無華,但他筆下的人物卻有血有肉,帶著鮮明的特點。他記錄了一些革命領導者的事跡,如毛澤東、周恩來、賀龍、彭德懷、徐海東等,對主要的歷史事件也進行了敘述,如蘇區教育(比如紅軍大學)、人民抗日劇社、長征、西安事變等。正是通過他的文字,我們對國民黨政府的暴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對橫亙在漫漫長征路上的艱難險阻有了更具象的把握,對立志救民于水火、避免我亡國之禍的革命先驅更加心生敬畏。
斯諾對革命者的描寫狠狠地駁斥了國民黨,書中是這樣描述毛澤東的:“然而毛澤東還是一個精通中國舊學的有成就的學者,他博覽群書,對哲學和歷史有深入地研究,但是對于工作卻事無巨細都一絲不茍,他精力過人,不知疲倦,是一個頗有天才的軍事和政治戰略家?!睂χ芏鱽淼闹恰八^腦冷靜,善于分析推理,講究實際經驗”。“他無私地忠于一種思想和從不承認失敗的不屈不撓精神——這一切似乎都包含在這個紅軍的故事和參加創建紅軍的一個人的故事中。”除此之外,還有黃埔軍校畢業身經百戰、戰無不勝的林彪;使地主鄉紳聞風而逃的賀龍;九歲離家闖世界十七歲就帶領饑民攻打糧倉的彭德懷;洛浦、徐海東、劉志丹、徐特立、林伯渠、左權等許許多多優秀的領袖……通過他的敘述,我仿佛看到無數仁人志士在戰火紛飛的根據地,用火一般的熱情與鐵一般的意志,百折不撓,自信樂觀地堅持著自己心中那最崇高的革命理想。他們是一群有氣質、有風度、有抱負、有力量的領導者!
哈嘍!大家好!好久不見,沒錯,是我——海洋。這周我給大家推薦的書是《紅星照耀中國》。下面,跟我一起去走近它吧。
這一本書寫了一個不為我所知的紅色革命,它給我留下了深刻而不可磨滅的印象,是那些紅軍們用那堅強的意志和那必死的決心換來了我們今天的生活。
這本書主要記載了美國記者帶著當時無法理解的關于革命與戰爭的無數問題,六月間由北平出發,經過西安,冒了生命危險進入陜甘寧邊區。他達到了目的。他沖破了國民黨以及資本主義世界對中國革命的嚴密的新聞封鎖。他來到了當時蘇區的臨時首都——保安,和毛澤東同志進行了很長時間關于長征以及他個人故事的討論,同時也從很多戰士的長征經歷。然后經過長途跋涉,他到達了寧夏南部的預旺縣,這已經是和國民黨中央部隊犬牙交錯的前沿陣地了,最后他冒著炮火重新折回保安,保安順利到了西安。在這期間他對毛澤東同志以及其他戰士的采訪會編成了一本書,便是這本《紅星照耀中國》。
這個美國記者就是埃德加。斯諾,也是這本書的作者。漫長的四個月旅行中,讓一個資產階級報紙的新聞記者是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人以及革命的戰士們有了真摯的熱烈的感情,而對于在革命與戰爭的激浪中的中國,有了一個全新而又深刻的了解。
其實這本書讓我很有觸動,讓我感受到了清末政府統治的腐敗,以及日本帝國主義者的殘忍與霸道,還有那些偉大的革命先輩斗爭的艱苦,讓我知道了現在的和諧生活是多么的來之不易以及寶貴。
我們一定要珍惜當下的生活,好好讀書,長大后成為國家棟梁之才,同時為偉大而復興的中國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讀完這本書后,我暗下決心一定好好學習,并且要珍惜當下的生活,長大后我要建設祖國報效國家。
我一定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我是第一次看這一本書,看的時候是挑選了一些看起來比較吸引我的章節,我認為《紅星照耀中國》的非凡之處在于,它首次記錄了毛澤東和其他共產黨人的生平故事,以及這場鮮為人知的革命。后來的事實證明這是極具預見性的。斯諾的這本著作之所以成為一部經典,是因為它在兩個方面經受了時間的考驗:一是作為歷史的真實記錄,二是作為對歷史趨勢的預見。這本書的地位,不僅僅是處于政治與回憶錄,更是一本記載了中華民族的血淚史。
斯諾以一個美國人角度講述了中國的情況,這本書中或多或少的帶著一些美國社會的色彩,但是我讀了這本書后,更加了解了抗戰時期中國人民的難處與存在哪些巨大壓力,我之前一直認為中國在抗戰時期打仗是十分容易的,小時候看地道戰,地雷戰,感覺小鬼子特別傻,踩個雷就上天了,實際上戰爭是十分殘酷的,所以,我們更不能忘記以前的屈辱,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報效我們偉大的祖國,中國的強大是來之不易的,是來自那些有著高尚奉獻精神的革命烈士們,我們要去敬重他們,紀念他們。
如果以一個美國人的視角來看近代中國的戰爭史是怎么樣的呢?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給出了答案。
在寒假,我讀完了《紅星照耀中國》,跟隨著斯諾的腳步,我去遍了整個紅色區域,與當時中國工農紅軍的領袖、將領面對面。合上書本,心潮久久未能平靜。在書中我看到了長征過程中紅軍戰士的英勇善戰,不怕犧牲、看到了毛澤東的質樸純真,愛軍愛民、看到了周恩來的平易近人,溫和爾雅、看到了彭德懷的率真爽朗、吃苦耐勞……
這本書中最令我記憶深刻的章節是“懸賞兩百萬元的首級”斯諾記述了林彪的一些生平、他在紅軍大學回答問題的情況、以及一些他觀看了紅軍劇社的表演以及采訪紅軍劇社社長危拱之的一些情況。其中紅軍大學中的將士們將敵人的傳單反過來當作筆記,在以窯洞為教室,石頭磚塊為桌椅,石頭泥土糊的墻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轟炸的這樣一座“高等學府”中艱苦學習。為什么紅軍戰士能在這么惡劣的環境下艱苦學習作戰本領呢?那是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夢想:打敗日本帝國主義,解放全中國。
在七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們閱讀著這一本書,現在的我們生長在和平時代,戰爭的硝煙已經散去,但我們通過這一張張薄薄的書頁仿佛回到了那個硝煙彌漫的戰場,仿佛看到了共產黨員為革命勝利流下的滴滴鮮血。仿佛感受到他們無私的品德,如今的我們,也有一個共同的夢想:國家富強,社會穩定,人民幸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所以,我要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克己奉公的無私,我也要學習他們面對強大敵人不服輸,敢于客服困難的精神。我更要堅定信念,盡力守護祖國,守護這一來之不易的和平!
《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使我更深地了解紅軍,了解紅色革命。紅軍戰士用鮮血與生命換來的今天的美好生活,我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為建設一個更加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埃德加·斯諾編著的《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中,我被作者堅強的精神所感動。
作者生活的年代,也是中國最困難的時候,軍隊如同一道長城,連綿不絕,使中國紅區宛如一座孤島,可作者并沒有退縮,而是選擇越過那道長城。他并不了解中國紅軍是怎樣的一支隊伍,他可以把非議置之度外,勇敢地踏入這片土地,在這條路上,他遇到許多困難,白匪軍的追殺等,但他終于排除萬難,開始與紅軍接觸,把他之前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
文中的作者遇到問題時,他選擇去探究,去試驗,直到自己了解真相,他不怕任何困難,勇往直前。
但我就沒有這種毅力,我遇到問題時,很輕易地放棄,遇到困難時,我會選擇逃避,而不是去面對。做任何事總是缺少那一份勇氣,一份毅力,使我很難做成功一件事,因此我的成績也很難提高上去。
以后我必須改掉自己的惰性,以文中的作者為榜樣,學會勇敢,學會堅強,遇到困難不退縮,做什么事情都不放棄,堅持到底,多一份探究的勁,使自己不斷完善,做一個男子漢,將來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做一個像作者那樣勇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