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3月15日,央視“3·15晚會”首次舉辦,晚會曝光并處置了一批不法企業。這種前所未有的新穎節目形式,不僅引發了社會公眾的普遍關注,也同步喚醒了消費者的維權意識。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關于央視2021年“3·15”晚會觀后感,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今天是3月15日,是“全國消費者權益保障日”。下午,汪老師告訴我們:“今天晚上中央臺有個3?15晚會,請大家準時收看,并把感受寫下來。”
回到家里,我早早做完作業。不到八點,我就準備好紙和筆,端端正正的坐在電視機前,等著晚會開始。我想,這個晚會可能和春節晚會一樣,一定會有許多好看的節目。
可是,晚會開始后,和我的想象完全相反。不但沒有文藝節目,就連歌舞也很少。從頭到尾,基本都是主持人作介紹,放錄像。從主持人的介紹中,我知道今天晚會的主題是:健康秩序,健康生活。
晚會一開始,主持人李勇就向我們介紹了許多關于藥物中毒的事例。他告訴我們,不能濫用抗生素,不然會對生命帶來危害。從電視播放的錄像中,我看到:有兩個女孩,一個叫曾倩,一個叫廖冬冬,都是因為濫用抗生素,使她們變成了又聾又啞的殘疾人。還有一個女孩,由于抗生素使用不當,造成手壞死,最后被截肢,還差一點送了命。
還有一個事例,就是人們手機上經常收到一些短信息,說你中獎了,獎品是筆記本電腦和彩電、冰箱等,價值有好幾萬元呢!我媽媽的手機上,也經常收到這樣的短信息。可媽媽說,那是騙人的,哪有那么多的好事?可在今天的晚會上,我看到有許多人都上當了,被騙了許多錢,有的人把家里的電視機也買了。這件事告訴我們:天下沒有白吃的飯,天上也沒有掉下來的餡餅。
還有一個事例,對我教育最深。說的是我們陜西安康有一個中學生,他叫張昊鋒,17歲,他的學習很好,不但作文寫得好,還會作詩。但由于他打電腦游戲很上癮,經常在網吧打游戲不回家,他白天打,晚上打,最后累死在網吧里[l]。當我聽到電視上他媽媽的哭聲,心里感到無比的難受。我要汲取這個慘痛的教訓,堅決不進網吧打游戲。
另外,在今天的晚會上,國家還公布了兩項規定:一是任何藥店,沒有醫生的處方,堅決不能向人們買抗生素;二是所有網吧,堅決不能向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開放。晚會還向人們公布了舉報電話12315,歡迎大家隨時舉報。
通過觀看今天的晚會,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我想對我們小學生來說,我們一定要汲取這些教訓,要能夠自己管住自己。有病時,要先去醫院看病,不要亂吃藥;不要經常打電腦游戲,更不要進網吧;不要貪小便宜,不是自己的東西,堅決不能要,以防上當受騙。只有這樣,我們的生活才能既健康又幸福。
“315”,是一個特殊的日子,這一天,假冒偽劣商品在劫難逃;這一天,消費者權益揚眉吐氣;這一天,是集中打假、集中銷毀,成果的集中展示,可以說 ,“315”作為消費者權益日是一種標志,一種警示,更是一種期待。
打擊假貨,對于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百姓安居樂業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各類假貨的出現嚴重影響了百姓的生活質量,輕則買到假貨平白添堵,重則給百姓的生命財產帶來嚴重的威脅。除了百姓,合法合規經營的企業也是受害者,自己花費精力財力研究出來的產品,還未等到回收成本,卻已經早早被假貨占去了先機,著實給企業經營帶來了困難。如此循環下去,只能讓企業喪失了繼續創新的動力和財力,影響社會發展。
打擊假貨重點在于如何做,口號喊得再響,不如腳踏實地。打擊假貨首先要源頭入手,對于生產假貨的企業發現一個,查封一個,絕不姑息。對于出售假貨的店鋪,發現一家,關閉一家,絕不手軟。拿出壯士割腕的決心和信心,就一定能在源頭上對假貨堅決遏制。同時在社會上也要建立征信體系,對于存在制假售假的企業,納入“黑名單”,不允許再次進入市場,對于創新型企業,要給予一定獎勵,在社會上引領打假風向。
我們不能只指望就315晚會這一天來曝光所有違背、欺騙、無視消費者權益的商家。這是一個正循環的議題,企業重視消費者權益,產品好了,消費者能夠享受到好的產品與服務,消費者就會信賴這一家企業,就會促進這家企業良性發展。可一旦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情形,商家們會利用違背消費者權益的手段,就會使市場陷入惡性循環,到最終損害的就是消費者的直接利益。不信不立,不誠不行。只有讓商家誠信,企業正義深入每一個人的內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才觸手可及。
3月15日是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為了與國際接軌,3月15日也定義成了我國的消費者權益日。日常消費中,由于信息不對稱,消費者掌握的信息過少,往往容易掉入各種誤區與陷井,為了維護消費者權利、曝光不法黑心廠商、彰顯媒體的責任與公信力,315打假晚會自1991年在我國應運而生。30年的積累和沉淀,3月15日儼然已成為一個特殊的日子,在這一天里商家小心翼翼,民眾滿心期待。
那么,作為普通消費者的我們又能做些什么呢?我認為,“315”不僅是消費者的盛大節日,更是消費者權益的“提醒日”。我們廣大消費者也需要主動維權、積極維權,捍衛自己神圣的權利。憲法與法律賦予了公民權利,公民就有責任維護好、行使好,“永不放棄”就是責任擔當。公民的維權,是捍衛公民權利的尊嚴,是捍衛市場秩序的尊嚴,同時,還能夠“倒逼”市場監管機制的改革與創新。具體到“網絡誠信,消費無憂”的主題上來說,就是要從自身提高意識、注意風險。在使用、存儲、分享個人信息時,及時鑒別和防范各種可能的危險源,防止個人信息被竊取。一旦個人信息遭泄露,網民也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唯有如此,才能使互聯網真正成為讓公民放心的安全之網,才能讓每位消費者都能放心消費,才能讓公眾都享有“穩穩的幸福”。
總之,消費者權益還需要宣傳與普及,不能只在315這天強調消費者權益,要讓消費者認識到消費者權益的重要性。消費者權益不能單單只靠政府部門的力量,還需依靠群眾,曝光更多通過欺詐虛假宣傳從中獲利的企業,呼吁更多人關注、提倡、重視消費者權益,讓消費者們能會用、懂用、善用自己所擁有的權利,向不良商家所提供的產品與服務說不。
又是一年315消費者權益日,打擊假貨又成為了人們熱議的話題。堅決打擊假貨,提升消費者的消費體驗,是推動我國經濟轉型的必由之路,也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前提條件。因此,要以315消費者權益日為契機,使得打假制度化、常態化,實現天天都是315,堅決對假貨說不。
“315”讓眾多不法商家忌憚不已,可是剩下的364天呢?每年“315”都有那么多的商家被曝光,難道平時這些問題就不存在嗎?可見,與“315”當天的打假狂歡相比,有關部門的平時功夫還真是不足。
要營造誠信的消費環境,要讓消費者的權益得到保護,單單憑一個“315”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將功夫下在平時,是要完善舉報、監督和懲戒機制,否則一場“315”的“大雨”絕對管不了一年的“旱情”。“315”當天的大快人心過后,消費者還是會面臨權益受損的尷尬。
消費者平時維權難,與舉報渠道的不夠暢通不無關系。我國的消費投訴電話是12315,可是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局長張茅曾透露,有個部級領導買的商品出了問題,竟然都不知道怎么辦,那么普通民眾又有多有人知道如何去舉報呢?本來是消費者占理,消費者的權益受了損,結果卻只能自認倒霉吃“啞巴虧”,這無疑就更使得不法商家有恃無恐。
不法商家能夠肆意妄為,與監管的缺失和軟弱也脫不了干系。商家存在欺詐等不誠信行為,監管部門卻沒有及時發現,這就是監管責任落實不到位。發現了或者接到了消費者舉報,可是在商家的頻繁公關之下,卻要么“和稀泥”,要么無原則善后。另外,對于不誠信經營問題,相關法律也存在著“重罰輕刑”的問題,一些企業正樂得“破財免災”,這樣的懲處根本不可能把不誠信行為“置于死地”。
315晚會的影響現在越來越大。晚上,我通過觀看中央電視臺3.15晚會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感受頗深。3月15日,老百姓們期盼著一天,因為這一天能讓人們更加了解如今的社會狀況,在今后的消費中,不盲目投資,上當受騙;更是人們傾聽受害者們的心聲,好好反省自身,改過自新的機會。
晚會從前到后的情形是:我開著大眾DSG汽車,變速箱不好使了,車躥了出去,撞到江淮同悅,沒想同悅一下子就散架了,從里面爬出來一個人,仔細一看是賣神藥的王老太,手里拿著iPhone5,脖子上套一周大生,張口就罵:你丫的把我蘋果的后蓋撞壞了,你不知道它不能保啊。我剛想回嘴,我的安卓手機響了:您好,我是修理廠,我已通過軟件定位了您事故的位置,我馬上來拖車,需要通知你家人嗎,我有你的所有通訊錄。
整個晚會中,俺總覺得每爆一個企業,都像是沒有結束,因為沒有任何處罰的情況,晚會開始前,說了工商局的多少多少同志在此,然后呢,這些同志是來玩兒的?發現了問題,就沒一個解決問題的下文了,跟結尾說了解的清清白白根本不搭邊!
說心情感慨萬千,是后面的手機隱私和上網安全,相信每個人用安卓系統的人,都有過被赤裸裸的強奸的感覺,因為很多軟件都卸載不了!沒辦法啊,其實很久以前,就知道這些軟件能夠竊取我們的信息,比如飛信,他雖是一個幫助我們通訊的軟件,但是能自動同步我們的通訊錄,這個沒有我們同意的情況下,難道不是強奸嗎?!
其實就現在互聯網來說,在被爆各種隱私被竊取的同時,感慨技術如此先進,可是另一方面,既然央視在策劃報道這些新聞的時候,應該已經這道這些內幕了,那么工商局、質量監督管理局都干什么去了呢,直到晚會結束了,都沒給民眾一個說法,你說,想讓我們看清真實呢,還是想說,哦,他們沒交保護費,所以你們大家就看見我們了,要想不被罰得多,就得給俺們這些主辦單位再多交點,要不回頭狠狠罰?!
最后說說良心。看過315晚會后,俺想到的良心,一個是企業的,一個是央視的。很多企業在拓展業務的方面,對用戶來說,他們沒有良心,因為他們只看到了發展;而另一方面,新聞被報道的同時,總感覺是央視一方說法,如果真要秉承公正,那么多的有關部門,你們真有良心,就對你們的衣食父母負責,對我們這些納稅人負責!另外還有一點,你說那么多暗訪,暗訪了大家就說真話,最后發現自己被騙了,雖然自己先騙了人,但是自己也被騙了,什么時候才能有不利用呢?
另外,發現這一次被報道中,并沒有怎么報道食品安全,是我們日常里已經出現太多的不安全呢,還是覺得這個話題已經不再新鮮,還是說食品已經安全了?(觀后感)不知道有沒有更多的人,像我一樣,已經厭倦了媒體的這種報道方式,從來只是報道,卻不見處理結果,我們對這樣的社會,早已失去了信心和希望。
讓我們伸出雙手,來拯救如今的自私世界,為什么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為了錢財、權勢呢?害的人都是無辜的啊!消費者們因為信任才去投靠你們,而你們卻這樣,就像你是消費者,你被別人騙了,你會傷心嗎?我們可是一個大家庭啊,都有自己的權益,要收獲,就要有愛的付出!
真的希望社會的制度在完善一點!讓百姓的日子在舒心一點!期望我以候不會像現在感嘆我們沒有生活只有生存!作為消費者我的權益一直在受到侵害。誠信二字重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