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的日子,盡管忙綠卻十分充實,是一次有益的嘗試與磨礪。美術教育也是現代社會所越來越重視的方面之一,我們可以有效的促進形成和發展學生的人文意識。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帶來美術教育實習心得,希望大家喜歡!
其實在之前就聽說區里要安排外出寫生,也就一直暗暗盼望著,特別是前不久參加市里的美術年會時,看到一位老師的寫生油畫創作,內心真是“羨慕嫉妒恨”!這回好了,終于我們也有機會了!雖然自己繪畫功底不怎么好,但是可以學習,可以進步,還是很讓人高興的。
只是天公不作美,臨出發前下起了雨,并且一直持續到寫生結束的前一天。為期兩天半的寫生時間雖然短了點,但是也是收獲良多,意猶未盡。 我是第一次來這里,第一次見識到原生態的自然之美。大洼確實是一個很美麗的地方,特別是這個季節,山里的色彩變得豐富艷麗,隨處可見的楊樹,一叢一叢,葉子由黃到綠,其間點綴著幾棵懸掛著如小燈籠一樣可愛果子的柿子樹,再加上一些叫不上名字的有著各色顏色的植物,星星點點,滿眼燦爛,馬上就讓人想起一個詞——“層林盡染”-----很多畫畫的人都喜歡到這里來寫生,作為省內的“寫生勝地”,還是很名不虛傳的。只可惜連這里水都被污染了,很多原本很清澈的溪流都變得污濁,連其間的山石也被染成了黑色,曾經的小魚小蝦們更是蹤跡全無——雖然這里的鄉民們依然淳樸善良,但是他們不知道丟失了的最寶貴的東西就再也找不回來了-----
傷感的思緒拉回來,還是說說畫畫的事吧,我們這次一共是來了27名老師,按照“國畫”、“速寫”和“色彩'分了三個小組。為了節約時間,一到目的地后就馬上放好行李,每人領了一包干糧開始集合進山。
我們一行人跟隨有經驗的尚主任走在最前面,走過一處小橋,再向右轉,眼前突然展現出一條鋪滿落葉的小徑,蜿蜿蜒蜒,指向不知名的遠方,我們一邊贊嘆著這神秘美麗的大自然,一邊繼續繼續前行尋找適合畫畫的地點,最后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茅草屋,有山石壘成的矮矮的圍墻,聽到里面傳出“咩咩”的叫聲,原來是一個羊圈——這里的羊們也很有意思,清一色的黑山羊,平日我們所熟知的白羊一只也看不到。然后,第一幅畫就獻給了這個“古色古香”的羊圈。現在再看這幅畫,虛實關系處理得不好,主體物也不突出,畫得很不成熟----- 在山里吃過中飯后,我們又找到一家山間小屋,只是很可惜,還沒怎么畫完,天空就飄起了雨,我們只好打道回府,雨一直下到晚上。第一天只算是畫了半天的畫。
第二天吃早飯前,進行了統一評畫,很多國畫與色彩作品都畫得很漂亮,特別是陳俊河老師的國畫,很讓人佩服,功底深厚,技法純熟,一看就是老國畫手了-----吃過早飯后再次出發,只是這次還沒畫滿一個小時老天又下起了雨,我們只好奔回住處,路上遇到不少狂奔回去的老師們,他們也是很無奈得嘆氣 。回到宿舍把剛沒畫完的速寫根據記憶補了補,聽說尚主任和顧老師畫畫極好,我們幾人去學習了一下,感覺自己真是差太遠了!顧老師筆法熟練,構圖大氣,無論是造型還是筆法線條都處處顯示出深厚的美術功底;尚主任的畫更是筆法靈活,造型嚴謹,虛實得當,筆法熟練而富于變化,無論是樹的變化還是山石的變化都極具有藝術上的美感------同時也給我們幾人的作品指點了一下,哪里不足,應該怎樣改進,都一一給我們做了詳細的解答,我們在發現了自己的不足的同時也感到通過學習確實是有了進步,至少在眼界上開闊了很多,并且非常感謝尚主任的不吝賜教。
到了下午雨稍停了,我們帶傘出去繼續畫畫,找到第一天...
20--年10月11和12日,我有幸參加了鄖西縣20--年愛心包裹項目美術教師培訓。作為新教師,在這短暫的兩天培訓中,我收獲滿滿。
11日上午,首先由鄖西職業技術學校校長講話,介紹了學校的基本情況,以及最近這幾年學校取得的傲人成績。接著,由中國扶貧基金會嚴慈銀先生主持了開班儀式,介紹了中國扶貧基金會基本情況和愛心包裹的類別,讓我對愛心包裹項目有了基本認識。最后,由縣美術教研員王晶老師給我們詳細地講解了美術教育。她認真細致地從美術教育的途徑,美術教育課程設置,主要課型等多個方面讓我對美術這門課程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經過短暫的休息,一堂生動的美術示范課《圓圓的世界》讓我對美術課程大開眼界,讓我知道了美術原來還可以這么教學。老師從圖片導入,實物呈現,探索發現,親身示范,任務布置,學生作品展示等多個環節讓我領略到美術這門課程的魅力,也讓我對美術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了。
下午上半場,楊颯老師帶領我們進入實戰,手工技法課《串編的樂趣》,讓我們不僅通過穿編這項技法了解到了古人的智慧,也讓我們的動手能力有所增強。經過學習,我們老師也動手制作了自己的作品,半個小時下來,一幅經過穿編向日葵作品在我和朋友的手中呈現出來,雖然不是特別出彩,但是穿編的過程還是給了我們很大的樂趣,同時也讓我們對穿編這項古老技法充滿了敬佩。后半場由周銳老師給我們講解了動漫創意畫,讓我對動漫也產生了興趣,尤其是人物眼睛的畫法,素描的比例等等,短暫學習之后,一個可愛的娃娃又在我手中呈現,雖然不夠美觀,但是也讓我對動漫,卡通人物有了更多的了解。
休息一晚上后,12日一早我們又滿懷激情投入到新的學習中了。首先由王銀霜老師給我們講解了拓印藝術,她細心的給我們親身示范了拓印的幾種方法,接著我們用提前準備好的樹葉經過上色拓印,敲打樹葉的方式,把樹葉的葉脈清晰的印在了白紙上,兩人一組也完成了一幅拓印作品,這其中也有過失敗的嘗試,不過還好,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之下,一幅作品最后也呈現出來了。接著周銳老師給我們講解了油畫棒技法,主要是通過不同顏色搭配產生漸變色來做出好的作品,大膽的撞色也能呈現出不一樣的藝術風格,最后由我們自己動手,一幅大膽撞色的作品《媽媽》也從我手中完成,雖然不夠美觀,但是也讓我對色彩的搭配有了一些基本的認識。最后,周銳老師給我們講解了微課的制作技巧,讓我對微課的認識又增加了幾分,讓我以后也想嘗試。
雖然培訓時間短暫,但過程是難忘的,收獲是滿滿的。作為一名新教師,這樣的培訓對我來說來之不易,這次培訓不僅讓我大開眼界,也讓我對美術這門課程產生了更濃厚的興趣。希望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能夠將這幾天的所學知識運用到日常教學中,讓孩子們也用美的眼光欣賞這個世界,用更多色彩描繪他們眼中的美好。
教學工作方面,這是我第一次上小學美術課,所以,課前做了準備,自己在網上收集資料、指導老師的指導、以及在美術老師的幫助下,才使得課堂更豐富、生動,這也吸引了學生興趣。備課上,查閱相關資料,自己動手制作相關作品,使學生從實際生活中發現美,感受美與生活情趣,培養學生的繪畫能力及動手制作能力,進一步提高對美術學習的濃厚興趣。上課前在班上同學面前進行試講,認真對待每一次講課,無論從板書到課堂設計,還是講課都爭取做到完美,這樣到課堂上課才能有底氣。每堂課試講后,聽取大家的意見,進行相關修改完善。進入課堂講課,首先對學生畫畫進行講評,對好的作品進行嘉獎,講授新課時,課堂增加相關的游戲環節,增加學生的趣味性、積極性。講完課后,聽取指導老師的評價及意見,問學生聽完課后的感想,還應往哪方面改進。通過教學工作,一方面,我深感知識學問號如云煙,另一方面,我也深深地體會到,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要學識淵博,其他方面如語言、表達方式、心理狀態以及動作形態也要有講究。
班主任工作方面,盡快熟悉每一個學生是必要的,這樣才能更好的與學生溝通交流,從而進行班級管理。花了一個星期記下每一個學生的名字,并對他們有了一些基本了解。每天早上中午去教室和學生交流一下他們的想法,對學習、對生活等方面的看法,鼓勵他們往好的、積極的方面發展,樹立自我信心。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尤其是他們作為00后的一代,只有對學生充分了解后,施以正確的方法管理加以引導,才能使他們突顯自我優點,在班級管理上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班主任工作繁瑣卻意義重大,關系到每一個學生的成長。作為班主任,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要有足夠的耐心去教導學生,去引導他們走向正確的人生軌道。這些方面,我們都有幸從班主任那里得到指點并學習到,這都將成為我們以后教師道路上的一筆寶貴財富。
在教學和班主任工作上,仍存在不足之處。比如美術上對時間的把握方面還有待加強,班主任工作上還要更積極主動接近學生等等。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文體素質的提高,在當今社會,人們對藝術的追求,對美的追求得到了空前的表現。而學前期是接受藝術啟蒙教育的最佳期,由于藝術活動是具有感情形式的創造活動,它的具體形象、它的情感滲透性與學前兒童本身特有的純樸性、濃厚的生命色彩以及自由創造性質相吻合,因而特別容易為幼兒所接受。從小就接受藝術熏陶的人具有一定的藝術修養和較高的審美境界。他們能從最平凡的東西上見到美;懂得利用平凡的東西創造美,對人生有積極快樂的態度。因此,對學前兒童進行藝術啟蒙教育較高的價值和深刻的社會意義,下面我簡單談談組織與開展藝術活動的幾點體會。
一、堅持以欣賞為切入點。
藝術活動在幼兒園教育中主要表現在三方面即音樂藝術、美術藝術和文學藝術。無論哪一方面的活動,都堅持以欣賞為切入點,為幼兒提供一個完整的視、聽覺形象,營造良好的氛圍,積極引導幼兒去親身感受體驗,使幼兒獲得情感上愉悅,能更好地進入藝術作品的情境。以往開展藝術活動,常常忽視了幼兒對審美對象的整體的主動的感知,幼兒幾乎都是被動的記憶、理解和表達。這樣的活動難以培養一雙雙審美的眼睛、一個個審美的大腦。如在活動中堅持以欣賞為切入點,強調審美感知,則可激發幼兒的審美情感,從而進一步提高審美創造的能力。例如:中班新歌《我聽見》,這是一首優美柔和的三拍子歌曲,表現了幼兒熱愛大自然及在大自然中豐富的想象力。老師帶領幼兒走進大自然。欣賞那藍天、綠水、小草、鮮花……再請幼兒躺在草地上,閉上眼睛投入地欣賞歌曲,感受歌曲優美柔和的旋律,理解它與我們身邊的自然是那么和諧,于是孩子們一下子進入了歌曲的意境,紛紛動情地唱起來。創編的歌詞也非常巧妙,融入了幼兒的真實情感:我聽見大樹在沙沙響;我聽見花兒在微微笑;我聽見螞蟻在輕輕說……在文學活動中,我也同樣如此,注重選用精美的詩歌、散文和童話,配上適宜的音樂,強調欣賞感受在先,理解表達創造在后。
二、以情感為激活因素。
藝術表現實質上是內在情感的外部表現。它是將情感呈現出來供人欣賞的,是由情感轉化成為可見或可聽的形式。在開展各類藝術活動時,我注意挖掘藝術作品情感因素,幫助幼兒把握情感基調,從而獲得各種不同的情感體驗。例如:中班童話《金色的房子》,在欣賞時,用語氣、語調、表情手勢等加以突出,讓幼兒感受到小動物們的心情:好奇、渴望、友好、寬容,對生活的熱愛,當遇到小姑娘拒絕時,毫無埋怨責怪,而小姑娘從孤傲到孤獨,再到融入集體的歡樂,這個情感脈絡幼兒不能作理性的分析,但內心完全能感受到,通過朗誦、表演達到情感的自然表露,并內化為自己的理解,從而調節自己的行動。
三、充分發揮綜合優勢。
音樂、美術、文學三種藝術類型雖然都有著各自的物性,但是我們卻不能忽視它們之間存在的內在聯系。顯然,對三種藝術形式的共同審美要素進行抽象和遷移,能培養幼兒一種綜合性的藝術智慧,一種整體的反應能力。因此,在開展各種形式藝術活動同時,我還充分發揮綜合優勢,發展音樂、美術、文學藝術中共同的審美要素,按同構的原理加以溝通,以不同的藝術形式使幼兒獲得美的熏陶。
幼兒的作品真是千姿百態,有△○—等,想象非常豐富。總之,只要我們在藝術活動中堅持以欣賞為切入點,以情感為激活因素,堅持形式美與內容美的高度統一能讓幼兒的心靈在藝術的空間自由馳騁,必將為培養“審美型”人格打下堅實的基礎。
“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兩個月的教育實習轉瞬即逝,回顧這段時間的實習工作,既忙碌,又充實,有許多值得總結和反思的地方。為一名初中實習美術教師,雖然平時覺得我們沒有主課老師那么忙碌,但自己真的實踐后就覺得并非想象中的容易。下面我就談談這段時間來我在美術教學中的一些心得。
來到--
中學,我首先經歷的是一段聽課適應實習期。在實習一開始我便開始去聽課,在聽課過程中,我發現每個聽課的老師都很認真地做筆記,我作為一個實習生就更應該認真去學習。聽了一節課,我認認真真的幾下了授課老師講的內容,并且認真地對老師講課的各個環節進行了思考評價,寫下了自己的收獲及意見。雖然以前也有去聽課的經歷,可是都沒有認認真真地去分析,現在才發現,原來從一節課中我們可以學到如此多的東西,無論是對教材的處理,還是是教學方法,與學生的交流等等,都使我受益匪。從每節課中,我都總結出經驗,并將其轉化成自己的知識,無論這節課上得好還是欠佳,都有我值得學習的地方。
能站在講臺上給學生傳授知識,是我從小以來就有的夢想。對于我而言,我認為作為老師在上課之前能叫出每個同學的名字是必須的。記住學生的名字,因為能準確記住別人的姓名是對他的尊重,會讓學生感覺他是被重視的。還有,自己的個人形象問題。作為教師的紀律問題等。與此同時,作為一名教師,想上好一節課,充分的備課是絕對是占主要地位。每個年級每個班級每位學生都是不同的,這是便需要教師在課堂進行認真的探索,備課不僅備內容還需要備學生,進行一個周密的課程計劃,除寫好教案外,我還要查閱各種資料,上網查找好的教學材料。在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能按照計劃進行教學。開展以鼓勵性的美術學習評價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堅持向指導老師學習、請教,這個過程也能學習到很多平時學不到的知識。
美術是一門藝術學科,這樣就造成在它的教學過程中與其他科目會有一些不同。“興趣是求知的源泉,學習的動力”。如何能調動每一名同學的積極性是至關重要的,作為一名合格的中學美術教師,應該能讓同學們對美術這門課程有正確的認識。每個人的內心并不盡相同,這更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因材施教,結合每一名同學的自身特點,適當改變教學方式。
一份付出,一份收獲,有付出,就一定會有收獲。在社會實踐中它讓我開闊視野,了解社會,深入生活,無限回味。更何況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閱歷本身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紙上得來終覺淺,投身實踐覓真知。我相信,經過此次社會實踐的磨煉,我會變得更加懂事、更加成熟、更加自信。
用一顆心點燃一盞燈,把她送給黑夜中最需要的人。如果前方是茫茫的雪原,我愿借著這寒光一路遠行;在遙遠的山頂上我遠眺那位持燈遠行的朋友,若有一絲微弱的光在遠途上閃爍,這便是緣自我生命的喜悅。
★ 工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