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完《海報里的英雄》這個特別節目,大家有什么觀后感呢?抗日戰爭取得勝利75周年,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要牢記9月3日是“中國抗戰勝利紀念日”,下面給家分享一些關于觀看《海報里的英雄》心得體會,方便大家學習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頒布終戰詔書,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標志著14年的抗戰勝利結束。這14年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飽經滄??嚯y的血淚史;這14年是舉國上下萬眾一心、同仇敵愾抗擊侵略的英雄史;這14年是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愛國奮斗史。愛國重在繼承和發揚,更需要用實際行動踐行,用熱血奮斗書寫。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就是要傳承“拼搏、奉獻、團結、自強”的抗戰精神,讓愛國主義精神扎根在新時代組工干部的靈魂深處;就是要立足平凡崗位,克己奉公,兢兢業業,用奮斗書寫新時代華美樂章。
一是心系天下,不忘初心,用家國情懷滋養靈魂?!熬柢|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等國家至上、不畏生死的思想是每一位組工干部應有的至高追求。請纓出征抗日的四川人王建堂得到父親王者成的囑托竟然是一面“死字旗”:白布正中寫了個大大的“死”字!“我不愿你在我近前盡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盡忠”這是一種怎樣的胸懷?“傷時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边@又是一種怎樣的境界?母親送兒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戰場,正是這千千萬萬個家庭舍小家為大家,才換來了最終勝利。作為組工干部我們要銘記為國捐軀、視死如歸的抗戰英雄們,更要繼承和發揚這種舍小為大、不畏生死的家國情懷。
二是拼搏奉獻,團結自強,用抗戰精神砥礪前行。面對日軍的法西斯暴行,中國人民不屈不撓,始終進行著殊死的抗爭和英勇的拼搏;“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激起了更高層次的民族認同和空前的民族團結;在抗戰的過程中,中國人民始終充滿著必勝的信心,自立自強,“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這種拼搏奉獻、團結自強的抗戰精神使中華民族堅持到底,迎來了抗戰的偉大勝利。正如_所說:“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弊鳛榻M工干部我們要繼承和發揚抗戰精神,不畏艱難困苦,講黨性講奉獻,不斷拼搏進取,奏響新時代組工干部最強音。
三是立足崗位,兢兢業業,用熱血奮斗書寫華章。坐而論道無一用,唯有實干獻給黨,愛國奮斗不是空喊口號,而是立足平凡崗位,忠誠擔當,真抓實干,做好做實每一項工作。組織工作無小事,面對繁瑣復雜、枯燥乏味的組織工作,組工干部要甘守寂寞、耐心細致、慎獨慎行、公平公正,認真踐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提升黨的建設質量,不斷強化黨員的黨的意識和組織觀念,以“成功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建功立業新時代,用熱血奮斗書寫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新業績新華章。
今天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_年前的今天,我們抗日勝利了,日本無條件投降。所有國人都會把今天這個日子銘記于心的。中國的抗日戰爭為何取得勝利?直到今天,國際軍事歷史界仍有興趣地問:為什么二戰前的阿爾巴尼亞亡國了?為什么西班牙共和國在那么多的國際援助下失敗了?而中國的抗日長達_年,長期處于孤軍奮戰,鮮有外援,最終卻贏得了勝利!真實令人不可思議!
大而弱的中國卻打敗了小而強的日本,取得了反侵略戰爭的勝利。要知道,在抗日戰爭以前,也有許多人認為中國武器不如日本,如果抗日的話,將會同阿爾巴尼亞一樣地滅亡,這種亡國論的觀點在后來被擊得粉碎。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中國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抗日戰爭是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戰線旗幟下,由中國各族人民和海外華僑廣泛參加的全民抗戰。
實行人民抗戰,是打敗日本侵略者最有效的途徑,這是奪取勝利的關鍵??谷諔馉帲捎谟兄袊伯a黨的領導,有八路軍、新四軍等主力兵團為骨干,有敵后各根據地廣大人民群眾的參加,因此它具有深遠的計劃性、廣泛性和持久性,在整個敵后戰場,抗日軍民以普遍的游擊戰與運動戰相結合。許多國家的政府代表人民的利益強裂譴責日本的侵略行為,并向中國提供了大量的物質援助。
從1937年到1944年,美、蘇、英、法等四國向中國貸款約為10·478億美元,1·5億英鎊,10·3億法郎。由此可見,抗日戰爭,不僅是中國的事,也是亞洲的事,世界的事??谷諔馉幹?,中國獲得的同情與援助體現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國際力量間的相互協作,體現出國際主義精神,對中國抗戰勝利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牢記英烈,開創未來!
在那個年代,雖然我們的國家很窮,沒有先進的武器,但是我們中國人民很團結,軍民一心積極投入到抗日戰爭的洪流中,用他們的聰明才智創造了“地雷戰”、“地道戰”、“游擊戰”等戰術,把我們的弱勢變成了優勢,打的敵人暈頭轉向,血肉橫飛,不得不繳械投降。這說明我們中國人是非常有智慧的。
在戰場上,抗日戰士不怕敵人的眾炮齊轟,殺聲震天,他們不顧個人生死,英勇地與敵人進行搏斗,消滅敵人無數。在后方,根據地的人民巧妙的與漢奸周旋,瓦解了他們的一次又一次陰謀,表現了他們強烈的愛國熱忱和偉大的犧牲精神。這說明我們中國人是非常勇敢的。
與當年的小兵張嘎相比,我們是幸運的。今天,我們能夠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專心致志的學習,都是先烈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今天的幸福來之不易,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我們一定要抓緊時間,學好科學知識,努力建設我們的國家,使它更加強大更富有,如果有人敢侵犯,我們一定把他打的落花流水。
78年前盧溝橋的槍聲,揭開了中華民族抗戰的序幕,這抗戰期間的多少英雄故事,讓人銘記于心。無數個令人肅然起敬的英雄故事,匯聚在一起,鑄成了讓我們難以忘懷的抗戰精神!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還記得小時候,這首歌謠總會在我耳邊縈繞。當時的我,最崇拜的便是那機智勇敢的王二小。直至如今,我仍不能忘懷的,便是王二小的事跡:在抗日戰爭時期,由于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所以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蕩”,當時王二小是村里的兒童團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一天,日本鬼子又來掃蕩,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他機智的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這才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接著,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
當時的王二小年僅75歲,為了鄉親,為了八路軍,他冒著生命危險將敵人帶入了包圍圈,把生的機會留給了別人,把死亡留給了自己。這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踏出這每一步,這需要多大的愛才能把自己的性命置身事外?為了國家的美好未來,還未成人的他將自己寶貴的生命無私的奉獻了出去,至死,他也并未有一絲一毫的動搖與后悔。他機智勇敢,在那個戰火紛飛年代,他傾其所有,為國家和民族盡了最后一份力。
在抗戰中,犧牲的遠遠不止王二小一人,有許許多多的革命烈士同王二小一樣,為了我們美麗的祖國,拋頭顱,灑熱血,奉獻出了自己美好的生命。70年前的中華民族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是那些英勇的革命烈士不畏艱險,不折不撓才換來了最后的勝利。我們很難想象他們是怎樣的前赴后繼奔赴戰場,同樣也很難想象他們是怎樣的命懸一線的在戰斗。他們曾經為民族而戰,他們是歷史的見證者,我們將永遠銘記他們的歷史功績。但是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傳承和珍惜。
我們要傳承什么?要傳承70年前戰士們那團結、勇敢、不屈的精神!70年前的戰士們在戰場上團結在一起,齊心協力的消滅敵人;70年后的我們需要一起彌補不足,揚長避短,共同為班集體爭取榮譽。70年前的戰士們面對敵人的先進武器仍是勇敢無畏,走上戰場;70年后的我們在遇到生活、學習中的難題時也應當迎難而上,給予難題一個痛擊;70年前的戰士們面對殘暴的敵人仍堅守著自己的信仰,不屈不撓,70年后的我們面對挫折也應當不屈不撓,縱使希望渺茫,也不能輕易放棄。只有這樣,中華民族的生命力才能繼續傳承,繁衍不息。
我們要珍惜什么?要珍惜現在美好的生活。70年前,無數仁人志士,為了他們所向往的美好生活,奔走于槍林彈雨之中,我們怎能忘記?如今和平安寧的生活,是他們用血肉筑成的,是他們以鮮血、以生命換來的!我們應當珍惜現在的和平,珍惜現在的機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告慰烈士們的英靈!
牢記歷史,開創未來,這是我們所肩負的責任!
在8月逼人的暑熱中,去盧溝橋參觀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紀念館里人流如織,摩肩接踵。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之際,伴隨著各種紀念熱潮,出現這樣的場景并不足怪。但在沒有慶典的平素往常,該如何推進人們追懷歷史的腳步,延續人們重溫歷史的熱情?
不久前,曾有調查公司對北京、上海、廣州三地的年輕人進行了"二戰認知現狀"調查。數據顯示,二戰對于年輕一代已越來越"遠";對于一些二戰的關鍵詞,知道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少。
75年過去了,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或許很難理解領悟過去那個時代的悲慘和傷痛,也永遠難以感同身受侵略戰爭的罪惡和災難。戰爭的硝煙早已散盡,但讓今天的人們記住,在我們腳下的這塊土地上,曾經發生過最殘酷壯烈的戰爭,發生過侵略者慘絕人寰的血腥屠殺,有過先烈們浴血抗戰的驚天壯舉,有過"一寸河山一寸血"的悲壯歷史,卻是無論時光如何流轉,都不應當放棄的。
人是不能不懂得歷史的,人們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據調查,74.6%的年輕人希望加強關于二戰歷史的教育,九成的被訪者認為類似今年的紀念活動今后還應繼續。這樣的期望讓我們反思,我們是否很好地創造了讓年輕一代走近歷史的契機?
應當承認,我們對后代的抗戰歷史教育還有不少欠缺。今天我們的歷史教育,基本上是在學校里開展,由于方式的單調沉悶,在孩子們眼里,它只是教學大綱上的一個章節,是需要背誦、考核的一種"知識"。而在一些國家里,類似的歷史教育形式多樣。比如,讓學生選擇一位在戰爭期間被害猶太人的名字,然后用課外時間調查他的歷史和被法西斯殺害的經過,最后全班交流各自的報告,老師根據完成情況打分。
這樣的教育不但切實有效,而且震撼心靈。孩子們在查詢資料的過程中,逐漸由一個生命的消失,一點點揭開那段驚心動魄的殘酷歷史。它讓已經開始有獨立判斷和分析能力的孩子們,不僅記住了歷史的真實,也獲得了研究歷史的視角。
時代的場景變化太大了,要讓年輕一代真正記住歷史,不能停留在概念式的說教上。真正完整有效的歷史教育,是應當融會在生活之中的。它不應當僅僅是在紀念館里才能看到,只是在書本中才能讀到,它還應當以豐富、適當的形式滲透到我們居住的街區和生活的種種場景之中,這樣才能在耳濡目染中化為整個民族的"集體記憶"。
"我們不怕死亡,我們怕被遺忘。"參加過75年前那場戰爭的老兵們這樣說。但愿我們的歷史教育,能夠早日讓年輕人面對殉難同胞的靈魂作出回答:我們沒有忘記。
觀看《海報里的英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