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的進步,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生產生活的方式。以網絡技術為代表的第五次科技革命,將人類帶入“地球村”時代。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也使得現實社會的觸角延伸到了虛擬世界,帶來前所未有的豐富多彩。如今,網絡之于社會,就如電梯之于百丈高樓,沒有網絡,社會就像高樓沒有電梯,上樓只能爬樓梯,樓顯然是不能蓋高的。
借助網絡,我們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到便捷的服務體驗,如在線購物、學習、工作、娛樂、通信、瀏覽新聞等,而且線下你所能想到的,都能依托“互聯網+”輕松實現質的飛躍。網絡世界處處迸發出前所未有的巨大優勢與活力。
君子寧折不屈,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更不能為不正當目的而違法犯罪。有些人通過網絡,合理、合法的謀取正當利益,改善自身生活質量;但還有些人一門心思搞鉆營、不擇則手段賺取錢財,污染網絡環境,蔑視道德約束和法律法規,這種人的唯一下場必將受到灰灰法網的制裁。
或許有人心存僥幸,誤以為網絡世界是法外之地,是虛擬的,容易藏匿蹤跡,做了壞事追究起來很難,聽起來很可笑,但這種行為確實存在。給別人帶來威脅的同時也給自己帶來麻煩。
如今,網絡世界早已擺脫了初生時的利弊參半,變得越來越有利,越來越有溫度,成為人類不可或缺的工具和生活依賴。太多人因網絡而找到一份安定的工作,太多家庭因網絡走出貧困,太多身處困難的人在網絡上尋得幫助。舉一個例子,我熟悉的一個人,他父親出了車禍,需要做開顱手術,但高昂的醫藥費用讓這個并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困難之中。還好有網絡,他通過網上眾籌平臺,很快籌集了5萬多元的救命錢,度過了難關,如今他父親已經康復。
網絡世界作為人類拓展的生存空間,與線下生活形成有益互補,現實中的法律法規和道德規范同樣適用于線上是必然的。現實中我們譴責抵制暴力,網絡空間里我們同樣譴責抵制這樣的行為。
誰都不想把網絡環境搞得烏七八黑。為了大家,更是為了自己,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都應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履行好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文明上網,堅決捍衛網絡社會和諧安全穩定,那么我們就一定會享受到網絡帶給人類更大、更多的幫助與快樂。
曾經有人這樣形容,網絡“是最精彩的,也是最嘈雜的……”,相信多數人對此頗有同感。的確,隨著網絡的日益發展,貼吧、論壇、博客、微博等為人們之間的交流、溝通、交友帶來了極大的便捷,網絡社會進入了“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是自媒體”時代,這是其精彩的一面。俗語云,有利就有弊。另一方面,在技術不斷進步、方式快速更新的同時,也使一些網絡謠言、欺詐、誹謗、侵權等違法行為“如虎添翼”,傳播速度更快、影響范圍更廣、造成的危害更大。
網絡社會不是法外之地。當前,一網在手、世界很小,“網絡社會的逐步崛起改變重構著社會結構、輿論場和人們的生活方式”,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社會,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勢在必行、刻不容緩。網絡雖是虛擬世界,但其已成為眾多人的依賴,加之我國龐大的網民群體,可以說網絡已由虛擬變為現實。所以,規范和治理網絡行為,維護網絡生態,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既是依法治國的題中之意,也是必然要求。要實現網絡的健康發展,當以法治為先、自律為上,營造人人爭當“中國好網民”的濃厚氛圍。
法律是至高無上的權威。依法管網、依法治網,對網絡違法行為嚴格執法,對以身試法者施以重處,為個人信息、公民權益等提供法律保護,為網絡維權行為提供堅強有力的支撐,給那些“黑手”套上法制的“鐐銬”,用法律構筑起清朗網絡的堅固屏障,堅定法治思維,這是引領和規范網絡行為的主導性抓手。“為數眾多的中國網民正是網絡空間法治化不可或缺的建設者和參與者,是互聯網法治建設落地生根、保持活力的根本所在和力量源泉。”因此,廣大網民還需恪守法治精神,自律為上、依法上網,爭當“中國好網民”,這是網絡空間法治化對每個網民的現實要求。
心有所畏才能行有所止。實際上,一些網民在網絡世界不守規矩,非不懂法、不知法,而是缺乏自律意識。所以,要實現依法、文明上網,法律約束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在于每個網民加強自律,對法律有所畏懼,時刻保持應有的理性和警惕性,堅守“七條底線”,明白什么可為,做到不能為的堅決不為,規范自己的言行、約束自己的表達,不信謠、不傳謠,言不越規、行不逾矩,不去觸碰法律和制度紅線。
“要想征服世界,首先要征服自己。”一個網要想在網絡世界中暢游,必須通過自律先征服自身。嚴格自律是一個好網民的必備條件。“我們不能形成一個守法的現實社會和不守法的網絡空間,要把網絡空間與現實社會的法治化統一起來。”依法治國步入快車道,“中國好網民”不應落后,每個網民當自律為上、遵法守法,共享清朗網絡空間,讓網絡健康、文明發展,駛入安全港灣。
不知不覺,社會已進入網絡時代,網民數量已達5.91億,手機網民數量已達4.46億。就在網絡帶來了巨大便利和信息傳遞方式的革命之時,為了自身利益在網絡上散播謠言,惡意中傷的不正之風卻越來越盛。人們不禁要問:網絡的底線在哪里?
不可否認,網絡在給予社會娛樂的同時傳遞了許多催人奮進的正能量。可卻有許多人,利用網絡強大的傳播能力“謠”言惑眾,從中牟利。“網絡巨謠”秦火火近日被捕,正是因為他在網絡中散布了許多聳人聽聞的謠言,“雷鋒奢靡”“李宇春已死”等一個個勁爆謠言在他這個謠言流水線上被生產出來,像一枚枚炸彈投入了網絡世界中。他甚至叫囂:“謠言不是止于智者,而是止于下一個謠言。”網絡的底線,不應如此。
阮玲玉曾說:“人言可畏”。倘若她生在現在這個時代,不知會做何感想。謠言如一顆顆橫飛的子彈,將網絡世界變成了槍林彈雨的戰場,就算你是無辜的路人甲,也可能受到謠言的中傷。點擊為王,流量為王,這是一個浮躁的物質社會在網絡世界中下的扭曲的蛋。只為搏得名聲而在網絡上狂刷點擊的博主大v們,你們是不是守住了網絡和道德的底線呢?沒有底線的網絡,只會是捕獸坑,是無底洞,是萬丈懸崖,令所有人跌進無盡深淵。
康德曾經說過:“自由的邊界是他人自由的邊界。”網絡微博也應如此,網絡上允許嘲諷,允許戲謔,允許插科打諢,允許無傷大雅的小粗俗,但不應允許惡意中傷,別有用心的妖言惑眾。無論是坐擁網絡影響力的博主大v,還是只參與討論的普通民眾,都應以不侵犯他人權利為底線,越過這個底線,得到的只能是人們的鄙視甚至法律的嚴懲。
守住底線的網絡,是人們生活的好幫手;失去底線的網絡,是破壞幸福的洪水猛獸。謠言的確止于智者,做好一個對事實負責的網民,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責任。請讓網絡清澈一些,讓我們確實的看到網絡的底線。
隨著科技的進步,網絡已不再是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各種微博、論壇的出現更是讓我們進入了“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我們的言論自由同然是受到保護的,但在網絡上發表看法時,我們還是應該堅守道德的底線。
前不久轟動一時的“房叔”、“表叔”事件,在網絡上被曝光后,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最終貪官也被嚴厲懲處。可見,網絡的力量越來越不可小覷。然而,就在我們享受這公平正義的陽光之時,有人卻借此機會曝出了“文干部攜巨款潛逃加拿大”的消息。結果,經核實,這根本就是肆意編造的虛假信息。從日本大地震的“鹽荒”風波到最近救災款被政府機構挪用,虛假信息在網絡上泛濫。這些虛假信息小則擾亂視聽,大則損害他人甚至國家的名譽利益,甚至降低整個社會的誠信度。
于是我們不禁會問:人們為什么要編造這些虛假信息?難道只是為了借網絡這一虛擬平臺發泄怨恨或是為了嘩眾取寵吸引眼球嗎?當然不是,這些編造謠言者的“核心動力”還在與利益。當他們費盡心機編造出一條足夠爆炸性的信息,部分企業就會為他投資,支持他炒作。不用付出辛勞,只要坐在電腦前敲敲鍵盤就會有鈔票捧過來,何樂而不為呢?就這樣,在企業的支持、所謂的網絡大v們的推波助瀾下,虛假信息如同癌細胞一般侵蝕著網絡信息,也侵蝕著造謠者自己被利益熏黑的公德心,更侵蝕著人們之間脆弱的信任。
但是,邪不壓正,“立二拆四”、“秦火火”、“薛蠻子”等在網絡上編造、傳播虛假信息者的被捕讓我們看到了光明。誠然,國家司法、執法機關的大力查究懲處十分重要,治理網絡造假行為卻不能全靠法律的力量。在網絡上具有很大影響力的“網絡大v”、在網上發表看法、瀏覽信息的普通網民都應從我做起、堅守道德底線,做到不支持、不轉發虛假信息。讓網絡變得更加清明澄凈。
作為一種具有娛樂功能的傳媒方式,我們不能要求它總是板著臉說教,開一些無傷大雅的小玩笑本無可厚非,但網絡的娛樂功能卻絕非通過低俗短片、虛假信息來體現的。
在這個“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讓我們那好手中的“麥克風”,發出自己的“好聲音”吧!
伴隨著信息技術革命的浪潮,互聯網正有力推動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與此同時,各種網絡問題也相伴而生。國家網信辦提出,培育“中國好網民”關鍵做到“四有”,其中之一就是有文明的網絡素養。
網絡素養是人的基本素養中應具備的網絡素質及道德規范,是自身素質在網絡這個虛擬世界中的體現。有文明的網絡素養是爭做“中國好網民”的基礎,網民的網絡素養直接關乎構建“中國好網民”的成敗得失。只有每個網民提高網絡素養,自覺文明上網,中國好網民才會實至名歸。
當今時代,雖然我們已經進入了文明社會,但許多不文明現象在網絡上卻發展成了常態。網絡是虛擬的,每個人面對的都是網絡終端,人與人之間不會直接面對面接觸。正因如此,很多網民可能在現實生活中是紳士和淑女,待人接物有禮有節文質彬彬,但是當身處網絡世界,卻一改平時的風格,面對冰冷的機器“語出驚人”,行事“放蕩不羈”盡顯“風流本色”,將深藏于內心深處的陰暗面盡情釋放。有些網民在網絡上肆無忌憚的謾罵,進行人身攻擊,不分是非,只求痛快。一些人甚至認為,網絡就該這樣胡作非為、亂七八糟,不胡說不好玩,不罵人不開腔。以至于有一個極其惡劣的現象出現:一些不斷推陳出新的網絡詞匯極盡臟話之能事,不僅侮辱了博大精深的中文,也深深毒害了青少年。有人為了所謂的人氣和粉絲,故意胡編亂造、斷章取義,以訛傳訛,已經到了十分嚴重的程度。網絡是個工具,用好了就是美好的,用不好就是骯臟的。作為現代人,要有駕馭網絡的能力,要充分利用現代科技的先進條件,讓生命之舟在網絡這個自由海洋里乘風破浪,奔向理想的彼岸。而駕馭網絡的雙槳必須有一支是培養文明的網絡素養。
培養文明的網絡素養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要對群眾網民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現實生活中的文明和虛擬世界的文明是相輔相成、互相影響的,現實的見義勇為事件可以通過網絡傳播向人們倡導見義勇為的社會風氣,網絡關于食品安全的謠言會導致食品的滯銷。因此要在現實生活中培育網民正確的價值觀,愛國守法文明誠信,才能將現實的文明延伸到網絡。第二,我們要學習網絡道德規范,懂得基本的對與錯、是與非,增強網絡道德意識,分清網上善惡美丑的界限。要規范網絡文明用語,網民在網絡上進行評論和發言要文明禮貌,對不文明用語要及時進行處理,不斷規范網民的網絡用語,激發對美好的網絡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形成良好的網絡道德行為規范。第三,要加強網絡制度建設和技術措施的使用,法律通過法條引導網民進行文明的網絡活動,倡導文明的網絡行為,通過技術措施發現不文明行為從而依照法律法規進行處罰,讓網民知道哪些行為是不文明的是不可以做的。第四,要培育網民控制自身情緒和心理疏導的能力,網絡上的罵戰比比皆是,我們不受“叫罵”“約架”的“蠱惑”,不是我們懦弱的表現,反而是我們表現了文明的網絡素養,要有站在了文明制高點上的驕傲和自豪感,當建立了完善的網絡文明懲治制度的時候舉報就顯得更有意義。
網絡文明關乎著我們每一個人,網絡時代誰都不是局外人,面對日益嚴峻的網絡發展形勢,面對日益飛速發展的互聯網技術,我們每個人既是受益者,也必須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提升文明素養,倡導網絡文明,需要你我共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