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冠疫情,要銘記初心,當好抗“疫”一線“服務員”。那你知道抗疫一線黨員先進事跡心得感想都有那些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抗疫一線黨員先進事跡心得感想5篇。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十八般武藝”是古代多種武藝的概說,人們常以“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比喻功夫了得。國家從高校選調優秀畢業生到農村擔任大學生村官,其目的就是從源頭上培養高素質專業化人才,使其成為農村基層黨建、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生力量,成為一批功夫了得的基層建設者。初入新征程,便面臨這場艱難的“戰疫”。在“戰疫”中,我要迅速轉變,勤學多看,用這十八般武藝做好基層疫情防控工作,之后更要在這片大有可為的土地上戰個痛快。
1、以變為斧,為新征程開山破路
變者,天下之公理也。昨天我們是一名大學生,享受著國家、政府、社會和學校為我們提供的種種服務,我們是被服務者;今天我們是國家公職人員,要為人民群眾提供貼心服務,我們是服務者。角色的轉變為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賦予了新的責任,因此,我們要及時并且迅速的適應新的身份。
在這場防控“戰疫”中,黨員要沖在一線,年輕干部要沖在一線,基層組織要沖在一線。作為基層組織中的一名年輕黨員,我理所應當的要沖在防控一線,充當保護者的角色。“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不是一句空話,作為黃家莊村的村書記助理,我主動要求到村卡口值班,為進出人員監測體溫;積極看望居家觀察人員,關注他們的心理變化,及時做好疏導工作;匯總統計外地返鄉人員信息,尤其是湖北(武漢)方向的人員信息,配合好上級安排的各項排查任務。新的征程崎嶇不平,我要以“轉變”這把“巨斧”,為其開山破路。
2、以學為盾,為新征程保駕護航
人生有涯,而學無涯。對于我們而言,需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新的征程要想揚帆起航,就必須固帆修船。固帆即把握好政治方向,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講話內容,學習黨規黨章,了解國家政策方針,從思想上武裝自己;修船即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向書本學習,向領導和同事學習,學習先進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在實踐中不斷運用總結,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防控指揮戰究其根本是一場應急指揮戰,在這場“戰役”中,體現了各級領導的大局觀,統籌規劃能力和應急應變能力,這些都是我們學習的重點。從貫徹縣里“六個一律”要求,到鄉鎮做好“三個防護”,從進村嚴格登記消毒到嚴格控制村民出入,從進出城測體溫到辦理進城通行證,這逐步體現了縣鄉的硬核防控,體現了疫情的防控的困難和第二個十四天防護的艱難,更體現出縣鄉各級領導面對緊急情況的應變能力。新的征程波濤洶涌,我要把“學習”化為“巨盾”,為其保駕護航。
3、以新為劍,為新征程開拓進取
創新是一個國家和民族進步的階梯。與17年前相比,這次排查工作,我們運用了許多創新手段,如手機信號監控,鐵路系統實名制,高速公路監控系統等,這些方式都可以將途徑武漢的人員信息迅速反饋給地方政府,做好人員排查工作,以便更好的控制疫情,這便是創新的力量。經過黨和國家的嚴格管控,疫情一定可以在短時間加以控制,讓國家重回正軌。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也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用傳統的方法很難奏效,這便要求我們要勇于創新,攻堅克難。對于我們90后的評價,眾說紛紜。但誰也無法否認,受互聯網潛移默化影響的我們,受高等教育悉心培養的我們,是敢打敢拼,勇于創新的一代。大丈夫,三尺青鋒,立不世之功。扎根農村的我們,可以利用網絡,科技等創新手段,為鄉村振興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新的征程危機四伏,我要用“創新”化為“長劍”,為其開拓進取。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一場戰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戰,疫情防控就是其中一次次戰役,我們基層工作者就是一個個排頭兵。戰爭的勝利需要一次次戰役的勝利,戰役的勝利需要我們一個個排頭兵去攻堅克難。以變為斧,以學為盾,以新為劍,全副武裝的我們,定可以用“十八般武藝”,在這一次次的戰役中譜寫我們的傳奇,在這場偉大的戰爭中鑄造我們的輝煌。
2月1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調研指導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他強調,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也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有效的防線。把社區這道防線守住,就能有效切斷疫情擴散蔓延的渠道。
當前疫情形勢仍然十分嚴峻,筑牢社區疫情“先鋒崗”“防控網”“定心盤”,把社區這道防線守住,就能有效切斷疫情擴散蔓延的渠道,增強信心、凝聚力量,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這場硬仗。
筑牢社區疫情“先鋒崗”,著力打造防控“紅堡壘”。“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連日來,全國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積極響應黨中央的“集結號”,挺身而出、沖鋒在前,主要采取設卡檢測、喇叭宣傳、分發口罩、發布通知、倡議書和給黨員一封信等方式,為社區居民的生命健康筑起一道道安全屏障,讓黨旗高高飄揚。“您好,請出示您的出入證。”“請您到這邊來,把體溫測一些。”“確認體溫正常,做好登記記錄,才能允許出入社區。”在祥和新城小區出入口防控檢查崗、黨員先鋒崗,“黨員先鋒隊”“防控醫療隊”“居民自治隊”等多支隊伍嚴格按照屬地管理原則駐扎檢查崗位,對往來人員進行體溫測量、信息登記、發放疫情防控相關宣傳材料。同時,嚴格落實監測報告、政策宣傳等制度,走訪測量956戶,免費分放口罩956個,做到社區防控工作心中有數、肩上有責、守土有責,守土盡責、手中有策。
筑牢社區疫情“防控網”,強化防控管理“網格化”。“同住一個小區,齊保平安社區。”社區實施封閉管理后,如何進行社區疫情精細化管理,堅決抓好外防輸入、內防擴散這兩大環節,盡最大可能切斷傳染源和控制疫情波及范圍。將很多社區外圍出入口封閉火縮減為一至兩個。在物業設立24小時輪班監測點,對樓宇門和沿街門進行管控,不斷強化社區防控網格化管理。同時,成立以村民干部、醫務人員、機關干部為主的疫情防控管家“小總理”團隊,給大伙提供送貨上門服務,保證居民的基本需求。
筑牢社區疫情“定心盤”,堅定群眾信心“會勝利”。“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習近平在北京市調研指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時強調,以更堅定的信心、更頑強的意志、更果斷的措施,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疫情的沖擊只是短期的,不要被問題和困難嚇倒”。在疫情防控中,各級各部門聯防聯控是廣大干部群眾“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的重要“法寶”。“有了黨委政府親自坐鎮,黨員干部沖鋒在前,公安干警、醫務人員、消防交通等部門聯合管控,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社區干部和居民群眾心中樹立“定心盤”,讓我們群眾更放心、更安心,我相信我們一定會勝利的。”居住在祥和新城小區的新寧鎮長李國良說。只要我們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決貫徹黨中央關于疫情防控各項決策部署,樹立更堅定的信心、更頑強的意志,萬眾一心、同舟共濟、共克時艱,我們一定能夠取得疫情防控斗爭的全面勝利。
“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最關鍵的問題就是把落實工作抓實抓細”“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無疑給戰“疫”一線的醫生、護士和基層干部注入了強大信心和力量。“幸運并非沒有恐懼與煩惱,而厄運也決非沒安慰與希望。”這次疫情中的溫情與希望足以使我們銘記一生。
為與病魔較量,我國“四大天王”齊聚武漢。“北協和、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醫療救助隊伍的“白衣天使”們,不眠不休地修建雷、火神山醫院的“工人戰士”們,以及默默戰“疫”在一線的“逆行者”們,太多太多的溫情來不及細數,太多要多的感動令人潸然淚下。我們黨員干部在這次“厄運”里,一定要做到“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不斷強化責任擔當,牢記初心使命。“溫室里長不出參天大樹,懈怠者干不成宏圖偉業。” 囿于庭院之一隅,終難練就千里之行,千里馬的征途不在庭院圍欄。而黨員干部實干天地也絕不是一寸見方的辦公桌。
防控新冠疫情,要具備經風歷雨的勇氣。此次疫情來勢洶洶,但是我們國家危機處理與應對能力強這個事實也是不可置否。每位黨員干部隨時做好了應對風雨的準備,練就了“風雨不動安如山”的從容氣魄。說實話沒人不懼怕疫情,但是一句“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讓我們在這次疫情中看到了黨員干部始終走在前列經風歷雨、擔當作為、爭當表率的事實。他們的勇氣來自于人民、來自于黨。援“漢”醫護、交警聯防、走街串巷的基層干部……他們人人都爭做“實干家”,對照自己的職能職責,為打贏此次疫情阻擊戰默默地戰斗著,讓一顆初心在新冠疫情風雨的洗禮中愈加通透。
防控新冠疫情,要保持一往無前的姿態。“破格提拔”“火線提拔”一度上微博熱搜,國家從不會忘記真正為社會作出貢獻與犧牲的英雄和烈士,這為“懂專業、敢戰斗、善作為”的一線年輕干部提供了堅強組織保證。“風雨多經志彌堅,關山初度路猶長”,眾志成城抗疫情需要的就是要我們每一個黨員干部不斷發揚艱苦奮斗的斗爭精神,拿出敢叫日月換新天的一往無前的英雄氣魄,敢于向疫情亮劍,敢于同病魔叫板,讓初心在不斷的變革中愈加堅定;要深入靠前指揮的責任意識,切莫把不擔當不作為當做行事準則,不做“甩手掌柜”“佛系干部”。黨員干部應當煉就敢戰斗、善作為的奮斗精神,以一往無前的姿態投入到疫情攻堅戰中。
防控新冠疫情,要點燃舍我其誰的斗志。時值疫情決勝關鍵期,在抗擊疫情這場戰役中,我們要始終做到初心不改,使命不忘。疫情面前要懷揣著大無畏的精神正視疫情與病魔,直面苦痛與犧牲。“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既然風雨在所難免,那就將經風歷雨視為一段磨礪心志的旅程,促成長、共進步的階梯,“為者常成,行者常至”。疫情阻擊戰中,很多一線戰“疫”工作者舍小家、顧大家,為的就是打贏此次疫情防控阻擊戰,大家盡管放手干、放心干、放開干,有國家為我們保駕護航。
“初心不因來路迢遙而改變,使命不因風雨坎坷而淡忘。” 風風雨雨就是生活的本身,我們黨、我們國家歷經多少風雨仍熠熠生輝,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在疫情中堅定信念、令行禁止,每一個黨員干部在風雨中磨礪意志,錘煉實干。愿年過春來,此景已成新篇。
疫情當前,黨員向前。在當前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嚴峻斗爭中,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迅速行動起來,牢記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讓黨性在防控疫情一線熠熠閃光。
走街串巷,突擊隊伍建起來。“我是黨員,我帶頭!”各級黨組織黨員積極響應、踴躍報名,組建了黨員突擊分隊,逆行而上,守衛家園。政策宣傳先鋒組徒步前行,逐個摸排村莊,一家家測量體溫,開展防疫宣傳,日行一萬步成了家常便飯;秩序維護先鋒組夜以繼日,在嚴寒中24小時輪番值守;綜合服務先鋒組心系群眾,為居家隔離人員采購生活物資,安撫情緒。“你們辛苦了!謝謝!”在黨員突擊小組日常巡查的途中,常常會收獲村民們的暖心點贊,住在附近的村民也會為執勤人員送上熱水、餅干,讓堅守一線的志愿者們心里暖暖的。疫情無情人有情,全體村民的支持讓大家防控熱情更高漲,紛紛為疫情防控獻計獻策,越來越多的村民也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來。
“疫”線有我,村頭喇叭響起來。“村民朋友們,在家待著就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黨員志愿者戴著口罩,拿著便攜式小喇叭,循環播放著疫情防控口號,確保戶戶通知、人人知曉。當看到外出群眾或人群聚集就停下來,口頭宣傳防控知識,勸說村民戴好口罩。碰到外地來常人員,還詳細詢問情況,勸說他們做好隔離防護工作。志愿者們盡心盡責,村民們主動配合,雖然網上關于疫情的負面消息不斷,但是只要到村中走一走,就能感到處處洋溢著滿滿的正能量。”
老少接力,防疫堡壘筑起來。在路口和鄉間小路上,志愿者的身影來來去去。這些志愿者中,既有年過七旬的老黨員自發參加24小時輪流值班守護村民安全,也有90后年輕黨員主動響應號召做好疫情設卡檢查工作,登記來往車輛、測量外來人員體溫。他們說有時候覺得自己很小,做的事情又雜又不起眼;有時候覺得自己很大,抗擊疫情。但我們始終不忘初心,堅守在第一線。我們相信,疫情很快就會被戰勝的。
這些黨員志愿者們,在抗擊疫情的崗位上默默堅守,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不管是抗擊疫情的哪一個環節,正堅守在崗的人都是令人尊敬的“逆行者”,更是疫情戰線上的“前行者”。
提防能力不足的風險。中國要富,農民一定要富。新常態下,如何帶領群眾實現同步小康,如何幫助群眾實現個人夢進而匯聚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已然成為 基層黨組織的首要任務。但受地域、學歷等綜合因素影響,多數基層黨組織普遍存在發展能力不足的問題。抓好農村基層黨建,重在解決人才問題。
針對多數黨組織 帶頭人能力不足的問題,既要選好用好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又要繼續做好大學生村官和選派“第一書記”工作,并用制度規范鼓勵、約束他們經常深入基層、走村入戶,使其成為熟悉農村情況、善抓農村黨建的“帶頭人”。同時,要注重培養、吸納返鄉務工人員、大學生創業者等高水平人才進入村兩委班子,讓各方能人齊 聚一堂,共同譜好農村基層黨建新樂章。
我,一名剛參加工作不久的90后選調生村官,原以為疫情防控是離我很遙遠的事情,卻沒想到第一次離我如此之近。
開篇曲——作為普通網民,網絡上輕度恐慌、網絡下理性應對
1月中旬,微博、微信各大平臺相繼出現#武漢發現不明原因肺炎#話題,引發網友熱議。
當話題逐漸從“網上”搬到了“線下”,從“關注武漢”到“六安有沒有”轉變時,才發現“原來這個問題真的不簡單,離我們也并不遙遠”。年前兩天,周圍已經開始大面積出現“口罩荒”“醫用酒精荒”“退燒藥荒”……沒買到口罩的我和大家一樣,心里十分緊張。
在收到官方呼吁過年家里蹲后,冷靜下來細想,緊張于事無補,管好自己、勸導家人,不輕信網絡傳謠,不主動傳謠造謠,才是一名合格的網民對待突發事件正確的方式。于是,開始苦口婆心囑咐家里人不出門、勤洗手,勸親友們不團年、不串門,主動向村里報告家中外地返鄉人員具體情況,勸說親戚取消了喬遷宴席、安心宅在家……雖然挨了父母不少白眼,但相當有成效,家里人未出現一起聚會、參加一起婚喪喜宴。
沖鋒曲——作為熱血青年,一頓吃得不安心的年夜飯
大年三十,與以往不同的一大家子團圓飯不同,今年只有簡單的一家三口,看著電視里在無私奉獻的白衣天使、來回奔波的專家團隊、晝夜不停的基建狂人、自發組織的志愿者……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仿佛已經吹響了“戰斗”的集結號,無數“戰士”都在為抗擊疫情沖鋒前線。
看著發生的這一切,此時賦閑在家的我,有些無所適從。一直關注網絡捐贈,但也只能貢獻一點微薄之力,感覺滿腔熱血、無處安放。感覺沒有任何時候比此刻更想聽到黨組織召喚了!年初二,當收來復工通知那一刻,懸著的心終于踏實了,有黨組織統籌安排搭建平臺,才仿佛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交響曲——作為中共黨員,服從安排、有條不紊
回到工作崗位,鄉防疫指揮部已成立,統籌指揮,協調各方,各工作組迅速投入工作狀態。同時,各村黨支部在群里發起號召,征集到一線抗擊疫情,黨員們立即響應,報名信息迅速刷屏,第一批、第二批名單下來,下派的同志滿腔熱情奔赴基層,迫不及待投身抗疫戰斗,留守后方的同志雖神情中略過一絲遺憾,但迅速地恢復了狀態,投入到眼下的工作。
因為深深明白,雖然作為黨員都有赤子之心、一線渴望,但更重要的是服從大局、聽從指揮,留守后方也需要竭盡全力,做好運轉有序的疫情防控體系中有效一環,才能助力于形成環環相扣、嚴防密控的防御網,為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緊張有序的工作中,我們見證了一曲多方共奏的抗疫交響樂,曲中有舍小家、顧大家的同志,有不顧生病依然堅守的黨員,有主動捐贈物資、為駐守人員送口罩的愛心人士,有24小時駐守奮戰最前線的黨員突擊隊,有黨員組成的紅色志愿隊,自發的群眾服務隊……深入人心,感人至極,力量無窮。
正如俗話所說:微光可以匯聚星河,星火可以燎原。就算是一名普通黨員也要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貢獻自己平凡而不平庸的力量,全力以赴對抗疫情,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