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特別節目已經開始啦,不曉得你們有何感想呢?可以寫寫心得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有關全國脫貧攻堅獎特別節目學習心得作文【5篇】,希望大家喜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老人為社會、為家庭奉獻了青春和汗水,當他們垂垂老矣之時能安享晚年,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在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自治區把農村幸福大院建設作為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內容,著力解決農村有生活照料需求的困難老年人吃穿住用問題,不使一人老無所依,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根據自治區前期的規劃,新疆207個農村幸福大院將于6月30日前建成,此次全覆蓋培訓又為幸福大院奠定了人才基礎。放眼當前的廣袤鄉村,從幼兒園到幸福大院,脫貧攻堅的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從呱呱墜地到耄耋老年,追求美好生活的人生路上一環都不能缺,“兩不愁三保障”的實現已經細化到每個人、人生的每個階段,越是到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階段,越要下繡花功夫,夯實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每一步。
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絕不是隨意拔高標準,而是在現有標準下狠抓工作落細落實,穩扎穩打贏得最終勝利。細讀相關報道不難發現,全區兩百多個農村幸福大院的建設緊扣“兩不愁三保障”的要求,切實滿足農村困難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基本需求;同時也注重提升農村幸福大院管理服務的規范化、專業化、制度化水平,在規范有序的基礎上體現人文關懷,務求把幸福大院建成農村困難老人滿意的養老棲居之所,這種設身處地為困難老人考量,情理兼顧抓細節的工作作風正是攻克最后的貧困堡壘所需要的。
“貧困堡壘”的問題往往是一環扣一環,脫貧攻堅工作就得一步接一步抽絲剝繭解難題。關于農村幸福大院的重點服務保障對象,“生活自理有困難的留守獨居空巢老年人”“子女外出務工、身邊無人照料的農村經濟困難老年人”這兩項表述引起了筆者關注,“留守”“外出務工”這一組相對應的詞語也反映了一個現實矛盾。筆者在南疆結親入戶走訪時曾遇到過一個小伙子,雖然很想外出務工,但是擔心母親一人在家無人照顧,在村干部來動員登記時還是拒絕了,這個選擇反映了不少年輕人的無奈。而農村幸福大院的落實,必將為更多為人子女者消除后顧之憂,讓他們在脫貧攻堅奔小康的路上能夠放心追求更美好的明天。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每個人都享有追求幸福的熱望,而高質量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正為每個人筑牢幸福的基礎。
1939年,一篇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成長的文獻《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公開發表。81年過去,《論共產黨員的修養》這本共產黨員成長的經典教科書,一直引導與激勵著無數的共產黨員奮勇前行。在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重讀《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仍然給我們帶來深刻啟示和現實指導。
黨性修養是攻堅之基。脫貧攻堅工作事關民生福祉,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必須完成的硬任務。共產黨員作為脫貧攻堅的擔當者和推動者,就必須具備高度的責任意識和黨性修養。特別是突然襲來的新冠疫情,給脫貧攻堅帶來了新困難和新挑戰。就更需要廣大黨員干部讀經典、強黨性,進一步強化政治擔當,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深刻地認識到在脫貧攻堅關鍵時刻,在人民群眾充滿期待的時刻,更要提高警惕,加強無產階級意識的修養,始終保持無產階段的革命品質,保持定力和耐力,為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障。
解放思想是攻堅之義。目前,脫貧攻堅面臨的任務依然艱巨復雜,剩下都是最難啃的“硬骨頭”。就更需要不斷解放思想,拓展思路,找出新路子。劉少奇同志提出黨員干部“要做馬克思、列寧的好學生”,就是要在經典中努力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研究處理各種問題。面對脫貧的“難點”、民生的“痛點”、群眾的“盼點”,黨員干部要撲下身子、沉入基層,充分解放思想,領悟經典智慧,全面整合資源,群策群力找到新出路,才能找到問題的癥結,才能發現解決問題的思路。
學用結合是攻堅之要。劉少奇同志提出“共產黨員必須使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方法的學習,同思想意識的修養和鍛煉密切地聯系起來,絕不應該使兩者分割開來。”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是根本的修養方法。在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既要強化理論武裝,更要錘煉政治擔當,聚焦脫貧攻堅急需解決的難題,善于從經典中找到方法與出路,充分發揚“不信春風喚不回”的信念信仰、“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斗爭精神、“天下大事必作于細”的務實作風和“斗罷艱險又出發”的奮斗精神,學用結合,精準謀劃,確保各項脫貧攻堅政策有落實、見成效,讓人民群眾真正得實惠,才是共產黨員最根本的修養。
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為深入宣傳全國各地各部門脫貧攻堅政策措施、典型經驗和做法,講好脫貧攻堅感人故事,全面展示脫貧攻堅取得的偉大成就,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策劃推出了脫貧攻堅網絡展,目前已正式向社會公眾展出。該展覽包括前言、綜述、組織實施、地方實踐、先進典型、結語六部分。通過學習感到《摘編》充分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新理論、新思想、新戰略,充分體現了習近平作為大國領導人的擔當和敢于實踐的偉大精神。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之一,我們作為黨員干部,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扶貧工作新思想,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扎扎實實把脫貧攻堅舉措落實到實處。
一、打贏脫貧攻堅戰,精準扶貧是關鍵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扶貧開發成敗系于精準,要找準“窮根”,明確靶向,量身定做、對癥下藥,真正扶貧到點上,扶到跟上。一個地方的發展,關鍵在于找準路子,突出特色。欠發達地區抓發展,更要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做好特色文章,實現差異競爭,錯位發展。抓扶貧開發,要緊緊扭住增加農民收入這個中心任務。本局幫扶的秦峰鎮老塢村,作為省級貧困村,我局除了要幫助村兩委抓牢和繼續發展菌菇這個農業產業外,還立足山清水秀和地理位置優勢,重點幫助打造旅游文化產業,開發農家樂和民宿,提高村集體經濟收入,帶動貧困戶致富。
二、打贏脫貧攻堅、戰作風建設是保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從脫貧攻堅工作看,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弄虛作假、急躁和厭戰情緒以及消極腐敗現象仍然存在,有的還很嚴重,影響脫貧攻堅有效推進。打好脫貧攻堅戰,關鍵在人的觀念、能力、干勁。作為一名基層黨組織負責人,將重點培養懂扶貧、會扶貧、作風硬的局扶貧干部隊伍,增強幫扶干部的精準脫貧工作能力。并且還應該帶頭真正沉下去,做到真抓實干。
三、打贏脫貧攻堅戰,人民情懷是根本
習近平總書記發出號召,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的更好,工作的更好、生活的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在扶貧工作中,我們應真正了解困難群眾的所需所求,幫助群眾了解扶貧政策,有針對性地將困難情況細化歸類,真正解決群眾實際困難,并且把扶貧與扶智相結合,引導貧困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實現脫貧致富。
脫貧攻堅戰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環節,號角已吹響,讓我們共同努力,拿出“敢叫日月換新天”的氣概,鼓起“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勁頭,攻堅克難,乘勢前進。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帶來了挑戰。為確保打贏脫貧攻堅戰和疫情防控阻擊戰,近期以來,通化市紀委監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統籌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疫情防控要抓緊、脫貧攻堅不放松,圍繞支持打好貧困鄉村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總體戰開展民主監督,堅決克服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歷史性任務。
通化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積極組織包保干部,通過電話、微信等“不見面”的宣傳方式,對包保的貧困戶開展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并詢問貧困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困難等,使貧困戶深切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并自覺遵守疫情防控相關規定。
疫情是今年影響脫貧質量的最大因素,精準施策是保證質量的重要舉措。督查中市紀委市監委督促地方要進一步提高工作的精準性,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扎實推進、穩步落實,逐縣逐村逐戶提出克服疫情影響的具體辦法,有針對性地解決好貧困群眾外出務工、農畜產品積壓、扶貧項目復工等難題。緊緊圍繞改進工作作風開展監督,促進駐村工作隊更好發揮作用,促進脫真貧、真脫貧。
市紀委市監委壓實責任,通過調研督導、精準問責等方式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堅強紀律保障,系統梳理總結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實踐經驗,探索完善專項監督工作制度,推動民主監督工作創新發展。堅持防控和扶貧兩手抓、兩不誤,通過推進產業扶貧項目、增加公益性崗位、動員勞動力就近就業創業、指導村合作社復工復產、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等舉措,全力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疫情擋不住春回大地,陰霾遮不住萬物復蘇。通化市紀委監委,在疫情防控、脫貧攻堅一線筑牢戰斗堡壘、彰顯使命擔當,讓黨旗在農村戰“疫”和春耕備耕一線高高飄揚。盡顯紀檢人的忠誠干凈擔當。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創造了減貧成績。剩下的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脫貧攻堅時間緊、任務重。
以攻堅之勇和“繡花”之功,咬定目標加油干,我們一定能完成脫貧攻堅這項對中華民族、對整個人類都具有重大意義的偉業。
脫貧攻堅“正是最吃勁的時候”“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確保目標不變、靶心不散”“不能虛假脫貧、降低標準、影響成色”。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的重要論述,為未來兩年的脫貧工作標注了重點,引起代表委員熱烈共鳴……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創造了減貧成績。剩下的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脫貧攻堅時間緊、任務重。過去一年,脫貧攻堅戰取得了決定性進展,全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386萬人;同時,脫貧攻堅任務依然艱巨。約400個貧困縣,近3萬個貧困村,農村貧困人口數量仍然不少,所剩深度貧困地區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在甘肅代表團參加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攻堅越到緊要關頭,越要堅定必勝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氣的決心,盡銳出戰、迎難而上,真抓實干、精準施策,確保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
脫貧攻堅時間緊、任務重,必須真抓實干、埋頭苦干。正如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負責人指出的,當前脫貧攻堅戰中還有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深度貧困地區脫貧難度大,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存在薄弱環節,穩定脫貧長效機制有待健全,幫扶工作方式方法不夠精準……可以說,要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仍需付出艱辛努力。
脫貧攻堅越到最后時刻,越要響鼓重錘;越是吃勁的時候,越要跟突出問題較勁。“整治脫貧攻堅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現象”“清除‘留影式’入戶、‘卷宗式’總結等現象,想辦法讓基層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具體工作上來”。代表委員們的呼吁提醒我們,脫貧攻堅必須真抓實干、精準施策。開對“藥方子”,才能拔除“病根子”。脫真貧、真脫貧,才能確保脫貧成效獲得群眾認可,才能確保脫貧成果經得起歷史檢驗。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正處于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階段。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強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統籌銜接,以攻堅之勇和“繡花”之功,咬定目標加油干,我們就一定能如期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完成這項對中華民族、對整個人類都具有重大意義的偉業。
全國脫貧攻堅獎特別節目學習心得作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