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12日上午在上海市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大家看完后有什么心得呢?下面是由小編帶來的有關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觀后感心得5篇,以方便大家借鑒學習。
新征程上,我們要把浦東新的歷史方位和使命,放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兩個大局中加以謀劃,放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予以考量和謀劃,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黨中央正在研究制定《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將賦予浦東新區改革開放新的重大任務。浦東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勇于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努力成為更高水平改革開放的開路先鋒、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排頭兵、彰顯“四個自信”的實踐范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國理念、中國精神、中國道路。
全力做強創新引擎,打造自主創新新高地。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民幸福安康。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提升產業鏈水平,為確保全國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多作新貢獻。
浦東要在基礎科技領域作出大的創新,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大的突破,更好發揮科技創新策源功能。要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環境,疏通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產業化雙向鏈接的快車道。要聚焦關鍵領域發展創新型產業,加快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領域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要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改革,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同長三角地區產業集群加強分工協作,突破一批核心部件、推出一批高端產品、形成一批中國標準。要積極參與、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開展全球科技協同創新。
中資行:助力浦東加速開發建設
東方明珠、迪士尼、上海中心大廈、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建設,這些項目在浦東開發開放的進程上留下了扎實的腳印,而這些背后都離不開銀行的助力。
1993年1月9日,上海寧波路50號,一家注冊資本10億元的地方銀行開張營業,名為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據介紹,央行考慮到是因為浦東開發、開放而審批開辦的銀行,所以定下“上海浦東發展銀行”這個名字。
“浦發銀行在浦東開發開放的大潮中應運而生,30年來,浦發銀行始終主動融入浦東改革開放大局,持續為浦東開發開放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浦發銀行董事長鄭楊表示,未來,浦發銀行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助力浦東新區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點上進一步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
20世紀90年代初,當時正值建設銀行浦東分行成立不久,便迎來東方明珠廣播電視臺這一浦東標志性工程的巨大挑戰。
1991年4月,建行發揮敢闖敢試的浦東精神,成為人民幣貸款牽頭行,組成由銀行和金融機構共同參加的聯合銀團,為東方明珠工程提供1.5億元人民幣和1000萬美元的貸款,保證工程建設的資金需要,有力地支持彼時這座亞洲首高巨塔在黃浦江邊聳立起來,成為上海的標志性建筑物。
“站在地球儀旁思考浦東開發”是在浦東開發之初就提出的思路。1997年,為更好地服務外商,外高橋保稅區倉儲中心開始加速建設,融資的需求也變得極為迫切。
交通銀行上海浦東分行在了解相關情況后,主動上門服務,以2400萬美元貸款給予外高橋保稅區強力金融支撐,為其迅速成為集自由貿易、物流倉儲、出口加工等多功能的全球核心樞紐提供了資金保障。
2002年,以中國加入WTO為契機,浦發銀行率先引入美國花旗銀行作為戰略投資者,首期持股4.62%,成為率先向國際現代商業銀行邁進的股份制銀行。
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12日上午在上海世博中心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今年是上海浦東新區開發開放三十周年。30年來,浦東創造性地把中央的決策部署轉化為開發開放的生動實踐,在阡陌農田上建成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新城,成為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和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標志。
在慶祝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的時刻,站在新時代新征程新起點上,而立之年的浦東一定能不負眾望,再創奇跡。
30年前,面對風云變幻的國際環境,面對社會主義中國何去何從的歷史之問,黨中央作出開發開放浦東這一歷史性重大戰略決策,由此奏響了浦東發展的全新樂章。30年彈指一揮間,今日的浦東地區生產總值增長211倍,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約790倍,以先行改革創造了多項“全國第一”,極具示范意義。浦東開發開放的成功實踐,折射出中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堅定態度,充分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和旺盛生命力。
憶往昔崢嶸歲月,看今朝風華正茂。“浦東發展的意義在于窗口作用、示范意義,在于敢闖敢試、先行先試,在于排頭兵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的鏗鏘話語,既是有對浦東發展的明確定位,也飽含著對浦東未來的深切期望。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希望,聚焦“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而立之年的浦東當堅持“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秉持“勇當標桿、敢為闖將”的精神,努力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
邁向新征程,浦東要繼續高舉改革開放旗幟,勇立經濟全球化時代潮頭,緊扣黨中央賦予的“三大任務”,不斷推進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更大力度的全方位高水平開放,當好我國引領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標桿;
要背靠上海、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全力助推上海“五個中心”建設,在強化創新引領上下功夫,對標先進、追求一流,努力建設我國融入全球經濟格局的功能高地;
要堅持發展為民、服務人民,不斷提高現代化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奮力成為展示我國治理優越性的重要窗口,讓浦東在下一個30年再續輝煌。
三十而立從頭越。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上海基本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基本框架的“交卷之年”。站在更高起點上,浦東要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的宏偉藍圖,繼續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以更大力度擴大開放,在引領上海現代化建設、推動改革開放創新、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特大城市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中創造新的更大奇跡。
開發區建設之后,不僅是城市規模的擴大,更重要的是經濟結構的調整。浦東將原有傳統的棉紡、毛紡織業縮小比例,大力開發電子產業、服務業、先進制造業、金融產業等新興產業。浦東作為標桿,帶動了長三角城市經濟結構的優化,開發區紛紛招商引資,其中也包括長三角其他一些城市與浦東、上海之間的投資、貿易、合作開發,以及以浦東為平臺的跨國貿易。經濟轉型對上海產業的影響也擴散至長三角區域。比如,浦東成立一個地區總部及研發中心,將訂單中心、采購中心、物流中心、技術服務中心等功能放在浦東,將生產制造轉移到蘇浙皖的城市,逐漸形成頭腦機構和利潤中心在浦東、制造加工外移的產業鏈。
在浦東的對內、對外雙向輻射開放帶動下,截至2000年,全國有400多家上市公司在浦東的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1700多家外地企業在浦東的長江流域產權共同市場實現跨地區產權購并和重組。1992年,長三角14個城市擬在浦東聯合興建科技協作中心,后來制定了《長三角科技合作三年行動計劃》。至1993年,以上海浦東為龍頭的長江三角洲建立起上海漕河涇、浦東張江、南京浦口以及蘇州、無錫、常州、杭州等七個國家重點高新技術開發區,形成高科技產業帶。1995年浦東功能開發出臺新的政策,各地可到浦東設外貿子公司,實現跨地域經營。
無論是發展第三產業還是先進制造業,上海的經濟轉型給長三角乃至更廣闊的地區都帶來有益的影響。從這一角度來說,浦東開發開放對長江中下游沿江城市,尤其是長三角區域內的城市經濟結構調整起到了很重要的帶動作用。
上交所黨委深刻認識到,改革開放是推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力。30年前,面對風云變幻的國際環境,黨中央全面研判國際國內大勢,統籌把握改革發展大局,宣布開發開放上海浦東,向世界宣示中國堅定不移推動改革開放的決心和信心,掀開了我國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的新篇章。上交所在“以改革促開放、以開放促發展”的時代大潮中應運而生,在浦江之畔敲響了新中國資本市場第一聲開市鑼。十八大以來,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黨中央審時度勢、高瞻遠矚,賦予資本市場更重大深遠的時代使命。成立30年來,上交所秉持敢闖敢試、先行先試的浦東精神,奮勇開拓,以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為發展主旨、以服務國家戰略為己任,擔綱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以滬港通開啟境內外資本市場互聯互通之先河,推出首個交易所場內股票期權,平穩實施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改革,努力成為服務國民經濟的主戰場。
下一步,上交所將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貫徹“六穩”“六保”方針,按照中國證監會統一部署,堅持“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九字方針,貫徹“四個敬畏、一個合力”工作理念,不斷提升資本市場服務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能級,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一是凝聚共識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堅持黨對交易所事業的全面領導不動搖,堅定不移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積極為構建新發展格局賦能。
二是大力弘揚浦東改革開放精神。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積極借鑒國際最佳實踐,緊密配合上海市委、市政府工作,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將上交所建設成為全球一流創新資本要素集聚高地。主動融入對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等國家戰略,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三是以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服務科技自立自強。堅守科創板定位,發揮科創板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的集聚效應和示范效應,支持和鼓勵更多“硬科技”企業上市,更好發揮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在推動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方面展現更大擔當作為。
四是加強改革系統集成,有效落實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各項任務。圍繞國家“十四五”發展規劃綱要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進一步明晰建設世界領先交易所的路線圖,堅定不移推進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深化注冊制、退市、長期投資者等關鍵制度改革,積極實施《提高滬市上市公司質量三年行動計劃》,增強高端要素匯聚實力,積極打造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