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共克時艱、決戰決勝,確保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斗!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決勝全面小康心得體會范文五篇,希望大家喜歡!
奮進的汗水滋潤收獲的泥土,逐夢的豪情續寫宏偉的篇章。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這意味著,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關鍵一年。這個偉大的目標指引我們一往無前,激勵著我們從勝利邁向新的勝利。正因此,“決勝全面小康”也是今年長沙兩會的重要議題。
“大舸中流下,青山兩岸移。”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大勢。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并且使之居于引領地位。近年來,黨中央提出并深入貫徹“五大發展理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著力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著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著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問題,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前進。經過持續奮斗和努力之后,我們終于來到了“臨門一腳”的時刻。
決勝全面小康要堅定信心。信心是自信的表現。綜觀古今中外民族昌盛、國家崛起的過程,既離不開自信品質的支撐,又釋放著自信品質的魅力。有了堅定的自信才能自強,才能凝聚合力,才能以排山倒海之勢、雷霆萬鈞之力,昂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信心是披荊斬棘的動力。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決勝全面小康的前進之路并非坦途,我們仍然需要解決一個個現實問題,仍需要拿下“婁山關”、征服“臘子口”,仍然需要以踏石留印的作風去攻堅克難。
決勝全面小康要勠力同心。眾智謀事,事必明;眾力舉事,事必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強調的不僅是“小康”,更為重要的是“全面”。過去的實踐昭示我們,偉大目標的實現都離不開奮斗的實踐;偉大目標的實現都離不開凝心聚力的創造。只要我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團,向著既定目標,用智慧和激情在長沙這片熱土上干在實處,干出實效,就一定能夠擘畫出“百舸爭流千帆競”的壯闊圖景,就一定能夠為決勝全面小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決勝全面小康要彰顯長沙力量。長沙是湖南省省會,是承載“長江經濟帶”“一帶一部”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使命的城市,我們必須與國家戰略和全省發展的大局“同頻共振”。這就要求全市上下必須進一步加強對標對表意識,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狠抓落實。特別是,要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省委“全面小康決勝年”為引領,以“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抓手,深入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全面做好“六穩”工作,持續推進產業項目建設、營商環境優化,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做好今年的各項工作。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為決勝全面小康而不懈奮斗!
久困于窮,冀以小康。過上全面小康生活,這個穿越無數苦難與輝煌的夢想,全國人民、青海人民今天已經觸手可及,而這就使得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后一公里”變得莊嚴無比。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強調的不僅是“小康”,更重要也更難做到的是“全面”。6月4日,省委省政府部署《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青海2020年行動方案》,就是以理性思考、具體方法、管用措施,聚焦重點任務,聚力精準攻堅,聚神掛圖作戰,確保我省如期全面、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牽涉到方方面面,但補短板是硬任務。”我們要從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的政治高度認識行動方案、理解行動方案、落實行動方案,深刻認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性、艱巨性、緊迫性。短板問題往往是最深層、最困難的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聚焦短板、精準攻堅。《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青海2020年行動方案》確定了7大類32項重點任務,同時梳理了160條“四實現”集中攻堅臺賬,而且明確了完成時限和責任單位。我們要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統一,敢于直面問題,敢于擔當負責,奔著問題去、扭住問題改,把真正解決問題作為工作目標。嚴格執行工作路線圖、時間表和任務書,主動對標行動方案,自我加壓、自我提高,在進一步捋清崗位職責、明確自身任務的基礎上,按照既定部署更好地謀劃工作內容、安排工作順序、確定時間節點、把握工作期限,確保攻堅各項工作有條不紊、高質高效開展推進。
自改革開放之初提出小康社會的戰略構想以來,全省上下緊緊扭住這個奮斗目標,一茬接著一茬干,一棒接著一棒跑,已經取得顯著成績。行百里者半九十,我們要一鼓作氣、奮戰到底,而不能一篙松勁、功虧一簣。當前,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圍繞重中之重,向最后勝利發起總攻,是對歷史負責、對民族負責、對青海負責,是為人民擔當、為時代擔當、為新的更加美好的未來擔當。凝心聚力打好攻堅戰,要求我們務必堅持進度與質量并重,既要保進度,更要保質量;堅持整體與局部協調,要對號認領任務,認真分解落實;堅持硬件與軟件統籌,硬的一手不能軟,軟的一手要硬起來;堅持定量與定性結合,把定量指標量化到細節上,把定性指標定性在準確上。
《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青海2020年行動方案》貫穿著全面小康的奮斗目標,貫穿著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貫穿著各族群眾的美好期盼。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奮力推進“一優兩高”、鞏固脫貧攻堅“清零”成果、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青海、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迫切需要。讓我們全心全意、全力全速,慎終如始、只爭朝夕,不折不扣譜寫好“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青海答卷。
今年6月_日是我國第_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主題是“非遺傳承健康生活”。
我國在五千年歷史長河中留下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和自然遺產,這些文化和自然遺產是中華民族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依托,是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的重要載體,也是成就美好生活的強大引擎。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要讓文化和自然遺產為全面小康增花添彩,在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豐富百姓生活等方面作出積極貢獻。
云端看。說起文化和自然遺產,人們容易想到名勝古跡、博物館、手工技藝、表演藝術和民俗活動等,要親自前往才能領略。現在,豐富的文化與自然遺產被數字技術一一賦能。比如,故宮已經建立起包含故宮文物、建筑等全部資源的數字博物館,云岡石窟利用數字技術建立起了文物的“數字檔案”,五禽戲、八段錦、蘇繡、竹編、臉譜繪制等非遺項目被搬上流量短視頻平臺。人們可以在云端看名勝古跡、博物館藏品、民俗活動表演。云端上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極大地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提高了公眾“看”的便捷性和全面性,達成更好地保護文物和利用文物的有機統一。
網上購。今年遺產日期間,阿里巴巴、京東、蘇寧、拼多多、美團、快手、東家等網絡平臺聯合舉辦了“非遺購物節”。傳統工藝類的非遺產品技藝全面開發,涉及品類豐富,產品設計升級,價格定位親民,正好符合當下多樣化、個性化、定制化消費的趨勢和潮流。非遺與網購,古老文明與現代商業碰撞出新商機。非遺產品網上購,擴大了產品銷路,有利于推動廣大非遺傳承人群、項目保護單位、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和非遺相關企業復工復產,帶動就業,也一定程度上對脫貧攻堅做出了貢獻。
文旅融。旅游是行走的文化,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文旅融合是新時代人民群眾的一項重要需求。在文旅融合不斷深化、脫貧攻堅持續發力的背景下,保護傳承好遺產的同時,讓遺產與廣闊的市場密切對接,已經逐漸成為各地助力精準扶貧的重要動力。許多地方堅持供給“打動人心”的旅游產品,增強文化遺產的體驗性;加強傳統村落文化基因保護,拓展當代人的文化記憶空間;建設文化遺產研學旅行基地,提升人們對文化遺產的認知度。通過文旅深度融合,“讓文化遺產活起來”,讓文化和自然遺產的價值彰顯出來。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程上,文化和自然遺產發揮著重要而獨特的作用。文物賦彩小康社會,正是大有可為之時,要努力讓文化和自然遺產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
“民亦勞止,訖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小康,緣于1979年12月6號,鄧小平會見來華訪問的日本首相__時,就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問題回答了__的提問,提出了在中國實現“小康”的發展目標。鄧小平同志創性地用“小康”這個詞來表述“中國式的現代化”,提出了連普通百姓也能聽得懂的奮斗目標。“小康”是“四個現代化的最低目標”,就是還不富裕,但日子好過,社會存在的問題能比較順利地解決。”鄧小平說:“目標放低一點好,可以超過它。”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一直以‘兩個一百年’為奮斗目標,苦干實干。習近平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是13億中國人民的共同期盼”。小康由人民上升到全民,由生活發展為社會,小康社會的高質量的如期完成被賦予了神圣的結局和不容失敗的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基礎,關鍵一步。
1.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領域全面和區域全面,對應的新目標是發展協調性和經濟發展的高質量。“千鈞將一羽,輕重在平衡”,以“五位一體”為主導,同步增長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人民民主、文化軟實力。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堅持任何一個方面也不能滯后。另外城鄉區域共同發展是長久以來的重點。“沒有農村的全面小康和發達地區的全面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全面小康。”我們要統籌兼顧城鄉發展,縮小差距,優化平衡。
2.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覆蓋的人口要全面,照應了新目標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一切依靠人民群眾,以人民為中心。人民是第一生產力,沒有全民建成小康社會就沒有全面小康。因為小康是惠及全體人民的小康,我們要加大力度,保障基本民生。
3.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全面小康是針對全國講的,不是每一個地區、每一個民族、每一個人都達到同一水平。”所以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好高騖遠,我們要本著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總體改善生態環境,提高創新驅動成效和定型各方面制度等新目標。
總之,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經到了關鍵決勝時期,我們要一鼓作氣,堅決打好攻堅戰,立下愚公志,勇于擔當,以畢生的決心,昂揚的信心,踏實的專心,投身新的歷史進軍,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
聽!時代的音再一次響徹在祖國的藍天和世界上空,從嘉興南湖那艘紅船起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初心和使命的中國共產黨又一次站在了歷史的新起點。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隆重開幕,我懷著無比激動和喜悅的心情,收看了黨的“十九大”開幕會現場直播,認真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作的報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總書記的報告務實、親民、振奮人心,中華民族聽到了百年夢想的召喚。
“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感觸最深的是人民生活的不斷改善,生活的不斷便利,尤其是近5年來中國的發展巨變讓老百姓的幸福感滿滿。回想從前在農村的老家,天天盼過年,只是想吃上肉,而現在的老家,講究“回歸自然”,崇尚吃蔬菜水果,到處是“農家樂”。以前的老家,道路彎彎曲曲,破爛不堪,一遇下雨,泥濘不堪,上學讀書要走很遠的路。而現在,交通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泥濘狹窄的鄉間小道變成了寬闊平坦的水泥路。交通條件改善,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的普及,農民真正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這些變化,離不開黨的正確領導,離不開黨的好政策。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我堅信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人民的生活將更加幸福安康,未來的中國將更加繁榮昌盛!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習近平樸實的話語,真真正正說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暖到了老百姓的心窩里。曾幾何時有這樣一些人,他們抱團炒房,或圈地、或囤房、或者歪門邪道,使中國的房價極不健康地漲了起來,居高不下的房價讓許多國人憂慮忡忡,有許多人不得不成為房奴,發工資前夕欣喜若狂,還房貸后淚流滿面,詩和遠方成了夢中向往,硬生生將二十幾歲的人生過成了暮年。更有許多人望房興嘆,過高的房價已成為當前中國的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共產黨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我堅信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不遠的將來,中國的老百姓一定都能住有所居,樂有所居!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曾幾何時,“毒牛奶”、“霧霾”、“水污染”、“垃圾食品”成為了常用詞,天天見諸報端,驚恐國人。人們的身心健康受到了威脅,呼吸受擾,生活困惑。我的家鄉有一條小河,它裝載著我童年的快樂時光。記憶中的小河,河水清澈見底,小魚成群結隊在河里歡快跳躍,大人在河里洗衣服,小孩子在河里捉魚打水仗。后來,河邊建起了造紙廠,發黑發臭的沸水不斷排向小河,小河的水變黑了,變臭了。河中的小魚也不見了蹤影,兩岸的野花垂頭喪氣。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健康中國”出發了,霧霾漸漸散去。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定走科學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帶領中國人民,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我堅信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祖國的天將更藍,水將更清,祖國人民將更健康!
中國共產黨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繼續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時代已經到來,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聽!前進的沖鋒號已經吹響,億萬中國人民備好行囊,整裝待發。今天,我們比歷仼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我驕傲我自豪,我趕上了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我將努力與公司全體員工一道,銳意進取,埋頭苦干,創新創效,盡職盡責,為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添磚加瓦,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