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誠信的形成不僅包括個人誠信,還包括在社會生活中被廣泛認可的道德及規則。重點圍繞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食品藥品安全、社會保障、勞動用工、教育科研、文化體育旅游、知識產權、環境保護和能源節約等領域,全面推進社會誠信建設。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社會誠信建設心得體會范文五篇,希望大家喜歡!
有感于近日的很多的人事煩擾,深感誠信二字重要!
許諾一定要承擔兌現,守信是取信于人的第一要素,是立身處世之道,是一種高尚的品質和情操,它既體現了對他人的尊敬,也表現了對自己的尊重。講信用是忠誠的外在表現,具有魅力的人,首先應該是守信的人,誠實的人,靠得住的人。
“無誠則無德,無信事難成”。在社會主義文明高度發展、人與人相處難見真情的今天,誠信品質尤為重要!
“小信成則大信立”,治國也好,理家也好,做生意也好,都需要講信用。我國古代的大教育家、哲學家、思想家孔子曾經以言警世:“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明代學者也有這樣的表述:“身不正,不足以服;言不誠,不足以動。”就是說,行為不正的人,不被人信服;言語不誠實的人,不必與他人共事。一個講信用的人,能夠實踐他們的說教,人們可以根據他的言論去判斷他的行為,進行正常的交往。如果一個人不講信用,說話前后矛盾,做一件事,我們不能確定他的行為的趨勢,對于這種人是無法進行正常交往的,更沒有什么魅力而言。
“人不信于一時,則不信于一世”。誠信對一個人而言,有時候與眼前利益相斥,很多人缺失一種長遠的眼光來看待誠信,實際上,誠信只有一次,只要你有一次喪失了誠信,你的信任度就會下降,甚至還會出現信任危機。答應了別人什么事情,對方自然會指望著你,一旦別人發現你開的是“空頭支票”,對方將強烈反感。“空頭支票”會給人添麻煩,也會使自己名譽受損。在古人眼里的“一諾千金”可以說價值連城。缺少了誠信這種寶貴的資源,人們的能力、智慧、正直、善良之心就難以維護,這個社會,這個人也就缺少了存在的依據和發展的空間。
“重諾守信,人必近之;狡詐欺蒙,人必遠之”。我們應該遠離而虞我詐,圓滑世故,多一份真誠,多一點信任,腳踏一方誠信的凈土,澆灌出人生最美麗的花朵。
愿我們所有的人都把誠信之心攜帶在人生的道路上,讓誠信的人生散發出金子般的人格光芒,夯筑起人生堅不可摧的銅墻鐵壁!
誠信是什么?農民說,誠信是秋天里結出的豐收果實;老師說,誠信是師生之間玉般純潔的感情;工人說,誠信是辛勤勞作后生產出質高價優的產品。總而言之,誠信是個人的立身之本,民族的存亡之極。
誠信對于一個人很重要,對于一個國家則更為重要。一個不講誠信的人是社會的危險品,而一個不講誠信的民族是莫大的悲哀。因此,我們做學生的更應身體力行,從我做起,這樣才能在不久的將來擔負其建設祖國的重任。
作為未來祖國的主任,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新科技、新信息、新體制不斷涌現,是個日益競爭的信息時代,就必須誠實守信。
同學們誠信做作業,誠信考試,誠信得人,這是順應時代的號召,是勢在必行的。同學們,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不要讓誠信只出現在紙上,成為我們的口頭禪,要讓它活躍在我們當中,讓誠信無處不在。同學們,只要我們都行動起來,我們的祖國建設將如日中天,欣欣向榮。同學們,讓我們同聲呼喊:“誠信與我們同行!”
“民無信不立,國無信不興。”自古至今,縱觀中外,誠信無不在社會生活,乃至國家事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昔有商鞅城門立木推行變法,助推大秦帝國實現大一統。亦有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導致亡國身死的先例。今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黨組成員栗智竄改檔案,向組織隱瞞本人真實年齡而身敗名裂,被押上歷史的審判臺接受人民審判的反面典型。也有的海爾集團靠誠信奠定全球大型家電第一品牌的顯要地位的正面榜樣。
當今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誠信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國家公務員掌握著國家和政府的行政權力,執行國家公務,組織管理各項行政事務,肩負著“治國”的歷史使命。國家公務員地位的特殊性決定了公務員應成為整個社會誠信的示范者,嚴格遵守誠實信用,才能培養、推進和營造全社會的誠信環境,市場經濟才能走向成熟完善,黨和國家的光輝形象才能堅定保持,政府公信力和號召力才能不斷增強,黨和國家的事業才能走向興旺輝煌,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才能夢想成真。
加強公務員誠信建設,須強化宗旨意識。公務員作為人民的公仆,要本著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原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要切實加強與基層群眾的聯系,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保持與群眾的血肉聯系,與基層群眾魚水情深,真正為人民辦好事、辦實事,時刻將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時刻牢記宗旨使命、崇高目標和肩上的重擔,不欺瞞組織,哄騙群眾,挑起人民的重托和責任。只有強化宗旨意識,才能心有誠信,敬畏誠信,亦才能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韌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往前走。
加強公務員誠信建設,須強化思想教育。公務員乃國家政策和法令的制定者和執行者,公務員能否徹底有效、公平公正的貫徹落實國家政策和法令,關系到社會公平公正與否,及黨和國家意圖能否實現,也關系到政策法令能否發揮作用。
強化道德支撐。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編寫現代信用知識普及讀物,廣泛開展關于社會誠信的法律法規和道德綱要的教育活動,普及信用文化和知識,積極營造守信光榮、失信可恥、守信得益、失信吃虧的社會氛圍;發揮學校在誠信教育中的主陣地作用,把誠信教育作為小學、中學、大學的重要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養成誠實守信的良好品質和生活習慣;發揮各類媒體在誠信建設中的輿論引導作用,注重報道那些誠實守信的單位和個人,大膽揭露各種弄虛作假、坑蒙拐騙、嚴重損害群眾和社會利益的失信現象,大力倡導誠實守信的良好風尚。
加強制度建設。近年來,我國積極借鑒國際上的先進經驗,抓緊把社會信用納入法制軌道,強化了法律對社會誠信的引導、規范、保障作用。當前,應針對信用缺失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及時堵塞法律和制度上的各種漏洞,不給試圖破壞誠信的人以可乘之機,讓失信行為及時受到應有懲處;全面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快構建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包括全國統一的信用信息征集、評估、管理制度,公開快捷的誠信信息查詢和使用制度,對個人、企業、政府部門誠信的有效監督制度,對維護社會誠信有功者的獎勵制度和對嚴重失信者的懲罰制度,等等。
注意突出重點。首先,抓好政務誠信建設。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在社會誠信建設中具有重要示范帶頭作用。應進一步規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為,使其做到依法行政、取信于民、廉潔公正、開放透明,以政務誠信引導和推動其他方面誠信建設。其次,抓好企業誠信建設。企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主體,企業的誠信狀況不僅直接關系自身形象和自身利益,而且關系整個社會的正常有序運行。應建立企業信用征集系統和失信懲戒機制,特別是結合市場主體準入、納稅、合同履行、產品質量、食品藥品安全等方面工作,有針對性地加強信用信息系統建設,建立健全信用檔案,推動信用信息在全國范圍的互聯互通,充分發揮其對失信行為的監督和約束作用。第三,抓好個人誠信建設。加快建立包括個人信用等級、個人信用記錄等在內的個人信用檔案,以個人誠信促進全社會的誠信建設。
質量是企業的信譽和生命,是生產力水平的綜合反映,是市場競爭力的集中體現。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產品質量工作。去年11月以來,中央領導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強調要大力加強產品質量建設,認真落實有關法律法規,科學實施,常抓不懈,努力把我國產品質量提高到新水平。今年黨中央、國務院又作出了開展“質量和安全年”活動的重大部署。質量誠信是產品和服務質量的重要保障。質量誠信建設是產品質量建設的重要環節。在當前嚴峻經濟形勢下,加強質量誠信建設,意義尤其重大。
第一、加強質量誠信建設,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落實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的政策措施,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舉措。當前,我國工業產業質量存在的問題,與質量誠信體系不健全、企業產品質量責任不落實密切相關。質量誠信是企業贏得消費者、贏得市場的關鍵要素。面對外需萎縮、內需不足等嚴峻形勢,必須把質量誠信建設放在突出位置,重信譽、守承諾,開發品種、提高質量、創建品牌、改善服務,提振投資者和消費者信心,增強市場競爭力,穩出口、擴內需,度過難關,促進發展。
第二、加強質量誠信建設,是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健全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內容。信用是現代市場經濟的基石。質量信用缺失不僅嚴重損害消費者利益,危害企業自身發展,而且擾亂市場經濟秩序,敗壞國家聲譽。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揮市場機制資源配置基礎性作用,提高市場經濟運行效率,必須以質量誠信為重點,大力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從根本上規范和維護市場經濟秩序。
第三、加強質量誠信建設,是堅持以人為本、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促進民生改善與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工業產品質量關系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企業如果缺乏質量誠信,產品粗制濫造、假冒偽劣,坑騙消費者,后果極為嚴重。去年發生的“三鹿”嬰幼兒奶粉事件就是深刻教訓。堅持以人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構建和諧社會,必須牢固樹立質量意識、誠信意識,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滿足人民群眾物質和精神生活需要。
第四、加強質量誠信建設,是企業強化內部管理、增強市場競爭力、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的應有之義。質量誠信是企業合法參與市場競爭、樹立企業和產品形象的基本要求,是決定企業生死存亡的重要條件。一個缺乏質量誠信的企業,無法立足于市場,更談不上健康發展。隨著市場規則逐步完善、社會輿論監督不斷加強,企業必須把質量誠信建設貫穿到發展戰略、生產經營、市場營銷、內部管理等各個方面,誠信為本,精益求精,打造品牌,樹立形象,謀求發展。
質量誠信既是道德問題,又是法律問題;既是經濟問題,又是社會問題。加強質量誠信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充分發揮政府、協會、企業、消費者和社會各界的作用,大力協同,形成合力。在這里本人有以下五點體會。
一是加強法制建設,完善制度環境。制度是質量誠信建設的依據和基礎。政府部門要針對當前質量管理工作規劃、政策、標準滯后和缺失的突出問題,加強溝通協作,深入調查研究,大力推進規劃、政策、標準的完善和落實,把誠信原則落實到具體法律法規中。要充分發揮各類協會等中介組織的作用和優勢,加快建立健全質量誠信等級評價制度和機制,不斷完善質量誠信建設的制度環境。
二是提升產品質量,強化誠信基礎。產品質量是企業質量誠信建設的基礎。企業要適應市場需求,加大自主創新,加強內部管理,加快更新品種、提高質量、創建品牌、改善服務,向社會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政府部門要綜合運用質量規劃、產業政策、技術標準、技術改造、企業管理、行規行約等手段,指導支持企業加強質量工作。總結交流和推廣應用先進質量管理方法,建立支撐行業發展的質量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