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宣部、中國記協等組織的第七屆“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活動今天(12月16日)在北京啟動,由37位巡講人組成的3路巡講團面向中央主要新聞單位、全國性行業類媒體和北京市新聞單位講述了他們的采訪經歷和故事,分享他們深入一線的深刻感悟。下面是由小編帶來的有關 “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活動心得體會5篇,以方便大家借鑒學習。
12月16日,第7屆“好記者講好故事”網絡直播巡講活動舉行,我省新聞工作者、高校新聞學院師生、基層干部群眾代表通過手機、電腦等媒體終端在線收聽收看直播,并通過留言互動分享所思、所想、所悟。
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宣傳思想戰線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宣部、中國記協今年繼續舉辦第六屆“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活動。6月23日舉行的巡講活動以網絡直播形式進行,人民日報社記者張洋、新華社記者武笛等十余名記者通過視頻連線,傾情講述一線采訪經歷,交流增強“四力”的深刻感悟。
從“一帶一路”上的動人故事,到脫貧攻堅中的鮮活故事,再到國慶盛典的背后故事,十余位巡講人的講述真實生動、直擊人心。他們來自不同的媒體,但他們用同樣的行動,或奔赴新聞現場、記錄偉大時代,或扎根基層一線、反映群眾心聲,用心講述中國故事,用情傳遞中國聲音。
講者用心,聽者動情。來自各設區市委宣傳部、省直新聞單位、省記協等部門的工作人員,以及南昌大學、江西師范大學、江西財經大學等高校師生,在第一時間收聽收看網絡直播后,均被一個個好故事深深打動。他們認為,巡講人用雙腳丈量新時代,用真情傳遞正能量,展現了扎實的新聞理論素養和高尚的新聞職業道德,讓人備受鼓舞。
“他們講述的故事帶著泥土芬芳,充滿時代氣息,聽著十分過癮。”“只有到基層去、到現場去,才能寫出有溫度、有深度的好作品?!薄诨咏涣髦校蠹壹娂姳硎?,好記者講述的好故事,彰顯了宣傳思想戰線在新時代的責任與擔當。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要提高專業本領,積極踐行“四力”要求,不負時代、不負韶華,通過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好作品,講好江西故事、傳播江西聲音。
這世上寫故事的人千千萬萬,作家、導演甚至是藝術家,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述說著不同的故事。有的故事通過文字來記錄,有的故事通過影像來述說,有的故事通過夸張的線條、豐富的色彩來呈現。那么,記者這類故事講述者,有什么特別之處呢?我想,這應該從新聞本質的特征上尋找答案,那就是——真實性。不同于作家的文字、藝術家的畫筆,記者通過真實的事實來講述這個時代中你我的故事。
有人為博眼球,故意使用血腥暴力獵奇的內容去迎合讀者的窺探欲;有人為取利益,字里行間煽動情緒,挑起紛爭,掩埋真相;有人打著記者的名義,搜尋公司的黑料,上門勒索敲詐;有人仗著自媒體的稱號,在各種雞毛蒜皮的小事里撕扯,批量制造只輸出觀點不顧事實的流量爆款文章。在今天這樣的后真相時代,受眾最看重的似乎是情緒的宣泄,而非事實的澄清。記者千辛萬苦做出的調查報道,可能閱讀的人寥寥無幾。在市場和經濟利益的雙重壓榨之下,站在新聞道德的十字路口,記者面臨著何去何從的艱難選擇。
在“好記者講好故事”——2020年中國記者節特別節目中,眾多優秀的新聞工作者,用他們的故事,回答了新的時代環境下記者應該何去何從的問題,回答了應該如何堅守新聞理想的問題,為奮戰在一線或是即將踏入新聞行業的媒體人指明了方向。
什么樣的故事是好故事?也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標準,但是在我看來,能打動人心的故事就是好故事。不管是宏大如見證中國奇跡的故事,還是堅守如一棵樹到一片林的轉變的故事;無論是信仰如英雄連隊的傳承的故事,還是忠誠如一家人世代守護祖國邊境線的故事,這些故事無一不是從“小切口反映大主題,小故事展現大時代”。正如一滴水能折射太陽的光芒,時代和國家是由一個又一個平凡的人組成的,展現他們身上的故事,也是從側面反映時代和國家的變化與特征。
挖掘普通人身上不普通的故事,真實地記錄和描寫,自能準確地擊中讀者心中最柔軟的地方。沒有人喜歡冷冰冰地說教,也沒有人喜歡夸大其詞的宣傳和不顧實際的贊美。許多新聞想要報道典型人物、典型事件,樹立正面的榜樣,但是由于“假大空”的溢美之詞,將人物包裝成了“紙片人”,干癟空洞沒有血肉,反而弄巧成拙。一個好故事,應該以真實的事實為骨架,以獨特的精神為神韻,以和人民的聯系為經脈,惟其如此,才擁有打動人心的可能。
一個好故事的背后,包含著一個好記者不懈的努力和追求。好記者寫出的并不都是好故事,但是一個好故事必定由一個好記者寫成。一個好記者,他應該是忠實地陳述事實,警惕地探索真相,溫暖地傳遞價值。同時,好記者不僅是時代的見證者,去記錄歷史車輪的軌跡;更應該是故事的挖掘者,去洞察人性的幽微與豐富。
也許,探尋真相的道路上充滿了艱難和危險,暗訪記者每一次深夜尾隨都是和不法分子斗智斗勇的較量,駐外記者親歷紛飛的戰火,死亡就在一米開外;也許,采訪的過程并不總是一帆風順,高原上到故事主人公的家的路走了四天,暴風雪讓車無法開動,他們扛著攝像設備冒著風雪走了十幾個小時。
一個好記者,總是想著離現場近一些,再近一些,“人民的關注在哪里,我們的輿論陣地就在哪里”;一個好記者,總是心系人民,扎根土地,“只有俯下身、沉下心,才能記錄一個‘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的故事”;一個好記者,總是不忘自己的使命,不忘黨和人民的囑托,“‘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這是媒體人的職責使命,也是我們不能忘卻的初心”。
作為一個新聞人,我們理應具有大格局。借用百年前理學家張載的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這也可以看作是媒體人的新聞理想和追求的寫照。
2020年,由中宣部、中央網信辦、廣電總局、中國記協主辦的第五屆“好記者講好故事”活動,以“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為主題,面向全國新聞戰線深入開展。為落實中宣部、中國記協和教育部新聞傳播學教指委“好記者講好故事”進校園倡議,蘭大新聞學院組織了包括觀看視頻、學習討論等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不少學生看過“好記者講好故事”視頻后寫出了觀后感。我們從這些觀后感中精選出一部分,從今天起,將通過本公號,陸續推出,以饗大家。
今天推出第一則——張悅同學的《個人小夢,國家大夢——“好記者講好故事”觀后感》。
“好記者講好故事”,這些“好故事”好在哪里?是主人公被刻畫得高大偉岸,還是講述者將它描繪得感人至深?又或者故事本身堪稱當代的傳奇?都不是,好故事好在一個“夢”字。
在這些記者所進述的大大小小的故事里,有著大大小小的夢。既有個人的小夢,也有國家的大夢。個人的小夢匯聚在一起,形成了國家的大夢;而國家的大夢中,有著千千萬萬個個人的小夢。
個人小夢
這些故事的主人公來自五湖四海、各行各業,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他們有夢。
青年人的青春夢
“沙場格桑花”袁遠是西藏軍區首個女子戰炮班的班長。誰也想不到,當兵前她曾是一名準空姐。從昔日美麗的女神,到如今身板壯碩、聲音渾厚的女漢子。為了實現保家衛國的青春夢,她完成了這一艱辛的蛻變。
山村孩子蔣應成,15歲離家獨自求學。為了做好汽車噴漆工作,他沒日沒夜地在車間刻苦練習。汽車噴漆難不難?難。這個項目所允許的最大誤差是0.01毫米——六分之一根頭發絲的寬度。但年僅21歲的蔣應成憑著他苦練得來的高超技藝,為中國贏得了世界技能大賽的冠軍。懷揣著為國爭光的青春夢,他說:“我一定要贏!”他,做到了。
高考狀元金峰,本該有著光明的前途??伤麉s選擇開了一間垃圾處理工作室,成天與垃圾打交道。這個生意不賺錢,甚至偶爾還會賠錢,但他還是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這條路。他想通過收垃圾來留住家鄉的綠水青山。記者對他說,辛苦了。他卻說,從未覺得苦。相信因為他保護生態的青春夢,杭州的綠水青山將永不褪色。
青年人,祖國未來的中流砥柱。他們或像袁遠一樣志愿參軍,保家衛國,為祖國的國防事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或像蔣應成一樣,在各自辛苦的崗位上兢兢業業,為國爭光,為祖國的經濟建設添磚加瓦;或像金峰一樣,用自己的遠見卓識將生態環保、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帶到大眾視野中來,親身實踐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宣傳思想戰線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的重要指示精神,6月23日下午2點30分,第六屆“好記者講好故事”網絡直播巡講活動走進達拉特旗融媒體中心。為進一步擴大活動影響力和覆蓋面,同時考慮到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巡講活動以網絡直播形式進行,融媒體中心部分采編播人員參加了活動。
來自人民日報社、新華社、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山西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等新聞單位的15位記者,講述了他們在職業生涯中的親身經歷和故事,回憶了他們在平凡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業績,細談了工作中的內心感受,用小故事展現了大時代下新聞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
“把群眾訴求解決好,把群眾利益維護好,把群眾工作做深些,把群眾情緒疏導好”。人民日報社讀者來信編輯室副主編張洋動情地講述著記者跟隨農民工討工資以及歷時3個月解決回遷戶20年沒辦成房產證的故事,讓大家產生了“只要讀者有需要,我們就出發”的強烈共鳴。
“在危險的現場哪個人不是媽媽的寶貝兒女,但堅守是我們每個人的使命。”山西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記者孫夢醒說:“要成為一名好記者,除了要在危險中去堅守,更要在平凡中去發現,只有不忘初心才能講好中國故事、百姓故事,只有堅守初心才做得好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p>
“我從事電視新聞工作10個年頭,從烏克蘭、敘利亞的戰役到時政報道的舞臺,我更加感受到我們祖國所發生的日新月異的變化。”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中心央視時政新聞部編輯王鵬飛激動地講述著新中國70華誕時8秒鐘的細節,這8秒鐘不允許有任何失誤,這8秒鐘是新聞人無數次演練后立下的軍令狀。新聞人永遠貼近現場、永遠與祖國的心跳同頻共振,用心、用情、用功地投身于偉大的新聞事業,這就是媒體人的初心和使命。
英雄無愧于天地,唯一愧對的是家人。來自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的姜超楠,為大家講述的是在西藏戍邊執行任務時為救戰友而失去生命的胡永飛,他犧牲時孩子16個月大,只見過爸爸一次,當時拍了一張合影。為了不讓孩子的成長有失去爸爸的痛苦,這件事胡永飛的妻子瞞了10年。
那些在平凡崗位上綻開的絢爛花朵,一個個感人肺腑的真實故事,啟迪著大家深沉的思考,真情的演講讓不少人流下了眼淚。大家不僅感受到了傳媒人的追求與情懷,也對新時代如何講好中國好故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與認識。
一份記錄,一分真實;一個鏡頭,一分溫暖;一個腳印,一個未來。好記者好故事,我與你共分享。每位記者都有自己的心結,但作為中國發展的記錄者和見證者,有一點是共通的,那就是他是心中熾熱的愛國精神。
一道橋,一座城,一個偉大的時代。"作為親歷者和記錄者之一,我由衷地感到驕傲和自豪。"桂嘉晨如是說。潮起潮落,寒來暑往3000多天,桂嘉晨和她的團隊全程記錄和見證了港珠澳大橋的建設。更是發現了為中國無私奉獻的大國工匠們!總工程師林鳴經歷了四天兩次全麻手術,卻仍堅守崗位,為中國的發展獻出力量。
1978年珠海被國家設立為經濟特區,改革開放40年來,珠海從一個漁村發展為一個花園式海濱城市,這里見證的何止是一個城市取得的成就,全國經濟特區取得的成就就是中國變大變強的一個縮影!
劉萬利是新華社的記者,出場的時候衣服上刺有國旗徽章。在何時何地都無比熱愛這令他更令千千萬萬中國人感到無比親切、安全、驕傲的五星紅旗。國旗代表勝利,國旗代表希望,國旗代表穩定,國旗代表安全。在戰爭逃難時,難民擠壓在埃及一側,而中國人可以優先通關,一個難民懇求記者帶他去埃及。在也門記者們在地下室避難,而在墻上掛有中國的五星紅旗!紅旗下就是是我們的庇護所!我們的家。在檢查站接受檢查時五星紅旗是我們的通行證,義勇軍進行曲是我們的身份證。
澤仁拉姆是西藏電視臺記者。當山頭插上外國國旗,惹怒了我們中國人。阿爸將他拔掉抗議!有人問阿爸這么苦為什么不離開這里?他說如果走了那塊土地就沒有人了。五星紅旗才是我們的國旗,這面國旗在哪里哪里就是我們的祖國!祖國是什么?祖國是五星紅旗,是腳下的離不開的土地!習近平回卓嘎和央宗的信(時代楷模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說有國才有家,希望西藏人民像格?;ㄒ粯又哺谖覀冎袊奈鞑?
軍事記者杜鵑講述了楊根思連隊的故事。楊根思的英雄宣言已成為這個連隊的標志。新兵入伍時都要到老連長楊根思雕塑前宣誓三個不相信。楊樹朋在南蘇丹維和軍隊維和時被槍彈擊中,給妻子買的香水從禮物變成遺物。
李承澤講述了馬爾代夫中馬友誼大橋建造的故事!總工程師段江濤帶領團隊日日夜夜研究出合適的材料。人類命運共同體近在眼前。
崔真真三雙鞋的故事告訴我們媒體人要適應網絡電視客戶端等新媒體,加快轉型的必要性!淄博孩子掉入10米深坑10小時獲救的直播改變了傳播報道方式。這是一個融媒體時代,用不同載體傳播是時代進步和發展的象征。
郝沖講述了治沙的艱辛!牛玉琴樹不能賣, 人不改嫁。造林11萬畝,丈夫生前給的鈴鐺帶了52年。張應龍放棄外企工作加入治沙工程。石光銀兒子在運輸樹苗車禍身亡,卻沒有放棄治沙這項事業。
張爍跟我們說出鐘揚的故事。鐘揚竭盡一生為中國建造出種子的諾亞方舟。王穎則講述了朱日和訓練場小戰士的親切故事等等。
這里故事離我們或許并不近,但他們的精神離我們并不遠。好記者!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