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儀式現場播放了10個“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先進事跡短片,并從不同側面采訪講述了他們的工作生活和人生感悟。中共中央宣傳部、應急管理部負責同志為獲獎代表頒發“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證書。下面是由小編帶來的有關2020年“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先進事跡心得體會5篇,以方便大家借鑒學習。
為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應急管理重要論述精神,深入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講好中國應急管理故事,在全社會營造關心支持應急管理事業改革發展的濃厚氛圍,1月6日,中央宣傳部、應急管理部聯合向全社會公開發布2020年“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先進事跡。
陳陸、陳建、孔特特、吳迪、劉小術、朱學忠、伍袁志等7名個人和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河北省地震局紅山基準臺、河南省蘭考縣應急管理局3個集體獲得2020年“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稱號。他們有的在防汛救災一線聞“汛”即動、向險而行,為搜救遇險群眾不幸壯烈犧牲;有的奮戰在湖北武漢抗擊新冠疫情一線,出色完成應急值守、轉運病人、搬運物資、洗消殺毒、救援保障等繁重任務,為打贏疫情防控湖北保衛戰貢獻力量;有的堅守雪域高原林海,守護綠水青山,用無悔青春丈量理想信念“高海拔”;有的矢志技術革新,成功破舊裝備發揮新作用、新裝備形成戰斗力現實課題;有的在煤礦安全監察一線矢志奉獻,秉承“多去煤礦多下井,遏制事故靠踐行”的信念,把責任扛在肩上,把擔當寫在崗位上;有的立足本職當好“執法員”“指戰員”“服務員”,應在難處急在平時,注重打通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最后一公里”;有的30年如一日護衛“八閩第一旗”,守護著名歷史文化街區30年未發生重大火情,竭誠為民勇于擔當奉獻;有的默默扎根于荒野僻壤,在探索防震抗震規律的艱辛道路上,譜寫出一曲曲昂揚向上的進行曲;有的大力傳承弘揚焦裕祿精神,夯實基層基礎,筑牢“防災堤壩”,守護“焦桐”下的平安。
發布儀式現場播放了10個“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先進事跡短片,并從不同側面采訪講述了他們的工作生活和人生感悟。中央宣傳部、應急管理部負責同志為獲獎代表頒發“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證書。
6月12日,記者在重慶卡貝樂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看到羅德強時,他正在根據儀表報警提示對甲醇生產裝置的泄露點進行檢測和分析。
羅德強是公司安全部部長,負責公司年產85萬噸甲醇裝置生產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搞安全,身上都是沉甸甸的責任,監督必須到現場。”每天,羅德強深入作業現場,檢查員工是否按要求佩戴安全防護用品,查看作業現場防護措施是否到位,檢查外來施工手續是否齊全。現場有哪些防火、防爆區域,有哪些易燃、易爆風險區,羅德強沒事就會抓住工人考一考,答不上來的,他會一條一條地講解。
“只有自己安全知識掌握得全面,才有資格要求別人。自己學透了,才能給工人講明白。”他不僅嚴格要求員工熟練掌握安全知識,自己還不斷更新知識,學習《安全生產法》《環境保護法》《安全操作規程》等。
“搞安全,也要創新工作方法。”羅德強自創了一套“比、盯、創”工作法:“比”就是比查找隱患,不斷開展隱患排查、應急演練等活動;“盯”就是盯住隱患不放,提出身邊無隱患的理念,亮出“我做起,影響身邊人”的口號;“創”即引導員工群策群力,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路。今年5月份,針對現場存在的“三違”現象,組織開展“彈性對話”,面對面傾聽員工心聲,鼓勵員工提意見、提隱患點,再帶領部門安全員一起進行排查整改。
工作中,羅德強對安全工作有關的事敢說敢做敢管。對違反操作規程的人和事,他立即指出,令其整改,不留情面。而每當設備出現突發狀態時,他總是挺身而出,排憂解難。
2019年3月28日凌晨,正在睡夢中的羅德強突然接到電話:高壓反應器焊縫開裂。高壓反應器里是可燃氣體,一旦起火,后果不堪設想。羅德強第一時間趕往現場,組織疏散人員,并提出停車處理,與現場人員共同探討、解決了該問題。
今年以來,羅德強排查整改安全隱患70余處,公司安全生產總體形勢持續平穩向好。他表示,安全生產責任大于天,用責任護衛安全,用創新牢固安全,將險情堵在公司大門外。
新冠疫情來襲,陜西煤礦安全監察局榆林監察分局四室二級主任科員劉小術在大年初一早晨便義無反顧地返回到工作崗位,一干就是一個月。他始終堅守在分局疫情防控與安全監察工作一線,一箱泡面一張桌,一套衣服一張床,不分晝夜,整整堅守了30天未回家。
自2011年進入煤礦安監系統以來,劉小術努力鉆研業務知識,堅持把保障煤礦安全生產和保護礦工生命安全作為首要目標,轄區90%以上煤礦都有過他忙碌的身影。他深入井下一線監察400余次,累計實施經濟處罰超5000萬元。
在高山林海中,應急管理人也在堅守。在平均海拔約4500米以上的西藏那曲市,西藏自治區森林消防總隊那曲大隊大隊長孔特特堅守高山林海18年。
18年來,孔特特投身森林消防事業,始終沖鋒在滅火作戰和搶險救援第一線,先后參與滅火戰斗130余次,參與重大搶險救援90多起,挽救群眾生命20余人,搶救群眾財產約400余萬元,堅守著藏北高原42萬平方公里39萬群眾的生命財產和草場森林生態環境安全。
在平凡崗位上爭創一流業績,也展現著應急管理人執著堅守的精神。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是一支擔負省會城市中心廣場升降國旗任務的特殊隊伍,自1991年元旦起,該站指戰員30年如一日護衛“八閩第一旗”,實現了21000余次升降國旗“零失誤”。肩負三坊七巷古建筑群及周邊0.95平方公里范圍內的防火巡查、滅火救援、執勤保衛、宣傳培訓、禮儀勤務的職責任務,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確保了這里連續8年“零火災”、30年無重大火情。
“27年來,吳迪從一個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青年成長為具有過硬專業技術的特種車輛修理技師,都是刻苦鉆研、努力付出的結果。”這是戰友對黑龍江省森林消防總隊黑河市支隊愛輝區大隊四中隊特種車輛維修技師吳迪的評價。
多年來,吳迪對特種車輛進行了20多項技術革新,極大提升了車輛維修效率和滅火作戰效能;改革轉制后,對特種車輛進行改裝,解開了舊裝備發揮新作用、新裝備形成戰斗力的現實課題。吳迪不僅是一個專業過硬的特種車維修員,也是一個英勇無畏的森林消防衛士。入伍以來,吳迪先后參加滅火作戰230余次,搶險救援50余次,救援車輛50余臺,向火場投送兵力3萬余人次,搶運物資6.2萬余臺(件),安全行駛30余萬公里。
與吳迪一樣,四川省營山縣應急管理局局長伍袁志也把汗水和努力付諸在創新安全生產監管和應急管理工作上。
伍袁志注重加強基層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規范化建設,心得體會范文經常放棄節假日,帶領相關部門和人員搞實地調研。2019年縣級機構改革以來,伍袁志積極推進機構規范設置,率先在鄉鎮(街道)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規范化建設上實現新突破,實現基層工作“八有”——有編制、有職能、有人員、有牌子、有印章、有固定辦公場所、有工作經費、有與工作任務相適應的交通、通信、事故應急救援、安全監管等所必需的裝備和設施,打通了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工作“最后一公里”。
在河北邢臺隆堯縣縣城西北的山丘中,也有一個大膽探索、科學求真,用半個多世紀的奮斗與堅守展示人類戰勝地震災害堅定信念的集體——河北省地震局紅山基準臺。
2005年,紅山基準臺安裝了MT等先進進口儀器,率先開始大地電磁測深觀測;2012年河北省唯一GNSS核心站在該臺建成;2017年新建完成70平方米地磁絕對觀測室,成為全國3個地磁儀器比測基地之一我國自主研發的北斗衛星觀測系統也設在這里。50多年來,紅山基準臺堅持不懈攻堅克難,在全國開創了“多個第一”,在抗震救災和地震考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而在河南省開封市下轄的蘭考縣,由于自然災害風險較高,如何防范風險,成為必須應對的“考題”。
借助機構改革的東風,河南省蘭考縣應急管理局全力提升防災減災能力。在對全縣事故災害進行風險評估的基礎上,蘭考縣應急管理局建設了簡單實用、科學高效的應急預案體系,完善了生產安全事故、自然災害事故等11類專項預案,制定坍塌、溺水、觸電等32種處置方案,督促各鄉鎮、有關部門、企業分別編制修訂相應預案。全縣各層級173項應急預案錄入信息平臺,實施數字化管理,遇突發事件迅速啟動應急響應,可以立即將事件的時間、地點、類型及責任分工等信息一鍵推送至現場指揮人員,一系列創新舉措多方位守護了蘭考人民的平安。
2020年,決戰決勝之年,應對疫情之年,面對嚴重洪澇災害、國內外環境深刻變化給安全生產帶來的嚴重沖擊,做好應急管理工作更顯意義重大。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枕戈待旦、向險而行,是黨和人民的“守夜人”;他們下先手棋、打主動仗,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守業人”。得益于他們的努力,2020年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自然災害因災死亡人數均為歷年最少;他們,也在新時代應急管理工作中成就“最美”。
為弘揚應急管理特色文化,在全社會營造關心支持應急管理事業改革發展的濃厚氛圍,中央宣傳部、應急管理部聯合向全社會公開發布2020年“最美應急管理工作者”先進事跡。
30年如一日,踐行使命捍衛榮光
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這是一個只有30名指戰員的基層單位,卻又是一支踐行使命捍衛榮光的模范隊伍。
自1991年1月1日起,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就擔負起福州市五一廣場升降國旗任務。負責省會城市中心廣場升降國旗任務,使命神圣、任務光榮。30年來,一代代消防指戰員不僅勤練滅火救援技能,還苦練升降國旗“五功”,實現了21000余次升降國旗“零失誤”。
30年如一日的完美表現,背后是大頭針、十字木架、沙袋和他們練到顫抖的手腿,是狂風暴雨、電閃雷鳴下的繼續苦練。
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但耐火等級低,火災防控壓力大。為了做好防滅火工作,三坊七巷消防救援站采取了聯防聯治、防火巡查、宣傳培訓、實戰演練等一系列措施。
多年來,每逢周末和節假日,消防指戰員們都會將消防車停在街巷口,成立便民利民隊,設立服務點,為游客提供免費茶水、座椅,宣講消防安全知識。近年來,他們又樹立“快攻速戰打早滅小”理念,探索出適合老街古巷實際的滅火操法。
“不起火就是最好的赴湯蹈火”,這是他們踐行使命的堅定信念;三坊七巷連續8年“零火災”、30年無重大火情,這是他們踐行使命的最好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