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么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你想好怎么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提提質培優培訓講座心得體會(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開學初,在索校長的帶領下,我校全體教師學習了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的文件。根據文件指示,我們學校開始實行“雙減政策”,從學生課業和教育教學等方面作了要求以及規定。
作為一名教師,我深有體會。首先,是完善作業管理,深化評價改革。形成完善的學校作業系統,減少作業總量,提升了作業質量。對于學生作業量也給出了明確的標準,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作業,只在校內適當安排鞏固練習,從這一點來看,給學生減少了不少負擔。作為二年級數學教師,一開始我還擔心因為沒有家庭作業,學生回家后什么都不做,只顧著玩了。但后來通過了解學生動態,發現多數學生利用之前寫家庭作業的的時間來豐富自己的課余生活,比如學習畫畫、學習練字、讀課外書籍等等。第二,是加強課后服務,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每天課后一小時,老師利用這一個小時解決課上沒有解決的問題,對學生的作業進行面批,當面指正,學生利用這一個小時完成作業,有不會做的可以當面問老師,問題能夠及時得到解決。通過課后服務,學生的學習效率有了很大提升的同時也幫助家長解決放學后接送學生的實際困難。第三,作為體育教師,我們體育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來組織學生學習三跳比賽項目了。在今年舉辦的區級三跳運動會上,我校在“雙繩十字帶小繩”集體項目中榮獲全區第一名的優異成績,另外也有好幾個同學榮獲單項前8名的好成績,為本次運動會學校積分總排名爭得了不少分數。在上周,我校還開展了冬季趣味運動會,鍛煉身體的同時,不管是學生還是教師心理上的壓力和負面因素也都得到了釋放和緩沖。
“雙減”政策的出臺,讓作為教師的我看到了國家教育改革的決心和力度。政策的出臺,更加減輕了家長的負擔,讓“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有了希望。同時也督促著教育者,要想更多辦法去努力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今后,我們要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服從國家大局,努力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一份力量。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廣大家長們的殷切希望;培育社會棟梁,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是新時代教育的重要任務?!半p減”政策應運而生。從學期初就開始學習研究“雙減”政策,聽了劉亞林老師的講座,對于“雙減”,我有了更新的認識。
一段時間以來,作業多、質量不高、功能異化和紛雜的校外培訓課程成為學生頭上的幾座大山,使他們很少有無憂無慮的休息、娛樂時間,影響了他們的.健康快樂成長。“雙減”,即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正是針對這樣的教育現實提出的解決對策。
面對“雙減”,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義無反顧的支持。現在的社會現實要求我們培養綜合素質高、全面發展的學生,減輕作業負擔,保障充足的睡眠和體育鍛煉才能保證學生的健康成長。減輕校外培訓負擔,才能讓學生有時間發展自己的個性,培養自己的特長。面對“雙減”,我能做的是努力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合理布置作業。就像講座里說的,作業是提升教育質量的重要抓手,從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出發,合理布置作業,避免機械化、重復性的作業,達到練習的目的。
面對“雙減”,作為一名班主任,我同樣堅決支持。家校共育才能培養優秀的學生。通過家長會等方式宣傳“雙減”政策、“五項管理”政策,通過多種方式緩解家長的教育焦慮,引導家長轉變觀念,合理規劃孩子的未來,引導家長形成融洽的家庭氛圍,讓孩子能在和諧的氛圍下快樂、輕松地成長!
根據省局統一部署,在全局范圍內開展3個月的"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大討論"活動,本次大討論對于深入貫徹省局一系列會議精神,認識和把握新常態下對地質工作的新要求,圍繞能源礦產結構和國家、省重大戰略地質需求,為"十三五"開好頭、起好步具有重大意義,非常及時,很有必要。因此,我們要進一步把解放思想作為破解發展難題,通過扎實開展"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活動,強化黨員干部特別是技術型領導干部的發展意識、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創新意識、服務意識。
1,認真學習,解放思想。
要認真學習王玉君局長和唐院長的一系列的講話精神,深刻理解其內涵。認真學習國內外相關行業轉產升級的典型案例,通過學習,深刻認識和領會局黨委做出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重大部署的戰略意圖。通過學習領導講話和講座,本人理解,轉型升級并不一定要轉產或轉行,應當更多地強調發展質量和效益,轉行轉產與轉型并沒有直接的對等關系,產業升級的內涵既包含產業之間的升級,也包含產業內的升級,轉型與升級之間是相互促進的,轉型的方向是升級,升級的目的是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
2,理清思路,認清形勢。
從下發的學習資料及有關材料上看,目前,地礦經濟發展環境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進入深度調整的冰封期和深水區,一方面,全球礦業市場劇烈震蕩,地質勘查產能嚴重過剩,礦業形勢由熱變冷,經濟由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另一方面,礦產資源供需矛盾依舊突出,國家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高速鐵路、公路等基礎建設仍保持較大的規模,對傳統大宗礦產品的需求仍維持高位,但是,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入推進,迫切要求加強生態地礦建設,綠色發展、環保發展要求礦業勘查開發由粗放型向環保型轉變,傳統的地質勘查已無法適應新常態下經濟發展需要,必須調整礦產勘查結構,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生態地礦。
以上是本人膚淺的見解,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頒布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上海師范??茖W校附屬小學在本學期開學伊始,就制定了相應的工作方案,并深入年級組、各教研組予以實施。
學期近半,教師們在落實“雙減”工作的過程中具體形成了哪些經驗與方法呢?由薛__副校長主持的“雙減之我思”經驗交流會給全校教師提供了分享溝通的機會。來自不同學科、不同教齡、不同崗位的六位教師從不同角度向全校教師介紹了自己落實“雙減”工作的心得體會。他們中有的是區域骨干教師,有的是剛入校不久的新教師;有的是學科教研組長,有的則是經驗豐富的班主任……六位教師從不同的視角,為全校教師展現了一幅經緯交錯的學校“雙減工作”全景圖。
六位教師的分享中,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作業負擔”的減輕,絕不等同于作業的簡單“減少”,更不等同于教師工作的“減輕”。例如,在劉蓉老師看來,“作業負擔”的減少,意味著作業的優化設計。作業的類型應該更豐富,更精準,更好地圍繞學習重難點予以突破。耿笑笑老師和曹揚老師對此非常贊同,她們分別和大家分享了自然“項目化”作業設計案例以及數學“活動”作業設計案例。在這兩個案例中,學生們在教師引導下自主探索和建構相關學科概念,并將其運用于日常生活。學生在這樣的作業中,不僅獲得了學科核心素養和綜合運用能力的提升,更感受了探究本身的樂趣。
伴隨著國家“雙減”政策的進一步推進,全國上下將進入到新一輪課程改革中去?!半p減”工作的主旨是減輕學生課業負擔,還原孩子們童年最本真的模樣,這就要求我們一線教育工作者本著從學生成長的角度出發,轉變教育教學的理念,深入研究教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作業設計的質量,以達到減負不減質的目的。在提質減負方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研究學情與教材,提高備課實效。
減輕作業負擔,要從源頭抓起,備課是教學流程的起點,抓減負,要首抓備課。為提高備課實效,我們應該認真研究教材和學情。研究學情,就是要研究每節課學生“在哪里”,研究教材,就是要研究每節課應把學生“引到哪里”。課前要對學生的學情進行前測,找準知識之間的前后關聯,教師就可以準確判斷學生“在哪里”,從而實現因材施教;分析研讀教材,把握學科核心素養,才能確定“把學生引到哪里”,從而使課堂教學實現有的放矢。
二、培養學生主體地位,提高課堂效率。
教育家葉圣陶指出:“教是為了不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職責在于以生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借助積極有效的對話平臺,使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過程,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習真實發生,讓學生學會學習。
三、改變作業形式,優化作業設計內容。
作業設計的目的應在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我們可以設計形式多樣化的作業,將作業融于活動,融于生活,充分調動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既減輕了學生課業負擔,又提高了學習效率。
1、前置性作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知識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已有知識是學習新知識的基礎。前置性作業是指教師預先設計探究性問題,以作業單的形式布置給學生,學生結合已有的數學知識和活動經驗進行自主探究。設計前置性作業的目的是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數學活動經驗,為新知的探究做好準備。例如,在教學“圖形的密鋪”時,鼓勵學生在家自己借助圖形動手拼擺,學生帶著初步了解的圖形密鋪知識進課堂學習,會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同時學生在剪一剪、拼一拼的過程中,鞏固了對圖形的認識,在操作中體驗到了數學的美,享受了成功的喜悅。
2、實踐性作業,激發學生數學興趣。圍繞現實問題,我們讓學生動手實踐或是實際調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拉近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距離。例如,在教學“1—10各數的認識”后,設計“找找生活中的數字”實踐活動,教師鼓勵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數,通過有趣的找數、認數活動既鞏固了10以內數字的認識,同時也有助于激發對數學的熱愛。再比如,在教學“時分秒的認識”后,設計“家庭作息時間表”實踐活動,鼓勵學生設計自己的作息時間表,既鞏固了時分秒的知識,又能引導教育學生學會珍惜時間。
3、整理性作業,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這類作業主要源于每個單元結束后的“整理復習”。在每一單元結束后,可以讓學生對本單元的知識,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整理,使學生在整理的過程中形成清晰的脈絡,進而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心在哪里,哪里就會開花,我們眼里要有作業,心里更要有學生。讓我們在“雙減”政策的驅動下,更加堅定有力地走好教育教學之路,向教學更深處漫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