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不受監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迷戀特權是腐化墮落根源,紀檢干部手中的權力也不例外。紀檢機關不是保險箱,紀檢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對腐敗不具有天生的免疫力。
片中的腐敗分子,主要是其淡忘了黨的宗旨,理想信念動搖,交往過雜過濫,朋友圈、關系圈不干凈;帶頭違反八項規定,出入私人場所、接受吃請;無視黨的紀律和規矩跑風漏氣,甚至以案謀私……教訓極其深刻,性質十分惡劣,令人痛心、發人深思、催人警醒。
作為黨內監督專責機關、管黨治黨主要力量,紀檢監察機關在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上,擔負著特殊使命和重大責任,被譽為黨內的“紀律部隊”、懲惡反腐的“斗士”,黨心民心的“守望者”、黨內政治生態的“護林員”,使命艱巨,黨和人民寄予重托,尤其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作出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戰略部署,新修改的黨章鮮明提出紀委“協助黨的委員會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紀檢機關任務更重、職責更加拓展和深化,對隊伍的素質、能力和作風提出了新的要求。紀委監委合署辦公后,紀委監委監督范圍擴大、權限增加,社會關注度更高,被“圍獵”的風險不可小覷,紀檢監察機關加強自身建設尤其是強化自我監督、自我約束變得更為重要、更加迫切。
“打鐵必須自身硬”,作為新時代紀檢監察干部,著眼新形勢,立足新使命,適應新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強烈的歷史使命感鑄就忠誠之魂,淬煉擔當之勇,鍛造履職之能,恪守干凈之本。
自覺忠誠于黨,確保政治過硬
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堅定理想信念宗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政治觀對照自己、改造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增強政治定力、紀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終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
加強能力建設,確保本領高強
紀檢監察干部面對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深入、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全面推進的新任務,面對紀法銜接、執紀執法貫通的新要求,紀檢監察干部的本領恐慌愈加凸顯,必須要在增強學習能力上下功夫,在增強專業本領上下功夫,在增強執行力上下功夫,從而達到既要有過硬的政治責任,又要有過硬的業務能力。
敢擔當善作為,確保作風優良
深入作風轉變,提高履職能力,繼續發揚求真務實的精神,保持艱苦奮斗作風,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勤奮敬業,真正把心思和精力用到本職工作上,敢于為黨和人民的利益唱“黑臉”當“包公”,堅決同違紀違法行為作斗爭,決不消極懈怠,做“老好人”。
監察法的通過,是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內在要求和關鍵步驟,把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經驗上升為法律制度,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為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的統一領導,建立集中統一、權威高效的國家監察體系,推進反腐敗工作的規范化、法治化,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對于全體黨員干部而言,讓《監察法》落地生根,真正實現向制度優勢要治理效能,才是推動監察體制改革最有效的方式。
強學習,深領會。全體黨員干部要有效運用各類媒體,通過網絡、手機等媒體第一時間認真學習《國家監察法》全文,吃透《國家監察法》的精髓,學懂弄通做實,主動適應新形勢,牢固樹立“四個意識”,發揮學習貫徹的“頭雁效應”,先學一步,學深一層,深刻理解條文的內涵精髓,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形。
抓落實,重效果。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學習要以實施監察法為契機,站位新時代、立足新起點、邁向新征程,探索建立統一決策、一體化運行的執紀執法權力運行機制,實現執紀審查與依法調查有序對接、紀法貫通;要加強與執法司法機關的協作配合,實現各方面各環節緊密相扣、法法銜接;要進一步優化配置人員、科學定崗定責,推動人員力量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實現高度融合;要拓展深化國家監察職能,向派駐機構和鄉鎮街道延伸,打通監察監督“最后一公里”,使群眾身邊的公職人員受到嚴密監督,以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制度優勢,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