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你們知道每年的12月3日是什么紀念日嗎?這是一個世界性的紀念日,就是“國際殘疾人”紀念日。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就是《關愛殘疾人,從我做起》。
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是幸福的,因為我們有美麗的校園,有和藹的老師,更重要的是,我們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妙與神奇,我們能用眼睛飽覽多彩的世界,能用耳朵欣賞美妙的音樂,能快樂地游戲,盡情地玩耍。
可是,在我們身邊也生活著一些不幸的人們,身體的殘疾讓他們無法享受生活的快樂,他們的生活是黑暗的,他們從不知道花兒是什么顏色,鳥兒是如何歌唱的,他們不能用話語表達自己的愿望,更不能用歌聲表達自己的快樂。他們同樣是祖國的'未來,同樣充滿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他們在克服自身困難的時候,需要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樂觀向上精神,更需要我們的理解、支持和幫助!
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弘揚中華民族助殘扶殘的傳統美德,給殘疾人更多關愛和幫助!從公交車上的主動讓座,到挪開盲道上的障礙物,再到耐心聽完智障人的艱難表述等等。同學們,就讓我們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伸出友愛之手為殘疾人撐起一片晴朗的天空,讓他們的心情永遠如陽光般燦爛!
謝謝大家!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學會關愛》。
如果你是個盲人,在漆黑的夜里走,你會為別人打上一盞燈嗎?也許你會不屑:盲人何須點燈!可是你想過沒有,正是這漆黑夜中的一盞燈,使別人看清了路,看到了你,避免相撞。盲人的舉手之勞,在方便了別人的同時,也避開了自己的不幸。關愛別人,其實就是關愛自己詩人艾青說過:“在寒冷中最先死去的不是沒有衣服的人,而是自私的人;只有相互擁抱才能帶來溫暖。”是的,關愛是何等重要,它是維系人與人之間美好關系的橋梁。關愛他人并不一定要犧牲自己,小小的關愛也是最大的善行。我們是幸福的,因為我們每天都承受了許多的關愛。我們的生活,父母總是牢牢牽掛;我們的學習與成長,凝聚了老師無盡的關懷。正如為了挽救學生的生命而被卷入車下的最美女教師張麗莉一樣,這樣深沉的關心和愛感動了無數的人,也震撼了無數顆冰封已久的心。五月第三個星期日,也就是昨天,是全國助殘日。在以關愛他人為主旋律的'今天,關愛殘疾人,不僅是我們的責任,更是我們的義務。給殘疾人一個攙扶只需你付出一只手的力量,給他們一個公交車上的座位只需你付出多站一會兒的辛苦。關愛殘疾人是全社會的責任,讓我們每一個人都獻出愛心,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幼、扶殘助殘的傳統美德,給殘疾人更多關愛和幫助!除了關愛殘疾人之外,我們能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有的同學因為父母早早地去世,只能和年邁的祖父母生活在一起,不僅要支撐整個家庭,還要兼顧學業;有的同學由于家中雙親病重,為了治病而負債累累……他們盡管學習刻苦成績優秀,卻因為家境的原因無法順利完成學業。為了幫助傷心的姑娘,志愿者們那怕再苦再累也要把這位殘疾姑娘抬到位,志愿者們知道這是這位姑娘今生唯一一次機會,一定滿足她的心愿。在同志們齊心努力下,死者得到了安息、殘疾姑娘得到了滿意。實事證明我們政府、我們的組織對殘疾人充滿了愛心,所有這一切都是在為位殘疾人服務。領導的關心、同志們的努力,讓殘疾人滿意。
同志們,我們的工作是為了促進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營造一個扶殘助殘的社會風尚,我們將繼續認真貫徹中南街指示精神,把殘疾人事業越做越好,為構建和諧社區而努力奮斗。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回顧我們的學習生活能夠明白弘揚志愿精神的重要性,畢竟從我們步入校園開始便在老師的教導下明白學習的重要性,而且通過對課本知識的學習能夠明白志愿精神有利于自身的成長,能夠引領我們朝著更加積極美好的未來前進,因此我們要投入到這方面的學習之中并將志愿精神弘揚下去。
首先我們需要深入理解志愿精神的內涵并以此來鞭策自己,任何志愿者在工作中付出的努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而且他們開展的志愿者活動也切實幫助到許多弱勢群體,也許我們因為年齡或者時間等問題導致沒有參加或者參加次數太少,但我們仍有積極向上的心并希望奉獻出屬于自己的熱忱,有著這樣的追求也意味著我們在學習過程中總是崇尚美好事物的,希望通過付出自身的努力來將社會建設得更好,在這之前我們需要理解志愿精神的內涵從而強化這方面的學習,顧名思義志愿精神便是積極參加志愿者活動從而體現出來的精神,是為了幫助更多弱勢群體從而讓社會變得更美好的精神。
其次希望大家能將志愿精神謹記在心并在生活中予以貫徹,想要通過學習來領悟志愿精神自然不能夠光說不做,除了學習知識以外還要通過實踐行動來證明自己,因此大家需要在生活中多做好人好事從而幫助更多的認為,盡管身為學生的我們在現階段應該以學習知識為主要目的,但是只要看到有人需要幫助便應當盡到自己的一片心意,盡管現階段我們的能力有限卻能夠將這種重要的志愿精神弘揚下去。
最后我們應當加強對弘揚志愿精神的宣傳從而讓更多人參與進來,歸根結底作為學生的我們在能力方面是極其有限的,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在學習生活中什么都做不到,liuXue86.Com我們可以從自身做起從而影響到更多人參與其中,通過宣傳的形式讓更多人明白弘揚志愿精神的重要性,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感染他們從而讓志愿精神得以傳承下去,雖然看似比較麻煩卻能夠盡到我們的職責所在,以學生的形象來將志愿精神弘揚下去,相信身邊的人看到以后也會積極宣傳從而起到更好的效果。
很慶幸在校學習的機會讓我領悟了志愿精神的內涵,我會繼續強化學習并期待將來能力更強的自己能將志愿精神弘揚下去,也希望能有更多人參與其中從而通過志愿精神的弘揚讓我們的社會建設得更好。
謝謝大家!
老師們,同學們:
十分榮幸,也十分開心有這樣一個機會能站在這里。提及紅十字在我心中這樣一個話題,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它教導我們:用人道的方式去奉獻我們的愛心。這也正是我今天演講的主題。
為人師者,要正心修身,做一個有仁德,懂仁愛的仁者之師,我想作為一名紅十字志愿者我們也有我們的職業道德。那就是用精湛的技術、廣博的知識和一顆赤誠的愛心,去撫慰一顆顆受傷的心靈,去托起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人道、博愛、奉獻”這面旗幟的指引下,用自己生命的光和熱,溫暖千千萬萬的人,就像一顆顆平凡的石子砌成萬丈高山,一滴滴水珠匯成浩瀚的海洋。不要吝嗇你的微笑,不要吝嗇溫暖的話語,更不要吝嗇你的愛,。我們的工作是服務于鮮活的生命,對于我們沒有所謂的小事,任何微小的疏忽都會帶來無法預期的后果,我們必須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把優質服務真正深入到每一項工作中。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沐浴在真正的愛之中,從小有偉大的母愛所籠罩;長大后漸漸被友誼之愛、師生之愛、社會之愛所推動、所鼓舞,再成長就會被異性的愛所吸引,會進一步發展為美好的愛情。愛是需要去奉獻的,它并不是憑空的說辭,不管是何種意義上的愛,都需要在具體的行動中去實現。古話說:“人定勝天”,可面對自然的力量人類的生命卻是如此脆弱。去年發生在我國的5.12地震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在同樣的時間,不同的地點,命運卻如此的不同。 媒體,新聞每天不斷的更新播報,遇難的人數急劇上升,這樣的數據上升令人畏懼。這場悲劇已經發生,時間結局已不可挽回。當我們面對災難,不是后悔,也來不及后悔;不是呼吁,也不僅僅是呼吁。我們所要做的是把我們的愛心付與行動,盡自己的最大的努力讓更多的人獲得幫助。而今在全國人民的幫助下災區的人們正在重建著自己的家園,愛就是這么的簡單卻又偉大。一點一滴的愛并不少,如一粒粒沙,吹進沙漠,就能使沙漠更廣袤,一滴滴雨落進大海,就能讓大海更寬闊,一顆顆愛心牽挽在一起,就會擎起快樂幸福的晴空,一份份善舉聚集在一起,就會讓所有的困難逃遁無形。
愛心就是以真純的情感去祝福所愛的人生活得幸福,并以自己的行為參與到這一創造幸福的過程中,使自己的`愛與對方的愛融為一體,在一個真善美的境界中,完成生命的升華與創造。具有愛心的人,其對人對事的情感往往是溫柔的。
我在街上走著,一個乞丐, 一個衰弱的老人擋住了我。紅腫的、含著淚水的眼睛,發青的嘴唇,粗糙、襤褸的衣服,齷齪的傷口。啊,貧窮把這個不幸的人折磨成了什么樣子啊!他向我伸出一只紅腫、骯臟的手。他呻吟著,他喃喃地乞求幫助。我伸手搜索自己身上所有的口袋,既沒有錢包,也沒有懷表,甚至連一塊手帕也沒有。我隨身什么東西也沒有帶。但乞丐在等待著,他伸出來的手,微微地擺動著和顫動著。我惘然無措,惶惑不安,緊緊地握了握這只骯臟的、發抖的手。“請別見怪,兄弟;我什么也沒有帶,兄弟。”乞丐那對紅腫的眼睛凝視著我;他發青的嘴唇微笑了一下。接著,他也照樣緊握了我的變得冷起來的手指。“哪兒的話,兄弟,”他吃力地說道,“這也應當謝謝啦。這也是一種施舍啊,兄弟。”我明白,我也從我的兄弟那兒得到了施舍。
本來施舍者為沒有東西施舍給乞丐而感到羞愧,但他沒有采用居高臨下的傲慢態度,而是用平等的、誠懇的態度向乞丐表示歉意,這種態度使他與乞丐之間的關系平等了。于是,乞丐也感到了滿足,我們從乞丐的話里能夠體會出他對真正的愛心和同情的理解與感激。任何施舍都是對等的,任何幫助都是互相的,當施舍者施予他人物質的幫助時,他同時獲得了精神的滿足與回報。其實人是需要這樣一種精神滿足的,有時給與他人精神的幫助要比物質更重要。說起乞丐,我想起了我在網上看到過的一個照片,兩個乞丐一個是蹲在地上的,而另一個則是站在他的面前,然后站著的乞丐往蹲在地上的那個乞丐碗里放下自己并不多的5毛錢,而他們身后的人都在忙碌的穿梭著,沒有一個人注視著這一幕。第一次見到這樣的畫面,給我很大的震撼。紅十字告訴我們:即使是我們是一個乞丐也能奉獻我們的愛。
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是一個寓言,說的是地獄與天堂的區別究竟在哪里。在地獄中,眾人圍著大桌吃飯,他們手上都拿看長長的筷子,用這樣的筷子夾到的食物竟無法放進自己嘴里,于是人人挨餓,個個愁眉苦臉。可是在天堂之中,眾人也圍著桌子在吃飯,他們手里的筷子也同樣的很長很長,但是他們夾著食物就送進對方的嘴里,于是人人飽食,個個開心。這就是鬼魂和天使的區別。
我相信每一個有愛心的人都是天使;相信每一個紅十字人都是給給人間送去溫暖的頭戴十字光環的紅色天使;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搭起播灑仁愛的橋梁,每個人都能成為傳承仁愛的紐帶,每個人都能以愛為樂,以奉獻為樂,我們的社會就會是一個和諧美滿的新社會。
老師們,同學們:
今天是5月8日,世界紅十字日。紅十字是人道和奉獻的標志,是文明和友愛的象征,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紅十字的起源并回顧我校近階段開展的部分紅十字活動!
紅十字會的起源 ——1859年6月24日,瑞士人亨利·杜南途經意大利北部的一個小鎮正趕上法國聯軍與奧地利軍隊之間的一場戰役。戰場上尸橫遍野,死傷者達四萬多人。
杜南目睹了無助的傷兵在烈日下痛苦掙扎的慘狀,無法袖手旁觀,于是組織當地居民搶救傷兵、掩埋尸體……就在這時,一個偉大的設想在他心中漸漸萌發了。
戰爭結束后,亨利·杜南寫下了一本書——《索爾弗利諾回憶錄》。在書中他描繪了戰爭的悲慘情景及想對傷員進行救援但又力不從心的遺憾和不安。為此,他建議在所有國家建立由受過訓練的志愿者組成的,以幫助和照顧戰時的傷員為目的的傷員救援協會。杜南用熱情和人道精神震憾了人們的心靈,在歐洲贏得了廣泛的共鳴。
1863年,日內瓦召開了公共福利會首次會議,亨利·杜南和另外四名熱心于公共事業的社會知名人士組成“五人委員會”[即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前身]成立了。
隨后,歐洲16個國家的代表在日內瓦召開了首次外交會議,并一致通過了《紅十字決議》,《紅十字公約》。公約中規定:戰場上進行救護的醫療人員處于中立地位,應受保護;應對傷病員不分敵友均給予救護。為表示對瑞士的敬意,將紅十字會的標志確定為“白底紅十字”。
至此, “紅十字會”和國際性協議“日內瓦公約”正式誕生了。為了表彰紅十字運動的創始人——亨利?杜南的功績,國際聯合會于1948年決定將杜南的生日——5月8日命名為世界紅十字日,每年的這一天,根據國際聯合會選定的主題,全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紅十字會組織會員和大批志愿工作者,舉辦各種形式的紀念宣傳活動,弘揚人道主義精神。
中國紅十字會成立于19__年,主要從事的工作有:救災與備災、衛生救護、社區服務、宣傳和傳播、無償獻血以及有計劃的發展紅十字青少年會員并開展紅十字青少年活動。 在上級紅十字會的領導下,我校紅十字會的各項工作也已經拉開了序幕:
一、愛心助學,扶貧救困
今年x月份,全校教職工舉行了“關愛學生奉獻愛心”的捐款活動,籌集資金__元;x月份學校成立“愛心助學獎勵基金”,全校師生共捐款__元。以上兩項基金將全部用于我校貧困學生的資助。
二、健康教育,救護培訓
我校紅十字會已經逐步對師生開展初級衛生知識和急救培訓,包括外傷止血、包扎固定,心肺復蘇等,目的在于普及衛生常識,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三、開展社區公益活動
寒假期間,學校團委、少先隊組織學生去敬老院進行慰問活動;德育處組織部分學生去軍屬家庭開展擁軍優屬。此外,全體教師積極報名,踴躍參與無償獻血,多次圓滿完成鎮政府下達的光榮而艱巨的義務獻血任務。
學校紅十字活動的開展為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老師們,同學們,讓我們伸出熱情友愛的雙手,去幫助那些需要我們幫助的人,讓紅十字的光輝映照的更高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