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希望孩子聽話,但父母經常聽不到孩子的話;父母希望孩子懂事,但父母時常不懂孩子的心。于是才有一出出家庭悲劇上演。接下來小編在這里給大家?guī)碛齼盒牡茫M麑δ阌兴鶐椭?
育兒心得1
如今大環(huán)境下,估計沒有孩子沒有課外班吧,甚至有的孩子從沒出生就開始上課外班了,我們雖然曾經一直堅挺,但是顯然還是不可能避免的,我們的課外班,最早的一個是5歲,孩子大班的時候,開始學的唱歌,也是聲樂,至今我們還在上,一直,跟著這個老師走過了5年了,上這個課程的目的是為了改變孩子說話,想通過氣息調整孩子的說話,那個時候孩子的說話是最大的問題。
上小學了,我們還是堅持不報學習課外班的原則,一直到三年級,被外語打破了,當時選擇上的是我們學校的一個老師,教他們課程的老師,非常非常好的老師,現(xiàn)在在法國,自然拼讀,我們開始起步接觸,但是顯然,兒子學了,懵懵懂懂的,不是老師講的不好,而是我們似乎沒有入門,半年,老師就忙著出國了,因為她懷孕了。
拉弓沒有回頭箭,既然開始了報班就只能繼續(xù)了,正好三年級下學期,在我家門口找了一個機構,報了外語班,開始了我們的課外班生活,那個時候,周五晚上,什么都不耽誤,周末輕輕松松,挺好,我那個時候想周五晚上正好我還可以輕松點,兒子上了一個學期,說有效果嗎,也有,說沒效果吧,也看不錯來,暑假,我們稀里糊涂的繼續(xù)續(xù)報了,遇到了我們現(xiàn)在的老師,我呢,想晚上,閑著也沒事,就跟著聽聽吧,結果發(fā)現(xiàn)一發(fā)不可收拾,我和兒子同時喜歡上這個老師了,搞笑,快樂,嚴格,嚴厲,雷厲風行,那種勁兒真的是一種說不來的感覺,開學的課程,當機立斷,換成這個老師,跟著他學。從此,開始了我們的線下英語班的連續(xù)劇,直到本周末結束。
最大的收獲:一份堅持,每天讀課文三遍,必須發(fā)語音,老師第二天糾正,再發(fā),必須,每周不能少于15遍,如果不發(fā)語音,有其他項目的加罰,讀的不好,也會加罰其他的作業(yè),這點,讓孩子開口讀外語了,每天幾分鐘,短短的課文,一周一篇,堅持一年半,效果非凡,所以我說堅持的力量是非常非常雄大的,大的讓我們無法想象。
第二收獲,自信,讀了20遍的課文,不會背都不信,所以背課文再也不是問題,老師在提問復習,都會了,他得到了贊揚,自信就有了,所以這份自信帶給他的是一種成就感,成就感足了,信心有了,在學就不難了。
第三,收獲,嚴格,都說嚴師出高徒,這句話一點不假,嚴格是老師必須的而且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法寶,嚴有的時候看似有點殘酷,不近人情,但是嚴格對孩子來說是一份福分,如果做不好的事情,就一定要受到懲罰,這個是必須。懲罰是對孩子的另一種教育(yiQIg.cOm)。
第四,收獲,快樂學習,如果我們做的好,老師基本上不會罰,批評,甚至還表揚,獎懲分明,而且表揚的非常到位,讓孩子感受到肯定干,老師風趣幽默,搞笑,孩子都喜歡,隨意,輕松,就是沒有壓力,完全靠老師的氣場和一種無形的東西去深入人心。
因為這個老師所有的課程我們都上完了,在上,我們要升級了,兒子不想,我們就暫緩上課,下學期好不容易看到了,她的新的課程,當機立斷,報了,盡管就短短的8次課,也好呀!
帶著我們依依不舍的上完了和學習有關的唯一的線下課程!其他的課外班還有什么呢?那就是羽毛球,原本是這學期開學就想打球的,結果因為我們的原因遲遲沒有開始,四月份,和同學一起,開始學起,現(xiàn)在也學了快兩個月了,不管怎么樣,每周可以打打球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線下的課程,就剩一直堅持的唱歌和現(xiàn)在新的羽毛球了,那么線上課程還是要有一些的,四年級上,嘗試了語文的網課,不是老師不好,不是課程不好,是我兒子水平有限,加上是我硬讓他學的,不是發(fā)自他內心的所以學了一個學期停了,還有一個學校老師推薦的,上了,因為考慮到有外教,就這樣堅持了一年,今年上完了,也就停了。
都停了,似乎說不過去,經過精挑細選,暑假開始跟著儲連一,我和兒子都非常非常喜歡的老師學習新概念,我們兩個都期待的這個課程,網上課程,省事,而且聽過他的課,兒子和我都特別特別喜歡,再加上現(xiàn)在外語正勝,所以效果值得期待。
五年級了,反而輕松了,沒有什么課外班的羈絆,似乎感覺輕松了很多,給了自己一些自由的時間,但是通過并不多的課外班的經驗和感悟,就是孩子要想提高學習成績效果,要選擇最適合自己孩子的課外班報,而且報班的目標不能只為了成績,兒子的進步和最后老師的特別肯定,其實源于孩子,老師和我的三方共同努力的結果,缺一不可,否則即便是在著名的老師,不會有好的效果,好老師有的是,但是適合不適合就是自己看了,我選老師,都是以幽默,吸引人為最主要的,所以不是最好的就是最適合的,還有作為父母,不能盲目,一定要知道,我的需要什么樣的學習指導,我報的課程的內容,我們可以學到的東西是什么,而不是我們可以獲得什么樣的成績,如果把學習內容放在第一位我們就可以看到特別好的效果了!
聽父母的還是聽老師的?
記得是上周的事了。吃了晚飯,我趕著要去圖書室。我交代孩子吃好了晚飯出去玩一會兒。妮妮說:“老師說作業(yè)做好了再去玩。”“哦,沒關系。你出去玩一個小時,回來,剛好晚上6點半,做作業(yè),來得及。”妮妮有些不高興,“老師說作業(yè)做好了再去玩。”我沒多說什么,先去圖書室了。
下班回到家,我問妮妮,“有兩個挑重擔的人,一起出發(fā),一起吃飯。一個吃飽了就去干活,另一個吃飽了先休息半個小時然后再干活。你說,最后,誰先到達目的地?誰的身體會健康些?”妮妮想了想,“是那個有休息的人。”“那就對了,所以,你也要先休息,然后再做作業(yè)。”——每天,妮妮放學回到家,我們就可以吃飯了。若先做作業(yè),就沒有時間出去走走,畢竟天黑了,溫度也降了。
我堅持自己的看法,叫妮妮先走出屋門,玩耍去。(妮妮玩一會兒,就跑去圖書室看書。這孩子,怎么不多玩一會兒?)妮妮的作業(yè),總是在晚上6點半之后完成。我從來不檢查她的作業(yè)。相信妮妮會自覺完成。
還有一件事,老師強調孩子要晨讀。妮妮老是讓我清晨6點叫她,我沒答應。我認為6周歲的孩子要先睡好才有精神。有一次,孩子又讓我明天6點叫她,我依舊沒答應,在外面玩耍的先生為了讓孩子早點睡,與孩子通話時,說:“你早點睡,明天6點,我叫你。”嘻嘻,第二天,妮妮醒來,說:“爸爸騙人,他沒有叫我。”先生不再說要叫妮妮起床的事了。于是,妮妮的起床時間是早上7點左右。孩子漸漸長大,睡眠時間可以縮短些,就可以早點起來。沒有午休的習慣,晚上一定要睡好。
這兩件事,我的看法與老師有點不一樣。與老師交流過,只要孩子能適應,能把作業(yè)做好,應該沒有太大的影響。
關于這兩件事,我也和先生交流了一下。“妮妮的老師說作業(yè)做好了再去玩。”先生說:“老師說得沒錯。”“我讓妮妮先去玩再回來做作業(yè)。”身為老師的先生說,“這,我就不懂了。”“我想,先做作業(yè)再去玩,應該是針對那些特別愛玩且作業(yè)未能按時完成的孩子來說的吧?”可惜,先生不說話。而關于晨讀,先生也不說話。我就沒必要再說什么。
不知道先生是怎樣看待孩子的分數,但妮妮的成績單,先生是滿意的。我只要孩子快樂學習,不給孩子壓力。我與孩子一起探討,孩子總是拿她學到的知識來考我。嘿嘿,“我是棒棒的哦。”——暫時,懂點。以后,孩子若考我,我就不懂了。有限的知識,不可能什么都懂。
我想與老師的步調一致,不過,老師的話是面向全班的孩子,所以,有時,有點不同,也是應該的。學校教育,是一群的孩子。家庭教育,是自己的孩子,一個孩子。家庭氛圍,很重要的。一個孩子的成長,首先在于家庭,好的習慣養(yǎng)成,也是一件好事教育孩子聽老師的話是最起碼得做的事,也是對老師的尊重。偶爾,沒有那樣做,也是可以的。老師是人,有時說話是面向很多的孩子,不可能每次都顧及到每個孩子。有所不同,學習依舊進步,老師會理解的。因人而異。也許,這就是不同的家庭教育,教出不同的孩子。
在這里,謝謝妮妮的老師!
育兒心得3
家里的書房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現(xiàn)在的家長熱衷買學區(qū)房,除了開發(fā)商的宣傳起哄,還有自身虛榮心。覺得給孩子買了學區(qū)房,孩子就高人一等,就能學習好,有一個幸福的人生。順便收獲學區(qū)房的升值。這可謂一箭雙雕。
但看似合理的事情卻并不一定會劃上鮮明的等號,就如同買了一雙好鞋是為了走上一條正確的路,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學區(qū)房離對孩子的教育成功很遠,然而,書房卻離對孩子的教育成功很近。這個書房,不是家長的擺設,而應是父母最喜歡待的地方。
只要家庭條件允許,應該營造一個書香家庭,這是做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個“鄉(xiāng)鎮(zhèn)中心小”出來的孩子的故事。他小時候,家里住在海寧縣的袁花鎮(zhèn)上,沒有學區(qū)房。他讀的小學,是袁花鎮(zhèn)小學。用今天的話說,相當于現(xiàn)在的鄉(xiāng)鎮(zhèn)中心小。現(xiàn)在的家長們是多半看不上的。
后來他讀了中學,一波三折,又遇到抗戰(zhàn)爆發(fā),讀一陣就換一個地方,好像打游擊。沒幾年日軍將要占領他所在的城市,17歲的他就懷揣著一份流亡學生證,上面蓋著“衢州中學”的公章,背著衣服、干糧和隨身的書籍,到重慶繼續(xù)求學。即便這樣,他的數理化都很優(yōu)秀,英文、國文更是出類拔萃。
他的家里有三間書房,家里的長輩都讀書,不論男女。他就成長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這樣的孩子,你覺得會差到哪里去?后來他有機會來到臺灣,開始了他的寫作生涯,他寫的書很多被拍成電視劇,這個人就是金庸。
他的長輩們,從祖父到爸媽,留給他的不是一個顯赫的求學履歷,送他到這個那個名校。
他們饋贈給金庸的,是從小到大無數的書。小金庸玩的是書,家里到處是書,過節(jié)的禮物也是書,父親母親也帶頭看書。
一位小學二年級孩子的媽媽曾這樣說:
孩子在幼兒園階段時,我就有意識地引導他去閱讀,等到孩子讀小學時,他已經能夠自己閱讀一些簡單的故事書了。一年級期間,我仍然鼓勵他堅持課外閱讀。現(xiàn)在,當大多數孩子都在為讀不懂應用題的題目而煩惱時,我家孩子卻從沒把它當成一回事。因為長期的閱讀讓他具備非常好的理解力和思維能力,那些應用題在他看來都是非常簡單的。
我們提倡孩子閱讀的意義也正在于此。當閱讀成為孩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孩子的學習能力幾乎每日都能得到提高。
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孩子經常與書和文字打交道,那他們的理解力就能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
有一位心理學家曾告訴我,他覺得許多有心理問題的孩子都與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不具備深思維有關。我深以為然,不喜歡閱讀的孩子,遇到挫折、困難、不快、委屈,他因缺乏多角度的思維能力而容易鉆牛角尖,如果處理不好,就容易抑郁和強迫。相反,那些喜歡閱讀的孩子,能夠在閱讀中找到心靈的寄托和啟迪。
如果孩子喜歡去閱讀,并將閱讀作為一種愛好,那么,那些用其他的、似乎是強有力的手段也無法對付的問題如網癮、學習動力不足等問題就會逐漸消失。
我看那些死貴死貴的學區(qū)房,狀況都比較糟糕的,就算是“高檔小區(qū)”也多數看不出什么高檔。哪些考上名牌大學的孩子也沒都住在學區(qū)房中吧?
實在買不了學區(qū)很好的房子,那又怎么樣,又有什么可怕,只要你們自己愛學習,喜歡讀書,把頭帶好了,我看小孩輸不到哪里去。買學區(qū)房你沒有條件,買幾本書你還沒有條件嗎?
反過來,你自己不學習,不讀書,天天玩手機打牌聊八卦,學區(qū)房又怎么樣,就能讓你孩子愛學習嗎?
烏克蘭有個叫馬卡連柯的教育家,說過這樣一句話:“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在教訓孩子、命令孩子的時候才是教育,你們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你們不在場的時候,也是在教育。”
以前講過一個故事,有朋友郁悶地問我:為什么自己小孩不喜歡讀書呢?
我說你家里特么有書嗎?你們兩個人平時就喜歡打牌,家里除了電器說明書之外,連一張帶字兒的紙都找不到,你孩子會喜歡讀書才怪了。
同樣的,你自己不學習,卻去擠破頭買學區(qū)房,聽起來很拼,但其實是一種昂貴的偷懶。你是在花巨款買一個心安理得而已。
最好的學區(qū)房,其實不貴,別人也搶不了的。那就是家里的書房
育兒心得4
孩子道路交通安全意識的培養(yǎng)
和女兒三歲就在家里的地板上,用她的積木,玩具車,來玩幼兒園教的過馬路的知識。
我扮盲人過斑馬線,她來獻愛心扶我過馬路。要不就是她當交警操作紅綠燈,教我正確過馬路。
隨著孩子的慢慢成長,這種游戲基本不玩了。但隨著她獨立游玩的機會越來越多,安全教育也更加重要了。
實際生活中,我們會要橫穿一下沒有紅綠燈的街道。
我觀察到,人們總是喜歡斜著過馬路。比方,目的地在對面的45度角,這時候就開始,斜著往前面走。大部分人是,走之前觀察一下,然后就開始走了。現(xiàn)在城市里的汽車,電動車很多,每個駕駛員的技術和他們的車況,對于我們來說,都是一個未知數。斜穿馬路最大的危險是,會使你身前和身后的機動車,判斷不清你的意圖,增大事故幾率。
所以,每次我和孩子需要過沒有紅綠燈的馬路,我必定在路邊,讓孩子觀察有沒有車,能過嗎?她看清可以過時,我們就直行過去。并左右隨時觀察,即便來了車,我就讓孩子,自己判斷,我們如該停下,女兒打一個明確手勢,禮讓汽車。還是該給司機打一個明確的手勢,我們想要通過,司機看懂后,我們則安全通過。
我們的小區(qū)門口東面是一間平房作為保安室,西邊是一座表面貼瓷磚的26層樓房。去年冬天刮大風,樓體有瓷磚隨風落下來,萬幸是天氣不好,樓下沒有行人。小區(qū)也對樓房的墻面做了維護。(題外話:建議樓房最好表面裝修用涂料,隨著時間的推移,瓷磚難免松脫)
我把這個情況,回去告訴家人后,大家一致決定走靠近保安室的那邊,來主動規(guī)避那些潛在的危險。
有時候,妻子為了繞近道,走西邊的道路,往往被孩子批評一頓,還得繞到保安室那邊走。這些情況,五歲多的女兒會在我倆晚上去對面玩的時候匯報我。我明確的表揚孩子這個行為后,就著機會,我們再玩一個小小的頭腦風暴研討會:怎樣觀察不同環(huán)境或路況,該采取何種最安全方式通過。并得出以下結論(yiqig.cOm):
1.遇到老舊樓房,要盡量躲遠些。因為很多老舊樓房,最容易水泥脫落。
2.馬路兩側一邊沒有樓房,一邊有樓房。要走沒有樓房一側。
3.小孩子在院子里不騎自行車,要去小花園里騎。
4.遇到停著不動的汽車,要有意觀察,防止倒車,溜車或突然啟動...............
君子不立危墻之下。
別的小區(qū)的"危墻",可能真是不多。可這種高層墻體脫落瓷磚的事情被我們給碰上了,那就在規(guī)避的情況下。再利用這個契機來做警鐘,更多的傳授孩子一些日常安全知識,培養(yǎng)她的安全意識,使我們可以主動的防范危險,把危險的級別降到最低,不做那些無意義的損失
育兒心得5
誰會用一生的慘敗告訴你怎么教育孩子
生兒愛兒并不難,教育孩子才是最難的。
父母常常會遇到孩子不聽話非要去做大人禁止的事兒的時候,順從孩子是最簡單省事的,因為這需要孩子和欲望本性做斗爭,需要家長同孩子講道理,陪伴他們做些事情以便轉移注意力,家長費心費精神,多次和孩子溝通,還會遭到其他家庭成員的阻擾。這也是很多家長一般和孩子較量一會就順從孩子了,太累嗎!順從他一切OK!以后?以后再說以后吧!
以后事情就順其自然了?以后孩子就懂事了?我不覺得。女兒的刷牙習慣培養(yǎng)我用了半年,中間有反抗,有強壓,有鼓勵。我的牙齒那段時間不好需要看牙醫(yī),順帶著她去牙診所,她不停的問:媽媽,疼嗎?我說:疼,很疼。她說:你為什么不好好刷牙呢?你以后得好好刷牙。我說:是,遵命!以后一定認真刷牙!現(xiàn)在她有一口健康的白牙,每天主動刷牙,開始換牙了。給孩子一個好習慣,可以陪伴他們一生,是父母給的最好禮物。
朋友聽了說你真有耐心,他們還在糾結帶孩子看牙醫(yī)的問題。
父母第一次的妥協(xié),下次讓孩子聽從你的,就要付出雙倍的力氣。
還記得女兒剛去幼兒園那會兒,去了一段時間就不想去了。早起后哭哭啼啼,我問她:你不舒服嗎?她說:恩,我嗓子疼,我咳嗽。我摸了摸她的額頭,我說:確實有點熱。要不再休息一天。她聽見我說,就假裝咳嗽,說:我嗓子可疼了。在家的一天,一點事兒也不沒有,玩得可歡了。于是我想她有些熱可能是在被窩里捂得,她在給我演戲。
第二天,她又開始表演(別小瞧孩子,他們最懂趨利避害)說:我難受,不想上學。我先給她測了體溫,很正常。我說:今天必須去上學。于是她開始大哭,我不理她,5分鐘后。爺爺奶奶上樓詢問,然后說:要不,就別去了。我說:不行呢,昨天休息一天了。后來邊哄邊拉才去了幼兒園。我第一次的妥協(xié)換來了第二天她加倍的哭鬧,從那之后我明白,家長對于孩子:要令行禁止。說到做到。她知道哭鬧沒有用,漸漸就不用這招了。
家長之于孩子,有時是較量的關系,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通過大人,他們一點點了解成人世界,學會規(guī)則,學會如何生存,學會如何和人打交道。
這就是我的故事,說一說我身邊的故事吧。今年中秋回家,見到了小叔叔,讓我見識了人到老年的滄桑。他前些年生意做得順,每次回家春風得意,自從前年小嬸嬸兩次腦出血,人一下變老很多,50剛出頭,雖然染了黑大,但眼里的精氣神沒有了。這兩年每天照顧半癱的小嬸子,洗衣做飯刷碗。可最讓他發(fā)愁的是22歲的兒子,店里的生意一竅不通,常需要他督促照看,家里的事更幫不上忙,飯不會做,衣也不會洗,而今年又結婚了,眼看孫子不日便來,小嬸嬸又恢復不了,一家人要吃要喝要照顧,對這個中年男人來說心理壓力太重了。
那個堂弟我是知道的,從小被溺愛壞了。記憶最深就是,我和爸給他家去送桃,堂弟也要坐自行車來我家,我家孩子多有玩伴。小嬸嬸說,去老家做什么?老家沒好吃的,沒好玩的。堂弟就在院子里打滾,哭鬧。小嬸嬸在一邊勸著,說著老家的不好。老爸一看這架勢推車要走,堂弟一看,一把拽住車子,對著小嬸嬸就罵:“我x你媽!你不叫我去,我就要去,我x你媽!”我和老爸都呆了,心說這孩子該挨揍了。可小嬸嬸卻笑了,笑罵著:小兔崽子,快去吧!于是老爸帶著我和堂弟回家了,那一幕我總是忘不了,要是我的話,肯定挨揍了。不,我這輩子對著父母也說不出那樣的話。足見,他平時也是這樣達到目地的,只要不停哭鬧,大人總會妥協(xié),大人現(xiàn)在不答應,說明我還鬧得不夠。
后來小嬸嬸在堂弟的學業(yè)上獨斷專行,不讓他上大學,說店里幫忙的小x不也大學生畢業(yè),還不是給我打工?!上學沒用!于是堂弟上了中專,但去了兩個月就不去了,嫌學習飯菜難吃,人多住不慣。他們覺得孩子還小,店里的生意等以后慢慢交給他。從來沒誰問問他,他想做什么,他喜歡什么。就這樣變成一個斷不了奶的巨嬰。誰也不知道3年后的一天,小嬸嬸會腦出血變癱,就是這樣的家庭巨變都沒改變堂弟,他依舊十指不沾陽春水,去店里感悟人生就是坐著看著,一年的收入和叔叔在店里一個月的收入那么多。就這樣晃蕩到22歲,小叔叔著急啊,可是小嬸嬸離不了他,保姆來一個罵走一個。在附近找了個兒媳,草草結婚,畢竟這樣的家庭越拖越不好找兒媳。
關于我的育兒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1.育兒心得體會
2.疫情作文
5.工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