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案可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里提供優秀的雨巷的語文教案,方便大家寫雨巷的語文教案參考。
【教學目標】
1、誦讀詩歌,感受戴望舒詩歌的音韻美。
2、品味意象,體悟詩歌朦朧幽婉的意境美。
3、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的情境美。
【教學重點】
分析理解詩中“姑娘”、“我”等意象,及其象征意味。
【教學難點】
對作品中“姑娘”含義的解讀及作者身上體現的執著美。
【教學方法】
誦讀法、問題法、討論法、點撥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北方的胡同,滿目塵土,風起處刮著彌天的黃沙,上海的里弄,鱗次櫛比的人家,擁擠得喘不過氣,江南的小巷悠長而又寂寥,走過雪月風花,走過杏花春雨,走過丁香般結著愁怨的姑娘。有過夢,有過淚花,更有著怒放的紅芍藥。江南的小巷是一篇飄逸恬靜的散文。
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戴望舒的雨巷,來體味江南巷之美,詩之美。
二、整體感知
1、自由朗誦全詩,正音:
彷徨(pánghuáng)彳亍(chìchù)頹圮(tuípǐ)寂寥(jìliáo)惆悵(chóuchàng)
2、現在請大家再放聲朗誦一下這首詩歌,請注意感情和節奏的把握。
3、提問:應該用什么語調來讀?
幽怨、低沉。
教師總結:是的,詩中沒有大江東去似的豪邁,也沒有涓涓細流似的清麗明快,而是籠罩著一種淡淡的憂愁。
4、再請一位學生讀首詩。
5、朗讀指導:現在請大家欣賞一下全詩的朗讀,也隨著朗讀來看一看怎樣的江南雨巷。
注意:朗讀節奏、重音、語速。
(課件播放配樂朗誦)
三、賞美品美
1、品讀意象,體意境之美:
(過渡)舒緩的旋律,淡淡的憂傷,把我們帶到了迷蒙的江南,如煙的雨巷。大家想一想,當你沉浸在憂傷之中時,是否想過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它的憂傷之美?
⑴請再放開聲音朗讀,邊讀邊思考。有想法和同桌之間互相討論一下。
⑵學生自由發言:
點撥:丁香花開在暮春時節,開花為白色或紫色,丁香花雖美,但容易凋謝。所以丁香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離去的。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在我國古典詩詞中,丁香象征著美麗、高潔、愁怨。如李商隱的詩“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李璟的詩“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歸納學生發言,幻燈片:
油紙傘:復古、懷舊,迷蒙。
雨巷:悠長、寂寥、迷茫。
頹圮的籬墻:破敗、荒涼。
丁香:美麗、高潔、愁怨。
教師總結:看到油紙傘我們會想起斷橋,想起白娘子與許仙相會的旖旎傳說,想起丹青繪就的江南煙雨,想起少女玲瓏的舞姿,想起歌曲動聽旋律。“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淅淅瀝瀝的春雨滴落在油紙上,想起寂寥的音響,自在飛花、無邊絲雨之中,一個長發披肩的女子從頹圮的籬墻邊裊裊走來,攜著一縷丁香花的幽香,載著一懷焉然極致的心事,有嘆息,但不哀傷,有顧盼,但不凄然。我們仿佛置身于江南雨巷中,感受到一種幽深空蒙、迷離縹緲的意境美。
2、誦讀詩歌,感音韻之美:
(過渡)有人說,詩是情感的鈾,語言的鉆石。的確,詩就像一條流淌的河,像一首繞梁的歌,當我們沉浸在“雨巷詩人”為我們營造的憂郁凄美的意境中時,是否感受到另一種美呢?
⑴指名朗讀,讀出情感。
⑵提問:我們感受到詩的總體節奏是舒緩悠揚的,詩人是通過怎樣的語言處理造成的呢?
明確:
①、每行三頓。
②、單字頓都設在行首。
③、復沓手法的運用。
④、疊詞的妙用。
⑤、詩的押韻,每節押“ang”韻二、三次。
⑥、使用排比。
⑦、大量帶有很濃情緒色彩的詞: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頹圮、憂愁。
⑧、雙聲疊韻詞:芬芳、彷徨、惆悵。
教師總結:這些手法的運用形成了一種悠長舒緩、低沉徘徊的旋律,營造了一種凄婉迷茫的意境,加強了詩歌的抒情色彩,形成了一種音韻美。
3、探究意象,悟情境之美:
(過渡)文學欣賞中有一句經典名言: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對文學作品中的形象有不同的理解。這首詩中抒情主人公“我”彷徨在寂寥、悠長的雨巷就是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丁香姑娘有何含義呢?
討論:《雨巷》是一首含蓄的詩。人們對這首詩中的“姑娘”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姑娘”就是“我”,有人認為“姑娘”相當于“我”心中的理想,還有人認為,“姑娘”就是姑娘,沒有其他意思。你有什么看法?
點撥:
⑴根據本文故事情節看:
愛情詩。
⑵從詩歌傳統角度看:
理想。
屈原《離騷》“香草美人”象征高貴的愛國精神;
郭沫若《爐中煤》“年輕女郎”意象象征祖國。
⑶知人論世,課件顯示背景(“我”的補充──另一層面的“我”,將來的“我”)
教師總結:無論怎樣理解姑娘的形象,我們看到詩人最終都沒有放棄對姑娘的期望,沒有放棄對美與理想的孜孜追求,盡管在詩人求索的過程中有惆悵、迷茫、失落和感傷。所以,有人說戴望舒是一名略帶著一絲憂怨的尋夢者,在他身上體現著一種苦苦追夢的執著美。
四、結語
美是豐富多彩的,清麗明快是一種美,隱逸曠達是一種美,同樣舒緩低沉、憂郁凄涼也是一種美,戴望舒的雨巷讓我們感受到了這種別樣的美。最后,讓我們再次走進戴望舒,走進他的雨巷。
(課件播放朗誦)
五、作業
試依照《雨巷》一詩的情境,展開合理的想象,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一樣的姑娘”。
【板書設計】
意境美──音韻美──執著美
一、學習目標:
1、吟詠品讀,體味詩歌的情感
2、把握意象,鑒賞詩歌的意境
二、檢查預習:
1、檢查學案中自學導引部分,整體感知詩歌
展示學生的自學成果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
“讀”——反復吟讀,體會感情
2、指導學生朗讀詩歌
三、合作交流,深入探究:(品味,感悟)
“品”——分析意象,賞析語言;“悟”——把握形象,加深理解:
1、本詩在意象的選擇上獨具特色,請同學們找出本詩中的意象并說說這些意象的作用
(雨巷,丁香,油紙傘,頹圮的籬墻等,這些意象營造了一種低沉,迷濛,凄美的氛圍)
2、用簡潔的語言表述本詩的意境
(本詩通過雨巷,丁香,油紙傘,頹圮的籬墻等意象向我們描繪了一幅梅雨時節江南小巷的陰沉暗淡朦朧凄迷的圖景,從而表達了作者哀婉,惆悵,凄迷,失落的情感)
3、品味下列詩句中劃線詞語或短語的好處
a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
b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撐著油紙傘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默默彳亍著冷漠,凄清,又惆悵
c她飄過像夢一般地,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
d她默默的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e她靜默的遠了遠了,到了頹圮的籬墻,走盡這雨巷
(例句分析a:反復辭格的使用好處是起強調作用,強調雨巷的幽深和深邃,和哀怨的感情基調相吻合;形式上使語調舒緩)
4、詩歌中的姑娘留給你怎樣的印象?請結合詩句來賞析
(這是一位清新淡雅,楚楚動人,輕盈空靈,但又幽怨,哀婉,惆悵滿腹的江南女子的形象)
5、詩人為什么希望逢著一位丁香一樣的姑娘而不是其他的姑娘?
(結合丁香花的特點和本詩的感情基調分析;結合本詩的意境來分析;結合詩人內心的情感來分析;深化到本詩的主旨)
四、拓展提高:
任選《雨巷》中你最喜歡的一兩小節改寫為散文,要求符合本詩的意境,字數100字左右
(要求:語言優美,意象全面,意境吻合,符合感情基調)
五、小結:
在這夢一般的嘆息中,在那幽幽的眼神里,我們欣賞完了戴望舒的雨巷,在詩歌的王國里我們深刻的體悟到了凄美的哀怨,在繆斯的殿堂里,我們進行了一次心靈的洗禮但是在生活中我們要走出迷茫的雨巷,走出迷惘的時代,走出這種迷濛的憂郁,在生活中只要用心,就會尋找到心目中的那個美麗卻不憂傷的姑娘
再次聆聽專家的朗讀,感受詩歌的魅力
六、布置作業:(二選一)
1、試比較《雨巷》和《再別康橋》,反復誦讀兩首詩歌,來體味兩首詩的回環往復的音樂美,寫一段賞析性的文字(100字左右)
(一葦之航):①品讀《詩經蒹葭》體味詩歌的節奏美
蒹葭【詩經·國風·秦風】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②背誦《再別康橋》第一節和第七節,體味詩歌回環往復的音韻美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2、將下面的一段散文改寫成一首現代詩歌,要求符合情境,
冥色四合,倦鳥投林,歸家的牧童橫坐在牛背上,信口吹著無韻的短笛我的書滑落在地上,看見他們遠去的背影,我想:我也該歸去了吧?然而關山重隔,云水茫茫,我將歸往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