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報志愿可以讓學生有機會發揮個人的特長和優勢,選報與自己興趣相關的專業,提高學習動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2023新高考志愿能填報多少個,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河北
1、新高考本科批包括未列入本科提前批的普通類本科專業、地方專項計劃、本科預科班等。
2、實行以“專業(類)+學校”為單位的平行志愿模式,1個“專業(類)+學校”為1個志愿。設1次集中填報志愿和1次征集志愿,每次最多可填報96個志愿。
遼寧
1、新高考本科批次實行平行志愿投檔,設置112個“專業+學校”志愿,1個“專業+學校”為1個志愿,考生可填報的志愿最大數量為112個,可以填滿所有志愿,也可選擇填報其中部分志愿。
2、高職(專科)批次實行平行志愿投檔,設置60個“專業+學校”志愿,1個“專業+學校”為1個志愿,考生可填報的志愿最大數量為60個,可以填滿所有志愿,也可選擇填報其中部分志愿。
江蘇
1、普通類各批次實行平行志愿方式。其中,本科提前批次設置20個院校專業組志愿,本科批次和專科批次分別設置40個院校專業組志愿。
2、每個院校專業組志愿設置6個專業志愿和1個專業服從調劑志愿。
福建
1、新高考本科批。本科批設常規志愿和2次征求志愿。常規志愿設置40個平行且有順序排列的志愿,每次征求志愿均設置20個平行且有順序排列的.志愿。常規志愿和征求志愿均實行院校專業組平行志愿投檔的錄取模式。
2、新高考高職(專科)批。高職(專科)批設常規志愿和2次征求志愿。常規志愿設置40個平行且有順序排列的專業志愿,每次征求志愿均設置20個平行且有順序排列的專業志愿。常規志愿和征求志愿均實行專業平行志愿投檔的錄取模式。
湖南
新高考志愿設置。設特殊類型志愿和普通志愿,其中特殊類型志愿采用單個志愿,即1個院校志愿;普通志愿采用平行志愿,設45個院校專業組志愿。
1、重視第一志愿。考生在填報新高考志愿的時候,一定要重視第一志愿。因為招生院校最先得到的就是第一志愿考生的電子檔案。如果考生把自己喜歡的專業放在了后面,當第一志愿上線的考生人數足夠的時候,招生院校就不會再要其他志愿的考生了。
2、不要忽視新高考第二志愿。考生在填報志愿的時候,再重視第一志愿的同時,也不能忽視第二志愿。當考生的第一志愿在錄取過程中如果因為一些原因不能被錄取時,第二志愿就會成為考生的最佳選擇。很多考生都會認為第二志愿沒有什么作用,但是其實每年因為第二志愿而被錄取的考生也有一定的數量,所以考生還是要認真對待第二志愿。
3、新高考服從調劑要慎重。很多考生為了增加被錄取的機會,就會在新高考志愿填報的時候選擇服從調劑。因此在填報志愿的時候,考生不能忽視服從調劑,特別是一些成績較低或是競爭力較差的考生,更是需要重視。
考生在志愿填報前要做到四個了解,做到“知己知彼”。
一是了解國家需要。個人的成長與國家和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擬報的學校和專業選擇應充分考慮國家和社會需要,立志在服務國家和社會發展中體現個人成長價值。
二是了解個人情況。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考生要綜合考慮自己的高考成績、興趣特長、未來志向等因素,理性考慮意向學校。
三是了解高校情況。了解意向高校近年錄取分數(位次)情況、學校招生章程內容和該校在本省招生各個專業人才培養、就業前景等情況,新高考省份考生還要注意高校招生專業的選考科目要求。
四是了解招生政策。了解本省(區、市)志愿填報辦法、投檔錄取規則等信息。如有不清楚的地方,應及時向有關招生考試機構、高校和中學咨詢。
應結合考生本人實際情況,綜合分析各方面信息,科學選擇,自主填報。
一是合理定位。知分、知線、知位次。成績(位次)的高低,是考生填報志愿的基礎因素,決定了可選擇的高校和專業范圍。考生要合理定位,理性選擇志愿,不盲目攀高,也不妄自菲薄。
二是統籌考慮。考生應結合個人志向、興趣愛好、特長優勢、生涯規劃等多種因素,著眼于國家需要和社會需求,綜合考慮。高校專業沒有所謂“冷熱”,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考生和家長切記盲從,也不要追求“不浪費分數”的極端想法。
三是初選方案。按照“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的思路,結合本省(區、市)可填報的志愿數量,參照意向高校近年錄取情況,分沖刺志愿(往年錄取位次略高)、穩健志愿(往年錄取位次接近)、保底志愿(往年錄取位次偏低)三個區間段選擇相應的高校。同一區間段內幾個高校應參照往年錄取位次適當拉開距離,保持一定的梯度。要注意選好保底志愿,防止所有志愿偏高脫檔。
四是優化完善。對初選志愿進行綜合優化,根據意愿,合理排序,避免志愿順序安排不合理帶來的風險。平行志愿雖然等同于同一個志愿,但是在投檔檢索時有先后順序。考生在充分了解相關高校近幾年錄取位次及位次變化情況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意愿合理安排志愿順序。
五是正式填報。根據確定擬報考志愿的順序,嚴格按照省級招生考試機構規定的志愿填報流程和操作要求,填報個人志愿信息。
新高考中由于考生選考科目不同,高校對選考科目的要求也不同,高考改革省份考生在選專業前應盡早了解所在省市發布的專業選考科目要求。如果你已有了心儀的院校,可以從學校入手。如果以專業為目標來劃定院校范圍,則要注意相同專業在不同高校可能會有不同選考要求。另外,有些專業培養與多個科目關聯度都高,高校在可選科目中指定2個或3個選考科目,要求為考生“均須選考”的情況也需要注意。
如果你沒有目標院校或專業,在選擇時,可以多參考“不限選考科目”的院校專業,擴大自己的專業選擇面。由于高校的院系及專業(類)調整等因素,實際招生高校和招生專業(類)也可能會調整變化,考生要以高校當年公布的招生計劃及院校招生章程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