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普遍擔心核污水排放可能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破壞。核污水中富含的放射性物質可能對海洋生物的生長、繁殖和生態平衡產生不可逆轉的影響。這引發了廣泛的關切,因為海洋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態系統之一,與全球的氣候調節和生物多樣性密切相關。
此外,核污水排放計劃可能導致放射性污染的擴散。一旦核污水進入大海,放射性物質可能通過海流和食物鏈的傳遞擴散到更廣闊的海域,對海洋生態系統和沿岸社區造成更大的影響。這不僅對當地居民的生活和健康構成威脅,也可能影響更遠的地區,成為全球范圍內的環境挑戰。
盡管日本政府聲稱排放計劃符合國際標準,但懂得都懂,不可能不會對大海造成影響。在處理核廢水時,應確保采取透明、科學和負責任的方法,充分考慮環境和公眾的安全與健康,而不是逃避責任。
據海關總署8月24日消息,為全面防范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對食品安全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風險,保護中國消費者健康,確保進口食品安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有關規定,以及世界貿易組織《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定》有關規定,海關總署決定自2023年8月24日(含)起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
核廢水,一般是指核電站排出的廢水。2021年4月13日,日本正式決定向海洋排放福島第一核電站含有對海洋環境有害的核廢水。
如果核廢水往大海中排放,這個又變成了國際問題,主要有兩個方面。
第一點是污染大海。日本政府表示將有害物濃度稀釋到日本國家排放標準的四十分之一以下。但這句話需要公開透明的科學根據,需要中立的第三方監督才有效。如果用稀釋方法能達到無害化的話,日本早這樣做了。
現在,日本準備往海里排放核廢水,遭到了國內以及國際上很多國家和團體的質疑與反對。其主要理由是,日本并不是因為有了核廢水處理技術,能夠保證無害化處理才決定往海里排放的,而是因為現有儲存核廢水的容量不足兩年才決定往海里排放的。
往海里排放的核廢水,盡管其擴散和稀釋的速度和范圍存在很大的未知性和不確定性,但會通過海流、海洋生物等大范圍遠距離移動,從而有可能影響中國、韓國等周邊國家以及海洋生態環境。所以這是有嚴重危害和隱患的做法。
核污染是指由于各種原因產生核泄漏,甚至核爆炸,而引起的放射性污染。與其他污染相比,核污染具有危害范圍大、破壞性強、持續時間長,且事后處理復雜的特點。核污染產生的放射性核素可對機體產生較強的輻射,對人體可導致急性放射病、白細胞下降,還可能影響生育,甚至導致癌癥。
1、急性放射病:放射性核素可通過呼吸道吸入、皮膚傷口及消化道吸收進入體內,引起內輻射,導致急性放射病的發生,機體出現疲勞、頭暈、失眠、皮膚發紅、結膜炎、黏膜潰瘍、出血、脫發、腹瀉、嘔吐等癥狀;
2、白細胞下降:受到較重的核污染時,患者還會出現白細胞急劇下降的情況,引起嘔吐、腹瀉,甚至休克、死亡;
3、影響生育:孕婦若受到核污染,腹中胎兒畸形、患遺傳性病變的發生率大幅度增加,可影響幾代人的健康;
4、癌癥:核污染是癌癥的高危因素之一,其放射性可導致健康細胞基因突變,轉化為異常增殖的癌細胞,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一般身體接受到的輻射量越多,致癌的風險也就越大。
1、水質污染:核廢水中含有放射性物質,如銫、鍶、鈷、鐳等,這些物質會對海洋生物和生態環境造成嚴重污染。這些放射性物質在水中會不斷擴散和積累,導致海洋生物體內的放射性物質含量不斷增加,從而危害到人類食用海產品的安全。
2、生態破壞:核廢水排放到海洋中會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破壞。放射性物質會對海洋中的生物體造成傷害,影響其生長和繁殖,甚至導致生物死亡。這些影響會進一步影響整個海洋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穩定。
3、健康風險:核廢水中的放射性物質會對人類健康造成威脅。人類通過食用受污染的海產品或接觸受污染的海水,會攝入這些放射性物質,從而增加罹患癌癥和其他疾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