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突發常見疾病。人老身先老,難免有些小毛病,但這出游的時候,忽略這些身體上的小毛病是很不明智的。在此小編強烈建議老年人出游需帶上常備用藥。尤其是老年慢性疾病患者,除了帶日常服用的藥物外,還必須準備一些特殊的急救用藥。
預防感冒。感冒看似小病,但人在感冒期間身體免疫能力急劇下降,對于老年人講,很可能引起相關的并發癥。氣候變化無常,時風時雨。至此,錦江之星提醒您外出時要備足衣服,攜帶雨具,鞋襪大小合適,不宜坐陰冷潮濕的石地上,防止雨淋,登山下坡切勿迎風而立,避免受涼致病。在出游時如遇雨受涼,到家后可用生姜、蔥頭加紅糖適量,用水煎熱服,以驅風散寒。睡前用熱水洗腳,睡時腳部適度墊高,以促進足部血液循環,盡快消除疲勞。
預防摔傷,滑倒。這就建議您出游時莫忘攜帶手杖。手杖是老年人的“第三條腿”,能夠在極大的程度上為您把出游時滑倒的幾率降到最低。因此,小編建議高齡老人外出旅游時應攜帶手杖。
防止意外。出游時,老人應盡量避免走陡峭的小道,不要獨自攀登山林石壁,以免發生意外。小編提醒您,行動宜謹慎小心,坐車、乘船、登山均需精心安排,最好有人照料、隨行。
雖然世人對重陽節已經有了新的解釋,但是慶祝重陽節的一些傳統活動仍然被世人所接受,并流傳下來。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登高遠眺、出游賞景、遍插茱萸、觀賞菊花、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1.登高遠眺
登高是重陽節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故重陽節又名“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并無定數,一般是登高山、高塔。相傳此風俗始于東漢,唐代非常盛行,唐代文人墨客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其中有大部分是寫重陽節的習俗,如杜甫的七律《登高》成為了寫重陽節登高的名篇。
2.出游賞景野餐
人們登高并非單純的攀登而已,還要觀賞山上的紅花綠草,并飲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與野宴結合起來。明清時期,北京地區登高之風頗盛,不論文人百姓,都喜歡登高后在山上野餐、烤肉食用。有些貴戚富家則帶上幕帳、烤具、車馬、樂器,登高臺、土坡,架起幕帳、桌椅,大吃爆烤羊肉或涮羊肉,并唱戲奏樂,聽歌看舞,別有一番趣味。
3.佩茱萸簪菊花
茱萸是重陽節的重要標志,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早在唐代就已經很盛行了,人們或將茱萸佩戴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佩戴茱萸的大多為婦女或兒童,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重陽節人們還喜歡頭戴菊花,唐代就已經如此,后來歷代盛行。宋代,人們會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互贈送佩帶。到了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
4.賞菊飲酒
重陽節恰逢一年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正是賞菊之時。據傳,重陽節賞菊及飲菊花酒均起源于晉代詩人陶淵明。陶淵明可謂是晉代家喻戶曉的大詩人,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而菊花酒在古代則被看作是重陽必飲、去災祈福的“吉祥酒”,晉代陶淵明有“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頹齡“之說,后來,飲菊花酒逐漸成為了重陽節的一種風俗習慣。
5.吃重陽糕
在重陽節眾多的食品中,最為有名的就是重陽糕。據《西京雜記》載,漢代時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餌之俗,即最初的重陽糕。因為“糕”與“高”諧音,寓意吉祥,所以重陽節吃重陽糕尤為盛行。在九九重陽節當天天明之時,父母會將片糕搭兒女頭額上,口中念念有詞,祝愿子女百事俱高。講究的重陽糕要做九層,仿佛一座寶塔,上面還要做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會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旗,代替茱萸。
2023年重陽節是10月23日,每年農歷的9月9日是重陽節,又稱重九節、踏秋節,主要節俗是登高、賞菊、喝菊花酒。
在古代,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游賞菊、佩戴山茱萸、拜神祭祖、飲宴求壽等習俗。繼承至今,又增添了敬老的內涵,在重陽享受宴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感恩敬老是重陽節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重陽節又叫:登高節、賞菊節、茱萸節、老人節、重九節、曬秋節、菊花節、踏秋節、女兒節等。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人們開始倡導全民尊老風尚,把農歷的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
重陽節的介紹
重陽節屬于我國民間傳統節日,節日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易經》中“九”數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稱“重陽”;因日月皆逢九,所以又稱“重九”。九九歸真,一元開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在古代,人們有登高祈福、秋游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飲宴祈壽等習俗。繼承至今,又增添了敬老等內涵,在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重陽節起源于天象崇拜,始于古代,普及于西漢,鼎盛于唐代以后。根據現有的史料和研究,在古代,有豐收祭天祭祖的活動在季秋時期舉行。到目前為止,許多地區仍然保留著一些習俗。
1、祭掃的順序,要先掃墓后祭祀
就是將墓園打掃干凈。其次是祭祀,這一程序很關鍵,一是寄托哀思,二是與先人相感,因為山有靈而無主,先人有主而無靈,與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得到山川的靈氣。這就是風水。掃墓時,人們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修整墳墓,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他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后人,然后叩頭行禮祭拜。
2、重陽掃墓時不得嬉笑怒罵
因為墓地是陰靈的安居之所,故不可跨過墳墓及供品,大聲喧嘩、嬉笑怒罵,污言穢語,亂跑亂碰,隨處小便,這樣做不單只對自己的先人不尊敬,更且對附近的靈體構成滋擾。更不能踐踏別家墳墓或對墓穴設計評頭品足,會被視之為褻瀆,遇到不好的氣場,那便惹到一身麻煩回家。
3、不吃食物或食素
當你動身開始掃墓,就最好不吃食物或食素了,衣著整齊,以表示對先人的禮貌和尊重。
4、祭祀先人應親自到墓地去舉行
但由于種種原因,很多人不能回鄉參加拜山活動,那么也可以在家拜祖先。方法是在家里陽臺或客廳,朝家鄉方向,擺上祭拜用的食品,燒上三支香,鞠躬三次,默念相關詞語。然后,再燒紙錢祭祀。
5、不能說節日快樂
九月九日是兩個“極陽”相遇,所以稱作“重陽”。陽又表示鋼,重陽是“二鋼相逢”而相克,所以被視為“厄日”。因此,在原本有躲避兇邪寓意的節日里,說“節日快樂”似乎有些怪異,說上一句“身體健康”更為恰當。
6、忌房事
少數地區有“重陽節忌同床”之說,他們認為九九重陽,重九是陽數的極限,過后便是陰數。在這一天夫妻行房會使陰陽不調,容易引出其他禍患,不利后代繁衍生息。
7、注意事項
過重陽節需要注意的禁忌事項,除了上面有關的禁忌外,少部分地區也流傳著“重陽忌煮飯”、“女兒出嫁未滿三年者忌諱回娘家”的風俗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