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行節約拒絕舌尖上的浪費征文比賽開始征稿了!我們要強化節約行為。不管在家里還是在學校里,都不能浪費糧食。吃多少,燒多少;吃多少,盛多少;不偏食,不挑食;少吃零食,買了就要吃完,不隨手扔掉??。對浪費的現象,我們要堅決反對,堅決抵制。只要我們牢記“節約”,就會養成良好的習慣。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厲行節約 拒絕舌尖上的浪費征文心得,方便大家學習。
看遍了歷史上無數的有識之士、國家、家庭,他們的成功都是因為勤奮、節儉,而當他們奢侈腐敗的時候,就是他們破敗沒落的時候。由此而得“成功來自勤儉,破敗由于奢侈”,這是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
古人認為能否做到節約,是關系到一個國家,一個家庭,一個人生存敗亡的大事,不可輕忽。
但在現代,隨著科技的發展,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逐漸淡漠了古人的教訓,大肆的奢侈浪費。經濟增長和物質消費的觀念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節約的意識已經慢慢淡化。
許多人認為,做到節約,既不能給自己和家庭帶來金錢,也不能給自己和親人帶來物質上的享受;做到浪費,既不會給自己和家庭帶來損失,也不會給自己和親人帶來傷害。
殊不知,地球,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已經供養不起我們了,而我們仍在奢侈浪費。總有一天,地球會將我們拋棄,世界會將我們拋棄!
浪費的例子有很多,我們可以在腦海中想象:白天明亮的教室里非開燈不可,水龍頭個個“細水長流”,電腦永遠處在待機狀態,我們已經是“不知節儉何滋味”。
我們身旁的事例更是比比皆是……
某一天的星期日,我寫完作業后隨手拿了一本《古代名人事例》:
堯特別關心民眾,認為別人挨餓受凍是自己的工作沒有做好,是自己的過錯。而他自己的生活卻十分節儉,經常穿著粗布衣裳,吃粗米飯,喝野菜湯。正是由于堯在事業上和生活上克勤克儉,所以贏得了百姓的愛戴,成為一位圣賢。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21歲中進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間他總是注意節儉,常常精打細算過日子。公元1080年,蘇軾被降職貶官來到黃州,由于薪俸減少了許多,他窮得過不了日子。后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弄到一塊地,便自己耕種起來。為了不亂花一分錢,他還實行計劃開支: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錢全部分好后,按份掛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一小份錢后,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準剩余,不準超支。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里,以備意外之需。
趙匡胤教女儉樸。“天上神仙府,人間帝王家”,作為一國之主皇帝應該說是人間最富有的,金銀財寶任其享用。可是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卻不但生活儉樸,反對奢侈浪費,還嚴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講究儉樸。
……
我才知道,原來古代的人們這樣注重節約。
不一會兒,朋友打電話說去她家玩,于是我騎自行車去了。到了她家,朋友還正在寫作業,說先讓我等等,馬上就寫完。我在她家客廳里無聊地轉。忽然,眼尖的我發現她家電腦的燈一閃一閃的,于是好奇地走過去,一摸,竟然發燙。我便問她開了多長時間了,朋友漫不經心地答道:“昨天晚上忘關了,反正也費不了多少電。”“可那多浪費呀。”我反駁道。“好了好了,不要說教了。”朋友一邊笑一邊又扭過去寫作業。我看著她那明顯不在乎的樣子,忽然想到了剛看過的堯、蘇軾和趙匡胤的事例,有些傷心。
克勤于邦,克儉于家。
——《尚書·大禹謨》
在國家事業上要勤勞,在家庭生活上要節儉。奢侈浪費小到足以破壞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大到足以滅亡一個無比強盛的國家。
縱觀歷史,大到邦國,小到家庭,無不是興于勤儉,忘于奢靡。古往今來,成功的創業者大都經過艱苦奮斗階段,所以都很勤儉節約。但是對于守業者來說,則正好相反,他們沒有經歷過創業的艱辛,容易貪圖奢侈享樂,最終的命運必然是事業的衰敗,國家的'滅亡。這是幾千年歷史所昭示的真理。
這應該成為懸在每一個炎黃子孫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督促著我們打好厲行節約這一仗。在今天,需要我們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培養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堅持從我做起。
節約作為一種美德,作為一種工作態度,作為一種生活作風,作為一種治國方針,是要大力提倡的。在物質極大豐富的今天,戒奢從儉,不糜費財物,認識我們崇尚的美德。
當《舌尖上的中國》在全國風靡的時候,當官員們把享樂、奢靡當做自己官位高低的一向指標的時候,習近平總書記卻在《網民呼吁遏制餐飲環節“舌尖上的浪費”》材料中作出指示,表示要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全黨以及國家工作人員乃至全社會都應該行動起來,逐漸培養這種良好品格!
節儉是維持人類生存的必需;節儉是持家之本;節儉是安邦定國的法寶;勤勞節儉有利于防止腐敗;節儉能降低社會生產成本。節儉更是一種美德,是一個人有教養的體現,也是我們每一個不可或缺的優良品質。如果一個社會奢靡之風蔓延,無論物質上如何發達,也難免會造成巨大的浪費,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甚至使社會風氣敗壞。如果奢侈豪華、驕奢淫逸成為一種“時尚”,那就是一種悲哀了。
成由勤儉敗由奢。狠剎奢侈浪費之風,大興勤儉節約之風。不論職位高低,不論崗位差異,都必須身體力行: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具體事情做起,廣大黨員干部更是要率先垂范。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在生活中不放縱自己,做群眾身邊的好黨員。
不少黨員涉及工作問題比較嚴謹,但在個人生活上卻對自己格外寬容。這既是兩面派作風,又可能會因自身某些不當言行而使得民眾對黨的印象大打折扣。因此,既然主動自愿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就要有一定的心理覺悟和行為規范,在生活中同樣嚴厲。而具體到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行動上,則有許多行為都需要我們去推廣,比如:
節約用水,不浪費每一滴水資源,如淘米水可以洗碗;節約糧食,能吃多少買多少、炒多少,盡量食用新鮮的食物,以免造成不新鮮食材的浪費;家中能用的電器或其他物件,沒有安全隱患不需要換新的可以不買新的;若是空調、冰箱等物件不得不買新的或換購的話,就可以購買節省電、對空氣污染少些的;盡量不使用一次性筷子、飯盒,不適用塑料袋等,這些都是我們力所能及的。
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不僅僅是一種約束,一種修養的體現,更是帶領我們盡早更快實現“中國夢”的一種積極向上、吃苦耐勞的精神!讓我們帶著節約去追逐自己的“中國夢”吧!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如甘霖,能讓貧窮的土地開出富裕的花;它似雨露,能讓富有的土地結下智慧的果。古人說:力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縱覽全球,許多國家,包括很多的發達國家,都把節約奉為立國之本,為此聯合國專門把每年的10月31日定為 世界勤儉日 ,提醒并要求人們在新世紀仍然不要忘記艱苦樸素、勤儉節約。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然而,當我們將目光聚焦在校園內外的時候,我們的心總有些陣陣作疼:偌大的教室空無一人,一盞盞日光燈依舊與明亮的太陽光爭寵;洗手間外的水龍頭,總會因為有人忘了關而嗚嗚哭泣;紙簍里的白紙氣憤地說: 我身上能寫1000多字呢! ,多少可以再利用的紙張就這么戀戀不舍的退出歷史舞臺;吃飯時不經意間倒掉不合自己胃口的飯菜;上學放學前后,總會有很多同學在校外的商店、攤點上排隊買零食吃 其實稍加注意,我們可以做得很好,但往往我們卻忽視了這些細節。同學們,還記得那則發人深省的公益廣告嗎? 如果任意浪費水資源,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將是我們的眼淚。 想一想如果都浪費,不節約的話,后果是多么的可怕!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首古老的詩,我們都會背誦,它世世代代告誡我們,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隨著現在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勤儉節約被很多人忽視,有時候節約還被人笑話,節儉被當成貧窮的表現。我們需要改變那種所謂的虛榮消費心理和浪費觀念,需要重新認識一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由此我想到了一向以 小氣 聞名的日本豐田汽車公司。他們的 小氣 讓人震憾。為了節約用水,豐田公司的員工將抽水馬桶里放三塊磚,以節約沖水量;筆記用紙正面書寫完后,裁成四段訂成小冊子,反面再作便條紙使用;一只手套破了,只換一只,另一只破了再換;員工上班時,如要離開工作崗位三步以上,一律自覺的跑步;有時候真覺得不可思議,偌大的一個世界知名企業,還這么小氣,還在乎這么一點點浪費嗎?但是,對于豐田來說, 聚沙可成塔,積水可成淵 ,正是由于豐田汽車公司員工的這種 小氣 ,才成就了豐田公司今天的輝煌。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如果我們每人每天浪費一元錢,那么全中國一天就會浪費十三億元啊!這數字多么令人震驚啊!所以,即使微不足道的一元錢我們也不應該浪費。那么今天在這里,我就先和同學們一起算一組生活中的計算題:1 60等于多少? 60 60等于多少? 3600 24又等于多少?是86400,86400 365又等于多少?數字很大吧,應該是3153萬6千。那么這組數據說明什么問題?我們假設一個沒關緊的水龍頭,一秒鐘滴一滴水,一分鐘60滴,一小時3600滴,一天86400滴,一年3153萬6千滴水。同學們,我國大約有3.7億個家庭,會有多少個水龍頭?全國這么多學校會有多少個水龍頭?每天又有多少個水龍頭在滴水 那會浪費多少滴水?這將會是個天文數字,我們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面對如此觸目驚心的數字,難道現在你還會總以為這一點浪費不算什么嗎?
作為與時俱進的中學生,我們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同學們的家庭條件也優越了,所以很多人就認為就不需要勤儉節約了,但是,我們應該知道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能源也很匱乏。所以,我們應懷著以天下為己任的宏偉情懷,懷著對時代的責任感,傳承勤儉節約的美德,從我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把勤儉自覺落實到學習生活的每一個細節,比如,無論在校內還是校外,不開無人燈、無人電腦、無人電視,出操、午休、室外課、課外活動等時間里,教室內應及時關燈、關電風扇等等。
有人說,節約不是貧窮的標志,它是全人類的一種責任,它應該是全球每一個公民應具備的素質。作為一名學生我們首先要從身邊做起,從一元錢、一粒米、一滴水、一度電、一支筆、一張紙、一本書、一塊橡皮做起,不比闊氣比志氣,增強節約意識,改掉不良陋習,杜絕鋪張浪費,做到身體力行,營造人人把節約當成 舉手之勞 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讓勤儉節約的精神滲透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牢固樹立節約意識, 讓節約成為習慣 、 讓節約成為生活方式 , 讓節約成為一種時尚 。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相信有廣大師生的積極參與,有我們全體學子的優良素質作基礎,我們校園的節約風尚,一定會蔚然成風!記住:節約校園,從我做起!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在中國,這是一首三歲小孩都能朗朗上口的詩歌,告訴我們從小養成珍惜糧食的好習慣。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要加強立法,強化監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組工干部,更要厲行節約、反對浪費。
厲行節約,珍惜每一粒糧食。習近平總書記一直提倡“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__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就印發了《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強調要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各地掀起整治浪費之風,大力倡導“光盤行動”。我們要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反對鋪張浪費,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做到節約糧食、拒絕餐飲浪費,推進制止餐飲浪費工作。
居安思危,養成節儉的生活習慣。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盡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但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尤其是今年全球新冠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發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主動做到減少浪費、倡導節約,帶動更多群眾做到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減少浪費,促進形成厲行勤儉的良好社會風氣。
大道至簡,在簡約譜寫不簡單的人生。當今社會生活水平提高、元素多樣,但簡約風卻越來越受人們青睞,這也說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化繁為簡。只有形式和外殼的“簡”,才能獲得實質和內在的“真”。注重內心的獲得感,注重實效,方能成就簡約而不簡單的人生。
“浪費之風務必狠剎!要加大宣傳引導力度,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秀傳統,大力宣傳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努力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習近平同志關于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重要批示,體現了中央改進作風八項規定的新要求,反映了廣大干部群眾的呼聲和愿望,表明了我們黨狠剎不良歪風、倡導文明新風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鋪張浪費絕非小事,不僅因為它脫離我國基本國情、背離優良傳統文化,還在于它敗壞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
近日,單位下發并組織《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重要論述摘編》的學習,《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是這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教材。該讀本收入了新民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新時期包括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和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陳云等中央領導人有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重要論述100余條,約3萬字。通過認真閱讀,深刻領會歷屆中央領導人的關于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重要講話精神,并結合實際,深入反思,使我深刻體會切實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極端重要性。
曾幾何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常在耳邊回響;曾幾何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的古訓仍在心頭縈繞,伴隨經濟快速發展,社會轉型步伐加快,消費主義的觀念泛濫,在很多人眼中,奢靡和鋪張意味著“成功”和“地位”。拜金主義狂潮會將社會推入到物質的絕對崇拜中,對社會價值體系和社會心態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黨內存在的奢侈浪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作風問題不斷腐蝕黨群、干群關系。
因為講闊氣,動輒花上萬元吃一頓飯,因為講排場,吃一半扔一半,有多少是實實在在的消費需求,又有多少是公款請吃,奢靡浪費讓人心痛至極,不正之風令每一個有良知的人擔憂。“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都是老百姓最痛恨的社會現象,這些不是小問題,而是思想里、骨子里、作風里的大問題。”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浮華奢靡將腐蝕黨的執政基礎,削弱黨的執政力量,也將導致社會性的浮華和制度性的腐敗。我們要從思想上崇尚儉樸,以勤儉節約為榮、鋪張浪費為恥,樹立節儉新風,嚴格遵守中央‘八項規定’,讓干部作風的轉變引領文明新風,鋪張浪費的行為成為‘過街老鼠’,從源頭上遏制鋪張浪費。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今天的社會飛速發展,我國經濟水平有了日新月異的變化,這一優良的傳統需要廣泛傳遞給下一代。中央出臺了改變作風的“八項規定”,其中特意強調了要厲行節約。作為中央機關,帶頭執行確實是很有必要。
古語說“人不率則不從,身不先則不信。”中央機關帶頭過“緊日子”意義深遠。對于“八項規定”的落實,領導的言行影響著群眾,領導身體力行對群眾的示范作用明顯。如果只是教育下級要過“緊日子”勤儉節約,而自己依然過著“闊日子”,那八項規定將缺乏說服力。如今,財政部發出通知,要求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對2013年一般性支出統一按5%比例壓減,正是中央國家機關帶頭厲行節約、以身作則的充分體現。
中央機關帶頭過“緊日子”既是是為了嚴格貫徹執行“八項規定”,也體現了我們黨的性質黨章的要求。我們黨是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如果不帶頭過“緊日子”,而是追求奢侈豪華,那很難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期間,入住普通套房、吃自助餐,做了的表率。也強調,要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堅決反對講排場比闊氣,堅決抵制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習近平總書記還在新華社一份《網民呼吁遏制餐飲環節“舌尖上的浪費”》的材料上作出批示指出,餐飲環節上的浪費現象觸目驚心,現在我國還有為數眾多的困難群眾,各種浪費現象的嚴重存在令人十分痛心。
浪費之風務必狠剎!各級黨政軍機關、事業單位,各人民團體、國有企業,各級領導干部,都要率先垂范,嚴格執行公務接待制度,嚴格落實各項節約措施,堅決杜絕公款浪費現象。要采取針對性、操作性、指導性強的舉措,加強監督檢查,鼓勵節約,整治浪費。各級干部要自覺遵守“八項規定”,不要讓八項規定成為一股“熱風”,吹過之后便成“冷風”。應把當前的“勝利果實”堅持下去,將“厲行節約”的行動“進行到底”。提升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2020厲行節約拒絕舌尖上的浪費征文比賽活動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 2020關于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主題黨課心得體會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