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aa_丁香花高清在线观看完整版_国产高清日韩_久久精品亚洲94久久精品

一帶一路個人心得體會1300字

| 小揚21147

“一帶一路”(The Belt and Road,縮寫B&R)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有關一帶一路心得體會,希望大家喜歡

一帶一路心得體會1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之際,世界目光聚焦北京。在接受本報駐外記者采訪時,多國政界、經貿界、媒體和智庫人士暢談“一帶一路”建設為沿線國家和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盛贊“一帶一路”這一共同獲利、共同發展的中國方案。

指出,古絲綢之路打開了各國友好交往的新窗口,書寫了人類發展進步的新篇章,積淀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這是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

強調,人類社會正處在一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代。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和平發展的大勢依然強勁,變革創新的步伐繼續向前。同時,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擺在全人類面前的嚴峻挑戰。2013年,我在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即“一帶一路”倡議。4年來,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積極支持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聯合國大會、聯合國安理會等重要決議也納入“一帶一路”建設內容。“一帶一路”建設逐漸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愿景轉變為現實,建設成果豐碩。

一是政策溝通不斷深化。“一帶一路”建設旨在實現戰略對接、優勢互補。我們同有關國家協調政策,對接規劃,同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合作協議,同30多個國家開展機制化產能合作。二是設施聯通不斷加強。目前,以中巴、中蒙俄、新亞歐大陸橋等經濟走廊為引領,以陸海空通道和信息高速路為骨架,以鐵路、港口、管網等重大工程為依托,一個復合型的基礎設施網絡正在形成。三是貿易暢通不斷提升。2014年至2016年,中國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總額超過3萬億美元。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累計超過500億美元。

中國企業已經在20多個國家建設56個經貿合作區,為有關國家創造近11億美元稅收和18萬個就業崗位。四是資金融通不斷擴大。中國同參與國和組織開展了多種形式的金融合作,這些新型金融機制同世界銀行等傳統多邊金融機構各有側重、互為補充,形成層次清晰、初具規模的“一帶一路”金融合作網絡。五是民心相通不斷促進。參與國開展智力絲綢之路、健康絲綢之路等建設,在科學、教育、文化、衛生、民間交往等各領域廣泛開展合作。

指出,“一帶一路”倡議順應時代潮流,適應發展規律,符合各國人民利益,具有廣闊前景。我們要乘勢而上、順勢而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行穩致遠,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第一,將“一帶一路”建成和平之路。要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的伙伴關系。各國應該尊重彼此主權、尊嚴、領土完整,尊重彼此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要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營造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第二,將“一帶一路”建成繁榮之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要聚焦發展這個根本性問題,釋放各國發展潛力,實現經濟大融合、發展大聯動、成果大共享。要深入開展產業合作;要建立穩定、可持續、風險可控的金融保障體系,創新投資和融資模式;要著力推動陸上、海上、天上、網上四位一體的聯通,扎實推進六大經濟走廊建設,建設全球能源互聯網,完善跨區域物流網建設;要促進政策、規則、標準三位一體的聯通。

第三,將“一帶一路”建成開放之路。要打造開放型合作平臺,維護和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共同創造有利于開放發展的環境,推動構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國際經貿投資規則體系。要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推動自由貿易區建設,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著力解決發展失衡、治理困境、數字鴻溝、分配差距等問題,建設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

第四,將“一帶一路”建成創新之路。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建設21世紀的數字絲綢之路。要促進科技同產業、科技同金融深度融合,為互聯網時代的各國青年打造創業空間、創業工場。要踐行綠色發展新理念,共同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

第五,將“一帶一路”建成文明之路。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推動各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要建立多層次人文合作機制,推動教育合作,發揮智庫作用,推動文化、體育、衛生務實合作,用好歷史文化遺產,密切各領域往來。要加強國際反腐合作,讓“一帶一路”成為廉潔之路。

強調,中國發展正站在新的起點上。中國將深入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一帶一路”注入強大動力,為世界發展帶來新的機遇。中國愿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所有“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的友好合作,愿同世界各國分享發展經驗,開創合作共贏新模式,建設和諧共存大家庭;將推動已達成協議的務實合作項目早日啟動、早見成效;將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向絲路基金新增資金1000億元,鼓勵金融機構開展人民幣海外基金業務,規模預計為3000億元;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世界銀行等其他多邊開發機構合作支持“一帶一路”項目;

將積極同參與國發展互利共贏的經貿伙伴關系,建設“一帶一路”自由貿易網絡,中國將從2018年起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愿同各國加強創新合作,啟動“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開展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聯合實驗室、科技園區合作、技術轉移4項行動;幫助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發展中國家和國際組織建設更多民生項目;將設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后續聯絡機制,成立財經發展研究中心、促進中心,合作設立多邊開發融資合作中心、能力建設中心,打造人文合作新平臺。

指出,“一帶一路”建設植根于絲綢之路的歷史土壤,重點面向亞歐非大陸,同時向所有朋友開放。“一帶一路”建設將由大家共同商量,建設成果將由大家共同分享。“一帶一路”建設是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實踐。讓我們一步一個腳印推進實施,一點一滴抓出成果,造福世界,造福人民。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是中國首倡舉辦的“一帶一路”建設框架內層級最高、規模最大的國際會議,主題是“加強國際合作,共建‘一帶一路’,實現共贏發展”,由開幕式、領導人圓桌峰會、高級別會議三部分組成。包括29位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在內的來自130多個國家和70多個國際組織約1500名代表出席此次高峰論壇。

沿線國家共同獲利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三年多來,發展成果惠及沿線國家和地區,“六廊六路多國多港”建設有條不紊地推進著,中國企業與沿線20多個國家建立了56個經貿合作區,累計投資超過185億美元,截至2016年年底,中歐班列運行路線達39條,開行3000多列,覆蓋歐洲9個國家。中國企業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創造了約11億美元的稅收和18萬個就業崗位,這些數據充分證明,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使沿線國家共同獲利,迎來了共同發展的新機遇。

埃及中國問題專家、《今日中國》阿文版副主編侯賽因·伊斯梅爾說:“‘一帶一路’倡議成功的關鍵在于‘共商共建共享’,它是多方參與、群策群力、合作共贏的發展大道。”

塞爾維亞經濟學家協會主席亞歷山大·弗拉霍維奇表示,“一帶一路”建設促進了塞爾維亞基礎設施的發展,進而推動塞經濟總體競爭力的提升。同時,中國企業還對塞爾維亞的再工業化戰略作出貢獻。不久前塞政府的一個沉重負擔斯梅代雷沃鋼廠被中國河北鋼鐵(行情 研報)集團收購,很快扭虧為盈。他還強調,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框架下,塞爾維亞可以成為中國與歐洲經濟合作的通道和中心,這將形成一個多贏局面。

巴基斯坦計劃與發展部長伊克巴爾則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在多贏觀念下提出的新的全球治理方案。正在建設中的“中巴經濟走廊”極具示范效應。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旗艦項目,兩國政府高度重視并于2015年4月20日簽訂了51項合作協議和備忘錄,其中近40項涉及“中巴經濟走廊”建設。

巴基斯坦議會“中巴經濟走廊”委員會主席穆沙希德·侯賽因解釋說,得益于“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如今巴基斯坦被國際社會認為是投資友好型國家,成為新崛起的市場之一。“中巴經濟走廊”的具體建設項目已經給當地提供了6萬多個工作崗位,也為巴培養了大量的熟練產業工人,這為未來開展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強勁的原動力。

英國“跨境資本”投資咨詢公司負責人邁克爾·霍威爾在英國較早關注“一帶一路”,他已在英國議會、皇家三軍聯合研究所等機構舉辦多場“一帶一路”問題研討會。他認為,“一帶一路”建設給沿線國家帶來的經濟利益已開始充分顯現,“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成果乃至整個中亞范圍內的基礎設施發展,就是“一帶一路”建設為世界發展作出貢獻的明證。

促進地區和平穩定

三年多來,“一帶一路”建設的成果惠及沿線國家的數十億人口,也促進了沿線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以色列交通部長卡茨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有利于改善中東國家的經濟狀況,將惠及整個中東地區。目前,以色列正在規劃并推進連接周邊阿拉伯國家的“地區和平軌道”鐵路計劃,“一帶一路”倡議為該計劃的實施提供了絕好的機會和平臺。該規劃將使波斯灣與地中海之間的貨運路程從海運的6000公里縮短至不到2000公里,時間和運費也將大幅減少。最重要的是,這一規劃將強化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之間的經濟聯系,從而推動二者政治關系的破冰。

捷克著名政論家、布拉格揚·考門斯基大學全球問題研究所主任克萊伊齊教授說:“‘一帶一路’沿線參與各方在經濟上的互利互惠,能夠大大降低爆發戰爭的危險性,‘一帶一路’倡議因此也成為世界和平的基石。”

世界未來與“一帶一路”同步發展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舉行,可以增信釋疑,將讓世界各國人民更好地了解“一帶一路”倡議,對“一帶一路”建設惠澤四方更有信心。

邁克爾·霍威爾說:“高峰論壇期間,各國將宣布一系列新的合作計劃,讓世界看到‘一帶一路’倡議并非空談,而是實實在在的合作,這將是對懷疑者最有力的回應。”

侯賽因·伊斯梅爾指出:“‘一帶一路’倡議旨在推進貿易自由化和全球互聯互通。多國元首、國家代表和國際組織負責人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這表明‘一帶一路’為全球治理和全球化提供了一個廣泛認可的中國方案。”

克羅地亞金融和財務研究所所長多瑪澤特表示,新時期全球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將與“一帶一路”倡議直接相關,21世紀世界經濟的未來將會與“一帶一路”倡議同步發展。

巴基斯坦國家安全和外事顧問阿齊茲說,“一帶一路”倡議致力于推動各國間更廣泛的聯系,發展鄰國間貿易與合作,加強人文交流,堪稱夢想創意的典范。

“一帶一路”是偉大構想

即將前往北京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捷克總統澤曼日前在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是“現代偉大構想,也是回歸傳統”。

澤曼指出,他此次赴華參加高峰論壇最主要的目的,旨在了解“一帶一路”建設的進展情況,并希望“一帶一路”在連結中國和歐洲的過程中將捷克與中國也連結起來。

捷克是最早承認并同新中國建交的國家之一,也是中東歐地區和“一帶一路”沿線重要國家,捷中兩國已于2015年底簽署共建“一帶一路”政府間諒解備忘錄,以繼續深挖潛力,拓展制造業、核電、金融、航空、納米、生物等領域交流合作。

澤曼對“一帶一路”倡議有著深刻理解。他曾在一篇署名文章中寫道,“一帶一路”倡議并非簡單的“道”或“路”,人們應從“互聯互通”的角度來認識該倡議。在他看來,“一帶一路”指的是通過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連結,以達到節省時間和成本、促進貿易和投資的目的,同時還包括促進旅游業發展這一層面,從而加深捷中兩國人民間的相互了解,深化對兩國歷史、傳統、文化及價值觀的理解。

澤曼說,接下來,捷中兩國將簽署一系列合作協議,特別是在航空領域,捷克將為中國培訓一批飛行員。另外,捷中兩國建立戰略伙伴關系一年多以來,來捷旅游的中國游客數量翻了一番,這都令他非常欣喜。

澤曼建議,希望與中方利用“16+1合作”平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為各國帶來更多合作機會,比如在基礎設施建設、雙向貨物交流等領域,各國企業都將大有作為,同時,互聯互通也將為中國和中東歐國家的人員往來提供更多便利。

一帶一路心得體會2

一年來的實踐表明,共建“一帶一路”逐步成為各國走向共識的合作構想。中國進一步鞏固了來自中亞和俄羅斯的能源供給,為經濟持續發展提供了可靠、安全的周邊保障;而與中國的合作也有助于中亞國家擺脫“內陸國”、“雙重內陸國”的困擾,為其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大的地緣空間和廣闊市場。此外,本地區國家之間合作關系發展的成果,又為“一帶一路”建設打下堅實基礎;中國與海灣國家、與南亞和西亞國家、與中東歐國家以及歐盟、東盟的合作也日益深化。

“一帶一路”構想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首先,它體現了對古絲綢之路精神的繼承和發揚。2000多年的交往歷史證明,只要堅持絲綢之路精神,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發展。在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今天,更需要將絲綢之路承載的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精神薪火相傳,在文明交流史上續寫燦爛篇章。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充分體現了互信和互利的精神。其次,與以往西方地緣政治學者所認為的包括中亞在內的歐亞大陸腹地是全球戰略競爭中心不同,“一帶一路”構想旨在使中國發展引擎所驅動的地緣經濟潛力,形成巨大的正外部性,為相關國家和地區所共享。

它展示出中國將自身發展的宏偉愿景與相關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愿景相結合,將“中國夢”和“亞洲夢”、“歐洲夢”相連接,支持有關國家改善民生、增加就業和工業化的努力,積極為沿線地區提供國際公共產品,讓有關國家安心、舒心、開心。為了消除一些國家的疑慮,中國莊嚴宣布決不干涉中亞國家內政,不謀求地區事務主導權,不經營勢力范圍,而是要相互堅定支持,做真誠互信的好朋友;要將政治關系優勢、地緣毗鄰優勢、經濟互補優勢轉化為務實合作優勢、持續增長優勢。

構想通過加強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等新途徑,以戰略協調、政策溝通為主,不刻意追求一致和強制性的制度安排,與現有的區域合作機制如上合組織、歐亞經濟共同體、亞太經合組織、東盟、海合組織和歐盟等合作協調發展,可謂講求實際、高度靈活、富有彈性。中國將以帶狀經濟、走廊經濟、貿易便利化、技術援助、經濟援助、經濟一體化等各種可供選擇的方式與沿線國家共同推進歐亞區域經貿發展,這種創新的合作模式,可以使歐亞各國經濟聯系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

總之,中國政府倡議并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有利于推動中國自身發展,而且惠及亞洲、歐洲、非洲乃至世界,對提升世界經濟發展繁榮與和平進步具有深遠意義。可以預見,這一造福于世界各國人民的宏偉藍圖必將在各國互信合作中得以實現。中國夢是我們每個炎黃子孫的夢,讓我們一起共筑中國夢。

一帶一路心得體會3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主旨演講中指出,要堅持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去建設好“一帶一路”。以史為鑒,面向未來,“一帶一路”的建設是中國在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征途上對世界的一份責任與擔當,是古絲綢之路精神照耀當代發展的生動體現。

“一帶一路”建設是解開全球化“死結”的中國方式。習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講中指出,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擺在全人類面前的嚴峻挑戰。這三個“赤字”的出現表明,過去的全球化進程出現了很大問題。全球治理中遭遇的一系列問題伴隨著利益糾葛形成了一個困難的“死結”。在全球化遭遇困境的背景下,究竟是迎難而上,用智慧和努力去轉危為安,勾畫全球化新藍圖,還是各自為政,靠仇恨與對抗來加劇危機,走回戰亂顛沛的老路上?

一方面,中國推動的“一帶一路”合作倡議得到沿線國家普遍響應,“一帶一路”建設逐漸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愿景轉變為現實,建設成果豐碩。另一方面,反全球化思潮夾雜保護主義與民粹思潮泥沙俱下,為現存的全球化和區域合作機制帶來巨大沖擊。這兩者截然相反的背后,體現出的是中國對于解決全球化問題務實負責的態度,是“天下為公”精神在全球化時代的新體現。

傳統全球化路徑走入困境的原因就在于治理方式是符合少數國家利益的單邊安排,缺乏廣泛的合作基礎,直接導致了全球化的成果被少數國家的少數人所擁有,發展出現了極大的地域不平衡與階級不平衡。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深入,這種不平衡性被進一步拉大,和平赤字的出現也就在所難免。正因如此,習近平主席表示,中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不會重復地緣博弈的老套路,而將開創合作共贏的新模式。這意味著,“一帶一路”不會是現有全球化模式的簡單“重啟”,而是在解開全球化“死結”之后對全球化的重塑與再造。

“一帶一路”是中華民族復興帶來的利益,精神與命運的重組。此次習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講提到,中國將采取更加積極的態度,為“一帶一路”建設注入強大動力。中國所做的,是一個受益于全球化的崛起大國對于國際社會的回饋與擔當。而伴隨中國的崛起與中華民族復興的進程,中國與世界的關系也將重組。

中國與世界關系的重組,第一在于利益。過去三十多年中國的高速發展,是中國對全球化紅利的充分利用。而在全球化進程遭遇困境之時,中國通過“一帶一路”為全球化“輸血”。中國已經可以為國際社會提供更多的“紅利”,從以往享受全球化進程的后發國家轉變為引領全球化造福更多國家和人們的利益創造者。無論是基礎設施建設、產能、金融合作,還是建設更多民生項目,這些措施的實施,將惠及更多民眾,為沿線國家帶來更多的共同利益。

中國與世界關系的重組,第二在于精神。自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開始,中國的發展離不開對外界先進理念的引入、吸收與內化。而“一帶一路”的建設,則是中國輸出自身精神資源的時代。中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聚焦發展問題,釋放發展潛力;建設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的目標等一系列精神資源,將會是中國借助“一帶一路”為國際社會所提供的寶貴資源。

中國與世界關系的重組,最終在于命運。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言,不論來自亞洲、歐洲,還是非洲、美洲,都是“一帶一路”建設國際合作的伙伴。把“一帶一路”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方式,讓更多的國家與民眾了解“一帶一路”、認同“一帶一路”、共建“一帶一路”,用絲路精神將人類命運緊密相連,從而造福世界,造福人民。

一帶一路心得體會4

20_年的秋天,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順應了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時代要求,符合各國加快發展的內在愿望,有助于促進沿線經濟建設和全球經濟繁榮,有利于加強人文交流、維護世界和平。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是繼承歷史遺產,共同開創未來的深刻啟迪。早在兩千多年前,亞歐大陸的兩端就開啟了對話,絲綢之路也由此肇始。中國秦漢時期,古絲綢之路已形成并逐步發展,到隋唐時期,進入最繁榮的階段。唐宋時期,憑借先進的航海技術,我們的祖先成功開辟了通往西方的海上絲綢之路。沿途各國互通有無,商貿興盛,文明融合,呈現祥和繁榮景象。歷史深刻啟迪我們,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特征的絲綢之路精神,值得今人繼承和弘揚。中國經濟要持續健康發展,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也必須以更開放的姿態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是共同應對風險,促進全球經濟復蘇的時代要求。發展是世界面臨的重大問題。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陰云遠未消散,世界經濟也復蘇乏力。面對防風險促復蘇的艱巨任務,各國需要精誠合作,發揮協同效應。“一帶一路”建設將促進中國與沿線國家的貿易投資,促進沿線國家的互聯互通與新型工業化,促進各國共同發展,讓發展成果實實在在地惠及沿線各國人民,為世界經濟加快復蘇增加正能量、增添新活力。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是推動區域協同發展,形成互利互惠發展新格局的客觀需要。從區域發展看,“一帶一路”橫貫亞歐大陸,一頭是快速崛起的東亞經濟圈,另一頭是高度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以互聯互通為紐帶,將兩大經濟圈更加緊密地連接起來,能夠有效促進亞歐大陸的廣袤腹地加快發展,促進增長機遇共創、發展成果共享。“一帶一路”倡議統籌了中國與沿線國家的共同利益和具有差異性的利益關切,加強了發展戰略對接,有助于打造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合作架構,更加符合人類社會的根本利益。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是加強各國友好交往,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舉措。回望歷史,古絲綢之路是一條貿易之路,更是一條承載人文交流、推動文明互鑒的友誼之路。沿線各國人民共同生活的這片廣袤土地,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從黃河流域、恒河兩岸,到奔騰不息的尼羅河、天海一色的地中海,古代人類文明的絢麗花朵在互學互鑒中競相開放,為沿線國家留下了共同的歷史記憶。古人尚如此,今人何不為?作為“地球村”的建設者,在經濟高度發達、社會不斷進步的今天,我們有理由,也更有責任擴大友好交往,增進人文合作,讓文明之光在交流互鑒中熠熠生輝,照亮前進的道路。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一帶一路”建設將堅持經濟合作與人文交流共同推進的原則,加強中國與沿線國家人民的友好往來,擴大在文化、教育、藝術、科技、旅游、衛生、體育等多領域的務實合作,打造沿線各國人民相互欣賞、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為“一帶一路”建設與世界和平發展打下堅實的民意基礎。

“一帶一路”建設是中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行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它把中國發展同沿線國家發展結合起來,把中國夢同沿線各國人民的夢想結合起來。中國是“一帶一路”的倡導者和推動者,但建設“一帶一路”不是我們一家的事。“一帶一路”鼓勵百花齊放,而非一枝獨秀;提倡共同發展,不搞零和游戲。“一帶一路”不是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攜手并進的陽光大道。

一帶一路心得體會5

_消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今天閉幕。為期兩天的高峰論壇是我國主場外交的又一重大舉動。

此次峰會成果豐碩

此次高峰論壇向世界展現了四年以來,“一帶一路”建設的豐碩成果,描繪了面向美好未來的發展愿景,亮出了兌現承諾的中國行動。

比如,這次峰會形成了270多項成果清單。這是一個很具體的數字,表明這次會議的成功落于細微之處。

再比如,宣布在2019年舉辦第二屆高峰論壇。與會的外方嘉賓也提出,高峰論壇要常態化、機制化。

在記者招待會上,的講話還回應了焦點,比如金融支持方面——向絲路基金新增資金1000億元人民幣,鼓勵金融機構開展人民幣海外基金業務,規模預計約3000億元人民幣,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將分別為“一帶一路”有關合作提供2500億元和1300億元等值人民幣專項貸款。

峰會成果體現出3點

凝聚共識。這種共識不僅有宏觀層面:價值觀、政策、理念思想的共識,還包括通過具體項目來落實共識。

突出主題,即謀發展、共合作。秉承絲路精神,各方都需要把“一帶一路”的建設和各自的發展戰略進行對接。

明確推進機制。這次“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之后,中方和各相關國家,都會有一些后續的落實機制,把峰會所達成的成果落實下來。

中國將從2018年起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說到務實合作,在本次論壇期間及前期,中國又同很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一批“一帶一路”建設的合作文件和多項合作協議。其中之一便是發布了《推進“一帶一路”貿易暢通合作倡議》。根據倡議,中國將從2018年起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從目前的情況看,預計明年會有90個以上國家參加進口博覽會,這將進一步提升“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力,也將進一步增強我國對外開放、推動全球貿易增長的戰略主動權。

△中國商務部部長鐘山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高級別會議“推進貿易暢通”平行主題會議上發表主旨演講。

中國過去舉辦的類似博覽會主要以出口為主,比如廣交會,現在要舉辦進口博覽會,這樣的轉變背后折射出中國的哪些變化?中國舉辦國際進口博覽會可以為老百姓釋放哪些實實在在的紅利呢?

解讀:中國舉辦進口博覽會是對國際社會的貢獻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這是中國的古老智慧。中國舉辦國際進口博覽會就是對國際社會做貢獻的方式。

舉辦進口博覽會是創新之舉

說起以國際貿易為導向的博覽會其實人們并不陌生,比如耳熟能詳的廣交會就屬這一類型。

小貼士

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又稱廣交會,創辦于1957年春,是中國目前歷史最長、規模最大、商品種類最全、到會采購商最多且分布國別地區最廣的綜合性國際貿易盛會。廣交會歷經60年,以出口為主,累計出口成交約12335億美元。自2007年4月第101屆起,廣交會由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更名為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由單一出口平臺變為進出口雙向交易平臺,但仍以出口為主。

與廣交會等以前中國舉辦的類似為了帶動出口的展會相比,現在舉辦專門的進口博覽會則是創新之舉。由于“一帶一路”并非中國的獨角戲,而是相關國家共同的大合唱,進口博覽會是一種讓各參與方都能更容易進入中國市場、享受中國發展紅利、實現互利共贏的途徑。

舉辦進口博覽會體現中國擔當

進口博覽會不僅會是以貿易暢通為目標的“一帶一路”建設成果,背后折射的更是中國的國際責任和擔當,以及中國經濟面臨的深刻轉變。

近年來全球貿易增速低于經濟增速,不少國家發展前景不確定性增強。“一帶一路”倡議則正是擺脫經濟增長乏力、貿易量停滯的解決方案。從深化國際貿易往來看,“一帶一路”倡議會為相關國家帶來實際的效益。進口博覽會是中國對全球經濟復蘇作出貢獻的方式,也是為推動全球貿易增長搭建的國際化平臺。

舉辦進口博覽會惠及每個人

“一帶一路”倡議來自中國,但成效惠及世界。從貿易暢通到民心相通,需要看得見、摸得著的商品作為載體。比如當中國人能方便快捷地買到伊朗的藏紅花,中歐班列拉著蘇格蘭威士忌回程的時候,無論是生產商還是消費者,在商品價值鏈上的每一個參與方,都能切切實實地體會到“一帶一路”帶來的便利與實惠。

此外,“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將加深中國同相關國家的經濟往來,這一過程與中國經濟再平衡密切相關。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14-2016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貿易總額超3萬億美元,預計未來5年,中國將從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口2萬億美元的商品。這些進口的商品不但將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也會豐富居民的消費選擇。從這個角度看,“一帶一路”的進口博覽會上展示的內容能惠及每一個人。

一帶一路個人心得體會1300字相關文章:

一帶一路心得體會范文五篇

《一帶一路》心得體會范文

一帶一路筑夢中國心得體會范文五篇

觀看必由之路心得體會1000字5篇

個人工作心得體會1000字范文五篇

個人社會實踐心得體會1500字5篇

參加公益活動個人心得體會1200字5篇

國家安全個人心得體會10篇

6145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司法| 佛冈县| 噶尔县| 德兴市| 吴旗县| 淮滨县| 克东县| 鄢陵县| 土默特左旗| 海安县| 禄丰县| 五大连池市| 金平| 大洼县| 林西县| 从化市| 闵行区| 昌江| 泰宁县| 明水县| 双流县| 鹰潭市| 新竹市| 什邡市| 卢氏县| 梁平县| 慈溪市| 新平| 苍山县| 炉霍县| 五常市| 太湖县| 收藏| 呈贡县| 泊头市| 禹城市| 惠来县| 西峡县| 绥棱县| 德兴市| 金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