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崗敬業是一種習慣,一種責任,一種積極的生活方式。而我會讓教師的光輝在自己身上綻放,詮釋教師的意義。接下來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帶來教師愛崗敬業心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教師愛崗敬業心得1
生活當中,有大部分的時間是和工作聯系在一起的,不是工作需要你,而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一份工作。
還記得踏入工作崗位的第一天,領導的深切教導:步入崗位后你要做一個愛崗敬業的人。我曾淺薄地認為愛崗敬業就是為了工作要加班加點犧牲休息時間,為了工作忘卻忽視親情和友情,為了工作置帶病的身體于不顧而忘我投入的表現。可在經歷了工作的點點滴滴后,我才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愛崗敬業。
敬業不是加班加點,敬業不是任勞任怨。敬業是把自己的工作當作一種精神享受的人生體驗。它表現在工作中就是勤奮和主動,就是節儉和意志,就是自信和創新。加班再多而沒有效率那不叫敬業,不顧健康而忘命的工作那不叫敬業,只是機械式的勞動而不用腦子,沒有創新那也不叫敬業。只有把工作當成人生的追求,把工作當成人生享受的那種人,才是愛崗敬業的人。愛崗敬業,說得具體點,就是要做好本職工作,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好,把一分一秒的時間抓牢。:“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最小的一顆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你生活的崗位?”這是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雷鋒在日記中的一段話,它告訴我們無論在什么樣的崗位,無論做著什么樣的工作,都要發揮最大的能力,做出最大的貢獻。今天,重新體會這段話的含義,聯系到我的實際工作,便發現它被賦予了更深刻的內涵,那就是--青春獻給教育,我無怨無悔!
新課程中的愛崗敬業同樣要求教師要講奉獻。在探索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那些不幕名利、樂教勤業的教師具有崇高而偉大的敬業精神。相反,那些一事當前,“私”字當頭,不肯奉獻,只講索取的人,是沒有資格談論“敬業精神”的。當然,講奉獻并不是要求為人師者“凈盡人欲”,而是要求教師通過辛苦的教育勞動謀取正當的利益滿足。
總之,新課程對教師愛崗敬業的要求有很多、很大的不同。每個教師都要不斷加強自身的師德修養,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做到愛職業,樂奉獻,真正成為新時期合格的、優秀的人民教師。
教師愛崗敬業心得2
有人說,如果你非常熱愛工作,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如果你非常討厭工作,你的生活就是地獄,因為你的生活當中,有大部分的時間是和工作聯系在一起的,不是工作需要你,而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一份工作。
還記得踏入工作崗位的第一天,領導的深切教導:步入崗位后你要做一個愛崗敬業的人。我曾淺薄地認為愛崗敬業就是為了工作要加班加點犧牲休息時間,為了工作忘卻忽視親情和友情,為了工作置帶病的身體于不顧而忘我投入的表現。可在經歷了工作的點點滴滴后,我才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愛崗敬業。
敬業不是加班加點,敬業不是任勞任怨。敬業是把自己的工作當作一種精神享受的人生體驗。它表現在工作中就是勤奮和主動,就是節儉和意志,就是自信和創新。加班再多而沒有效率那不叫敬業,不顧健康而忘命的工作那不叫敬業,只是機械式的勞動而不用腦子,沒有創新那也不叫敬業。只有把工作當成人生的追求,把工作當成人生享受的那種人,才是愛崗敬業的人。愛崗敬業,說得具體點,就是要做好本職工作,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好,把一分一秒的時間抓牢。:“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最小的一顆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你生活的崗位?”這是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雷鋒在日記中的一段話,它告訴我們無論在什么樣的崗位,無論做著什么樣的工作,都要發揮最大的能力,做出最大的貢獻。今天,重新體會這段話的含義,聯系到我的實際工作,便發現它被賦予了更深刻的內涵,那就是--青春獻給教育,我無怨無悔!
新課程中的愛崗敬業同樣要求教師要講奉獻。在探索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那些不幕名利、樂教勤業的教師具有崇高而偉大的敬業精神。相反,那些一事當前,“私”字當頭,不肯奉獻,只講索取的人,是沒有資格談論“敬業精神”的。當然,講奉獻并不是要求為人師者“凈盡人欲”,而是要求教師通過辛苦的教育勞動謀取正當的利益滿足。
總之,新課程對教師愛崗敬業的要求有很多、很大的不同。每個教師都要不斷加強自身的師德修養,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做到愛職業,樂奉獻,真正成為新時期合格的、優秀的人民教師。
教師愛崗敬業心得3
愛崗敬業是教師處理好個人與職業關系的準尺,是全部教師職業道德的基礎和前提。當前,實施新課程改革,無論是從思想觀念、基本規范還是行為品質上,都在繼承傳統優良師德的基礎上,賦予了愛崗敬業新的特征和內涵,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主要體現在:
一、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新觀念
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愛崗敬業不僅體現在教師認真負責、精心施教的工作態度和敬業精神上,而且更重要的是體現在教師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更新上。今天的愛崗敬業要求教師必須擺脫傳統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束縛,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新理念,這是影響課改成敗的一個關健因素。
“以學生發展為本”是課改提出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教育理念,它是科學的、先進的、能夠指導我們教育教學實踐的一種思想認識,是愛崗敬業師德觀念發生變化的基本要求和具體體現。它的基本要求是: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關注學生終身持續的發展;關注學生個性持長的發展;關注學生活潑主動的發展。
二、學習新課程,了解新課程,領悟新課程
面對基礎教育課改的浪潮,如何在新的課程理念指導下,加快對新課程的學習、理解,明白新課程的要求,轉變自己的角色,提高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這是每一位教師必須作出的應答。所以,今天的愛崗敬的應答。所以,今天的愛崗敬業要求教師必須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學習、了解和領悟新課程,以增強教師實施新課程的事業心和責任感。
教師學習、了解和領悟新課程的主要內容有:1.學習、領悟課改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目標:2、學習、領悟新課程的課程標準與課程結構的要求、特點;3、學習、領悟新課程的教學過程與評價體系的變化特點;4、學習、領悟新課程中教師角色特征的變化特點等。
三、不唯教材與教參,積極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
新課程倡導實行三級課程的管理體制,尤其是校本課程的正式“出籠”,它意味著教師是課程開發的主體,賦予了教師參與課程開發和課程管理的權力。所以,今天的愛崗敬業要求教師不唯教材與教參,從課程開發和利用的活動外圍積極地走向參與,以主人翁的姿態承擔課程開發的責權,成為課程資源的積極開發者和建設者。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的主要途徑有:1、研究學生的興趣以及喜歡的種種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2、積極開展課外活動,創造學生學習知識、增長經驗的機會;3、各門課程的選材要取舍得當。4、把學生學習的結果積極反饋給學生。反饋不是向學生提供分數,說明他在群體中的位置,而是為了幫助學生取長補短,取得更大的進步。
四、不怕困難,樂于奉獻,努力實施新課程
新課程在教育教學上具有新的理念、新的策略、新的方法。教師要想改變多年來習以為常和駕輕就熟的教育教學行為方式,的確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必然會遇到種種困難和阻力。面對困難和阻力,教師應該怎么辦?既不能逃避,也不能坐等,而應不怕困難,敢于正視困難,勇于戰勝困難,積極主動地投身到探索實施新課程的洪流中去。這正是衡量今天的教師是否愛崗敬業的一條重要標準。
新課程中的愛崗敬業同樣要求教師要講奉獻。在探索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那些不幕名利、樂教勤業的教師具有崇高而偉大的敬業精神。相反,那些一事當前,“私”字當頭,不肯奉獻,只講索取的人,是沒有資格談論“敬業精神”的。當然,講奉獻并不是要求為人師者“凈盡人欲”,而是要求教師通過辛苦的教育勞動謀取正當的利益滿足。
總之,新課程對教師愛崗敬業的要求有很多、很大的不同。每個教師都要不斷加強自身的師德修養,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做到愛職業,樂奉獻,真正成為新時期合格的、優秀的人民教師。
教師愛崗敬業心得4
愛崗敬業 志存高遠
——做新時代的共產黨員教師
如何做一個名副其實的共產黨員教師,一直是黨員教師們關心和熱議的問題。學習了總書記的講話,看看教育崗位上優秀的共產黨員教師的行為做法和他們的認識與以及對問題的理解,就不難找到正確的答案。
一、奉獻是教師的天職
講到共產黨員教師,我們自然會想到于漪老師,一個信奉“奉獻是教師的天職”的,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事業的辛勤園丁。
于老師的道德風范和高尚師德表現在熱愛教師職業,熱愛教育事業;表現在對學生真誠的愛——這種愛常常達到了入迷的程度。她說:“只有對學生真心一片,才能與學生心心相印。” 在教學中,她注重既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能力和思維能力,又使學生受到美好的道德情操和文學、美學、傳統文化等的熏陶,達到了“熏陶感染育心靈”。她還善于啟發誘導,在課堂上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引導他們主動探索,讓他們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讓他們在語文學習的實踐中增長才干。她認為,語文教師要懷著春風化雨的熱情,在學生的心靈深處撒下美好的種子。
有個學生這樣回憶于老師:“她非常有親和力,上課的時候手經常有一些動作,而且臉上一直掛著笑容,這樣講課和學生的距離一下子就拉近了。”
魯迅先生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來寫作了,而于漪老師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來思考教學了。她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活動之中,“奉獻成了于漪老師生活的主旋律”。
于漪老師有如下著名的觀點,我們應該認真記取:
1、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
2、教師要和學生的心弦對準音調,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打動學生的心,使他們胸中或泛起漣漪,或掀起波濤,激發他們愛憎分明的感情。
3、我有兩把“尺”,一把是量別人的長處,一把是量自己的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或缺點,自身才有驅動力。因為,“累累創傷,是生命給你最好的東西”。
4、選擇了教師,就選擇了高尚;選擇了教師,就選擇了理想。
5、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合格的教師。所謂合格,就是不負祖國的期望、人民的囑托。
6、奉獻是教師的天職。
句句話語發自肺腑,句句話語擲地有聲,從中可以清晰地感悟到于漪老師勤奮為師、嘔心瀝血的內在動力:“我要讓共產黨員的旗幟在心中永遠飄揚!”
二、澆菜要澆根,教人要教心
_年1月24日,數千群眾自發佇立于寒風中,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排起了長隊,為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送行。以后的清明節,總有許多學生、學生家長和教育工作者聚集在這里,表達深深緬懷之情。這位讓人們記住了名字的共產黨員教師就是孫維剛老師。
孫維剛老師生前是北京二十二中——一所普通中學里的普通教師。但就是這樣一位普通的教師,卻創造出了令人稱奇的育人成績。
_年開始, 孫老師進行了從初一到高三的三輪半六年一循環的教育教學改革實驗,盡管這些學生升入初中時大都學習成績平平,但經過孫維剛老師6年的培養,實驗班學生各方面的素質以及高考成績一屆比一屆出色。單從高考成績來看,第一輪班,除1人外,高考全部上線;第二輪班,40人中15人考入北大、清華;第三輪班,40人中的22人升入清華、北大。更重要的是,經記者跟蹤采訪,這些實驗班學生升入大學后,大多成了老師的幫手、學校各項活動的骨干,成為大學里素質高、成績好、各項社會活動都積極參與的典型;他們中的許多人還繼續攻讀了碩士、博士;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也都是全面發展、備受稱贊的。這就是孫老師經過長達20年的探索、實驗和比較研究,取得的大面積、全方位、高質量的育人實踐成果。
很多人從這里看到了才華橫溢、忘我付出的孫老師在素質教育方面進行的積極探索、取得的巨大成績和創造的升學奇跡。孫老師以一生的努力,使他的學生做到了德才兼備,素質、考試皆優。
孫老師怎樣做到這些的呢?法寶就是“澆菜要澆根,教人要教心”。他認為,與學生成為知己、朋友,用真心讓學生信服、佩服,并能以自己良好的道德情操、能力水平去影響、感染學生,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方向和完善學生的健康人格。”他與學生交往的平臺就是班主任工作,他認為,“班主任工作應擺在第一位”。
孫老師認為,知識是需要的,但更需要的是駕馭知識的能力……是高超的思維水平,智力素質和駕馭這些能力水平的正確的世界觀。“用生命育人,愛學生超過愛自己的生命”,正是他行為的寫照。
學生王一說:“許多人知道孫老師書教得好,但不知道孫老師將更多的心血花在了指導學生的人生方向和完善學生的健康人格上。”
有個了解了孫老師事跡的同志感動地說:“對青少年加強素質教育關鍵在于教師,在于愛學生超過愛生命……做家長的,碰上了一個比你自己還關愛你的孩子的老師難道不是三生有幸嗎?”
一個比家長還要關愛學生的班主任,一個用真心與學生成為知己,并注重“澆根”、“交心”的才華橫溢的老師,還有什么人間奇跡辦不到呢?
三、希望自己像根火柴,點燃千千萬萬人的愛心
“希望自己像根火柴,點燃千千萬萬人的愛心”這句話,是多年用愛心栽培著貧瘠土地上的花朵,__中央電視臺評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的共產黨員教師——徐本禹的座右銘。
徐本禹從讀書時開始,就得到過許多素不相識人的資助,他時常表示,自己永遠“不能忘懷”這些資助,他說:“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愛心傳遞下去。別人幫助了我,我一定要幫助別人。”
大學一年級就被別人的幫助溫暖著的徐本禹,立志幫助和自己一樣貧困的孩子,以此回報別人的關心。他用自己勤工儉學掙來的微薄工資和獎學金,在大學4年里悄悄資助著5個比自己更困難的孩子!上大三時,他利用暑假期間到條件十分艱苦的_大方縣至今水電不通,只有一條泥濘的小道通往18公里外的貓場鎮的狗吊巖村去支教。
徐本禹支教回來后說,離開狗吊巖村時的一個場景時常浮現在他眼前——孩子們拿著自制的小紅旗簇擁在自己身旁,硬把幾個煮熟的雞蛋塞進他背包,擦著淚眼問:“徐老師,你還會回來嗎?”
大學畢業了,已經考取本校碩士研究生的徐本禹卻覺得這是兌現承諾的時候,__月,他做出了讓所有人大吃一驚的決定:放棄攻讀研究生的機會,去巖洞小學支教……
徐本禹回到了狗吊巖村。這里生活條件很艱苦,是一個信息封閉的孤島,不通公路、不通電話,物質文化生活極度匱乏。他住在一間10多平方米的小房間里,很少見到陽光;晚上他只能點油燈照明,寄一封信也要在周末跑上18公里崎嶇的山路……睡在床上,跳蚤滿身亂爬,他被咬得渾身都是包,飲食上也十分不習慣。
徐老師一周要上6天課,每天上課時間達8個小時。他負責五年級1個班的教學工作,除了教語文、數學外,還要教英語、體育、音樂等等。通過不厭其煩、點點滴滴的不懈努力,慢慢地,“孩子們可以聽懂普通話了,與人交流也不害羞了。”巖洞小學的創辦者吳道江認為,徐本禹老師的到來,為狗吊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因為徐本禹,學校的學生也增多了。現在的學生數從140人上升到了250人左右。
徐本禹的事跡還感動著許許多多關注貧困地區的熱心人,他們捐款捐物,使得大石小學176名貧困學生全部得到了資助。
徐本禹是講誠信的,他“希望自己像根火柴,點燃千千萬萬人的愛心”,他確實做到了。
_年1月,徐本禹響應團中央號召,與另外14名志愿者幸運地成為第一批赴非洲的志愿者,前往津巴布韋教授中文一年。從_山村小學,到地球另一側的非洲。徐本禹憑借不尋常的人生經歷,豐富著自己,感動著他人。
四、我要教到一百歲!
還有一位令人肅然起敬的共產黨員教師中的典型代表,她就是被稱為“上足發條的經典老太太”、德藝雙馨的藝術家——周小燕老師。
《新民晚報》_年12月15日有一篇對周老師的最新專題報道,說她是著名的音樂教授、音樂家,是個風趣、睿智、對生活充滿熱情的人。
周小燕1959年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入黨那天,她激動地說:“我入黨是為了更好地做人,做一個有信仰有目標有價值的人。”
周小燕老師非常謙虛,她口中的自己一直是渺小的,而事實卻告訴我們,這位_歲的老人是偉大的。她培育出了一年中獲三個世界最權威的國際聲樂大獎賽第一名的廖昌永,培育出了獲北美歌劇比賽第一名的高曼華,培育出了被譽為“世界華人中的帕瓦羅蒂”——魏松、第四屆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第一名的_紅,培育出了我國第一位歐美聲樂藝術博士王作欣等等等等。
周小燕對學生關懷備至。她有一個外號叫“天女散花”,因為她似乎很有點粗心,走到哪兒,東西就丟到哪兒。但是她卻隨身帶著一個小本子,除了記學校安排的事之外,她都填滿了學生的情況:誰發音有缺陷,誰吐字不清晰,誰要到哪里去演出,她都記得很清楚,每一個學生的優缺點都在她腦子里占據著重要位置。周老師心里記掛的就只有他的學生,唯獨沒有她自己。
遠在美國的兒子并沒有責怪母親對自己關心不夠,曾在給_的信中寫道:“看到你有這么多優秀學生,我覺得你是對的。如果你心思都在教子女上,最多就只教出我們兩個。現在你卻為國家教出了幾代學生,這比教子女有意義得多。我有一個偉大的母親,我很驕傲。”
周小燕老師有一張永遠的慈祥笑臉,但是只有她身邊的人知道,在背后,她所付出的巨大代價和難忍的病痛。她經常忍著病痛堅持給學生上課,下課學生走后,她自己也累得趴下了。
周小燕是上海音樂學院的終身教授,她曾由此告訴院長楊立青,她要教到最后一息——“我要教到一百歲!”即使教到100歲,她也只剩下9年了!
這些共產黨員教師用自己的行為昭示著:師者,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的精神導師,在災難面前,更是學生們偎依的羽翼和希望的燈塔。他們用生命詮釋了“教師”這一稱呼的分量!
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大家——因為,我是教師!沒有一種職業不是偉大的,關鍵看怎么去做!
以上這些不同經歷、不同年齡、不同崗位的共產黨員教師,都有著同樣的認識、同樣的愛心。要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教師,就應該象他們一樣,“奉獻、愛心、德藝雙馨”;并且志存高遠,德才兼備,以高尚的品德、紅燭一般的真心,去點燃學生們的愛心、事業心和責任心;并能夠把生的希望送給學生,把死的厄運留給自己,能夠為了這個愛的事業奉獻一輩子!
如果我們每一個共產黨員教師,都能以優秀的共產黨員教師為榜樣,牢記總書記的諄諄教導,就一定能夠做一個合格的、稱職的共產黨員教師。
教師愛崗敬業心得5
為人師表,廉潔從教,愛崗敬業,是教師職業道德中一個顯著特點,是社會對教師提出的具體要求,也是教師的崇高風范。
一、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指教師各方面都應為學生和社會作出表率,《韓詩外傳》中提出“智如泉源,行為可以表儀,人師也”,師者,人之模范也,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在思想上、行動上,用純潔的品行去感染學生,用美好的心靈去塑造學生。
第一,思想品德上,遵紀守法。塑造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用高尚的情操與品德面對學生,承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培養學生成為一個遵紀守法的人。第二,在語言文明方面,用純潔、文明、健康的語言,不夾雜地方土語,用語要文雅、優秀,語調要和-諧、悅耳,使學生聽后能產生愉快感,樂于接受教師的教誨,切忌用低級庸俗、粗魯無禮的語言穢語。現在有些教師在批評學生時,用尖酸刻薄的語言去諷刺、挖苦和嘲笑學生。因而對學生產生一種逆反心理。受到挫折之后,不善于言語的學生積壓在心中,久而久之,就形成對教師的反感、厭惡,從而厭學、逃學,給德育工作帶來極大的傷痕,甚至會直接帶來更為嚴重的后果;其次語言要準確、鮮明、簡練。言簡意賅,入木三分,見解獨到深切,令人耳目一新,這樣才會具有感召力,才能讓學生把美好的思想與知識帶進心田。同時,語言要熱情、誠懇,富于激勵性,溢于言表,才能充分顯示生命力,才能與學生的心產生共鳴。第三,儀表大方,端莊樸素。教師的儀表應有美感,衣著、發式整齊、潔凈、樸素為特色,充分顯示了教師對生活的熱愛,精神飽滿,誠實樸素的生活習慣,從而給學生以美的熏陶,相反,教師衣著不整,不僅傷斯文,有失風雅,還會對學生留下生活懶散,精神頹廢之感,同時,教師的儀表還具有時代感,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播者和建設者。在教師的身上要體現時代氣息,不能過于保守和落后于時代的發展,當然也不能追求時髦,標新立異,總之,使學生認為充滿生機和活力,覺得精神振奮,神采奕奕就行。第四,教態穩重,表情豐富,親切,顯示出一種文化修養,教師高雅自如、利落灑脫的教態,有助于強化教學效果,端莊穩重,又利于學生聽課情緒,減輕學習壓力,切忌不能“抖腳”、“翹二郎腿”,以免給人放蕩不羈的感覺。
荀子講過“尊嚴而憚蚵以為師;耆艾而言,可以為師;涌說而不陵不犯,可以為師;知微而論,可以為師”。前人已很明確地概括了“為人師表、以身作則”的形象,作為后人的為師者,履行前人足跡,傳道授業解惑也
二、愛崗敬業,盡職盡責
教育家陶行知說:“捧出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托起一縷真誠,用一顆對事業執著的心,忠于黨的教育事業,無私奉獻,愛崗敬業是從事教育事業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第一,愛崗敬業,盡職盡責是教師基本的職業道德。教師職業是“人類幸福和自我完善”結合的職業。一方面,教師立足本職崗位,認真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培養合格人才;另一方面,在平凡的崗位,撒播愛心,享受充滿活力的人生幸福。教師從事的是一種培養人、教育人的事業,這對社會文明進步發展起一個推動作用,因此,教師職業關系著千千萬萬的自我價值和人生幸福,關系著學生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程度。
第二,愛崗敬業,盡職盡責,它關注著教師的教育事業心,正確的教書育人,以及確立工作嚴謹的工作態度,愛崗敬業是一種對事業全身投入和不悔追求的信念,是拼搏奮斗的動力,以及事業成功的保證,教師的職業注定安于平凡,淡泊名利,講究職業良心,它的平凡才能創造出不平凡的事跡,如果把平凡而神圣的教師崗位看作個人謀生的手段,那它永遠也得不到成功。在教師崗位上,沒有悠閑自在的舒適和安逸,只有默默無聞的奉獻,認真負責,工作嚴謹是教師的需要,是道德責任感的體現,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具有崇高的職業道德,在一行,愛一行,千萬不能坐在這兒,這山望著那山高
教師愛崗敬業心得1000字相關文章: